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索橋的故事,鐵索橋的故事

時間 2022-04-13 07:06:40

1樓:匿名使用者

紅軍飛越鐵索橋

1936年正月,正是人們過春節時。紅軍來到鴨池河邊,站在岸上看見滾滾烏江水,兩岸刀劈懸崖,正為過江發愁。遠處來了乙個小夥子急急忙忙地趕路,紅軍並迎上去,這個小伙叫趙有石,幫入挑腳到修文後回老家黔西的,見紅軍趕來想躲避,由於紅軍來得太快沒來得及避開。

紅軍見趙有石空得破破爛爛,粗腳大子地知道是個貧苦農民。便問:「你知道鐵索橋在什麼地方?

」趙有石不知來人底細,只隨門應付幾句就想走。

紅軍問他:「你見過紅軍嗎?」

趙有石說:「沒有見過,只聽說去年紅軍到遵義打富濟貧,窮人都得到了救濟。昨天我在修文聽說紅軍又要回來了,窮人們高興得很。」

紅軍對他說:「我們是紅軍,是***領導的紅軍。」

趙有石對身著便衣的紅軍上下打量一下後便問:「你們紅軍不興穿軍衣嗎?」

紅軍說:「穿!我們是便衣前衛。」

這一說趙有石心裡明白了,可又想心裡發愁了。紅軍見趙有石轉喜為愁,是不是有什麼顧慮。趙有石說:

「鐵索橋有百丈高,兩岸的路又生得奇,不說有保丁持槍把守,只要有一人拿把刀守住,你就是有千軍萬馬也休想過去。」

紅軍說:「請你帶我們去看看再想法。」趙有石把紅軍帶到靠橋不遠的岩邊去看,天已黑盡看不清對岸。正著急,忽見不遠處樹林裡有一亮光,趙有石想起了這裡住有人家,並帶紅軍

朝著亮處走去,

到那家人窗前一看,屋裡有個老太婆正在燙雞,趙有石一敲門,老太婆忙把雞藏在床底下後再開門放他們進去。

老太婆誤認為他們是保丁,便求情說:「保丁爺,我家幾天沒有飯吃了,家裡窮得如水洗……」

趙有石知道老太婆是被保丁嚇怕了,便向她說:「老人家,他們不是保丁,是***領導的紅軍。」老太婆聽說是紅軍,急忙拉開草凳,並往火裡加柴,招呼紅軍坐下。

老太婆家姓甘,老伴早死,只有獨生兒叫小冬去年幫人抬滑竿到遵義,正遇上紅軍開啟遵義城,還拉他吃飯,送給他兩匹永興土布和幾斤鹽巴,還給他講了紅軍是為窮人打天下的幾多道理,小冬要不是為奉養老娘他早當紅軍去了。老太婆家受過紅軍的恩,知道紅軍是好人。便給紅軍說這些守橋保丁:

「拿根『吹火筒』(槍),到周圍寨上捉雞搶公尺,遇過橋人隨便戴個帽子就把人家身上的錢搜光,甚至有件好衣服也不放過,有時也下人家板壁。硬是『兵如梳,匪如篦,保丁宋了一下剃』。特別是那個郭區長更壞。

」紅軍聽了,個個臉都氣紅了。乙個紅軍說:「老人家我們就是要從鐵索橋上操小路到大關後,明天迎接大部隊在老街過鴨池河,殺死匪兵,活捉匪區長,為老百姓報仇。」

紅軍和趙有石說著要走,老太婆攔住了他們說:「慢忙,等我想個法,叫你們安安穩穩地過橋去。」老太婆帶紅軍到了橋邊,對岸的保丁在油燈下賭博,爭吵聲都聽得清清楚楚,老太婆心裡一亮辦法來了。

笑著說:「嗨!有辦法,我來個『釣魚過橋』,你們躲在暗處最後看到我用火把一閃,你們就放心過橋。

過橋時,先撿個石頭,在拴鐵索的岩石邊敲兩下,這是保丁們過橋的暗號。」說完老太婆回去了,紅軍們躲了起來。

忽然聽到老太婆剁肉的「得得」聲,夜深入靜,聲音特別響,保丁們說:「這些刁民,白天裝窮,晚上偷做好吃的。」於是留下一人守口,其餘順索滑過橋來,朝剁肉響聲處去了。

保丁們一闖進屋,見老太婆將剁好的肉剛下鍋,老太婆說:「這雞是下午乙個親戚捉來送我的。」

保丁們對老太婆吼道:「不管你從**得到的,這雞肉歸我們吃了,怏點拿柴來把火加大點。」老太婆故意裝作害怕樣子,點**把去拿柴,就利用這個時候,火把晃動了,紅軍們見

火把晃動,知道過橋時候到了。趙有石引紅軍到了關口,撿起一塊石頭,在岩上敲了兩下。對岸「咕嚕、咕嚕」響起來了,有人絞動車輪,趙有石抓住鐵索、竹筒,淮知竹筒破了乙個,怕紅

軍不熱會出危險,忙問紅軍:「你們有繩子沒有?」乙個紅軍解下腰上皮帶遞給趙有石拴好,坐上竹篼,滑過去了。

守口的保丁問:「你們吃了,給我帶點……」,說時遲,那時快,保丁已被紅軍推下了百丈懸岩,紅軍全部安全到了對岸。趙有石領紅軍操小路繞到了大關後與紅軍分手了,紅軍送了他兩塊大洋和那條皮帶。

紅軍走後,趙有石將那條紅軍皮帶常拴在腰上,如遇困難,就摸摸皮帶,一摸皮帶勁就來了。

飛 奪 瀘 定 橋

光榮的任務

五月二十五日,紅一師第一團在安順場勝利地渡過了大渡河。但是這裡水流太急,不能架橋,渡口又只有幾隻小船,往返一次需要數十分鐘,數萬大軍如果只靠這幾隻小船來渡河,不知要花費多少時日。同時,蔣介石正在命令四川軍閥楊森等部堅堵大渡河,並命令薛岳、周渾元部銜尾猛追。

太平天國石達開就是在安順場被清兵最後消滅的。蔣介石也夢想著把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當時,很多愛國進步的人們也都在憂慮:

紅軍會不會走石達開的道路?

為了迅速渡過大渡河,粉碎反革命前後夾擊合圍的陰謀,必須火速奪下瀘定橋。我們左路軍前衛紅四團,就是在這緊急的情況下,迅速接受奪取瀘定橋的任務的。紅一師為右路軍,渡過大渡河後沿東岸北進,策應我二師四團奪取瀘定橋。

2樓:各馬

留學生對長征的探索——彝族鐵索橋上的故事

紅軍橫渡鐵索橋的故事

3樓:金果

1935年5月25日,面對國民黨追兵的緊追不捨,5月26日上午,***、***、**、王稼祥、**、***、***、***當即作出了奪取瀘定橋的決定。

部署是由***、***率領紅一軍團一師和陳賡、宋任窮領導的幹部團為右路軍,由**縱隊及1、3、5、9軍團為左路軍夾河而上攻取瀘定橋。

左路軍由王開湘、楊成武率領的紅二師四團為前鋒攻擊前進。5月28日。接令後紅四團後晝夜兼行240華里山路,於29日晨在瀘定橋西岸並與敵軍交火。

當時瀘定橋已被敵人拆去了約八十餘公尺的橋板,並塗上了機油,並以機槍、炮兵各一連於東橋頭高地組成密集火力,嚴密地封鎖著瀘定橋橋面。

中午,紅四團在沙壩天主教堂內召開全團幹部會議,進行戰鬥動員,組織了由連長廖大珠、指導員王海雲率領的22名奪橋突擊隊。

下午四點,22名紅軍身掛衝鋒槍,背插馬刀,腰纏十來顆手榴彈,冒著槍林彈雨,爬著光溜溜的索鏈向東橋頭猛撲。三名戰士在王友才的率領下,緊跟在後,揹著槍。

一手抱木板,一手抓著鐵鍊,邊前進邊鋪橋板。當紅軍突擊隊爬到橋中間時,敵人在東橋頭放起大火、以烈火阻擊紅軍奪橋。紅軍戰士與敵人白刃戰,飛奪瀘定橋戰。

此時政委楊成武率領隊伍衝過東橋頭,打退了敵人的反撲,占領了瀘定城,迅速撲滅了橋頭大火。整個戰鬥僅用了兩個小時,便驚險地奪取了瀘定橋。

擴充套件資料:

背景:1935年5月25日,**紅軍長征先頭部隊紅1軍團第1師第1團一部在四川省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後,蔣介石急調川軍2個旅增援瀘定橋。**革命軍事委員會為迅速渡過大渡河。

挫敗國民黨軍前後夾擊紅軍的企圖,決定紅1軍團第1師及幹部團由安順場繼續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兩路夾河而進,火速奪占瀘定橋。

歷史意義:

瀘定橋戰役因此而成為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長征時期的重要里程碑,為實現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紅

一、二、四方面軍會合,最後北上陝北,結束長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鐵鍊劈開了通往共和國之路」的壯美讚譽,新中國十大開國元帥,其中就有七位元帥長征時經過了瀘定橋。

當時在激戰後的瀘定橋上,***元帥曾用腳重重地在橋板上連跺三腳,感慨萬千地說:「瀘定橋,瀘定橋,我們為你花了多少精力,費了多少心血,現在我們勝利了,我們勝利了!」

**總司令在長征回憶錄中為瀘定橋題寫對聯:「萬里長征,猶憶瀘關險。三軍遠戍,嚴防帝國侵。 」充分說明了紅軍長征飛奪瀘定橋的艱險與壯烈。

戰略意義:

1935年5月25日,**紅軍先頭部隊在四川省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4團第2連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冒著槍林彈雨。

腳踏火牆密布的鐵索奪下橋頭,並與左岸部隊合圍占領了瀘定城。**紅軍主力隨後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粉碎了蔣介石殲滅紅軍於大渡河以南的企圖。

盤江鐵索橋:

在關嶺、晴隆二縣交界的北盤江渡口。兩峰夾峙,一水中絕,斷崖千尺,壁立如削。是古代由黔入滇的必經之處。東西兩岸相距約80公尺,水流急湍。

明崇禎四年(1631年)貴州按察使朱家民倡議建鐵索橋,冶大鐵鍊數十條貫於兩岸岩石間。其上橫鋪木板兩重,厚約27厘公尺,闊約3公尺。兩邊架設高約3公尺的網狀鏈條護欄。

橋頭附有方便行旅休憩、避雨的樓堞設施。據徐霞客現場觀察,該橋「望之縹緲,然踐之則屹然不動。日過牛馬百群,皆負重而趨」。

清代曾多次修建,在河岸疊以大木,鎮以巨石,參差使成拱狀,將鏈板牢牢托住。並附有盾欄、版屋。由是行人可魚貫而越,較前又勝一籌。

兩岸古樹陰森,碑石兀立,琳宮縹緲,輝煌掩映。前人視為「千尋金鎖橫銀漢,百尺丹樓跨彩鳳」的黔中勝跡。

4樓:明厲鋒

前因:1935年5月,長征中的**紅軍進入四川後面臨國民***軍的追擊和四川軍閥的堵截。為了衝破包圍,紅軍必須突破川軍大渡河防線。

起初,紅軍意圖從安順場渡口讀過大渡河;但奪取安順場以後才發現川軍已經進行了堅壁清野將主要船隻都搶走了,紅軍僅有數條小船,而且大渡河河流湍急,進一步減慢了運兵渡河的速度。為了加快渡河速度,紅軍統帥部決定奪取大渡河上游的瀘定橋。紅軍統帥部命令:

已經渡河的紅一師和幹部團組成左路軍,尚未渡河的紅軍主力組成右路軍,一起向瀘定橋進發。

行軍:左路軍前鋒,是紅二師四團,團長王開湘,政委楊成武。原定紅四團的行進計畫是3天走320裡,但在第一天走了80裡後,敵情發生了變化。

已經渡河的紅軍右路軍對川軍造成了更大的威脅,因而川軍將增援瀘定橋的主力投入了阻擊右路軍的行動中,導致瀘定橋防禦力量空虛。紅軍統帥部得知這個訊息後,下令紅四團在一天內完成剩下的全部行程,也就是說紅四團要在24小時內走完240裡!紅四團通過減少休息時間,合理配部署勤部隊行動,克服了地形崎嶇、暴雨等不利因素。

行軍過程中最有戲劇性的就是當晚紅四團和東岸的川軍援兵並行的事件。當時因為暴雨和天黑,雙方只能通過蜿蜒的火把確定對方的存在,紅四團根據情報得知對岸是川軍,但對岸的川軍卻並不知道這邊的是紅軍;對岸川軍向紅軍喊話確定身份,紅四團就讓抓的川軍俘虜喊話,偽裝川軍撤退部隊。雙方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行軍競賽,最終是川軍落敗,停止行軍紮營休息,而紅四團則繼續前進,終於趕在第二日凌晨6時感到瀘定橋。

戰鬥:當紅四團感到瀘定橋的時候,面臨的狀況有喜有憂。喜的是,因為紅軍行動迅速,川軍援兵尚未到達,當時對岸川軍僅有乙個營,外加瀘定縣民團,實力不如紅四團。

對岸守軍僅有少量機槍,沒有炮,僅有的一門土炮(一說三門)擺在對岸的瀘定縣城,民團拒絕將土炮拆下部署到橋頭,因為他們認為保衛縣城更加重要。而憂的是,川軍先頭部隊已經把瀘定橋上的橋板都抽掉了,只剩下13根光溜溜的鐵索。時間不等人,紅四團決定強攻。

紅軍將全團全部二十多挺輕重機槍集中起來,僅有的幾門迫擊炮也將炮彈全部打光,全力壓制對岸川軍火力。突擊隊則由二連負責組成,包括連長廖大珠在內的22名勇士,全部配當時紅軍中也十分少見的「花式機關槍」(即衝鋒槍)。另外,為了加快過橋進度,三連負責火線作業,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跟在突擊隊後面用徵集的門板鋪設橋板。

經過激烈的戰鬥,突擊隊終於逼近了對岸,川軍點燃了部署在橋頭的引火物企圖阻止突擊隊,但廖大珠帶頭衝進了火海,失去了鬥志的川軍守軍敗逃而去,紅軍奪取了瀘定橋。

結局:紅軍主力通過瀘定橋渡過了大渡河,轉危為安。為了表彰紅四團的功績,紅軍統帥部給紅四團官兵每人發了一套列寧服、一支鋼筆和乙個搪瓷水杯,這是當時紅軍戰士所能獲得的最好的物質獎勵。

爭議:關於飛奪瀘定橋有很多疑問,甚至有人根據這些疑問質疑此戰的真實性。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川軍當時為什麼不炸橋。

事實上,蔣當時確實命令駐防此地的川軍軍閥劉文輝炸掉瀘定橋。但對劉文輝來說,瀘定橋是聯絡大渡河兩岸的最便利方式,而且修建極為困難,炸橋的話面臨的民意壓力太大;劉文輝認為自己只要投入足夠的力量就可以阻擋住紅軍,所以拒絕了蔣炸橋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