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誰寫的詩句

時間 2022-03-19 01:46:00

1樓:旁煙北風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出自唐朝詩人王維的古詩作品《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釋】

1、九月九日:指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民間很器重這個節日,在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傳說能以此避災。

憶:想念。山東:

指華山以東(今山西),王維的家鄉就在這一帶

2、異鄉:他鄉

3、倍:加倍,更加

【翻譯】

獨自漂泊在外作異鄉之客,每逢佳節到來就更加思念親人。遙想家鄉的親人們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時唯獨少我乙個人。

【賞析】

王維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載於《全唐詩》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劉學鍇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時期就創作了不少優秀的詩篇。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

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這種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

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乙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第一句用了乙個「獨」字,兩個「異」字,分量下得很足。對親人的思念,對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裡面。

「異鄉為異客」,不過說他鄉作客,但兩個「異」字所造成的藝術效果,卻比一般地敘說他鄉作客要強烈得多。

2樓:汗玉枝景霜

是王維的有名的詩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

這首詩妙就妙在王維用質樸的語言引發了廣大遊子們的共鳴!佳節來臨,王維孤零零地站在街頭,看著人頭攢動的熱鬧場面,便直抒胸臆,用兩句最尋常的話語「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表現了遊子冷落孤單的心境。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是誰寫的

3樓:小元老師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王維 【朝代】唐代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誰的詩句

4樓:龍源期刊網

〔南北朝〕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

思發在花前。

人日:古代相傳農曆正月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

這首五言小詩寫出了遠在他鄉的詩人在新春佳節渴望回家與親人團聚的心理。詩的開篇筆調平淡,似乎不帶什麼感情,讀來卻讓人感覺到一股苦澀的思鄉之情瀰漫在字裡行間,表現出詩人度日如年的心情。後兩句借用春雁北歸之說,將「歸」與「思」分別放在兩個相對照的句子中,抒發詩人極想回歸之情,與題目遙相呼應,別具特色。

薛道衡生於東魏孝靜帝興和二年(540年),卒於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字玄卿,隋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縣)人。歷仕北齊、北周、隋王朝,與李德林、魯斯道齊名,為當時文壇領袖。

薛道衡出身官僚家庭,六歲時父母雙亡,成為孤兒。但他專精好學,13歲時,讀《春秋左氏傳》,有感於子產相鄭之功,作《國僑贊》一篇,辭藻華美,世時人稱為奇才。由此以文才召世。

北齊時,薛道衡待詔文林館,兼主客郎,負責接待、應對北周及陳的使者,與當時文壇才子李德林、盧思道等常相過從。

北齊亡,周武帝用薛道衡為御史二命士,薛道衡自以為不受重用,便棄官歸鄉裡。後來又入仕途為州主簿,不久又為司祿上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誰的詩句

5樓:hr懂牙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淒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

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1]

6樓:曲擾龍卉

出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是誰的詩句

7樓:阿康的電影世界

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句出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原文: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釋義:獨自遠離家鄉無法與家人團聚,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地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這個人而生遺憾之情啊!

創作背景:那一年秋天,王維還是個17歲的少年,在別人重陽節賞菊之時,自己卻因重陽節思念親人而作此詩,抒發身在異鄉的遊子適逢佳節對故鄉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應出人們的心聲,引起共鳴。全詩樸實無華,底蘊深厚,用詞精煉,曲折有致,堪稱千古絕唱。

8樓: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載於《全唐詩》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劉學鍇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獨在異鄉為異客」,開篇一句寫出了詩人在異鄉的孤獨之感。詩人在這短短的一句話中用了乙個「獨」、兩個「異」字,可見詩人在外強烈的異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獨,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強烈。

在當時封建社會裡,交通閉塞,人們都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間的往來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們在風土人情、生活習慣、語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所以,詩人離開生活多年的家鄉到異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單。

詩人平淡地敘述自己身在異鄉,但是其中卻包含著詩人質樸的思想感情。

9樓:忘記停留的過客

出自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0樓:下雪的憧憬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王維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他被迫受偽職。

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多詠山水田園,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

11樓:宋慫慫慫慫慫慫

是王維的詩句,出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

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誰的詩句

12樓:妙筆生花的芊芊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句。

一、原文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譯文

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淒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三、出處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3樓:半夏半暖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出自唐朝詩人王維的古詩作品《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釋】

1、九月九日:指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民間很器重這個節日,在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傳說能以此避災。

憶:想念。山東:

指華山以東(今山西),王維的家鄉就在這一帶

2、異鄉:他鄉

3、倍:加倍,更加

【翻譯】

獨自漂泊在外作異鄉之客,每逢佳節到來就更加思念親人。遙想家鄉的親人們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時唯獨少我乙個人。

14樓:黛妮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5樓:匿名使用者

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全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獨自漂泊在外作異鄉之客,每逢佳節到來就更加思念親人。遙想家鄉的親人們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時唯獨少我乙個人。

16樓:美麗藍波

王維的九月九日一山東兄弟

17樓:一群紅領巾飄來

你好,「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中的思念懷舊之情都要溢位來了。佳節將至,想到過節,全國人民都會很開心,因為過節就意味著放假,放假就意味著可以回家,所以,對於背井離鄉的人來說尤為可貴。

曾經在空間看到一朋友的動態:車站再擠,也阻擋不了回家的心。思鄉,戀家,應該是每乙個在外遊子所必備情懷。

因為不在家人身邊,甚至遠離家鄉,所以會比一般人的戀家情節更為強烈。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望採納,謝謝。

18樓:基泥太妹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王維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

安祿山攻陷長安時,他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多詠山水田園,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指的是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指的是 重陽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譯文獨自遠離家鄉無法與家人團聚,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注釋 九月九日 即重陽節。古以...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詩句中的佳節是指什麼

這首詩中的佳節,指的是重陽節。佳節 美好的節日。詩中指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 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 想念。山東 王維遷居於蒲縣 今山西永濟縣 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異鄉 他鄉 外鄉...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什麼節日

重陽節,又稱 老人節。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為古老的 易經 中把 六 定為陰數,把 九 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併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胖三斤什麼意思

亂改的 原句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意思是每到歡樂的節日就控制不住自己大吃大喝 最終胖了三斤 這是亂改的,本來是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改了之後的意思應該重點在胖三斤上,意思是你最近吃多了,又胖了一圈 應該只是朋友間的玩笑話 應該是 回到家鄉為顧客,每逢佳節胖八斤,遙知兄弟跟著胖...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寫中秋節的還是寫重陽節的

描寫的是重陽節,出自唐代王維的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遊子思鄉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淒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繁華的帝都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