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是不是清朝的祖先,姓余的是成吉思汗的後代

時間 2022-02-19 03:26:29

1樓:索隱者

不是,成吉思汗是蒙古人,清朝旗人的滿族,兩個族群無論是信奉以及生活習慣都相去甚遠。

但因為都屬於游牧民族所以還是有一定的相通之處。所以努爾哈赤也與一些蒙古部落關係很深。

到了皇太極,更是開始大量聯絡和收服蒙古部落,成為旗人武裝的有力輔助,並通過聯姻將關係深化。

清朝一代,兩族婚姻一直連綿不絕,有效地控制住了北方。

2樓:匿名使用者

成吉思汗是南韓人嗎?

3樓:玩雪吧

乙個蒙古族乙個女真族,不是一回事

4樓:匿名使用者

乙個是蒙古人,乙個是女真人,怎麼會是一回事?

5樓:匿名使用者

成吉思汗是元太祖,是元朝,不是清朝。

6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成吉思汗是蒙古族,他這一支是匈奴族後裔,他周邊的大多數蒙古族是突厥族後裔。清朝是女真族,女真族的前身是鮮卑族的一支

7樓:

不是,清朝的祖先是努爾哈赤

如何用史實證明「成吉思汗不是中國人,而殺戮是中國人祖先的劊子手」?

8樓:ccr拒絕愚弄

日本佔了你的國土,日本就是中國皇帝?

不是吧?

姓余的是成吉思汗的後代?

9樓:異想記世界

余性並不是成吉思汗的後代。

余姓,主要起源於姬姓,東周春秋時期秦國上卿由餘之後。余姓發源地據考起源於現陝西鳳翔一帶,可考據的得姓始祖以姬姓余氏為多。

起源:出自春秋時期秦國宰相餘之後,周攜王姬餘臣(字伯服)的子孫,祖上因政治避亂逃亡到西戎。

後在西戎為官時奉命出使秦國,秦穆公嬴任見由余才德橫溢,遂用計留由餘在秦國為臣,賜封其為秦國上卿(即宰相)。

由余死後,秦王罷朝三日,為由余造墓三處,後代子孫為了紀念先祖以余名字為姓氏。

10樓:佩佩佩佩佩玖

不是,  餘(yú)姓源出:

1、出自春秋時秦由余之後,以祖名為氏。據《風俗通》所載,余姓為「由余之後,世居歙州,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吳興。

春秋時,秦國有個臣醫叫由餘,他的祖先是晉人,避亂於西戎。由余本來在西戎為官,後奉命出使秦國,見秦穆公賢德大度,就留在秦國為臣。

他為穆公謀劃征伐西戎,使秦國成為西方霸主。他的後代子孫以其名字為姓,有的姓由,稱為由氏;有的姓餘,稱為余氏,由、餘兩姓同出一宗。

2、出自姒姓,為夏禹小兒子姒罕,封姓為余氏。據《姓考》所載,相傳夏禹之後有餘氏。大禹生有三子,大兒子啟,姓姒,小兒子叫罕,封姓為餘,其後代相傳為余氏。

禹妻是紹興塗山之女,禹封小兒子姓余,有紀念妻子之意。

3、出自赤狄族,為隗氏五姓之後有餘姓。據《國語》所載:「潞、洛、泉、餘、滿五姓,皆赤狄隗也。」

拓展資料

由余:春秋時秦國的上卿。他原先為晉人,逃亡入西戎(古代西北少數民族的泛稱)。

初在西戎任職,後奉命出使秦國,見秦穆公賢德大度,便留秦國為相,很得穆公信任。時秦作為眾多諸侯國之一,其地位並不顯要。

由余為上卿後,果然不出穆公所望,他助秦穆公謀劃攻伐西戎之策,滅國十二,拓地千里,而稱霸西戎,最後使秦穆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由余因曾為秦國富強、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後人引以為榮,遂以其字為氏,尊其為余姓的得姓始祖。

春秋時的秦國,建都於雍(今陝西省風翔東南),占有今陝西中部和甘肅東南端,由余的後裔在春秋時應繁衍於這一帶。

秦漢以後,余姓族人東遷,一支遷入陝州(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一支遷居江南,主要繁衍於今安徽。在我國的北方和南方,余姓的後人基本上是同時不斷地繁衍滋長。

北方此際戰火連綿,社會動盪不安,中原士族開始第一次大舉南遷,余姓大族所處之地正當其衝,故其南遷也就不可避免。其中有一部余姓族人繼續南遷,進入湖北、湖南等地。晉初余姓著名的人物有餘昭元,因功高績偉敕賜姓佘,為佘姓著名得姓始祖。

11樓:來自雙龍洞天真爛漫的板栗

不是的。

1、 出自春秋時秦由余之後,以祖名為氏。據《風俗通》所載,余姓為「由余之後,世居歙州,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吳興。

2、出自姒姓,為夏禹小兒子姒罕,封姓為余氏。據《姓考》所載,相傳夏禹之後有餘氏。大禹生有三子,大兒子啟,姓姒,小兒子叫罕,封姓為餘,其後代相傳為余氏。

禹妻是紹興塗山之女,禹封小兒子姓余,有紀念妻子之意。

3、出自赤狄族,為隗氏五姓之後有餘姓。據《國語》所載:「潞、洛、泉、餘、滿五姓,皆赤狄隗也。」

12樓:匿名使用者

你一定姓余啊,和我一樣,所以我給你找到下面的東西,我覺得你的疑問有問題

姓氏起源

關於余氏的姓氏**說法為下:--安道文學重鄉里,位列四諫名一時

據《風俗通》載,余姓為「由余之後,世居歙州,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吳興」。春秋時,秦國有個臣醫叫由餘,他的祖先是晉人,避亂於西戎。由余本來在西戎為官,後奉命出使秦國,見秦穆公賢德大度,就留在秦國為臣。

他為穆公謀劃征伐西戎,使秦國成為西方霸主。他的後代子孫以其名字為姓,有的姓由,有的姓餘,同出一宗。

出自赤狄族,為隗姓之後。據《國語》載,「潞、洛、泉、餘、滿五姓,皆赤狄隗姓。」

系鐵木複姓所改,為元太祖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後代,出自鐵穆氏宰相之家。相傳鐵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聽信讒言,要捉拿鐵穆宰相的五個兒子。五子星夜出城,逃至貴州,見太祖親領追兵前來,就躲在鳳錦橋下。

追兵到來時,有人見橋下水波動盪,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細查,隨口說:「江中有水,水中有魚,何必大驚小怪,快快繼續向前追趕。」鐵穆氏五兄弟逃脫後,原想改鐵穆氏為金氏,最後決定改為余氏。

「餘」比金字少一橫,又是「水中有魚」的魚字的諧音,堪稱一字雙關。

家乘譜牒

山東:泗水余氏會通世譜五卷外紀一捲

江蘇:鎮江京江余氏宗譜四卷、鎮江余氏宗譜四卷

浙江:淳安遂安西澗灃南餘氏族譜三卷、象山峰北余氏宗譜一捲、長興麻圓余氏宗譜十二卷紹興會稽余氏支譜十卷首一捲、常山余氏宗譜七卷

安徽:餘氏族譜(卷數不清)、徽州新安余氏世系像譜不分類、休寧余紹賢堂族譜三十卷潛山余氏宗譜三十卷首一捲

福建:安溪餘氏族譜不分類、長樂余氏世譜家傳不分卷

江西:撫州梨溪余氏宗譜(卷數不清)

湖南:新洲余氏宗譜二十九卷首六卷

廣東:餘樂族譜三十卷、曲江餘氏族譜四卷

四川:長壽餘氏族譜一捲、榮縣餘氏族譜四卷

聚集地(遷徙分布)

歷史上,余氏基本上是乙個較典型的南方姓氏。余氏最早的發祥地應在今陝西鳳翔至咸陽一帶具體播遷情況因缺乏資料,故難以詳考。大致上講,余姓於漢時遷入安徽的歙縣一帶,並落籍此地繁衍發展。

漢以後,我國南方北方的余姓基本上都在繁衍,但北方要弱得多。余姓有不少遷居浙江、江蘇、江西等地。魏晉南北朝時,余姓已成為新安郡一帶的望族。

又由於北方戰亂,余姓南遷不可避免,部分余姓族人遷入湖南、湖北。唐代以後,余姓才迅速壯大起來,並形成東南一帶兩處望族。余姓遷入福建、廣東等地,始於唐末宋時。

明清之際,余姓不僅已遍布江南各地,而且北方各地的余姓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望出新安的余氏,在台灣是第四十個大姓。新安,即安徽歙縣(徽城鎮)。余姓在福建的繁衍滋長,為後來移台奠定了基礎。

最初余氏先人由福建移台,是發生在清朝初年。這支余氏先人由福建移台,是由北方南遷來的。他們在宋代時,久居下邳的黃河之南,以後南遷入閩,移居安溪縣長埔鄉來蘇里,其後代子孫於清時渡海入台,成為台灣的余氏先祖。

堂號「清嚴堂」:宋代餘元一,是朱熹最喜歡的門人,最講仁義理智信五倫,號「清嚴」。

「忠惠堂」:宋時余天錫是宰相史彌遠的家庭教師。沂王無後,命天錫在王族裡找乙個比較有賢德的幼兒作兒子。

天錫給他找來了貴莊,就是後來的宋理宗。理宗即位,封天錫為奉化郡公,死後諡「忠惠」。

13樓:匿名使用者

犍為余姓,百年族譜揭開神秘身世

元朝從1368年滅亡到今天已有636年,其締造者成吉思汗本名鐵木真,但居住在犍為的余姓居民卻認為他們是成吉思汗的後代,是蒙古族後裔,那他們為何改姓餘呢??

餘海奎老人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他們是從一本編撰於兩百年前的《餘氏族譜》上發現自己是成吉思汗重孫鐵木健後代的。據其介紹,在犍為縣境內有著手抄、木刻等多種版本的《餘氏家譜》,所載內容基本相同。

記者見到了犍為縣長期研究《餘氏家譜》的餘元富先生。餘元富告知,他很小的時候就涉獵家譜,原來的家譜因故失落大半,現在他珍藏的僅是原來的很小一部分。他進行了30多年調查研究,走訪了內蒙古、貴州等地,逐漸把完整的家譜了解清楚。

余說,這本編撰於清朝年間的家譜詳細記載了成吉思汗家族草原起兵建立元朝到他們如何逃亡到四川的這段歷史。其中所記載的歷史秩事、祖訓族規、服飾禮儀等,對研究元史及歷史變遷有重要價值。

逃避追殺,隱姓埋名散落四川民間

據餘元富講述,犍為余氏是成吉思汗重孫鐵木健的後代。鐵木健育有九男一女,九個兒子都中了元朝進士,後來他招的乙個女婿也中了進士,所以有「九子十進士」的說法。元順帝時民不聊生,發生紅巾軍起義,此時鐵木健的子弟正在朝中任宰相、尚書等要職,聲名顯赫,朝中奸佞小人乘機誹謗,說鐵木健一家暗中鼓動紅巾軍。

元順帝聽後欲除去鐵木健一家,於是鐵木健一家便逃出京城,輾轉到達瀘州鳳錦橋。為了避免人馬過多暴露目標,大隊人馬決定分散逃跑川內各地,並相約改姓為餘,寓意「殺不盡斬不絕還有餘」。他們在瀘州分散後流落到了今天的重慶、瀘州、富順、納溪、青神、榮縣、樂山等地,其中一支到了今天的犍為縣。

認親憑證,兄妹十人瀘州鳳錦橋留詩

據介紹,鐵木健九子一女一起逃至瀘州鳳錦橋準備分散逃離時,為了讓後人記住自己是元朝皇族,十人每人吟詩一句,作為日後認親的憑證。這十句詩是:「本事元朝宰相家,紅巾作亂入西涯。

瀘陽岸上分攜手,鳳錦橋頭插柳杈。否泰是天還是命,悲傷思我又思他。十人識別歸何處,散時猶如浪捲沙。

餘字更無三兩姓,一家分作萬千家。」

「詩作好後,十人便各自分散,沒想到這一別就是幾百年不曾相見」。餘元富說,在這600多年裡,為了防止誅殺,鐵木健後人在民間一直隱姓埋名,兄妹十人的後代都沒有會過面。直到他在近三十年修譜工作中,根據祖先遺留詩句,在犍為發現了無數鐵木後裔,大家才走到了一起。

永紅村支部書記袁成發介紹,余家灣現住有19戶人家,人口在90人以上,絕大多數都姓餘。雖然他們都自稱為蒙古族後代,但所有的生活習慣和漢族人毫無差異,身份證上民族歸屬也是「漢族」。經過幾百年與漢族共同生活,現在的余家人原有的蒙古族生活習俗沒有保留下來。

只是從他們這裡的人耿直、剛烈的性格上,似乎還能見到一絲蒙古人的影子。

紀念先祖,重要日子穿上蒙古族服裝

與祖先一脈相承,余家人或多或少仍保留著一些痕跡。余家灣和周邊余姓人家自古以來就有不過中秋節的習慣。根據祖訓,余家人每年清明時節必須要為祖先和親人上墳。

餘元富說,為了紀念成吉思汗,他的家中一直供奉著成吉思汗的畫像,每天都要在這個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面前注目幾分鐘。在一些重要日子,他們全家人都會穿上蒙古族服裝走上街頭。他還說,他的身份證從20年前就改為蒙古族了。

歷史學家:《家譜》真實性還需研究確認

就犍為居住的余氏家族自稱是成吉思汗後裔一事,記者採訪了樂山師範學院長期從事地方史研究的楊炳昆教授。楊教授認為,這種事完全有可能。他說,元朝靠武力征服天下,統治基礎並不牢固。

為了鞏固統治,蒙古貴族分散駐紮各地。元末明初時,元朝統治者敗得很匆忙,不可能撤回蒙古草原,必然在全國各地留下蒙古貴族後裔。至於《餘氏家譜》,還需要詳細檢視並參考有關史籍,才能證明它的真實性。

鐵改余姓這段秘史曾引起不少專家學者的密切關注。2003年,四川省鐵改余姓蒙研會籌備組經四川省民族研究會、四川省歷史學會批准,於2003年3月27日在宜賓市召開了明清時期西南地區蒙古族歷史和文化學術研討會。會議期間,專家學者引經據典,證明鐵改余姓是蒙古族,是成吉思汗的後代。

余氏家族各支系的代表也出示了珍藏的各種《餘氏家譜》版本、祖先的墓銘志等各種重要歷史物證。(

成吉思汗是中國的皇帝嗎,成吉思汗是不是中國最牛B的皇帝了

成吉思汗不是中國的皇帝,成吉思汗所屬朝代是大蒙古國。成吉思汗生於漠北斡難河上游地區 今蒙古國肯特省 取名鐵木真。淳熙十一年 1184年 前後,成為蒙古乞顏部可汗,一步步統一蒙古諸部。開禧二年 1206年 建立大蒙古國,尊號 成吉思汗 genghis khan 頒布了 成吉思汗法典 多次發動對外戰爭,...

藏獒的祖先是不是狼呢,藏獒的祖先是什麼 ?

藏獒,其祖先是巨獒。是比狼更久遠的存在.巨獒.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6500公尺以上的極冷地帶.巨獒壽命18 25年.雄性巨獒身高1.30 1.35公尺.身長3.2 3.6公尺.體重250公斤 280公斤.雌性巨獒身高1.25 1.28公尺.身長2.8 3.0公尺.體重220公斤 245公斤.巨獒生性極...

人類的祖先到底是不是地球的侵入者

並不是的,這是隨著時間的發展進化出來的物種。不是,有很多理論,不過這個太飄渺了,也沒有石錘。這個不是的,是地球本來的物種逐漸演化的,這是謠言 這個不是這樣的吧,畢竟這個是進化的結果啊。人類的祖先是什麼 眾說不一,有以下幾種說法 1.人類演化程序 現代人的形成 由猿人 類猿人 直立人 智人 古代人 現...

伏羲 女媧是不是歷史最悠久的祖先?黃帝和炎帝是不是都是伏羲的後裔

中華民族祖先,基是從非洲逐漸向東來到中國,一億年前新疆那一帶不是沙漠,5 6千年前黃河都有鄂魚,很熱。三星堆,河姆渡同中原同源。南邊從馬來亞,來,黃種人有兩支,蒙古利亞和馬來亞。中國是兩支的混合。三皇五帝 大部分的意見是燧人氏 伏羲氏 神農氏稱為 三皇 黃帝 顓頊 帝嚳 堯帝 舜帝稱為 五帝 先三皇...

古猿人是人類的先祖,人類的祖先是不是古猿?

古猿,根據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是人類的早期祖先,人類是從一種古猿類發展而來的。特別是20世紀前後的近幾十年來,在亞 非 歐等洲的許多地區發現的臘瑪古猿 森林古猿和南方古猿被認為是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南非發現200萬年前新類人物種對此提供了最新證據。這是個有爭議的問題!以前的教科書上是這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