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用什麼刷牙的,古代人怎麼刷牙

時間 2022-11-23 17:05:52

1樓:嘟嘟想回家樂園

對古代人來說是沒有刷牙這個概念的,所以也就沒有像今天的牙刷一樣專業用來刷牙的器具,儘管如此,聰明的古人還是想出了很多方法以保持牙齒清潔。

一、牙刷

1、楊柳枝

在甘肅省敦煌莫高石窟196窟西壁有晚唐時期刷牙的畫面。牙刷是柳枝做成的。據考證,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牙刷和刷牙資料。

在晚唐時期,那時都把楊柳枝泡在水裡,要用的時候,用牙齒咬開楊柳枝,裡面的楊柳纖維就會支出來,好像細小的木梳齒,很方便的牙刷。古語「晨嚼齒木」就是這個**。 在赤鋒縣大營子村挖掘出土的遼慶應九年(公元595年)的附馬墓中,有兩把骨柄牙刷,長19厘公尺,有8個栽毛孔,分兩排,孔部上下相通,有金屬絲結紮過的痕跡,牙刷栽毛部的長度為2.

5厘公尺,與現代牙刷極為相似。而外國的栽毛牙刷則是在公元15~17世紀才有的。

從古書記載來看,到了南宋,城裡已經有專門製作、銷售牙刷的店鋪。那時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鑽毛孔兩行,上植馬尾。和現代的牙刷已經很接近了。

2、木條

大約在一千五百年前,古人已經知道利用半圓形木條來刮除牙菌斑和牙結石。據說,這種木條緣自印度和中國,最終傳入日本。起初,這種「牙刷」是僧侶在祭祀以前用於潔淨牙齒的用具,後來逐漸被普通人使用。

後來,有人在這種木條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將木條一端削尖,另一端做成刷狀

二、牙膏

宋代,已有了類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藥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來漱口。如果怕清洗不乾淨,便用手指代替現在的牙刷,在不然,就是先前說的楊柳枝,沾上古牙膏清理牙齒。

公元1552年,明代醫學家江瓘編輯的《名醫類案》一書中,載有用薄荷玄明散(製作方法:薄荷60克,硝石60克,沒食子60克,冰片2.1克,玄明粉3克,硼砂30克,青鹽60克,共研極細末)擦牙,**風熱牙痛。

公元1590年,李時珍撰寫的白芷條下,載有用白芷3克,硃砂1.5克,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黃豆大,頻用擦牙,以**風熱牙痛。

古代醫學文獻還載有用細辛9克,白芷9克,青鹽9克,冰片9克,蓽茇9克,共研極細末擦牙,以治風寒牙痛;用補骨脂60克、青鹽15克,共研極細末擦患牙,以治虛火牙痛;用鹹橄欖核(燒存性)3枚,青黛0.9克,冰片0.3克,共研極細末,擦患牙及齒齦,以**牙齦出血;用沒食子18克,生石膏30克,補骨脂18克,香白芷12克,青鹽6克,熟石膏30克,共研極細末,擦牙預防齲齒;或用皂莢煅成灰與食鹽混合,共研極細末擦牙,預防齲齒。

還有就單用食鹽細末刷牙。(此文純屬摘抄)

2樓:奇葩歷史課

古人有專門的的漱口劑,但是因為清潔度不高,古人也會在飯後通過嚼些嫩樹枝的方式來清潔牙齒

3樓:faa歷史

刷牙是使用牙刷去除牙菌斑、軟垢和食物殘渣,保持口腔清潔的重要自我口腔保健方法;也是人們自我清除菌斑,預防牙周病發生、發展和**的最主要手段。

古代人怎麼刷牙

4樓:

1、人類祖先早有漱口、刷牙的習慣,在西元前3000年蘇美人烏爾城邦的國王墓穴中就曾發現過清理口腔用的最早工具——牙棒。在古希臘和羅馬時代,人們用動物骨灰做牙粉,清理口腔,現在還有些原始部落用木炭、鹽水、細砂、樹枝來清理牙齒。阿拉伯人現在還從一種叫arak的樹上取下樹枝,將一端搗碎,做成刷狀,用來清理牙縫及刷牙,稱之為miswak,是一種天然牙刷,據科學家分析,這種樹枝含氟及皂素,可預防蛀牙,並有止痛作用。

2、中國最早的牙齒潔具是楊柳枝,在晚唐時期,那時都把楊柳枝泡在水裡,要用的時候,用牙齒咬開楊柳枝,裡面的楊柳纖維就會支出來,好像細小的木梳齒,很方便的牙刷。古語「晨嚼齒木」就是這個**。

3、宋代,已有了類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藥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來漱口。如果怕清洗不乾淨,便用手指代替現在的牙刷,在不然,就是先前說的楊柳枝,沾上古牙膏清理牙齒。

4、從古書記載來看,到了南宋,城裡已經有專門製作、銷售牙刷的店鋪。那時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鑽毛孔兩行,上植馬尾。和現代的牙刷已經很接近了。

5、也有青鹽用布或者手指,或上面提到的古代牙刷,用這些蘸了,擦牙齒,然後用清水漱口。據說,古時候有段時間很流行一種妝啊,黑齒,就是把牙齒全都染成黑色,作為一種時尚美。審美觀念讓人實為不解,也許這樣好,反正都染黑了,一勞永逸,也不用考慮潔齒。

6、直接關於漱口的記載,見隋代巢元方著《諸病源候論》:食畢常漱口數過,不爾,使人病齲齒。這裡指的是飯後漱口,也有人主張晚上漱口,認為晚上漱口對保護牙齒有更好的效果。

5樓:公尺格戰鬥機

在晚唐時期,人們都把楊柳枝泡在水裡,要用的時候,用牙齒咬開楊柳枝,裡面的楊柳纖維就會出來,好像細小的木梳齒,很方便的牙刷。古語「晨嚼齒木」就是這麼來的。

從古書記載來看,到了南宋,城裡已經有專門製作、銷售牙刷的店鋪。那時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鑽孔兩行,上植馬尾。和現代的牙刷已經很接近了。

宋代,已有了類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藥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來漱口。如果怕清潔不乾淨,便用手指代替現在的牙刷,要不,就用先前說的楊柳枝,蘸上古牙膏清理牙齒。也有用布、手指或者上面提到的古代牙刷,蘸了青鹽,擦牙齒,然後用清水漱口。

擴充套件資料

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配製過牙粉,他用松脂和茯苓做原料,曬乾搗末,拿小篩子篩一下,然後裝起來。但是這種牙粉並不結合牙刷一起使用,蘇軾刷牙的時候,用小勺子舀一勺配好的牙粉,倒嘴裡,喝一口水,咕嘟嘟,咕嘟嘟,然後吐出來。這與其說是刷牙,不如說是漱口。

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也配製過牙粉,他用的原料很單一,只有苦參,同樣是曬乾搗末,拿篩子篩細。跟蘇軾不一樣的是,沈括刷牙是要用牙刷的,馬尾巴牙刷蘸清水,灑上牙粉,左刷刷,右刷刷……打住,沈括用的不是高露潔,是苦參末。

宋朝時除了牙粉,還有牙膏。北宋末年,洪芻編《香譜》,收錄了十幾個牙膏配方,取例三個:

1、龍腦香、乳香各半斤,青鹽二兩,一起搗成粉末,用熟蜜調成糊。

2、沉香一兩半、白檀香五兩、蘇合香一兩、甲香一兩、龍腦香半兩、麝香半兩,以上香料搗成粉末,用熟蜜調成糊。

3、黃熟香、馢香、沉香各半斤,檀香、零陵香、藿香、甘松、麝香、甲香、丁香皮各三兩。以上香料搗成粉末,用蘇合香油和熟蜜調成糊。

6樓:深海是深藍深藍

刷牙在晚唐時期就出現了,只不過只是單純的是刷牙用,而不是要粘上牙膏刷牙這樣的。

最早的刷牙工具就是楊柳枝,敦煌莫高窟的196窟西壁就有記載,當時人們把柳枝泡在水裡,要刷牙的時候就把柳枝咬開,用來刷牙,「晨嚼齒木」就是說的用柳枝刷牙了,但是沒有牙膏哦。

宋代就已經有人做出了類似牙膏的東西了,古人以茯苓等藥材煮成「古牙膏」,用來早起漱口。

1、先來看看鹽漱口:

古人拿鹽漱口也是有史料記載的,在唐代孫思邈《千金方》中就有:"每旦以一捻鹽內口中,以暖水含……口齒牢密。"大致的意思就是指的每天搞一點鹽含在口中,用溫水喊,能使口齒牢密。

2、再說說茶來漱口:

茶的作用就更加大了,不僅僅能泡著喝,而且還能養生,當然對於牙齒也是有去除牙垢的作用了。

在宋末元初出品的《三元參贊延壽書》就有記載用茶葉漱口的,原文就是"凡飲食訖,輥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齒,得茶漱滌,不覺脫去而不煩挑剔也。蓋齒性便苦,緣此漸堅牢而齒蠢且自去矣。"意思也是指的用茶漱口的好處和方法了。

3、最後看看酒來漱口:

在宋代就有醫學著作《醫說》說了「劉幾年七十餘多,精神不衰,每一飲酒輒一漱口,雖醉不忘也,曰此可以無齒疾。」意思也是指的劉都七十多了,精神也好得很,原因就是每天飲酒漱口,經常這樣堅持所以口腔就沒有疾病了,所以酒漱口也可想而知了。

參考資料

古代人是用什麼刷牙的?_鳳凰網

7樓:大國令牌

1、最早用手,後來發明了植毛牙刷,用柳條沾鹽刷牙。

2、最晚在公元10世紀,我國已經發明了植毛牙刷。

3、1954年,考古學工作者在內蒙古赤峰市,清理遼駙馬衛國王墓葬時,發現了兩把設計精緻的骨製牙刷柄。它的形狀與現代的牙刷柄相似,長短也差不多,而且頭部有兩排共8個植毛孔,與現代牙刷兩排12個植毛孔驚人地相似。

1、三國兩晉南北朝:在口腔衛生保健方面,西晉始見」牙籤」之記載。晉·陸雲在《致其兄陸機書》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籤,今以一枚寄兄」。

2、隋唐五代時期:揩齒以保口齒清潔,當時已漸趨流行。其方法主要有「楊枝揩齒法」和手指揩齒法」兩種,《處台秘要》中載有「每朝楊柳枝咬頭軟,點取藥揩齒,香而光潔。

」手指揩齒法見於晚唐敦煌壁畫中的「勞度叉鬥聖圖」。至於潔牙劑,或為鹽、或為藥物散劑。

3、兩宋時期:《太平聖惠方》指出刷牙匠早晚行之。《太平聖惠方》還載有藥膏藥齒法:

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薑汁,細辛,等每用擦牙,此可謂今之藥物牙膏的雛型,在宋代已有植毛牙刷。宋·周守中《養生類纂》:「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

在歐洲,約500年後所記述的植毛牙刷與周守中的記錄相同。

參考資料:唐代人這樣刷牙 敦煌壁畫告訴你古人牙齒保健史-人民網

8樓:老墨說史

古人最早用的牙齒潔具是楊柳枝,古醫書《外台秘要》說,用楊枝將一頭咬軟,蘸了藥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潔」。

在晚唐時期,都是把楊柳枝泡在水裡,要用的時候,用牙齒咬開楊柳枝,裡面的楊柳纖維就會支出來,好像細小的木梳齒,很方便的牙刷。古語「晨嚼齒木」就是這個**。

到了宋代,已有了類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藥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來漱口。

到了南宋,城裡已經有專門製作、銷售牙刷的店鋪。那時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鑽毛孔兩行,上植馬尾。

元朝時期的牙刷已經與現代牙刷相差無幾了,牙刷柄如短簪,由玳瑁製成,刷毛是白色馬鬃,由白色絲線鎖固在刷柄上。這在當時很是新奇,有可能還是舶來品,由南方寄來,價值一金。

9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用手,後來發明了植毛牙刷。

縱觀中國古代的「牙齒保健史」,我們祖先早在戰國時期就很注重口腔衛生,在沒有牙刷和牙膏的時候,他們用漱口預防齲齒。

在使用牙刷之前,古人除了漱口,後來想到了揩齒法,也就是用手指蘸鹽或其他幾味藥品來清潔牙齒。

仔細觀察敦煌196窟的晚唐壁畫《勞度叉鬥聖變》,就能從中發現一幅《揩齒圖》。

或許是以手揩齒不那麼衛生,聰明的古人發明了「公升級版」的刷牙法——咀嚼植物的嫩枝,在使口腔氣息清新的同時,嫩枝頂端分出許多纖維,可以清潔牙齒和牙齦。

《華嚴經》概括「嚼楊枝具十德」,概括出咀嚼楊枝的十大好處:一消宿食,二除痰病,三解眾毒,四去齒垢,五發口香,六能明目,七澤潤咽喉,八唇無皴裂,九增益聲氣,十食不爽味。

最晚在公元10世紀,我國已經發明了植毛牙刷。

1954年,考古學工作者在內蒙古赤峰市,清理遼駙馬衛國王墓葬時,發現了兩把設計精緻的骨製牙刷柄。它的形狀與現代的牙刷柄相似,長短也差不多,而且頭部有兩排共8個植毛孔,與現代牙刷兩排12個植毛孔驚人地相似。

專家推測這個墓葬的時間為公元959年。

「奇葩」的古人

古人並不是一直都已牙齒潔白為美,腦洞大開的唐代女子不僅會為自己畫乙個誇張的「大黑唇」,還會染黑牙齒,據說可以達到防蛀、辟邪、保健的功效。

翻看唐朝的仕女繪畫,仍然可以看到中原女子染黑牙齒的情形。黑齒是一種專門的鐵漿染成的,大約是將鐵屑浸入酒、茶、醋中變成黑水,然後用羽毛、筆刷塗在牙齒上。

當時的貴族女子,如果不染黑齒甚至會擔心自己嫁不出去。

參考資料:人民網《唐代人這樣刷牙 敦煌壁畫告訴你古人牙齒保健史》

古代人是怎樣刷牙的,古代人怎麼刷牙

古人有專門的的漱口劑,但是因為清潔度不高,古人也會在飯後通過嚼些嫩樹枝的方式來清潔牙齒 秦漢時期 關於口腔 牙齒之清潔 健美 疾病 保健已有了比較高的要求。例如 詩經 衛風 碩人 中形容美女牙齒 齒如瓠犀 即指牙齒要如同葫蘆子一樣整齊潔白。反之,對牙齒參差不齊者則稱之為齟齬,咬合不齊者病之為齪,排列...

古人如何計時的,古代人是怎麼計時的?

我們從兩個方面來看這一問題,首先是古人對於時間段的劃分,其次是古人用於計時的工具。首先,在古代,自西周起就有了以十二個月劃分一年,以十二時辰劃分一日的曆算方式。古人認定的一天的開始往往是夜半時分,以十二地支來命名十二個時辰。分別是子時 23 00 00 59 丑時 01 00 02 59 寅時 03...

古人都是用什麼方式表達我愛你的,古代人是如何表達「我愛你」的?有哪些經典的例子?

古代人通常用稱讚今日月色真美的方式來表達我愛你,用月亮來的美來表達思念之情。古人一般會對自己的人寫詩吧,然後在詩裡面表達對人的喜歡,這也是乙個比較浪漫的做法。古人會用委婉的詩詞,不像現在那麼直白。古代沒有現在開放,表達的方式也含蓄。表達對女子的愛慕之情的有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古代人是如何表達 我愛...

古代人早上是如何按時起床的,古人是怎麼準時起床的?

古人按時起床的辦法 依靠動物計時,公雞打鳴或其他對時間敏感的動物習性 依靠打更人夜間的定時報時 依靠日晷和方尖碑計時,即以日影西斜為原理來測計時間的工具 依靠沙漏 水鐘 油燈和香鐘等工具計時,用沙子 水 油和香記錄時間的流逝 依靠古代的 鬧鐘 蠟燭鐘 水運渾天儀等發明計時。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鬧鐘...

古人怎麼治瘟疫,古代人是如何治療瘟疫的?

應該不行 古人都是吃一些草藥 全靠調養吧 不過宋朝後 有小部分 的 可以搞疫苗了 應該不可以吧。就像電視劇集名字一樣,是個神話吧。勃瘧勃瘧,四山之神,使我來縛,六丁使者,五道將軍,收汝精氣,攝汝神魂,速去速去,免遭此人,急急如律令。念誦這個咒語。出自 太平廣記 幾乎是沒得醫治的,只能聽天由命.古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