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窄處只有十幾公里的瓊州海峽,為什麼不修橋

時間 2022-09-27 09:30:52

1樓:尤尤老師

因為瓊州海峽經常發生**,這裡的氣象條件複雜,同時也多颱風,再加上經濟的原因,從而使瓊州海峽沒有修建大橋。瓊州海峽位於雷州半島和海南省之間,作為中國的三大海峽之一,瓊州海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作為廣東海區與北部灣海上交通的重要通道,瓊州海峽不僅溝通溝通北部灣和南海中、東部的海上走廊,同時也是也是廣州、湛江至海南、廣西和越南的海上交通捷徑。也因為地質條件複雜以及**頻發,所以瓊州海峽並不適合建大橋。

瓊州海峽因為地勢的原因,所以離海南很近,雖然海南也會經常發**,但**頻發的原因則是因為受到了第四紀初期喜馬拉雅運動影響,從而導致了地質的變化。再加上海南島的裂痕穿過了瓊州海峽,於是便形成了現在的地勢。

瓊州海峽的氣象條件非常複雜,這裡的海浪湍急,水深高達六十多公尺,部分地方的水深甚至達到了上百公尺,再加上海底多火山,因而時常會噴射火焰。所以,如果在瓊州海峽修建大橋的話,那麼就必須跨過層層的困難,不過,由於經濟因素,最終沒有在瓊州海峽修建大橋。因為氣候的原因,所以瓊州海峽會經常遇到颱風等問題,如果要修建大橋的話,那麼首先颱風便是要考慮的因素。

對於颱風來說,人為是無法干預的,而我們能做的只有在颱風天氣中盡量避免出門。

而颱風帶來的災害也是無法避免的,因此,即便解決了經濟因素,那麼瓊州海峽也是不適合修建大橋的。畢竟修建大橋後,會遇到很多的天氣問題,而人類是無法和大自然抗衡的,因此,瓊州海峽並不是一定非要修建大橋。

2樓:科普小星球

因為瓊州海峽區域的海域氣候複雜,風比較大,浪也比較大,修建橋梁的成本很大。

3樓:看社會時事

雖然距離比較短,但是瓊州海峽的地質條件比較複雜,還經常有極端的惡劣天氣。

4樓:出岑

因為西線海水相對比較淺,大多為40到50公尺之間, 最深的地方是60多公尺,所以在西線建橋梁相對比較好。但是西線距離比較長,而且對於橋梁來說,它有它的優點,比如橋梁在通車以後,行車條件比較好。另外乙個,它可以公鐵兩用。

但是對於大橋來說,也有弊端。比如,瓊州海峽大霧天氣每年大約有20多天,再加上颱風和大風,在這樣的天氣條件下,建設大橋是不能夠實現全天候運營的。

5樓:尼多娜科普

為什麼瓊州海峽不建跨海大橋,是什麼原因導致呢?今天算長見識了

中國修了那麼多的跨海大橋了,為什麼不修建瓊州海峽大橋呢?

6樓:陳燁

首先瓊州海峽處於南海大陸架,海底地形呈盆地形狀,海底地形條件複雜,且臨近**活躍地帶;其次瓊州海峽位於西太平洋熱帶氣旋的西移路徑上,這種高強度的熱帶氣旋在夏季時常嘿瓊州海峽帶來強風暴雨天氣,使得瓊州海峽成為深受颱風危害的地區,平均每年要遭受二到三次的颱風襲擊,這對於跨海橋梁的修建是乙個極大考驗;

7樓:匿名使用者

修建跨海大橋目前還存在諸多問題。

在環境保護方面、建設條件方面、工程運營風險(氣候影響)方面、影響通航方面、承載能力方面、工程造價方面、戰略通道方面和關鍵技術方面都存在問題。審核乙個工程修建的好壞應嚴格遵守環境效益第

一、社會效益第

二、工程本身效益第三的標準和原則。絕不也不應該留下讓人唾罵的遺憾工程,甚至是災害工程。儘管定位是世界旅遊島,但從規模上也應看到,海南島最多1200萬人居住(目前800萬人),交通量不會太大,汽車上島的數量也不宜過多,應客觀定位和確定工程建設規模。

8樓:匿名使用者

目前,我國的跨海大

橋太多了,什麼杭州灣跨海大橋(據說要建第2座)、舟山跨海大橋、廈門跨海大橋、大連跨海大橋、東海跨海大橋、澎湖跨海大橋、澳門跨海大橋、平潭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廈漳跨海大橋、海滄大橋、瓊州海峽跨海大橋等等。

一些**們或命令下屬蒐羅了諸多建設跨海大橋的若干理由,不識真相的**只知道跨海大橋的好處而加以盛讚。我國還是乙個發展中國家,大多數民眾還很貧窮,90%的百姓月收入還低於3500元(約合500美元)。建設一座跨海大橋少則幾十億元,多則超百億元,難道這些只覆蓋很小區域的跨海大橋,真的會給全國絕大多數百姓帶來福祉?

我看,絕大多數百姓一點實惠也得不到。那些建設跨海大橋的鉅額資金若是投資到民生工程該有多好啊,比如醫療、保障房、教育、養老、社保、扶貧等想專案,這些地方遠比跨海大橋更需要優先投資啊!

一些**們熱衷於搞跨海大橋建設,目的何在,真的把絕大多數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嗎?目前查處的很多腐敗**都是在國家大型工程上,撈取鉅額回扣,如剛剛落馬的鐵道部長劉志軍。他們期望工程越大越好、越多越好。

心思沒有放正,怎能為百姓某福!

9樓:匿名使用者

2012年開始在修了,2020年可以通車。

為什麼瓊州海峽不建橋? 30

10樓:

水文、地質狀況不同。

11樓:尼多娜科普

為什麼瓊州海峽不建跨海大橋,是什麼原因導致呢?今天算長見識了

12樓:

、地質條件複雜

瓊州海峽附近屬於**活躍區域,跨海大橋建設難度大。現在連粵港澳大橋都遇到技術障礙而停工了,何況海底條件更為複雜,水深更大的瓊州海峽?

2、颱風影響。

南部沿海每年都會遭遇颱風,在現有技術條件下,跨海大橋在面對12級以上颱風和抗浪n公尺以上的安全性還有待探索和驗證。

3、戰爭疑雲

南海形勢敏感,雷達覆蓋有限,海防力量不足。建設如此幾百億的大型工程,可能幾萬塊的炮彈就灰飛煙滅。

4、建跨海大橋還是海底隧道尚在爭議

個人認為海底隧道可行性較大。

————分隔線——

回答很多知友說瓊州海峽海底隧道已啟動的問題

【行業動態】瓊州海峽跨海隧道方案初定 專家:5年可建成 【行業動態】廣東:將投1400億建瓊州海峽跨海通道

歸結為一句——尚在爭議當中,毫無實質性進展。

第一,訊息前後矛盾

知友給的第乙個**有說到「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對澎湃新聞說,高速公路的建設方案早已被否,瓊州海峽敲定的是隧道方案。」

第二個**裡說的卻是「按照規劃,廣東中遠期(2018年以後開工建設)將建設……18個高速公路專案。其中最大的專案為30公里的沈海高速瓊州海峽跨海通道,預計投資1400億。

可見——到底是高速路,還是海底隧道,一直都在爭論當中。

第二點,未立項

你提供的第乙個**第二段」12月10日,南海網援引海南省跨海辦相關負責人的話稱,國家有關部委仍在對瓊州海峽跨海工程進行前期的調研階段,專案還未立項,何時開工更未可知。該訊息內容只是廣東單方面的中遠期規劃。「

未立項——是什麼意思?還不明確嗎?

這裡還指出乙個殘酷的事實——該訊息內容只是廣東單方面的中遠期規劃。意思就是說,你要看廣東的意思,廣東的意思是說要建高速路。(1996年我就聽說廣東要建粵海高速路了,就是跨海大橋)

但十幾年前的科技和認識都已經滯後了,近年來,國內相關技術已經取得可喜進展,先後開發了廈門、膠州島兩條海底隧道,積累了相關經驗,所以有識之士提出粵海通道最好選擇海底隧道的方式。但這理論未得到瓊粵有關方面認同。

第三、按輕重緩急次序,瓊州海底隧道並非最緊急、最重要。

其實國內呼聲最大、經濟發展需要最迫切的海底隧道依次是——1、渤海灣海底隧道煙台、大連齊發聲,煙大海底隧道前期工作將啟動;【這個連方案都做好了,離成功最近、最具備可行性。但地方利益不好處理,仍在僵持。據說選了對沿海都有利的高速路專案】2、台灣海峽海底隧道。

法媒:中國計畫修建一條通往台灣的海底隧道、3、瓊州海峽海底隧道。【和煙大海底隧道不同,瓊粵官方未表態,一直只是工程院王夢恕來發表意見】

第四、官方從未發表過有關資訊

瓊州海峽的通道到底是海底隧道,還是跨海大橋,官方一直沒有發過通報。很多報道說有關部門已經開展了」前期調研「,其實就是幾個專家過去看看而已,並無實質性的工作在進行。

1400

億的大型專案,前期勘探的費用就會上億。這麼大的一筆開支,放在廣東省、海南省的財政支出裡也是不容忽視的一項內容,但至今沒有任何**預算之中有涉及。

如果沒有明確的規劃,**和國企是不可能出這麼大的一筆錢。公司更承擔不起。而且,按照國家規定,這樣的大型工程必須進行招投標。大家想想,專案連意向都沒明確,招投標更是無從談起,誰會掏上億

的費用進行前期勘探呢?

第五、你被欺騙了。

中國岩土網根本不是官方**,**的資訊不足以信。我仔細翻閱了廣東省人民**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高速公路2015年至2017年建設計畫及中遠期規劃的通知。

裡面根本沒有講到瓊州海峽海底隧道,你自己看看檔案內容就知道了。

不過,他這個造假水平還是有點的,只有最後一段訊息是假的。而你就是看到這一段。

不過,正如我第一點所說,兩個文章觀點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哪怕我之前沒空查閱廣東省的檔案,也意識到文章裡面胡說八道,自相矛盾。在查閱資料之後,更加確信這是造謠

13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難度太大,技術還沒準備好

14樓:匿名使用者

不好建哦 地質情況不好

瓊州海峽為什麼不建大橋?

15樓:匿名使用者

瓊州海峽長度比較長,最寬的地方有40km,最窄的地方也有20km。因為是交通要道,平時經常有大型貨輪通過瓊州海峽。但是糟糕的是,這個地方經常會有大風強對流天氣。

如果修建一座吊橋,在颱風天通行,面臨的危險會很大。如果颱風天禁止通行,跨海大橋的利用率又不高。所以修建吊橋溝通了兩地的這個念頭就基本上被否決了。

但是為了發展的需要,海南島必須有和內陸溝通的方便通道。這條路似乎不修也不行。最後,經過仔細考慮之後,將修吊橋的方式改成從水下通過,改成修一條水下隧道。

隧道工程原本打算於2017年開始動工。但是因為一些客觀原因導致了今天還沒有正式開工建設。

不過隧道的修建也並不是為了客流,更多的是為了物流。瓊州海峽的水下隧道施工建成以後,能夠有效地為兩岸的物流解綁,將海峽兩岸相連。到時候,湛江,海口等地的交流就會越來越密切,兩岸之間的優勢和不足也能夠互補。

那時不但能夠結束千百年來兩岸之間主要依靠輪渡來往的歷史,也會成為中國乙個里程碑式的巨集偉工程。而且對於去兩地旅遊的遊客而言,交通方面也會方便很多。

16樓:匿名使用者

1.橋梁跨度大,難度高

相比起幾百公尺長,跨越河流、峽谷的普通橋梁,跨海大橋通常要跨越寬闊的海峽,跨度動輒幾十公里,修建難度和工期都遠勝於普通橋梁。以跨越膠州灣的青島海灣大橋為例,大橋全長36公里,歷時4年建成,總投資高達95.3億元。

2.海上施工環境複雜

在施工過程中,海洋中往往常年遭遇7-8級的大風和數公尺高的海浪。以平潭海峽大橋為例,在這裡,每年7級以上大風超過200天。到了夏季,動輒還會有12級的颱風掃過。

大風會造成橋梁的振動,並嚴重阻礙施工。在疾風大浪中,工程船上光是活著都很困難,更別提施工了。

3.影響船隻通航

由於跨海大橋的單跨和橋高都有限,建成的大橋勢必會影響船舶,尤其是大型船舶的正常通航。遇到惡劣天氣或操作失誤,還會出現船舶與橋墩相撞的事故。

4.環境問題

瓊州海峽跨海工程區域內具有水深、風大、浪高、地質構造複雜、存在火山與**活動、通航要求高、環境敏感等不利因素,且橋梁線位必須繞避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