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愛新覺羅後代去哪了?你絕對想不到的結局

時間 2022-02-17 09:45:05

1樓:小小的

如果是喜歡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清朝的歷史也很長,是我們中國最後乙個有皇帝的朝代了。當然也是離我們感覺最近的乙個朝代。清朝的皇帝都是姓愛新覺羅的,但是你們知道清朝後面被推翻了以後,他們這些後代都去**了嗎?

網上有很多種說法,一種說是很多這些王爺,皇帝的後代,因為自己的祖先淪落了,所以就很不好意思再用這個名稱繼續生活下去了。所以很多人會選擇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漢族人的名字,這樣可以方便生活,也不用面對其他人奇奇怪怪的眼光。我覺得這種說法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因為身邊會有很多的朋友,特別是東北的朋友,他們有很多人之前都是滿族的,後面就改成漢族了。

因為他們的長輩就會覺得清朝是在自己的名下滅亡的,這是比較丟人的一件事情,都不想要再回憶起來的那種。

但是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會繼續用自己以前的姓,因為覺得這是自己祖先給自己留下來的。用這個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2樓:伯納烏國王

清朝滅亡以後,愛新覺羅這個姓氏的後代絕大部分都更改了自己的姓氏,當然也有一部分沒有更改的,或許今天還能夠找到。

3樓:雨點兔兔

愛新覺羅的後代大部分都更改了姓氏跟從漢人生活。

4樓:xu1991射手

後來很多愛新覺羅全部改了姓氏,也有一部分沒改。

5樓:獨狼也有

有些人改了姓氏,有些人散入了民間,應該都有後代。

6樓:時尚達人曉玉啊

愛新覺羅後代多數都改姓了,現在幾乎乙個沒有了。

7樓:花晨月汐

一些後人改姓了,但也有沒改的,不過比較少。

8樓:匿名使用者

愛新覺羅的後代基本上都是慢慢的改姓劉了。

清朝滅亡後 愛新覺羅後代去哪兒了

9樓:李李公尺

清朝滅亡之後,為了避免被歧視,愛新覺羅氏後代紛紛改漢姓,多數改姓金,少數改姓肇。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四個皇帝均無子嗣,因此如今的愛新覺羅後裔應為道光後代。

當今滿清皇室後裔有的對皇族後裔的身份避而不談,愛新覺羅後代職業多為書畫家,藝術造詣極高,據統計有100多位書畫名家。當代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就是代表,也有的人對皇族後裔的身份為榮,例如女畫家愛新覺羅·毓崌。

16世紀80年代,愛新覺羅氏還只是乙個人數很少的家族,包括努爾哈赤的六祖以及他們22個兒子所組成的家庭。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到末代皇帝溥儀清朝滅亡止,後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經歷了11代12位皇帝。

在這近3個世紀中,後金、清朝的皇帝,擁有眾多的后妃,他們的子孫也擁有遠超過常人妻室的妃妾,加上中國崇尚多子多孫的古老傳統習俗,因而愛新覺羅家族子孫繁衍十分迅速。現如今,姓愛新覺羅的人已經高達30~40萬。

擴充套件資料

愛新覺羅氏的歷史普查

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近70年間,愛新覺羅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份已成了歷史,**行為的修譜已無可能,純正的血統已無保障,婚姻狀況也日趨複雜,幾乎沒有任何家譜問世,家族人口的統計已很困難。

但1937年之前康德偽皇帝在偽滿洲國最後一次整體的修繕了家族譜系,所有宗室、覺羅都羅列其上,現存中國國家圖書館。後愛新覺羅密雅納支派根據原先存留下來的碟譜和東北遼中新民地區的情況又由家族族長帶領修繕了譜系,《愛新覺羅宗譜密雅納支》 每十年系統修訂一次,已經成為定規。

經遼寧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的批准,愛新覺羅密雅納支派恢復了家廟,每年的陰曆五月十三舉行家族內祭祀。

鳳凰網愛新覺羅後代都去哪兒了

清朝滅亡後,愛新覺羅後代都去哪兒了

10樓:中原小象

大部分在北京城。現在基本全世界都有。但是為了防止受到當時排滿思潮的傷害,也為了方便,很多滿族人都改了漢姓,愛新覺羅改姓金的比較多,也有改其他漢姓的。

台灣前領導人馬英九的幕僚金傅聰,就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後代。

一般認為,愛新覺羅家族的族長,是溥儀最小的弟弟溥任,曾任北京市第七、八、九屆政協委員。退休後致力清史研究,在2015年才剛剛去世。去世時,百餘位愛新覺羅家族成員到場弔唁。

溥任的子女、孫子女現在都在北京和普通人一樣在職場奮鬥著,但是全改姓為「金」。他們就是愛新覺羅家族的縮影。

清朝滅亡後14萬愛新覺羅後代去哪兒了?

11樓:科外蒯老師

愛新覺羅後代們流散在全國各地,主要分布在北京和河北,還有東三省為主。為了安穩度日,他們改了姓,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愛新覺羅中是滿族裡的乙個小姓,愛新是氏族名,覺羅是姓。此外還有伊爾根覺羅、西林覺羅等。16世紀80年代,愛新覺羅氏這個家族人數還很少,到清朝末年,隨著時間的累積,人數變得多了起來。

清朝滅亡後,愛新覺羅後代們流散在全國各地,主要分布在北京和天津,還有東三省為主。大多數愛新覺羅後代為了安穩生活度日,不讓別人議論自己的身份,也為了避免被歧視,他們隱瞞自己愛新覺羅的身份,都改了普通的漢姓。有的改姓「金」,有的改姓「肇」,「羅」等。

其中「愛新覺羅」在滿語中就是「**」的意思。他們和普通人沒有了區別,不再有俸祿,不再有人伺候,住進了普通的房子。有些生存能力強的生活就過得還不錯,有的富家子弟就一直吃老本,甚至盜祖墓,日子越來越潦倒。

在愛新覺羅的後代中,湧現出了許多的畫家,還有書法家和一些名人。其中書畫家最多,像著名的書畫家啟功先生。啟功先生就是血統純正的愛新覺羅氏後代,他是和親王弘晝的後代,弘晝是雍正的第五個兒子,就是說啟功先生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

不過啟功就屬於不願意提及自己的皇族身份的那一類人,他覺得一切都是歷史了,他不想被特殊眼光特殊看待,他想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介紹自己的時候,就說自己姓」啟「名」功「。

不過也有人不去掩飾自己特殊的血統,以愛新覺羅夫人身份為榮,坦然接受了自己的身份。像著名畫家愛新覺羅·毓崌則和著名演員愛新覺羅·啟星依然使用老祖宗留下的姓氏。在這些人之中,也不乏一些魚目混珠之徒,他們恬不知恥,連自己祖宗是誰和他的名字都說不完整,為了一些個人利益,為了炫耀,冒充自己是皇親貴族的後裔。

12樓:醉煙看人間

很多都改了自己的姓名,然後隱姓埋名,和普通的老百姓一樣過日子,他們一點都不覺得自己是貴族,因為已經是新中國了。

13樓:靈魂忍者

這些後代全部被削掉了各自身上的爵位,全部將他們貶到了民間中,和普通百姓沒有區別。

14樓:北裡

一部分改名換姓繼續在中國生活,還有一部分愛新覺羅氏後代認為清朝滅亡了他們很丟臉於是前往國外居住。

清朝滅亡後愛新覺羅的後人都去了**?

15樓:李貝貝

大清亡國之後,那些清朝的愛新覺羅後裔們都活在了層出不窮的辮子戲裡面,都活在了舊日的夢裡面,都活在了大清未亡時的肆意時光的美夢裡面。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他向來不憚以惡意去揣摩人的心,這後面有個但是,這是他寫在紀念劉和珍君裡面的,承上啟下就是但是他沒想到這世界上居然還會有這麼惡毒的事情會發生。

我也是這樣的,我從來不憚以惡意去揣摩滿清遺老的心,但是我沒想到他們的奴性竟如此之重,在大清亡國之後,新中國成立都有70多年了,他們還活在往日的時光裡面,不肯回歸。

舉個例子,在我們90後小的時候,市面上有這麼多辮子戲嗎?為什麼近幾年的辮子戲會這麼多?難道這真的是正常的市場發展規律嗎?細極思恐。

這些辮子戲美化了那個年代,還有人遵崇所謂的康乾盛世,用土豆和紅薯支撐起來的時代也能叫做盛世?

稍微懂行的人都知道,土豆和紅薯雖然可以代替成為主食,但這個東西沒有油水是不耐餓的,它只能保證你不會餓死而已。

看到有人在他覺得最厲害的的帝王中選擇了康熙,我的心情十分的複雜,一邊理智告訴我,每個人都有選擇他喜歡的事物的權利,這是人的自由,但是又一股不知名的東西告訴我康熙他不配,康熙就是個弟弟。

希望往後的歲月裡面,國家在文化監管這方面能夠做的到位一點吧,我真的不希望我的女兒兒子在這種具有誘導性的氛圍裡面成長。

清朝滅亡後愛新覺羅的後代又去哪兒了

1911年,宣統帝溥儀下詔退位,統治中國268年的清王朝滅亡,中國進入了軍閥割據混戰的年代。清朝滅亡後,皇室宗親一大票人就地解散,愛新覺羅這個中國第一顯赫家族失去了往日的皇家光環,漸漸不被人提起,泯然眾人。如果有人跟你說他是愛新覺羅後裔,正宗的皇族,那你要小心了。以為內不是所有姓愛新覺羅的都是正宗皇...

清朝滅亡後出現的政權,為什麼清朝滅亡後出現了軍閥混戰?

國外評價6 版本系統?大陸正版 為什麼清朝滅亡後出現了軍閥混戰?實際上清朝末期,清 已經無法真正的控制全國了,清朝自己的八旗軍不堪一擊,在剿滅太平天國時,更是沒有錢,不得不讓地方自籌資金,這才有了湘軍和淮軍。清末的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實際上南方根本就沒有參戰,而清 對於這些地方勢力也是無法約束了。就如...

清朝滅亡後滿族人都去了哪裡,清朝滅亡滿族人去哪了?

清朝滅亡後,很多滿人又重新遷徙至關外,經商或務農,過起了尋常百姓的生活,東北也成為聚集滿族人口最多的地區。清朝滅亡後,為了活命,八旗子弟開始隱藏自己的滿族身份,並改名換姓,比如葉赫那拉氏改姓那,愛新覺羅氏改姓金等等,滿人婦女脫下旗袍,改穿漢服,家家戶戶也都改掉滿族人的傳統習俗,將自己變成徹底了漢人。...

清朝什麼時候壞風氣最嚴重,清朝滅亡後社會風氣改變的小故事

確切說一直都有,康熙末年已經出現,然後雍正朝大規模治理吏治,官場風氣又好些,延續到乾隆中期,整個清朝官場開始腐敗,和珅最具代表性,以後官場風紀越來越敗壞 清朝 的表現和危害是什麼 就是大量殺人。結果就是束縛了人的思想 智慧型和創造力,清朝 的影響 清朝滅亡後社會風氣改變的小故事 為什麼說清朝第一敗家...

為什麼明朝滅亡後清朝不再使用火銃

清朝一直都重視火器,康熙親征噶爾丹時一大半部隊都用上了火繩槍,後來還發展出了抬槍,明代的單眼銃 三眼銃基本都已淘汰,原來旗軍最有優勢的騎兵大多也只有蒙古八旗還在保留。只是到了鴉片戰爭時,中國趕上了西方的工業革命,清朝的火器效能和西方列強的差距實在是太懸殊。英軍已經普及了燧發槍,每分鐘可以裝填一發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