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戰,孫權如果不幫曹操,關羽能否打敗徐晃和張遼

時間 2022-02-17 12:51:57

1樓:

襄樊之戰,如果孫權不幫曹操,結果是關羽不會死,但是,關羽還是會敗給徐晃,張遼應該還是在趕赴襄樊的路上。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關羽在與徐晃大戰時,根本就不知道荊州已經丟了。

關羽水淹七軍,斬龐德,降于禁,威震華夏,嚇壞了曹操。曹操聽取司馬懿和蔣濟的勸說,派使者聯絡孫權。此時的孫權,原本是和劉備聯盟的,看到關羽北伐順利,也想分一杯羹,就派人請求和關羽結成兒女親家。

同時,孫權還希望派兵協助關羽,便於一起瓜分戰果麼。可是,都被關羽拒絕了,還被關羽痛罵了一頓。

關羽大軍缺糧,竟然不知會孫權一聲,就擅自取了東吳儲存在湘關的糧公尺。孫權得知此事之後,是更加的憤怒。

於是,孫權轉而接受了曹操的條件,擊敗關羽之後,江南之地全歸江東,並開始謀劃襲擊關羽,奪取荊州。時任東吳大都督呂蒙詐病,騙關羽將部署在荊州後方防範東吳的蜀軍全部調到了荊州防線。這麼看來,孫權在關羽對徐晃之戰中,其實是幫了關羽一把,關羽的部隊增加了。

待關羽調走了用於防禦東吳的蜀軍之後,呂蒙則「白衣渡江」,將數萬精兵藏在船中,表面假扮商人,襲取了江邊負責監視並點燃烽火的屯候。之後,呂蒙派人勸降了守衛公安的士仁和守衛江陵的糜芳。呂蒙輕鬆奪了南郡,下令優待荊州百姓,嚴令軍隊不得劫掠,還將荊州城內的儲備軍糧發放給百姓。

關羽及其隨軍將士的家屬也全部被呂蒙所得,得到了妥善照顧。

此時的關羽呢?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大本營已經被呂蒙所得,還沉浸在「威震華夏」的美夢之中,準備滅了曹仁、徐晃呢。即使是曹操故意將孫權將要襲擊荊州的訊息,用箭射入了關羽大營,關羽也並不相信,認為是曹操在騙他。

關羽與徐晃之間的大戰,跟東吳軍隊沒多大關係,孫權此時根本沒有直接進攻關羽在襄樊的大軍。

正所謂「驕兵必敗」,關羽這時候完全飄在了空中,四處分兵駐守,將樊城圍了乙個水洩不通。關羽兵力分散的弱點,被徐晃成功探知利用。徐晃用聲東擊西之計,揚言進攻圍頭,將關羽騙去了圍頭駐防,卻轉而攻打四冢。

四冢危機,關羽只能分兵五千親自率領前往四冢救援。徐晃成功圍點打援,半路攔截關羽的五千騎兵,成功擊潰了關羽。關羽被徐晃擊敗,竟然直接撤圍,率軍回江陵了。

曹操準備坐山觀虎頭,立刻下令禁止曹仁、徐晃追擊關羽。

關羽連徐晃都沒有打贏,如果張遼趕到,那關羽只會敗的更慘。

關羽是在撤軍的途中,才得知呂蒙占領了江陵的訊息。於是,關羽不斷派使者聯絡呂蒙,還試圖讓呂蒙將江陵歸還。結果,呂蒙讓使者去探望了留在江陵的隨同關羽出征的將士家屬,並且還讓使者傳遞家書給關羽的部下。

而關羽對此竟然毫無防範。在呂蒙的攻心戰術下,關羽的數萬大軍頃刻間逃散到僅剩數百人。不得已的武聖,只能退往麥城,並在突圍時,為潘璋、馬忠俘獲,被斬於當陽臨沮。

看完關羽襄樊之戰後期的作戰過程,感覺關羽武聖的能力完全掉線,跟印象中的關羽,相差太懸殊了。也許,這就是關羽的命吧,成於天,也敗於天。

2樓:鑑客江湖

襄樊之戰,孫權如果不幫曹操,關羽能否打敗徐晃和張遼?

3樓:次元小拾

我認為可以,因為關羽的部隊已經取得了戰役上的主動權,如果孫權不幫曹操的話,那麼關羽是能打下襄樊的,自然能擊敗徐晃和張遼。

4樓:惠華小知識

肯定能打敗。因為關羽的武功非常厲害,張遼和徐晃**上有差距,所以關羽能打敗對方。

5樓:拉布拉斯不變換

理論上關羽是可以打敗徐晃和張遼的,因為當時關羽已經把襄樊給圍起來了,只是後來遭到孫權的偷襲。

6樓:隨風飄逝的雲

並不能奪取襄樊,但可以安全撤回南郡。關羽在利用天時、地理優勢大破於禁部之後圍攻樊城。但曹仁和滿寵憑藉堅固的城防死守,關羽不得不抽空後方兵力,分兵圍困襄陽等地來擴大戰果。

而徐晃很好利用了這一點,在正面擊敗了關羽,聲勢和城內的曹仁相連,關羽已經沒辦法繼續高強度作戰,所以也才有要求劉封、孟達出兵的事件。

7樓:匿名使用者

偽命題吧,因為關羽和徐晃大戰時,荊州還沒丟,徐晃還派人傳信關羽,東吳會背後偷襲荊州。曹操的想法是,希望關羽回兵和東吳死磕,自己坐收漁利。但關羽不信,大敗後也沒回荊州,留在漢水準備再戰,直到東吳拿下荊州,失去逃生機會

8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志不看就算了,三國演義不都演了嗎,關羽是在被虛晃擊敗後,回荊州的路上才知道荊州丟的。

9樓:匿名使用者

打敗徐晃張遼是小事(頂多一時)但是魏軍的大部隊還沒動身哦,曹在赤壁敗北以後馬上休養生息開墾屯田,防的就是你孫劉進攻呢,防守之力那真是處處有餘。

10樓:myth龍先生

關羽不是被徐晃擊退了嘛?

襄樊之戰,孫權如果不幫曹操,關羽能否打敗徐晃和張遼?

11樓:鑑客江湖

襄樊之戰,孫權如果不幫曹操,關羽能否打敗徐晃和張遼?

12樓:有文化的小蝸牛

在襄樊之戰當中,如果孫權不幫曹操的話,那麼關羽是能夠打敗徐晃和張遼,即使是無法打敗,那麼也不會落得乙個戰敗、身死的下場。

首先,我們要來了解一下襄樊之戰的經過。當時的蜀漢和曹魏之間正在進行大戰,蜀漢一方派出的將領是頗具盛名的關羽,而曹魏一方的將領是曹仁。雙方主帥的軍事才能、軍心士氣等都相差巨大,蜀漢一方處於巨大的優勢地位,所以前期是打的曹仁閉門不出,在城裡面當起了縮頭烏龜。

曹操一看這種情況,馬上就讓于禁帶領軍隊前去支援。這當然難不倒我們的關二爺,他採取水攻的計策,成功的水淹七軍,擒獲了數萬曹魏軍隊。曹操一看關羽軍隊的進攻勢頭如此之猛,從正面進攻打敗關羽已經不太可能,所以曹操就想到了用計謀,也就是耍陰招來打敗關羽。

曹操說幹就幹,他先和孫權結盟,讓孫權派兵偷襲了關羽軍隊的大後方,早就對今朝垂涎已久的孫權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之後曹操又利誘蜀漢方面的兩個人-----糜芳和士仁,成功地讓他們背叛了關於。經過了這一番暗地裡的操作,曹操可以說是已經把刀子架在了關羽的脖子上。

在正面戰場上,曹操又派出了徐晃和張遼兩員大將和關羽作戰。腹背受敵、被曹操捅了一刀的關羽一方,自然是軍心大亂,所以關羽才會輸掉了襄樊之戰。假如說孫權沒有和曹操勾結,在背地裡給關羽使陰招著的話,那麼關羽絕對是能夠戰勝徐晃和張遼軍隊的。

即使是不能完勝,關羽也不至於落到乙個兵敗身死的下場。

13樓:朕的臉好疼

孫權如果不幫曹操,關羽能成功的,但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14樓:

即使是無法打敗,那麼也不會落得乙個戰敗、身死的下場。

15樓:遊客

都老頭子了還學人家小夥子打架,不會成功的

16樓:kitty_相凝

我覺得完全有可能打敗啊,因為關羽可是名將第一人啊!

17樓:帽子七

孫權如果不幫曹操 關羽應該沒什麼大的勝算吧

18樓:冷幻覺覺覺覺

如果孫權不幫曹操的話,那麼關羽是能夠打敗徐晃和張遼的

19樓:子衿悅史

我覺得這種事情真的說不准,戰場上的不確定性太多了。

襄樊之戰,孫權如果不幫曹操,關羽能否打敗徐晃和張遼?

20樓:風雨俏佳人

襄樊之戰,只要孫權不插手,關羽就能擊敗徐晃,至於張遼,那就是曹操下乙個階段派出的援軍了。

事實上,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曹魏的日子很不好過,曹魏三大軍區,西部關中軍區主帥夏侯淵剛剛在年初被劉備軍黃忠部所殺,中部荊襄軍區主帥曹仁在樊城被關羽圍了幾個月,毫無突圍希望,只剩下乙個東部軍區名義主帥夏侯惇坐鎮壽春,這還是在孫權沒有進攻合肥及淮南的情況下。

襄樊之戰,如果孫權不插手,關羽就沒有後顧之憂,就不會在前線作戰而擔心後方被孫權偷襲 ,也就不會敗給徐晃。

關羽在襄樊之戰之所以會失敗,根本原因就是曹操將孫權準備偷襲荊州的訊息同時告知了身在樊城的曹仁,和圍城打援的關羽,導致關羽軍心大亂,冷兵器時代,軍心就戰爭勝利的保證,一旦失去,離失敗也就不遠了。

事實上,徐晃帶領的都是新兵,曹魏精銳的七軍已經在於禁的帶領下全部向關羽投降,不願意的投降的全部被殺,比如龐德,在襄樊前線,曹軍沒有佔到絲毫便宜,關羽仍然佔據著戰場主動權,實行圍點打援。

事實上,曹操對徐晃並不放心,徐晃本身就已率領了七軍救援樊城,曹操又派出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士兵支援徐晃,十二營差不多有五千人,但是曹操還不放心,還調動了張遼趕赴襄樊戰場支援徐晃。

曹操為什麼不放心?

因為關羽太歷害了。于禁的七軍三萬餘人的精銳被關羽一掃而光,要知道除了夏侯淵、曹仁、夏侯惇之外,在外姓將領中,就算以於禁為首的五子良將為骨幹了,于禁被俘虜,樂進前一年去世了,張郃在關中鎮守,就只有徐晃和張遼可用了。而這兩人都被曹操派來抵禦關羽。

孫權要是不偷襲荊州,雲長能夠拿下樊城嗎?

21樓: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拿下了漢中,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緊接著,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攻打樊城曹仁。

前期,曹仁被關羽打的閉門不出,曹操派於禁督七軍救援,結果,一場秋雨,漢水暴漲,導致於禁七軍被淹,全軍覆沒,于禁被擒,龐德被殺,關羽也達到了人生的巔峰,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見關羽勇不可擋,嚇得有了遷都的念頭,以避開關羽的鋒芒。

就在關羽兵鋒正勁,無人可擋的情況下,司馬懿和蔣濟站出來,給曹操出了乙個毒計,勸曹操勾結孫權,讓孫權從關羽後面偷襲,這樣,關羽腹背受敵,首尾難顧,肯定會失敗。

結果正如司馬懿和蔣濟預料的那樣,曹操勾結孫權後,孫權派呂蒙「白衣渡江」,襲取了荊州,同時,曹操又派張遼和徐晃救援樊城,其中,張遼還在路上時,徐晃已經先到前線,擊敗了關羽。

試想,如果孫權不偷襲荊州,關羽能否打敗徐晃和張遼,拿下樊城?

首選,曹仁不是關羽的對手,被關羽打的毫無還手之力,接著,於禁督七軍,也被關羽擊敗,于禁也不是關羽的對手。後面就看徐晃和張遼這兩位了。

徐晃救援樊城時,當時因為軍隊都是新兵,根本就不是關羽的對手,如果此時,不是孫權背後捅刀子,徐晃未必能贏關羽。

《三國志 徐晃傳》記載:晃所將多新卒,以羽難與爭鋒,遂前至陽陵陂屯。

徐晃不是關羽的對手,那麼,徐晃能擊敗關羽,是誰幫了大忙呢?

是叛徒糜芳和士仁幫了徐晃的大忙,現在流行的一句話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當關羽和徐晃大戰的時候,江陵的糜芳和公安的士仁投降了孫權,動搖了關羽的軍心。

《三國志 關羽傳》記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

在關羽「後院**」的時候,徐晃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擊敗了關羽,徐晃對外聲稱進攻頭屯,但偷偷去攻打四冢,關羽率領步騎五千人倉促出戰,被徐晃擊退,關羽軍死傷無數。

而此時,另一路援軍張遼,還在趕來的路上,沒有到達襄樊前線。

《三國志 張遼傳》記載:關羽圍曹仁於樊,會權稱籓,召遼及諸軍悉還救仁。遼未至,徐晃已破關羽,仁圍解。

如果孫權不背後偷襲關羽,糜芳和士仁不投降,關羽打徐晃和張遼,應該不成問題。就算打不下樊城,至少也不會慘敗。

關羽水淹七軍之後,勢頭正盛,達到了巔峰,如果孫權不偷襲,關羽打敗曹仁和徐晃,是很容易的,如果張遼的援軍到達,關羽也許會和曹軍形成相持階段,畢竟關羽沒有援軍,而曹操的援軍一路接著一路,源源不斷。

因為,此時的關羽,雖然取勝,但是,已經疲勞作戰,張遼的援軍以逸待勞,關羽軍肯定會很吃力,所以,雙方會戰平,很有可能雙方會談判,各自退軍。

襄樊之戰,孫權選擇偷襲關羽,是因為忌憚什麼事

因為當時關羽他們是孤注一擲。如果成功,會對孫權的統治產生威脅。我認為是忌憚關羽的實力。如果選擇正面戰爭,不說輸贏,最後孫權軍隊損失都比較大。可能是害怕關羽帶領兵隊攻打吳國,所以就先下手為強偷襲了關羽。孫權害怕蜀國越來越強大以後會威脅到自己,所以才會選擇偷襲荊州,以此來平衡魏蜀吳三方的實力,來達到穩固...

如果關羽的襄樊之戰打贏了會怎麼樣

如果關羽拿下了樊城,劉備就不會發動夷陵之戰,蜀漢也不會走下坡路。我覺得如果關羽在襄樊之戰中打贏,那麼劉備的這次北伐也就會成功,這樣也就是可以達到統一天下的乙個契機,給統一天下提供了很大的可能。可能關羽處理不好與東吳盟友的關係,導致地失人亡。然後劉備以報仇為名,傾全力徵吳打算奪回荊州,然後重新回到預定...

關羽為什麼要發動襄樊之戰

一首先,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主觀原因就是希望獲得戰功和榮耀,確保自己在蜀漢將領中的地位。關羽是在公元219年發動的襄樊之戰,對於這一年來說,不僅是襄樊之戰的開始,也是漢中之戰的結束。根據陳壽在 三國志 中的記載,漢中之戰由劉備從建安二十二年 217年 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 219年 五月結束,戰爭持續...

夷陵之戰中,劉備如果擊敗陸遜,孫權會如何

夷陵之戰,劉備敗給了39歲的後輩陸遜 夷陵之戰,假如劉備獲勝,孫權會採取怎樣的行動呢?我覺得孫權會主動求和跟蜀漢結盟。因為有曹魏勢力的存在,蜀漢和東吳並不可能會拼得魚死網破。孫權可能會聯合魏國,然後攻打劉備,這樣用以取得自保的能力,休養生息。孫權肯定會向曹操俯首稱臣,然後換取苟活,畢竟鷸蚌相爭,漁翁...

襄樊之戰和夷陵之戰的失敗對蜀漢產生了什麼影響

其實劉備也輝煌過,因為他遇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若不是諸葛亮的出謀劃策,劉備還真的很難拿下荊州,占領益州,還取得漢中之戰的勝利。隨著實力的不斷強大,劉備陣營的將士們便不斷膨脹,都認為興復漢室是唾手可得。就這麼的,公元219年,劉備的好兄弟關羽帶領著荊州軍團,向駐紮在襄陽和樊城的曹仁軍團發動了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