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代知音的故事,關於古代知音的故事

時間 2022-09-03 18:16:54

1樓:魚哥到此一遊

現在我們常用「高山流水」或「流水高山」來比喻知己或知音,含有象徵深厚友誼的意思。事實上,這個成語是從《列子·湯問》所記載的故事裡概括出來的。這個故事發生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

當時的楚國有個讀書人,姓俞,名瑞,字伯牙。他還喜歡彈琴,從小跟一位名叫連城的先生學琴。伯牙天資聰穎,琴藝大進,但卻很難捕捉到樂曲的神韻。

一日,老師對伯牙說:「我帶你去尋乙個仙師點化點化,好嗎?

伯牙一口答應,高高興興地揹著琴隨老師乘船來到東海蓬萊山,老師讓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師去了。

伯牙在這巍峨蒼鬱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見老師歸來,便沿一條山路尋去。繞過乙個山頭之後,不想卻有一幅奇景掛在眼前:真是雲中飛瀑,霧中清泉,水花四濺如珍珠,激音迴盪如仙樂。

伯牙頓感天眼大開,靈感湧起,便席地而坐,撫琴而成妙曲。突然,他的身後傳來老師的聲音:「哈哈,哈哈……仙師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所說的仙師就是大自然啊。相傳《水仙操》和《高山流水》這兩首古琴曲都是伯牙當時成就的。從此,他的琴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但卻始終沒能找到乙個知音。

後來,俞伯牙到晉國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國。因遇大風,只好在漢陽江口停留。

待風平之後,一輪仲秋之月便從浮雲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頭,仰視明月,俯視江面水波,琴興大發,便撫琴而彈。一曲即終,忽從草叢中跳出乙個樵夫來,此人對伯牙的琴藝讚嘆不已。

伯牙大驚,便問道:「你會聽琴,你能識琴之優劣嗎?」

樵夫接琴觀之,答道:「此琴叫瑤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樹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樹必高三丈三尺,截為三段,上段聲音太清,下段聲音太濁,只有中段,清濁相濟,輕重相兼。

後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擇吉日良時,鑿成樂器。最初,此琴有五條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內按宮、商、角、徵、羽。後來,周文王添弦一根,稱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稱為武弦。

因此,這琴又稱文武七弦琴。」

伯牙聽罷,心悅誠服,便又調弦撫琴,時而雄壯、高亢,時而舒暢、流利。樵夫時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時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使禮而問道:「天下賢士,請教高名雅姓?」樵夫還禮,說:

「在下姓鐘,賤字子期。」伯牙嘆曰:「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即命童子焚香,燃燭,與子期結為兄弟。並相約來年仲秋再在此地相會。

第二年仲秋時節,伯牙如期而至,誰料想此時已是與好友陰陽相隔,子期已離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墳前,撫琴而哭,彈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終,以刀斷弦。並仰天而嘆:

「知己不在,我鼓琴為誰?」說畢,琴擊祭台,琴破弦絕。 後人感其事,就在漢陽龜山尾部,月湖側畔築一琴台,以資紀念。

2樓:不跑調小魚

原文:伯牙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巍巍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後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絃,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曰:「善哉,子之心與吾同。

」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斷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秋時代,有個叫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

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鬱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會了。」

一夜伯牙乘船遊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

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乙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

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

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

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兩人分別約定,明年此時此刻還在這裡相會。第二年,伯牙如期赴會,但卻久等子期不到。於是,伯牙就順著上次鍾子期回家的路去尋找。

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聽子期的家。這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親。老人告訴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讀書,再加上家境貧寒,積勞成疾,已經在半月前去世了。

子期去世時擔心伯牙會這在裡久等,叮囑老人一定要在這一天來通知伯牙。聽到這個訊息後悲痛欲絕。他隨老人來到子期的墳前,撫琴一曲哀悼知己。

曲畢,就在子期的墳前將琴摔碎,並且發誓終生不再撫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謝知音的典故,後有稱頌其事,在此築館紀念,稱為琴台,現琴台東對龜山,西臨月湖,成為武漢著名古蹟勝地。

古代關於知音的故事有哪些

3樓:恏乄亖

1、《三國志》與《晉書》上記載的兩個人物,陸抗和羊祜。陸抗和羊祜分別吳、晉兩國的將領,羊祜在襄陽為官,陸抗鎮守荊州,兩個人你想統一我,我想滅掉你,但卻絲毫不妨礙二者是知音。陸抗病了,羊祜趕忙送藥來,陸抗手下東吳將領齊勸陸抗不要吃。

陸抗答道:「豈有鴆人羊叔子哉,汝眾人勿疑」。遂服之。

陸抗知羊祜愛飲酒,送自己親釀佳釀給羊祜,羊祜部將陳元勸別飲恐有詐,羊祜說:「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慮」。竟傾壺飲之。

2、納蘭性德與顧貞觀

康熙十五年,顧貞觀四十歲,容若二十二歲,容若為相國長子,顧貞觀一介寒儒,但容若一向扶困濟貧古道熱腸對境遇坎坷的落迫才士一腔真誠平等結納,與顧貞觀更是志趣相投相見恨晚,慷慨揮灑寫下傳誦不衰的《金縷曲·贈梁汾》,「德也狂生耳。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盡英雄淚。

……然諾重,君須記。」詞中率真地表露了對榮華利祿的冷眼蔑視、對黑暗現實的清醒認識的和對高尚情操的執著追求,同時披肝瀝膽地表達了對朋友生死不渝的真摯友情。他們相互傾慕彼此的才華和品格,文學見解和創作上也十分契合,二人的「性情說」是清初詞壇上的重要文學主張,他們二人作品風格也相似,一樣真純清新,容若的《飲水詞》和顧貞觀的《彈指詞》被視為當時的詞壇雙璧,名揚海內外。

在腐朽的官場裡容若更是不顧自身安危保護著摯友,貞觀的好友詩人吳兆騫曾被清初冤案牽累流放塞外二十多年,容若得知此事後,毅然挺身而出用他的智慧型和真誠歷盡艱難營救了吳兆騫回京,不僅維護了正義,也為摯友貞觀完成了極力想實現但無力實現的心願,一時傳為美談。有生之年,容若以生命的高尚和心地的純潔印證了他與顧貞觀的知音深情,而顧貞觀也同樣傾注全部真誠珍惜這份友情,成為容若生平第一知己,容若英年早逝,貞觀撰寫了那篇感人肺腑的祭文,筆端吐露的是無盡的哀思,還有對容若價值的最深刻理解。

3、周瑜和孫策,周瑜從廬江跟蹤孫策幾百里路,為的就是共謀大業,從此結為兄弟,情同手足。連所娶的妻子都是好姐妹(大喬和小喬)

4、李世民和長孫無忌,李世民娶了長孫無忌的妹妹,長孫無忌為李世民出謀劃策,在李唐王朝統一中國的過程中,功不可沒。兩人關係十分好。

5、李白與杜甫

李杜詩篇萬口傳,李白與杜甫齊名,號稱李杜,代表了唐詩的最高成就,李白杜甫的交情也尤為深厚,二人中年時在洛陽相見,結為知交,此後長期分別幾乎沒有機會重逢,但兩人的友情卻歷久彌珍,杜甫懷念親友的詩中,以懷念李白的最為突出,從與李白分手直到晚年,寫下了不少追念或談到李白的詩,表現了他對李白的推崇和情誼,字裡行間充滿作為知己對李白最深的理解和認知,杜甫在詩中說「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還有諸如「昔年有狂客,爾號『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樣字字千鈞的評價更是成為文學史上對李白詩風的定論。唐肅宗年間李白被流放夜郎,杜甫對李白的生死存亡魂縈夢繫,寫下《夢李白》兩首,流傳千古,「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懸掛叮嚀,一往情深。

這首詩完全是深切思念和默契友情凝結而成,被譽為「筆筆神來」,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的同時,也將李杜的友情深深印在了後世文人的心中,贏得了「千秋萬歲名」。

拓展資料:

「知音」一詞**於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相傳俞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每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從琴聲中領會到伯牙所想,子期死後伯牙再不彈琴因為再沒有知音的人。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直至今天,人們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4樓:匿名使用者

1、周瑜和孫策,周瑜從廬江跟蹤孫策幾百里路,為的就是共謀大業,從此結為兄弟,情同手足。

2、李世民和長孫無忌,李世民娶了長孫無忌的妹妹,長孫無忌為李世民出謀劃策,在李唐王朝統一中國的過程中,功不可沒。兩人關係十分好。

3、最著名的是俞伯牙與鍾子期:伯牙是彈古琴的高手,善於彈奏《高山流水》,而儘管鍾子期是砍柴為生的農民,但能準確欣賞伯牙的琴聲,就這樣兩人成為知音;可惜後來伯牙在來找子期時,子期早已因貧病交加去世了,伯牙知道後很悲痛,認為沒有人再能欣賞他的琴聲了,於是摔碎了心愛的琴,並且以後也不再彈琴了.

古代所有關於知音的故事

5樓:海煙人

《三國志》與《晉書》上記載的兩個人物,陸抗和羊祜。陸抗和羊祜分別魏、吳兩國的將領,羊祜在襄陽為官,陸抗鎮守荊州,兩個人你想統一我,我想滅掉你,但卻絲毫不妨礙二者是知音。陸抗病了,羊祜趕忙送藥來,陸抗手下東吳將領齊勸陸抗不要吃。

陸抗答道:「豈有鴆人羊叔子哉,汝眾人勿疑」。遂服之。

陸抗知羊祜愛飲酒,送自己親釀佳釀給羊祜,羊祜部將陳元勸別飲恐有詐,羊祜說:「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慮」。一口喝下。

昔時,齊國有管仲,字夷吾;鮑叔,字宣子,再個自幼時以貧賤結交。後來鮑叔先齊桓公門下信用顯達,舉薦管仲為首相,位在己上。兩人同心輔政,始終如一。

管仲曾有幾句言語道:「吾嘗一戰一北,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嘗一仕一見逐,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遇時也。

吾嘗與鮑叔談論,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有利不利也。吾嘗與鮑叔為賈,分利多,鮑叔不以為貪,知我貧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

」所以古今說知心結交,必曰:「管鮑」。今日說兩個朋友,偶然相見,結為兄弟,各舍其命,留名萬古。

關於古代知音的故事,古代關於友誼的小故事

俞伯牙和鍾子期嘛!列子.湯問 傳說俞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音。俞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鍾子期死,俞伯牙破琴絕絃,終生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聊齋志異 葉生 這個故事,知者不多。你有興趣去看看原文 淮陽有個姓葉的書生,文章詞賦在當地稱得上是首屈一指。但葉生時運不好,每次應試都名落孫山。直到有...

古代對手競爭的故事,關於對手競爭的歷史故事

古代對手競爭的故事有 1.孫臏和龐渭師兄弟兵法上的競爭的故事 2.廉頗和藺相如相互競爭的故事3.諸葛亮和周瑜相互競爭的故事4.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競爭的故事5.李世民兄弟競爭的故事 1 孫臏和龐渭同拜師於鬼谷子門下學習兵法。兩人初時關係很好,後來龐渭先下山去魏國求仕途去了。魏王很賞識龐渭,龐渭確實也有...

古人愛國的故事,關於古代的愛國事例

中國古代愛國人士有很多,比如岳飛,抗金英雄,為了國家能夠統一,獻出了自己的一生,真的是為國家奉獻一切 太多了。有一大籮框。eg 文天祥 鄧世昌 鄭成功etc.文天祥寧死也不接受敵人優悅的條件 從古至今愛國人物的故事 中國名人愛國小故事 簡短,要故事 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 近代科學先驅 著名工程師詹天...

關於 義 的古代故事,古代一些關於仁義的故事,簡短些!速度!

1 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後八年 前180 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 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中國古代諾言的故事,古代關於承諾的故事

抱柱信 典出 莊子.盜蹠篇 相傳在春秋時期,有一位名叫尾生的翩翩少年,與他心儀的姑娘相約於橋下會面,但姑娘因故未能赴約。後來天降大雨,河中漲起了洪水,而他仍恪守信約,堅持不走,抱著橋中石柱,直至溺死。水退後,姑娘匆匆趕來,見此情景悲痛不已,也殉情而死。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 汝還,顧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