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蜀國滅亡,為什麼蜀國第乙個滅亡

時間 2022-02-26 11:04:42

1樓:雨中漫步

我想最重要的一點是蜀漢內部不和,矛盾太深。因為蜀漢是由三股政治勢力組成。(看過易老師講座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即隨劉備入川的荊州集團,隨劉焉,劉璋父子到蜀的東州集團,益州土生土長的本土士族——益州集團。而這三個集團的分利又是不均的。

最初,利益都在益州士族手中。後來,劉焉入蜀,就改了。變成東州集團第一,益州集團第二。

而當劉備入蜀,就變成了荊州第一,東州第二,益州第三。益州本土士族從「一等公民」,變成「三等公民」,心裡肯定不爽。自然會搞一點小動作。

其中性質最「惡劣」就是宣傳「魏當代漢論」。

東漢末年流行著這樣一句政治民謠:「代漢者,當途高。」就是:

取代大漢的,一定是正當大路又高大又魁梧的。這句很早就流行了。而益州學術界的解釋就是「當途高」就是魏。

最早提出這種解釋的是益州大學問家周舒。他的這種說法在蜀地流行甚廣。《三國志·周群傳》記載:

鄉黨學者私傳其語。而且譙周(就是後來勸劉禪投降的)還拿劉備父子的名字做文章。他說,備,具備。

就是「足夠了」。禪,禪讓。就是「讓出去」。

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就是蜀國滅亡前一年。劉禪宮中大樹無故折斷,他又在柱子上寫了一條「反動標語」就是「眾而大,期之會;具而授,若何復」。《廣韻·豪韻》曰:

「曹,眾也,群也」。所以,「眾」就是曹。「魏」通「巍」,有高大之意,所以大就是魏。

具就是備,授就是禪。這句話就是,曹魏啊,你又眾多,又高大,天下人都盼望著匯集到你那裡。蜀漢啊,你們乙個已經足夠,乙個準備禪讓,還有什麼「後來人」嗎?

雖然他們這都是牽強附會,強詞奪理,但是當時興這套,人們也吃這套。所以後來蜀漢滅亡,人們都說譙周算的準,(《三國志·杜瓊傳》,咸以周言為驗)。其實,**是算的準,而是他們盼著蜀漢滅亡,曹魏勝利。

所以後來魏國進攻譙周力主投降。原因就是「分利不均」。

因為「分利不均」,所以有矛盾。因為有矛盾,所以不團結。不團結則力不及,自然要滅亡。雖然諸葛亮執政期間曾有過一些措施,但都於事無補。

還有乙個原因,就是戰事過多。諸葛的「五伐魏國」,姜維的「九出中原」。從而導致人民甚苦。

《三國志·譙周傳》記載:軍旅數出,百姓凋瘁。因為打仗是很需要錢。

而這些錢只能從老百姓身上榨取。據《三國志·後主傳》裴松之注引《蜀記》劉禪投降時,蜀國人民二十八萬戶,人口九十四萬人,軍隊十萬二千,官吏四萬。平均每九人養活乙個士兵,每七戶供奉乙個官吏。

蜀國人民實在負擔不起了!只是因為諸葛亮以身作則,蜀國官吏比較廉潔,蜀國才沒有很快垮台。

當然,還有一些原因。如黃皓弄權等等。這裡不一一說了。只說些我認為重要的。

2樓:喜歡天使的愛

一句話,蜀國國力最弱,而連年戰爭又使國力衰竭。。

三國後期,雖然諸葛亮多次侵魏,但魏國始終沒有派出大量主力。鍾會鄧艾滅蜀,兩人所率軍隊也不是魏國主力,尚且輕易滅蜀。足以說明,魏國國力是遠遠高於蜀國的。

滅吳之時,魏國已經改朝換代為晉,晉吳進行了最後決戰,此時晉國主力才真正參戰。這個時候吳國經過幾次內亂,尚能與晉軍大的決戰,這說明吳國的國力也是在蜀之上的。

事實上,在三國志等資料中也明確可以分析出,蜀國國力是三國之中最弱的。

3樓:蘇山一石

資源\人才\統治者都是最弱的,還有乙個問題是打下蜀漢後,魏國可以順流而下攻打吳國,解除了長江天險。

4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是荊州丟失,就失去了乙個大糧倉,接著諸葛亮連年伐魏,造成國庫空虛,人力缺乏,五虎上將的後代沒有能接替衣缽的,所以就第乙個先滅亡了

5樓:陸乙木

蜀國人口和疆域只有當時魏國的十分之一,前期劉備從中原帶了部隊和將領進川。多年以後人死得差不多了,無論兵力和人才都跟不上了。

6樓:匿名使用者

被烤了~~~呵呵~~僅供娛樂~~歷史的問題很複雜。。。。。

7樓:____唐柒柒

後繼無人……扶不起的劉阿斗……

8樓:凌洲業話

還用問嗎?扶不起的阿斗當皇帝,好得了嗎?

蜀國為什麼第乙個滅亡?

9樓:依昆傑

第一,從國家領土面積來看,蜀國較小,那麼相應的人就少,兵馬也少,糧草也少。在冷兵器時代,國家之間的大規模戰役之中,兵力是乙個非重要的因素,蜀國兵馬少,想戰勝兵力比他多的魏國和吳國是很難的。

第二,蜀國的單兵作戰能力相對較差,從南北地理差異上來說,北方人平均身高要高於南方人,身材也魁梧壯士,蜀國大都是川兵,身高要比吳國兵矮一些,跟魏國兵就更沒法比了,魏國統一北方,中原之兵,西涼一帶兵馬都甚是雄壯,冷兵器世代拼的就是身體素質,有句話叫:身大力不虧。所以蜀國兵和中原兵對抗是一定要吃虧的。

第三,在當時,謀臣名將多出自中原地區,東南次之,西南就更少了。魏國,名臣能將比比皆是,反觀蜀國,有幾個?就那幾個能人,還都是劉備從別的地方帶去的。

關羽是山西人,張飛、趙雲是河北人,黃忠、魏延河南人,馬超陝西人,諸葛亮山東人,龐統是湖北人。你看,有乙個西南地區的人嗎?包括劉備自己,他是河北人。

因此,蜀國從人力資源上比就不佔優勢。

第四,領導人不行。火車跑的快,全憑車頭帶。劉備的智慧型雖然比不過曹操,但也不至於落後太多,比孫權還要強一些。

但到了後代,曹丕多賊啊!曹睿差一些,但智商也還算是正常。孫權比劉備、曹操年輕不少,且又長壽,因此東吳在他統治時期還算平穩。

說到劉備後代,阿斗這個廢物,我實在是不想多說什麼。就憑他也做一國之君,怎麼跟別人鬥?要不是諸葛亮和姜維先後保著,十個阿斗也早被擒了。

蜀國人才凋敝,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叢生。東漢是門閥士族開始的時期,人才多從士族中挑選。在這一方面,曹魏不僅人口眾多,世家大族也相當多,人才濟濟,而吳國也有四大家族,偏偏蜀國士族力量弱小,人才也就匱乏。

蜀漢前期的人才,大多來自外地,比如五虎上將等等,等到老一輩人才先後逝世,蜀漢的人才就後繼無力了。三國演義裡張松說蜀地人才濟濟,但歷史上並非如此。特別是益州集團、荊州集團、東州集團內部一直存在矛盾,蜀漢自始至終都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一旦敵人來犯,本地士族容易倒戈。

諸葛亮治蜀的影響。諸葛亮雖然是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確實聰明非常,但也不可能以一人之力扭轉強弱。如果沒有諸葛亮,蜀漢可能滅亡的更快。

諸葛亮加強法制,鼓勵農桑等措施,在緩解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和階級矛盾當面成效顯著。三國裡諸葛亮領導下的蜀國政治是最好的。諸葛亮平定南中也鞏固了內部安定,因此諸葛亮有力北伐中原。

有人說諸葛亮窮兵黷武,白白耗損國力,是蜀國滅亡的原因。此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三國之所以存在,除去地勢和人才因素外,根本原因在於南方因為少有戰事,人口遷移,經濟得到發展和累積,北方常年戰亂,經濟凋敝,人口銳減,所以二弱對一強的局面可以暫時存在,一旦魏國恢復了元氣,北方必將擁有碾壓性的實力。

諸葛亮作為謀略家,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如果只知道堅守,敵人發展的更快,一旦入侵,難以抵擋,而且處處處於被動中。但諸葛亮屢屢北伐,讓魏國經常受到騷擾,戰略上處於被動狀態,經濟難以正常的快速恢復。

蜀國這麼弱小,諸葛亮不但一直佔了上風,多次挫敗魏軍,為國內創造了乙個安定的環境,甚至一度兵臨長安,幾乎佔據中原,魏國聞之喪膽。所以說,諸葛亮的戰略雖然耗損著國力,但因此牽制住了魏國人力物力,延緩了自己的滅亡。姜維北伐那就真的是費力不討好了,而且魏國順利完成了國內的權力更迭,可以專心對外,蜀國必然滅亡。

蜀漢立國第一年,就面臨著是否要與東吳開打的問題。結果是在夷陵之戰中慘敗給東吳陸遜,直到223年劉備身死,蜀漢才與東吳帝國慢慢恢復關係。

也就是2年之後,諸葛亮便帶兵南征,對手是叛亂的南蠻孟獲。

再過2年,諸葛亮便開始籌備北伐。從228年一直打到234年,一共打了5次,不能說完全失敗,但基本上沒啥大的收穫。

諸葛亮死後,蔣琬也曾計畫從水路襲擊魏國的上庸,結果一方面是遭反對,一方面是他病體欠佳,不久病亡。

從246年到253年,費?輔政時期是蜀漢難得的和平時期,裁減姜維的兵力,其實是一種休養生息,但沒多久費?被刺殺。

之後又是董允與陳祗執政時代,姜維獲得了一定自主權,但蜀漢內政也一日不如一日。姜維前後十一次北伐,但也沒有改變諸葛亮時代的狀況,總體而言收穫不大。

實際上認真講,以小擊大不是沒有過,在整部中國歷史上,以區域性戰勝**大邦的,真的不少,之前如周人滅殷商,之後如明滅元、清滅明,幾乎都是如此。為什麼號稱有聰明蓋世的諸葛亮存在的蜀漢偏偏就不行呢?

實際上,原因恰恰就在諸葛亮身上,諸葛講究的是步步為營、穩妥前進,這就違背了以小滅大所必需的突然原則,也就是閃電戰。周人滅殷商,就是採用的突然襲擊,清兵入關,也是看準了李自成麻痺大意的大好時機,突然出兵,這才取得大勝。如諸葛亮這般穩妥的打法,打一百年也打不下曹魏,實際上魏延是正確的,子午谷突襲未必一定就能成功,但至少有成功的希望。

而不突襲,是一點希望也沒有的。

蜀國為什麼會滅亡?

10樓:表向

1.經濟決定一切

在關羽掛後,荊洲丟失後,以蜀一地之力已無法確保自身安全,更別提北伐了.

至於諸葛及姜維北伐,其實目的已經從逐鹿中原變成自保.利用全蜀之力來來對西北之地進行打擊.讓自己能多活幾年.

但受當時條件限制.可以說,糧食限制了發展.而不是人口限制.當時來說,畝產200斤小麥,已經算是豐收了.

後面姜維屯田十年,所剩餘的糧食還不夠一次北伐,可見當時的糧食產量之低

2.三分天下,戰略錯誤

新野時,劉備與諸葛三分天下設想,其實是完全錯誤的.

北方讓曹,南方讓吳,沒錯,但自己取荊洲,後取西蜀則是錯誤的戰略.應該是西北之地的涼洲.

以當時冷兵器時代,騎兵在中原/河北來說是最理想的部隊.但在新野時,完全可以從上庸出兵到漢中,以當時張魯的力量,是無法抵抗的.再依託漢中對西涼進行攻略.

完全有能力西取西涼,使騎兵有馬匹**.退一步說,不取西涼,按照當時馬騰和劉備的奉血詔,應該說能支援劉備的.

結果,戰略錯誤,使北伐沒有一次平原對戰,無法有效消滅曹魏的力量,使得隴西地區一直無法占領,從而讓自己的北伐成空.既花費了大量的儲備,卻無法得到回報.多次北伐,全是糧食**不上.

一次是馬謖沒守住街亭(屬於用人不當)

3.至於彝陵之戰,劉備原意是想奪回荊洲.否則,以蜀一地之力,根本就無法對抗曹操的.

這點.劉備是看得很準.包括諸葛亮,但按照歷史來說,那個時候法正死後,諸葛才總領蜀國的,而不是,三國演義上說的諸葛總領蜀國

不幸,劉備失敗了,同時,損失的還有蜀80%的兵力.最後,加上南征孟獲,最後北伐的兵力只有8w,根本就無法和曹魏對抗.加上當時的蜀道艱險.所以,以8w之兵對抗,根本就無法勝利.

4.用人之道,諸葛時期,全是荊洲派.西蜀之地的**全沒有.

難道西蜀之地就沒有乙個人才?諸葛的選人眼光確實不怎麼的,仔細看下,三國裡面除了早期跟隨劉備的外,就是荊洲派,法正掛了後,最有名氣的李嚴卻去守白帝城.以當時白帝城的地理位置,加上當時東吳的不善攻城,隨便乙個將都能守住,還需李嚴去嗎?

加上李嚴因糧食不夠,不得編謊言東吳進攻.想想看.從白帝送糧食到關西.

加上四川全是山區.可想當時糧食的緊張.

為什麼家裡的孩子比較矮,為什麼家裡的第乙個孩子比較矮

並不是普遍現象,會長高的 一 遺傳因素 身高遺傳佔80 左右,如果爺爺奶奶 外公外婆 爸爸媽媽中有人身材矮小的話,孩子可能會長不太高。研究表明 女性長輩的身高對後代的影響更大一些。二 營養因素 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階段,保證充足的營養非常重要。如果孩子缺乏身體成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元素特別是缺鈣,也會...

為什麼說孩子照書養,為什麼說第乙個孩子照書養

為人父母生兒育女是一生中最重大的責任,以前有句話說的好,說天下唯一沒有經過培訓就上崗的職業就是為人父母,每個人在養育孩子的時候,都有一些自己獨有的方法和措施。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 不管在古時候還是現代,老大是父母的第乙個孩子,很多父母都不知道怎麼去撫養孩子,所以基本上都是聽別人去說,聽別人傳授經驗...

農曆月為什麼叫「正月」,農曆第乙個月為什麼叫「正月」?

我們的祖先在勞動實踐中根據北斗手柄的方向和幾顆星星的存在,發現了春 夏 秋 冬的交替季節。同時,又以月的狀態作為月,將一年分為12個月,並將12個月分為12個地支,從而形成了最早的曆法 夏曆。然而,每當乙個朝代發生變化時,新的朝代就以一年中的哪個月為第乙個月,也就是說,以一年中的哪個月為第乙個月,不...

說到明星你想到誰?為什麼,說到明星你第乙個想到誰?為什麼?

說到明星,我第乙個就會想到,我的女神,像這個林志玲,我覺得他真的是乙個非常漂亮,非常 身高也非常好的女性。她從模特開始一路走來,也是乙個非常勵志的典範。薛佳凝。因為她是我的女神。也許很多人對她的印象是胡歌的前女友。但是她演戲真的是超棒的。她主演的 租個女友回家過年 我已經看了好幾遍,也是因為這部劇被...

女人為什麼和自己的第乙個男人分手變得那麼絕情

以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當時的自己很年輕,對愛情還很單純,往往用情很深,但分手後,過了幾年,自己成長了許多,發現自己當初那麼的幼稚,當初為之付出一切的男人現在想想不過是一場玩笑。看到他就想起幼稚的自己,無言以對。可能已不愛或是男的太傷人。不成熟的表現,也可說是愛的深恨的深吧 沒有理由的!不用太在意。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