道教的人生觀念是什麼

時間 2021-12-19 13:20:40

1樓:光明真人

首先是道教的形成炁化迴圈論,承,轉,復,歸,無,承起始,轉沉浮,復自然,歸往昔,無而永恆,一切都是炁化轉還的,生死是迴圈,真人守無而長生,生時順天無人,死而無我寂靜,生時積極向上,勇敢面對,戰勝苦難,無人無己全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生時沉淪受苦,死亦萬劫不復,生滅一體。(一)清靜無人,目無視人,心無存人,心常寂靜,無有雜念人欲,無有他人自己,公正明察,聖人不仁。(二)積極應對。

知生而樂知死寂,生而無窮盡,生而永進取。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知道,所謂即對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對於人類生存的價值和意義的看法。人生觀是由世界觀(宇宙觀)決定的。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人生觀。

(一)道教對於生命價值的看法

道教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道"生"?","?"生萬物。

神仙和人是由各自不同的"?"所化生。陰陽五行、精氣神組成而有形體和生命。

人的質性是實在的,不是空幻的。認為能生活在現世界是一件樂事--人生難得;認為死亡才是最可怕最痛苦的 所以,道教在理論上強調"仙道貴生,無量度人"在思想上,不信"命由天定",相信"我命在我,不屬天地",人生命的存亡,壽命的長短,決定於自我,不是取決於天命。鼓勵人們不屈服於天命,要循道修煉性命,爭取長生成仙、與道合一。

為此,道教提出了一系列的道功和道術,如服食、行氣、吐納、導引、守

一、外丹、內丹以及齋醮、符篆、守庚申,等等。因此,道教以樂生、貴生,追求長生成仙為根本教義。這也是道教最根本的人生觀。

這一人生觀,反映了道教悅生惡死和對生命價值的高度重視。由此可知,道教是乙個非常重視生命價值的宗教。 (二)道教對於人類價值的看法

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有無價值?對於人在宇宙中地位的看法,太上老子強調,人有卓越的地位。他說: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認為人是宇宙中四人之一,且高於萬物之上。

道教還通過神、人、鬼的宇宙生命系統來顯示人在宇宙中的地位。道教認為,宇宙空間是由天庭、仙境、人間,地府構成的。神居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在人間之上。

鬼在人下可入鬼魂的中間地位。因此,道教勸人行善,提倡"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勸誡人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同時,也主張修長生之道,行善積德,認為功圓果滿,則神仙可冀。

道教還明確強調"萬物之中,人最為貴。"認為人為萬物之靈,通過修道,便可長生成仙。

總之,人在宇宙中有一定地位,人生很有價值。 (三)道教對子人格價值的看法

在人格價值的問題上,道教從群體出發,崇尚大同、人類平等、和平共處。道教所理想的社會是乙個和平、無爭、平等、自由,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勞動,有難共濟,有福同享,人人都能安居樂業,竟其天年的極大公平極大和平的大同社會。在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中講得很清楚。

該經之所以以"太平"命名,其目的在於實現理想的"太平"世界。對於道教所崇尚的人類平等、和平共處,施之於社會上人與人之間,沒有血統種族之分與地位卑賤之別,有著很大的積極意義。道教的這一人生觀,無疑是偉大的。

道教所理想的人際關係是"齊同慈愛,異骨成親"。"齊同慈愛"即對於物我和彼我同等慈愛,"物我相容"。道教認為,宇宙、天地、人及萬物皆由道所化生。

是故,道教主張不殺生。"異骨成親",即對於並無血緣關係的人視同血親。為做到"異骨成親",道教要求人們鹹行香心,不殺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盜,不貪不欲、不憎不女自,言無華綺,口無惡聲。

如此,則可"國安民豐"、"欣樂太平"。因此,道教把太上(老子)三寶(慈、儉、不為天下先)中的"慈"作為處理人際關係的基本原則。

總而言之,對於個人在社會中的價值問題,道教崇尚眾生平等,提倡慈愛和善。 (四)道教對於理想價值的看法

理想即奮鬥的目標。理想價值是指奮鬥目標的最**值。道教所與其它宗教一樣,亦有自己的理想境地與追求。

道教所主張和追求的理想境地是雙重的。第一是在世俗的、現實的世界上,按照道教教義建立乙個和平、無爭、平等、自由的太平社會。道教早期經典《大平經》中多處描寫了這種理想的社會面貌。

後世道教徒在實踐這項"太平"教義時,即在人世作為方面,表現為利世、濟人。因此,"利世濟人"便成為道教徒人世方面的奮鬥目標。道教所追求的另一種理想境地是"仙境"。

那裡"不競不爭"、"不驕不忌"、"不媒不聘"、"不耕不嫁"、"不織不衣"、"不病不死",整天相攜歌唱,自由自在,非常快樂。人通過修煉,得道成仙便可以到仙境中去過仙人的生活。因此,"得道成仙"便成為道教徒人世方面的奮鬥目標。

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修煉道功道術,性命雙修,安神固形。道教所行的道術很多,如存思、胎息、外丹、內丹、吐納、服氣、辟穀、齋醮等等,其中,內丹學就是所行道術中調理想的修煉方法。

在中華大地,自黃帝問"道"於廣成子(太上老君所化)並修道開始,數千年來,或潛巖下,或人茅庵,或就廬舍,或住宮觀,恪守精研苦志修煉者不可勝舉。

古往今來,人們無不渴望和追求健康長壽和得道成仙,從這,個意義上講,道教無論其形態發生何種改變,而她的精華?養生?將伴隨人類永遠存在,並永遠造福於人類。

二道教對待社會人生的處世態度和基本原則,也是道教人生觀的重要內容。這些均源於太上老子《道德經》。下面,擇要介紹。

(一)自然無為

1.自然。《老子》提出"自然"的觀念來解釋"道"和"德"。道性自然,人應法"道"而行,並把"自然"作為對待社會人生的處世態度和基本原則。

《老子》二十五章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即道生萬物及天地人的活動過程都應以"自然無為"為法。

所謂"自然",自己如此,自然而然。《老子》五十一章又說:"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認為宇宙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人應當順其本來的自然,不可有意作為。

我們常聽到"順乎自然"或"順其自然","順應自然"就是源於《老子》的思想。道教徒遵循道祖老子順乎自然的教誨而行,並以此作為處世的準則。

2.無為。《道德經》三十七章說:"道常無為而不為。

"認為"道"是產生字宙萬物的本體,從產生的過程看,是自然而然的,沒有任何外在強加的力量,所以說"道"是"無為";但從其產生萬物的結果看,一切都由"道"所生,因此又可說"道"是"無不為"。

聖人是老子所著力刻劃的理想人格形態,其人格要素之一便是聖人無為。(此外還有聖人不爭,聖人慈善待人,聖人主重靜而棄輕躁。)《道德經》中反覆闡述了這一聖人人格最基本的特點: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有弗有,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白化,我好靜而民正靜,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人自朴。

""聖人為人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這些話都表明了"道法自法"、"道常無為"的特性鮮明地體現在聖人人格中。

值得指出的是,聖人"無為,"只是一種手段,其目的仍在於"有為"。二者的統一表現在"無為而無不為"。如果聖人只有"無為",也就失去了意義。

總之,"無為"是要求個人以"道"為法,順應自然,不隨意妄為。 (二)柔弱不爭

1."柔弱"是太上老子主張的人生態度。在《道德經》中,有位細心的人曾作過統計:除了"柔弱"二字在三個篇章中有五處連用外,"柔"字還在六個章節中出現了六次,"弱"字還在五個章節中共出現五次。

因此,有"老聃貴柔"之說;《漢書,藝文志?諸子略》中還認為老子的人生觀是"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

老子認為,在自然界,新生之物總是柔弱的,而柔弱的新生 之物又是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所以"柔弱"是"生"的自然法則。老子教人守柔處弱,保持一種虛靜的狀態。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懦弱的表現,其實不然。

因為,老子主張守柔處弱並不是為守柔而守柔,為處弱而處弱,而是為了以"柔弱"勝"剛強"。太上老子以水為例來證實"柔弱勝剛強"的道理,說"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七十八章)。人若明此理,則不會去做"雞蛋碰石頭"的蠢事,當會"以退為進,以柔克剛。

"道教十分崇尚"柔弱"。《老君二十七戒》中以"行無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動"為最上三行;《道教五戒十善》中以"忍性容非"為十善之一;《老君崇百藥》中以"體弱性柔"為一藥。相反地,道教以"剛強"為戒。

《化胡繹十二戒》中說,"戒之勿剛強,當可自屈折,強者必先摧,剛者必先屈。"《老君說百病》中認為,"以力勝人","語欲勝人"都是病。

總之,"柔弱"是道教立身處世的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可貴的人生觀。

2."不爭"與"無為"一樣,也是老子所刻劃的聖人人格的乙個要素。《老子》中有多處提到"不爭"。

第七章中說:"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二十章中說:

"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

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第六十六章中說:"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第七十二章中說:"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正是因為聖人具有這樣的不爭之德,反而能夠獲得"天下莫能與之爭"的效果。

聖人不爭也包括不爭物質享受,故《老子》中說:"聖人去甚、去奢、去泰","聖人欲不欲,木貴難得之貨","聖人不積"。

值得指出的是,道教所講求的"不爭"並不是束手徒置,萬事無所作為,而是不與世人爭俗世的功名利祿、榮華富貴等,對於合乎天道自然執行法則的事,則要盡力而行,以彰顯"天理"。例如:道教相信通過修煉(修道),不僅精神可以昇華,生理生命亦可長生久視,所以它打破定律,改變法則,戰勝困難,與無情的命運相抗爭,為此,並提出了"我命由我,不屬天地"的口號。

這就是道教的"爭",也是道教最大的"爭"。除此,便是去"爭"做功德。

總而言之,老子教人"不爭"是要求人們為人處世要順乎天理而不強求。"不爭"是道教的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崇高的人生觀。

此外,還有虛懷若谷、至公無私、為而不有,等等,在此難以一一詳述。

道教的人生觀,涉及面廣,博大精深,這裡僅就主要內容作一介紹。通過道教的人生觀,我們可以看出,道教是乙個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和平,熱愛眾生的宗教。

什麼才是正確的人生觀,正確的人生觀是什麼?

人們生活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所經歷的事情瞬息萬變,總會遇到許多大小各異的矛盾 挫折和衝突,給人帶來煩惱與困擾。這時就必須充分發揮個體的主動積極性,通過自我調節和控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才能掌握與各種致 素作鬥爭的主動權。首先必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人生觀是對人生的價值 目的 道路等觀點的總和,是對人生...

是不是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不一定,起碼好的人生觀不會有太差的人生。是的,心想事成,比如說 擔心自己一事無成,可能真的什麼事都沒有做好,害怕未來 恐懼未來 這些都是錯誤的心理暗示。自卑的心理暗示。那麼,怕什麼就會發生什麼。所以你要改變心理暗示。你要相信你會越來越好。帶著這樣的積極的樂觀的心理暗示你會越來越好!思修書上確實是這麼...

佛教人存在的價值是什麼,佛教的人生觀 宇宙觀和價值觀是什麼?

世間萬物的存在,都有各自存在的價值!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草樹木,所有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沒有一樣東西可以單獨的獨立,世間萬物皆是相互依存!是乙個整體!以前看到那些作惡多端的人會心生不屑,認為這些人是社會的渣滓,不該生存於世,其實,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才給了我們一面鏡子,讓我們引起警覺,我們不...

世界觀 人生觀 價值觀是什麼意思

世界觀需要觀世界,人生觀需要觀人生,價值觀 什麼是價值觀?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觀點。世界觀建立於乙個人對自然 人生 社會和精神的科學的 系統的 豐富的認識基礎上,它包括自然觀 社會觀 人生觀 價值觀 歷史觀 物質觀 運動觀和時空觀。而且,人們處在不同時間不同位置時對世界的認識也是不同的。...

你每個年齡段的人生觀有什麼不一樣

人生觀是對人生目的 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它指導著人們的生活方向,影響著人們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決定著人們一生的價值目標和生活道路。所以人生觀這個東西一定要正確 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我就渴望著上中學,因為中學可以住在學校,然後不用再被爸媽管這麼嚴,但是上了中學的時候又想著上大學,大學可以比中學更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