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被派到密州做了什麼官,蘇軾被派往密州去做官之前在哪

時間 2022-11-01 05:55:56

1樓:阿沾愛教育

蘇軾被派到密州做了知州。

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憤怒,讓御史謝景在皇帝跟前說蘇軾的過失。蘇軾於是請求出京任職:

熙寧四年至熙寧七年(1074年)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熙寧七年秋調往密州(山東諸城)任知州。

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後被批准。

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

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

其散文著述巨集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傳世。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蘇軾對詞的變革,基於他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作主張。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一直被視為「小道」。柳永雖然一生專力寫詞,推進了詞體的發展,但卻未能提高詞的文學地位。

而蘇軾首先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

他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詞「為詩之苗裔」,詩與詞雖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別,但它們的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應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將詩與詞相提並論,由於他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這就為詞向詩風靠攏、實現詞與詩的相互溝通滲透提供了理論依據。

2樓:匿名使用者

知州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憤怒,讓御史謝景在皇帝跟前說蘇軾的過失。蘇軾於是請求出京任職:

熙寧四年至熙寧七年(1074年)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熙寧七年秋調往密州(山東諸城)任知州、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豐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豐二年四月調往湖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

蘇軾被派往密州去做官之前在哪

3樓:空白

蘇軾被派往密州去做官之前在杭州任通判。

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頗感憤怒,於是讓御史謝景在神宗面前陳說蘇軾的過失。蘇軾於是請求出京任職,被授為杭州通判。

熙寧七年(1074年)秋,蘇軾調往密州(山東諸城)任知州。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豐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豐二年(1079年)四月調為湖州知州。

他在地方任職時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

4樓:匿名使用者

宋神宗熙寧七年(一○七四),蘇軾在杭州任通判期滿後,主動要求到山東密州(今諸城,宋時轄膠西、高密、安丘、諸城、莒縣五縣)任職,擔任該州的最高長官「知州」。

蘇軾最大做過什麼官

5樓:方案與**

【蘇軾生平年表】

北宋仁宗天聖元年——嘉佑八年(1023-1064)1036年 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蘇軾降生

1054年 娶王弗

1057年 中進士,母喪,服孝(1057.4-1059.6)1059年 舉家前往京都

1061年 任鳳翔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1064年 任職史館

1065年 妻喪

1066 父喪;服孝(1066.4-1068.7)神宗熙寧元年——元豐八年(1068-1086)1068年 娶王閏之

1069年 返京;任職史館

1071年 任告監管;任杭州通判

1074年 任密州太守

1076年 任徐州太守

1079年任湖州太守;入獄

1080年 謫居黃州

1084年 往常州

1085年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書舍人哲宗(1086-1100)元佑年間太后執政(1085-1093)1086年 以翰林學士知制誥

1089年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軍區司令

1091年 任吏部尚書;往京都;任潁州太守1092年 任揚州太守;兵部尚書;禮部尚書1093年 妻喪;太后逝世;調定州太守;河北軍區司令1094年 往惠州貶所;謫居惠州

1097年 往海南;謫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后執政(1100)1101 北返;往常州;逝世

1126 北宋亡

————————————————————————————————————————————

可知最大的官做到了「吏部尚書

謝謝」蘇轍仁宗嘉佑二年(1057)與蘇軾一起中進士。不久因母喪,返裡服孝。嘉佑六年,又與蘇軾同中制舉科。

當時因「奏乞養親」,未任官職,此後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寧三年(1070)上書神宗,力陳法不可變,又致書王安石,激烈指責新法。熙寧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

元豐二年(1079),其兄蘇軾以作詩「謗訕朝廷」罪**入獄。他上書請求以自己的官職為兄贖罪,不准,牽連被貶,監筠州鹽酒稅。元豐八年,舊黨當政,他被召回,任秘書省校書郎、右司諫,進為起居郎,遷中書舍人、戶部侍郎。

哲宗元佑四年(1089)權吏部尚書,出使契丹。還朝後任御史中丞。元□六年拜尚書右丞,進門下侍郎,執掌朝政。

元佑八年,哲宗親政,新法派重新得勢。紹聖元年(1094),他上書反對時政,被貶官,出知汝州、袁州,責授化州別駕、雷州安置,後又貶循州等地。崇寧三年(1104),蘇轍在潁川定居,過田園隱逸生活,築室曰「遺老齋」,自號「潁濱遺老」,以讀書著述、默坐參禪為事。

死後追復端明殿學士,諡文定。

————————————————————————————————————————————

從這裡可知在1089年任吏部尚書。但是任職不長,但他們做到了同等的級別………………謝謝!

6樓:匿名使用者

北宋仁宗天聖元年——嘉佑八年(1023-1064)1036年 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蘇軾降生

1054年 娶王弗

1057年 中進士,母喪,服孝(1057.4-1059.6)1059年 舉家前往京都

1061年 任鳳翔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1064年 任職史館

1065年 妻喪

1066 父喪;服孝(1066.4-1068.7)神宗熙寧元年——元豐八年(1068-1086)1068年 娶王閏之

1069年 返京;任職史館

1071年 任告監管;任杭州通判

1074年 任密州太守

1076年 任徐州太守

1079年任湖州太守;入獄

1080年 謫居黃州

1084年 往常州

1085年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書舍人哲宗(1086-1100)元佑年間太后執政(1085-1093)1086年 以翰林學士知制誥

1089年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總督

1091年 任吏部尚書;往京都;任潁州太守1092年 任揚州太守;兵部尚書;禮部尚書1093年 妻喪;太后逝世;調定州太守;河北軍區司令1094年 往惠州貶所;謫居惠州

1097年 往海南;謫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后執政(1100)1101 北返;往常州;逝世

1126 北宋亡

最大的就是吏部尚書了~~

7樓:屠新曾芷文

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

8樓:匿名使用者

翰林學士知制誥,這才是實職。

吏部尚書在宋朝是虛職,僅表示**的資歷,和官職大小沒關,蘇軾當時是帶吏部尚書銜而實際任職是地方太守,類似於今天的享受正部級待遇的地級市市委書記;而翰林學士知制誥則類似於今天的**辦公廳主任,顯然從官職的大小上講翰林學士知制誥才是蘇軾一生中最大的官,別人都稱他蘇學士,沒人叫他蘇尚書就是這個道理。

蘇軾當過什麼官

9樓:匿名使用者

【蘇軾生平】 他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裡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憤雖晚,但用功甚勤。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

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後的文學成就。 嘉佑元年(1056年),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陰差陽錯地高中進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1061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後逢其父於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里。

熙寧二年(1069年)服滿還朝,仍授本職。他入朝為官之時,正是北宋開始出現政治危機的時候,繁榮的背後隱藏著危機, 此時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援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

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的,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 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這樣做的乙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於朝廷。

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 蘇軾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滿後,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績顯赫,深得民心.

這樣持續了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禍事。當時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大做文章。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下獄,史稱「烏台詩案」。

蘇軾坐牢103天,幾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 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

這個職位相當低微,而此時蘇軾經此一獄已變得心灰意懶,於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

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後被批准。當他準備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新黨勢力倒台,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蘇軾於是年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公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公升中書舍人,不久又公升翰林學士知制誥。

俗話說:「京官不好當。」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蘇軾在杭州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築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外放潁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再次被貶。後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諡號文忠。

享年六十六歲。

關於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關於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

江城子 密州出獵 是北宋文人蘇軾作於神宗熙寧八年 公元1075年 冬的一首詞。該首詞被選入初 高中語文課本。人教版九年級上冊 選自 東坡樂府箋 江城子,詞牌名。密州,現在山東諸城。熙寧七年,蘇軾由杭州通判遷為密州太守。乃後人所作,盡顯豪放之氣 全詞 狂態 畢露,雖不乏慷慨激憤之情,但氣象恢弘,一反作...

蘇軾寫作江城子密州出獵時不到40歲可是他卻在詞中以老夫自稱

佛心劍膽 古代人的壽命,相對來說是比較短的。就像杜甫寫的人生七十古來稀,在野史記載 三十六歲就算 正壽 了 也就是說不算夭折。所以蘇軾以老夫自稱。 泉水響叮噹 現在老一般認為六十歲以上,西方發達國家六十五歲以上才算初老。中國古代三十歲以上就算半老。因為古人的壽命比較短,六十都很少.古人年輕而稱自己老...

蘇軾在密州寫的憂國憂民的詩句有哪些把

1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2 惠崇春江曉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灑豚欲上時。3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 其二 作者 蘇軾 朝代 宋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在密州寫的憂國憂民的...

關於王安石憂國憂民的詩句,蘇軾在密州寫的憂國憂民的詩句有哪些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密州出獵 表達要彎弓射箭,報國殺敵,實現自己的理想。我再補充乙個。江城子 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