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形成的歷史背景是什麼,京劇 武家坡 歷史背景是什麼

時間 2022-08-21 06:41:52

1樓:夜頌幽靈

元曲發展到徽、漢、梆、崑等繼承下來的傳統劇目,經過演出實踐不斷加工、錘煉,更見精得到京劇。

2樓:匿名使用者

京劇前身是清初流行於江南地區,以唱吹腔、高撥子、二黃為主的徽班。徽班流動性強,與其他劇種接觸頻繁,在聲腔上互有交流滲透,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也搬演了不少崑腔戲,還吸收了囉囉腔和其他一些雜曲。

京劇大體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1860年到1917年左右,是京劇進一步走向成熟的時期。在劇目方面,從徽、漢、梆、崑等繼承下來的傳統劇目,經過演出實踐不斷加工、錘煉,更見精練。不少本頭戲逐漸刪除繁冗,精簡為自成起訖的折子戲,如全本《宇宙鋒》通常只演"修本"、"金殿"二折。

辛亥革命前後,在社會、政治變革中還出現了一批密切結合現實的新劇目,如汪笑儂的《哭祖廟》、《瓜種蘭因》等。**方面,板式、曲調有所增益,字音、聲韻更加定型,使京劇唱腔委婉、動聽,更具特色。舞台表演藝術方面,也更為細膩、精緻,色彩濃郁。

京劇史上老生前三傑(程長庚1811-1880,徽派;餘三勝1802-1866,漢派;張二奎1813-1860,京派)還帶有京劇前身徽、漢的地方色彩,傳到老生後三傑(譚鑫培1847-1917,孫菊仙1841-1931,汪桂芬1860-1906)時,原來那種地方色彩已逐漸融會昇華,成為京劇自身的藝術特色。

3樓:勇敢的膽大鬼

我告訴你吧:京劇其實是老百姓對以往帝王或者人物的評價或者說是喜厭。但是也往往有影射作用比如你皇帝有什麼不當之處我可以借助歷史人物來表達自己的政治意見。

(如:皇帝廢長立幼,我可以說隋3世而亡就是廢楊勇立楊廣的錯,儘管這個觀點不算成立但是往往醉翁之意不在酒)

各種戲曲的結合徽劇,崑曲啊等等

京劇<武家坡>歷史背景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故事屬於傳奇故事,是虛託與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唐。

京劇白莽臺發生的故事背景

5樓:匿名使用者

白莽臺講述了劉秀攻占洛陽以後,王莽派邳彤領兵抗拒劉秀,同時建造白蟒臺,以備事敗躲藏。邳彤戰敗,投降劉秀,王莽被俘,劉秀命令將王莽綁送到白蟒臺斬首。

求京劇戰北原的歷史背景

6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司馬懿使鄭文至蜀營詐降,假說司馬懿用人不公:鄭文藝出秦朗上,而司馬懿反使秦朗為先鋒,因此憤恨來降。言猶未畢,秦朗來挑戰。

諸葛亮使鄭文出戰,暗隨其後。只一合,鄭文即斬秦朗於馬下。諸葛亮乃知其詐,回營時言司馬懿營中有幾個秦朗,鄭文語塞。

諸葛亮大怒,欲斬之。鄭文以直告。諸葛亮命鄭文修書誘司馬懿劫寨。

司馬懿得書,審為鄭文之親筆,欣然欲往。其子司馬昭精細,勸父勿出,先使秦朗往探虛實,果中計。魏兵大敗,秦朗死於亂軍之中。

京劇的歷史背景

7樓:尤尤老師

京劇前身是清初流行於江南地區,以唱吹腔、高撥子、二黃為主的徽班。徽班流動性強,與其他劇種接觸頻繁,在聲腔上互有交流滲透,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也搬演了不少崑腔戲,還吸收了囉囉腔和其他一些雜曲。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為首的第乙個徽班(三慶班)進入北京,參加乾隆帝八十壽辰慶祝演出。

《揚州畫舫錄》載:「高朗亭入京師,以安慶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慶。」刊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楊懋建《夢華瑣簿》也說:

「而三慶又在四喜之先,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高宗八旬萬壽入都祝匣時,稱'三慶徽',是為徽班鼻祖。」

伍子舒在《隨園詩話》批註中則更具體指出是「閩浙總督伍納拉命浙江鹽商偕安慶徽人都祝釐。」隨後還有不少徽班陸續進京。著名的為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班,雖然和春成立於嘉慶八年(1803),遲於三慶十三年,但後世仍並稱之為「四大徽班進京」。

經有過許多名稱。計有,亂彈、簧調、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黃)、二簧(二黃)、大戲、平劇、舊劇、國劇、京戲、京劇等。

擴充套件資料;

京劇臉譜的構圖多種多樣,加上五彩繽紛,裝飾性很強的各種圖案,容易使人眼花繚亂,產生神秘感。其實,歸納起來也不過有十幾個型別,由於相互借鑑,相互變化,就派生出許許多多的譜式。

這些譜式都是以各種人物的形貌、性格特徵為依據的,即使是同一型別的譜式,因人物性格不同,各部位的線條勾畫與色彩處理也就各異,使每個人物都富有各自的個性,而絕不雷同。

京劇興起和繁榮的文化背景?

8樓:匿名使用者

一部京劇史,就是一部微型的中國近代史,也是一部京劇藝人幾度秋涼的悲歡史。記錄片《粉墨春秋》讓我們又回到那個二黃倒板、西皮流水的世界。

1790年,清乾隆55年,四大徽班進京。1840年左右,一種融合了徽調、漢調、崑曲、秦腔和京高腔的新劇種「京劇」誕生。梅蘭芳、楊小樓、余叔岩,這些響亮的名字燃燒起京劇迷們心中的熊熊大火,大江南北的舞台上才子佳人、帝王將相粉墨登場。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為京劇明星的大批誕生準備好了一切:鐵路、水運的發展,讓京劇演員們有可能「跑碼頭」。而唱片業的興起,廣播和留聲機的普及,都為京劇從劇場走向大眾準備好一切條件。

拉黃包車的也要來一嗓子「一馬離了西涼界」才起步。

但日本人的入侵打亂了一切。為了保住氣節,一些名角不唱戲。那些抗戰還接著唱的演員,勝利後立刻被視為漢奸。

新中國初始,是京劇的又乙個繁榮期,從前根本不會同台演出的馬連良和譚富英竟然聚在了一起。以梅蘭芳、馬連良、程硯秋等為首的前輩藝術家和後幾代名角同台演出,讓當時的觀眾大開眼界。這是京劇的乙個中興時代。

1961年。梅蘭芳的離世,標誌著以梅蘭芳、楊小樓、余叔岩為代表的京劇三大賢時代的徹底結束。

1964年,馬連良與張君秋排演現代戲《年年有餘》,16歲就被推選為四小名旦的張君秋,在這部戲裡第一次穿起了現代裝。從前的華美戲服、長長水袖可以掩飾住的男人身體,現在暴露在觀眾眼前。他帶著假髮,不得已墊了假胸,以彆扭的形象出現在舞台上。

雖然一開口還是滿堂喝彩。但有領導提出了質疑:新中國的舞台上怎麼還有男旦的怪現象?

從此,在京劇舞台上活躍了100多年的男旦消失了。

時光流轉到2005年,在京劇迷們聚集的京劇論壇上,有人感慨說「我必須出去旅遊了,這幾天腦子裡都是于魁智,快瘋了」。張火丁、于魁智們和他們的前輩一樣,也有一大批的迷,只是,這個群體的數量和狂熱程度,遠遠趕不上周杰倫迷或李宇春迷。

夕陽下,京劇的王國仍在,悠悠的歲月裡,京胡的聲音拉過來,又拉過去。

9樓:南宮隱簫

呃……筆記本不在身邊……

具體說不上來了……

我記得,京劇是從皮黃發展來的,也融入了其他腔……發源貌似是元朝,四腔的基礎上慢慢發展而來……具體……等我回去找找筆記……

京劇形成的背景

10樓:匿名使用者

京劇的前身,是由200多年前活躍於安徽和湖北兩地、基礎深厚的地方劇種,即安徽徽劇的「徽調」、湖北漢城的「漢調」演變發展而來的。

京劇的最後形成,大約在1840——1860年之間。

《短歌行》的歷史背景是什麼,短歌行的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 三國演義 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橫槊賦詩的描寫。曹操平定北方後,率百萬雄師,飲馬長江,與孫權決戰。赤壁之戰前,是夜明月皎潔,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設樂,歡宴諸將。酒酣,操取槊 長矛 立於船頭,慷慨而歌。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據勢力,控制了朝政。他又親率八十三萬大軍,直達長江北岸,準備渡江消滅孫權和劉備,...

什麼叫理學,什麼是理學?理學形成的歷史背景和條件是什麼?

理學 興起於在宋代,也稱為道學,是儒家的學術思想。宋儒在詮釋儒家經典的過程中,拋棄了漢儒偏重章句 訓詁的學風,他們以闡釋義理 兼談性命為主,把一切合乎願望的事物 意念和行為都說成是 理之自然 把一切違背自己意志的事物 意念和行為都貶為與 理 相對立的 人欲 主張存天理 滅人欲 與此同時,他們中的不少...

近代「民族復興」思想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近代中華民族復興思想的發展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清末民初,是中華民族復興思想的孕育或萌發時期,其起點是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梁啟超在 戊戌政變記 開篇稱 吾國四千餘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台灣償二百兆以後始也。孫中山 梁啟超和以章太炎為代表的 國粹派 分別提出了 振興中華 少年中國 古學復興 ...

鴉片戰爭的歷史背景,鴉片戰爭的背景是什麼

國際方面 英國完成工業革命,迫切希望開啟中國市場。國內方面 中國實行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和閉關鎖國政策。鴉片戰爭的背景是什麼 鴉片戰爭的背景copy 1.國內背景 清朝統治走向衰落。表現為 經濟上,自然經濟佔統治地位,土地兼併嚴重 政治上,清朝統治的腐朽日益暴露 軍事上,裝備陳舊,營務廢馳 財政上,國...

辛亥革命的背景是什麼,辛亥革命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背景1 日本影響 日本自1868年明治維新開始後到 大日本帝國憲法 和帝國議會產生的歷程和君主立憲制的實現,特別是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戰爭中日本的勝利,也激勵了中國官僚 士紳等追求憲政。2 變革之道 雖然早在戊戌變法期間及之前,魏源 洪仁玕 王韜 鄭觀應 康有為等人就先後提出過立憲,但立憲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