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為什麼會被秦國滅亡呢,趙國哪一年被秦國滅亡?

時間 2022-02-14 04:08:36

1樓:啦啦隊地方

因為趙國的實力沒有秦國強大。並且在長平之戰,趙國損失的太多的軍事實力。所以說會被秦國滅亡。

2樓:有常

我認為趙國之所以會被秦國滅亡,是因為趙國的實力在不斷的減小,而且秦國在不斷的強大。

趙國哪一年被秦國滅亡?

3樓:漫閱科技

西元前229年,趙王中了秦的反間計,撤換李牧,由於臨陣易將,趙軍士氣受挫,失去了相持能力。西元前228年,王翦向趙國發起總攻,秦軍很快攻占了邯鄲,俘虜趙王遷,殘部敗逃,趙國滅亡。

趙國為什麼最終還是被秦國滅 亡了?

4樓:叫那個不知道

長平邯鄲之戰後,趙國實力迅速下滑,再也無力同秦國爭霸天下。東方六國從此再也沒有乙個國家可以單獨抗衡秦國。戰國進入了諸侯合縱抗秦的時代。

前229年,秦攻趙國,趙幽繆王派李牧、司馬尚率軍抵抗。秦將使用反間計使幽繆王殺李牧、司馬尚。秦將王翦於是率大軍攻趙,突破井陘口,前228年,攻陷邯鄲,俘虜了趙幽繆王。

趙嘉逃到代城稱代王,前226年曾與燕軍合兵於易水之西會戰秦軍,戰敗後迫使燕王交出太子丹。前222年秦軍滅代,俘虜趙嘉,趙國亡。而秦終於在滅趙之後已無國可抗秦,遂統一中原。

擴充套件資料

趙國國君嬴姓趙氏。趙國始祖造父,為商朝名臣飛廉(蜚廉)次子季勝之後,因征伐徐國有功,受封於趙城,由此為趙氏。趙氏歷經二十餘代,傳至趙簡子趙鞅、趙襄子趙毋恤。

趙鞅打破了晉國六卿的格局,趙毋恤力戰智、韓、魏的圍攻,簡襄之烈確立了趙國版圖。

前403年,韓、趙、魏正式三家分晉,周威烈王始命趙烈侯趙籍為侯。國都曾先後在晉陽(今太原)、中牟(今鶴壁)、邯鄲(今邯鄲),前372年又立信都(今邢台)為趙之別都。

至趙武靈王時,趙國稱王,施行胡服騎射,沿陰山修築趙長城,前296年滅中山國。疆土囊括了河北省的大部分、山西省的大部分、內蒙古的陰山以南的部分。成為東方六國最強大的國家,與秦國了數十年的爭霸。

前228年,趙國都城邯鄲被秦軍攻破。趙國大夫們北逃到代,共同擁立趙代王嘉繼續抵抗秦軍。前222年,秦軍攻滅趙代王嘉,趙國滅亡。

5樓:專注文化歷史哲學

首先就是趙國的政權並不怎麼穩定,這一直是趙國所沒能解決好的問題。許多趙國國君經歷過政變,甚至在中國歷史上非常出名的趙武靈王,都被活活餓死在自己的宮殿當中。而最後一任趙國國君也因為猜忌李牧會率領兵馬奪取自己的位置,而換掉了趙軍的統兵將領,這是導致戰爭失敗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趙國曾經有一位非常出名的國君趙武靈王,他通過推行改革很大程度的加強了趙國的軍事力量,他甚至率領軍隊滅掉了中山國。趙國強大的軍事實力甚至還影響到了燕國和秦國國君繼位的問題。但是這樣的改革並不全面,他只是加強了國家的軍隊建設,並沒有改革一些基礎,比如糧食生產、**製造等等方面,所以趙國的國力沒有得到很大方面的加強。

這樣的缺點也非常明顯,之後秦國和趙國在戰爭的過程當中,由於糧食不夠吃,所以說趙國不得已和秦國開戰,並且最終被秦國打敗。也就是從那場戰爭開始,趙國逐漸與秦國拉開了差距,再也無法彌補。

趙國國內的氣氛非常特別,國家非常重視武將卻忽視了文臣對於內政的治理,這也就是為什麼趙國經常性出現政變的原因。許多非常有才能的文臣都跑到別的國家去,沒有留在趙國。這也導致它在一些政令的推行方面非常的不科學,沒有能夠做到文武共同發展。

趙國本來可以非常強大的,可是最出名的趙武靈王卻在自己應當好好自己國家的年齡退休,並且將趙王的位置傳給了自己心愛的小兒子。他的這個決定也間接導致了趙國內部發生了叛亂,進一步削減了國力。而在趙國末期的時候,趙王同樣也犯了類似的錯誤,把王位傳給了趙遷,這個人沒有多少才能,不能很好的治理國家。

甚至還任用了一些小人做大臣,給當時的秦國使用離間計,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從而導致趙國被滅亡。

而我們之前提到的這些方面,我們反過來看一下秦國,秦國雖然也經過一系列的動盪,但是總體朝局是比較穩定的,尤其是在秦孝公以後,雖然王氏宗族有各自的利益,但是他們在對抗外敵上是非常團結的。

在改革上,秦孝公開始就任用一些比較有才的人推行國內的改革,尤其是重用商鞅將國家內部方方面面的事情都做了改革。使得秦國不僅擁有非常強大的軍事實力,而且也擁有非常強大的國力。糧食儲備,**製造等都非常的先進。

也為自己能夠征服中原的六個諸侯國打好了基礎。

在秦國國內一些文臣武將都發揮了它們各自的作用,比較出名的文臣張儀,商鞅等,武將當中也有非常有治軍才能的白起,王翦等。這些人能夠在國家的各個方面推行政令,做到國家富強、軍隊戰鬥力強大。

在君王位置的傳承之上也從來沒有出現過比較大的變亂。甚至在秦武王嬴盪去世之後,為了能夠更好的治理國家,將位子傳給了自己的弟弟。而秦昭襄王本身非常有才能,而且他繼承王位之後治理秦國的時間非常之久,在這期間裡秦國本身沒有發生比較大的變亂,而是將所有的注意力轉移到對外擴張上去。

通過不斷的消耗中原六個諸侯國的軍隊實力,在秦昭襄王去世之後,中原六個諸侯國的國力已經遠遠不能和秦國相比,也為秦國之後能夠統一天下打好基礎。

6樓:匿名使用者

藺相如早就去世了,趙國有名將而不能用,長平一戰趙國實力大損,後期雖還有李牧抗,但攤上個昏君,李牧也不得善終。總體來說,趙國滅亡在於決策層的決策失敗。對攻守之勢的誤判,正和後來岳飛一樣,乙個是當守不守,乙個是當進不進。

7樓:匿名使用者

讀過六國論沒?第一句,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

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

後秦擊趙者再⑩,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是說,只要趙國堅持用兵不割地賄賂秦國,就不會亡國。

重點是用武而不終。這可是唐宋八大家的蘇洵的觀點哦!!!!!望採納!!!!!

8樓:應夢晨

西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秦國乘燕國、趙國交兵,趙國後方空虛之際,以王翦為主將,分兵兩路攻趙,奪趙鄴(今河北臨漳西南)等十餘城。趙軍守城據險,避免決戰,戰事呈相持局面。西元前234年(秦王政十三年),秦軍攻平陽(今河北磁縣東南),殲滅趙軍10萬,殺趙將扈輒。

接著揮軍北進,為趙大將軍李牧大敗於宜安(今河北石家莊東南)。西元前232年(秦王政十五年),王翦改變戰法,以一部兵力襲擾趙都邯鄲(今邯鄲市),自率主力由上黨郡(郡治長子,今山西長子西南)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北),企圖將趙攔腰截斷,因李牧預先有防備,受阻還師。

西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王翦乘趙地饑荒,長途跋涉派部分軍隊圍邯鄲,親率主力東出井陘。王翦施反間計使趙王令趙蔥、顏聚代李牧為將。西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王翦大破趙軍,平定東陽地區(約今河北邢台地區),趙蔥戰死,顏聚逃亡。

秦軍南下攻克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公子嘉逃到代國稱王。西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翦之子王賁滅代,俘虜公子嘉,趙國最終滅亡。

9樓:長門賦最愛阿嬌

鄭國渠和都江堰的建設,使得關中平原千里沃土,產糧豐富,兵糧充足。商鞅變法以來,秦國的耕戰制度深入人心,人人勇於公戰,恥於私斗。秦國的商鞅變法比其它各國都徹底,使得秦國國力大幅提公升。

秦始皇使用了「遠交近攻」的戰術,外交戰的勝利,使得東方6國能夠被秦國各個擊破。長平之戰秦國的勝利,使得趙國國力大減。廉頗功高蓋主,趙王猜忌廉頗,中了秦國的反間計,長平之戰臨陣換將,從此廉頗去往楚國。

五國伐齊,使得齊國差點滅亡,雖然後來田單復齊,但唯一和秦國國力不相上下的齊國從此國力一蹶不振,齊國從此國策就變成了侍奉秦國,不幫助五國。秦王嬴政與母親當年在趙國為人質多年,從未忘記過在趙國的恥辱,趁趙國大軍去攻打燕國的時候出兵攻打趙國,大獲全勝。歷代秦王重視人才,鄭國是南韓派來的間諜,秦始皇依然用他來修建鄭國渠。

韓非子是南韓派來的間諜,秦始皇依然運用他的法家思想。重點是秦國的軍事政治經濟遠勝趙國在內其它6國,非一兩個人才所能改變趙國的噩運,趙國哪怕拼盡全力使用武力對抗秦國,也只是多死些趙國民眾罷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長平之戰,秦國坑殺趙國40萬人,國力不及秦國啊

既然將相同心協力保衛趙國,最終趙國為什麼還是被秦國滅亡了?

11樓:張文輝

趙國自「三家分晉」建國後,有過強盛的時期,但終為強秦所滅,從其本國情況看,滅亡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政治上改革的不徹底。秦在商鞍改革後, 出現了一批富有才幹、辦事效事高的官吏來治政,使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鄉邑大治」,一躍而成為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國家,為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趙國也曾有兩次較大的改革。趙烈侯時,趙國以相國公仲連任用荀欣等賢才進行改革,「選練舉賢,任官使能」,「節財儉用,察度功德」,選拔賢才當官。趙武靈王時也進行了重大改革,使趙國的國力又大大增強。

但趙國並未從根本上廢止貴族政治,宗親對趙國的政治仍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在趙武靈王的改革之中, 最終取得了以公子成為首的...全文

110分享7

踩大德意志雄鷹

2012-04-08關注

12樓:手機使用者

長平之戰,廉頗堅守,趙王中了秦人的反間計,用趙括取代廉頗。臨陣換帥本是兵家大忌,偏偏趙括只會「紙上談兵」,貿然出擊,大敗,趙國40萬青年被坑殺。趙國因而遭受巨大打擊,面對強秦的乘勝追擊差點滅亡.

能延續下去多幾年已是不易了.沒辦法,商鞅改革使秦國國富民強,兵威鼎盛,其法律又規定有功才能封爵,置田,秦人無不以殺敵立功為求,對外征戰焉能不所向披靡?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趙的滅亡也是歷史趨勢罷了.

13樓:匿名使用者

實力不如秦,秦自商鞅變法以後,實力已大大增強,東方六國根本沒戲。

14樓:就愛逗小狗

秦軍太強,而且我不知道是趙軍太慫還是怎麼著,還剩四十萬人居然降了,要知道秦軍死了一大半了,而且秦國當時已經有近百萬的軍隊了,秦國策略是男人青壯年統統上戰場,女人種地...不可能在多養那些人了,秦軍還是白起當頭,,,就是作死呢...

15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趙王請人去請廉頗,秦將(白起)收買了使者,使者到了廉頗的府上,廉頗為了表示自己還能上戰場打仗,吃了好多飯,然後揮動著自己的大刀(據說是60斤)上馬演示了一番。隨後使者回去稟報趙王,說:「廉頗老了,吃飯不過一會就上了三次廁所,老了,不能戰鬥了」這就是「廉頗老已,尚能飯否」典故的由來。

所以趙王就啟用趙括,而趙括太無能,只會紙上談兵,秦國的大將白起太能善戰,所以秦國白起滅了趙國的四十萬大軍(據說是活埋了,但是現在看起來應該是沒有)這就是白起坑殺趙國四十萬大軍的由來。至此以後,趙國元氣大傷,所以就被秦國滅了

趙國為什麼最終還是被秦國滅亡了,趙國為什麼最後被秦國滅了

西元前236年 秦王政十一年 秦國乘燕國 趙國交兵,趙國後方空虛之際,以王翦為主將,分兵兩路攻趙,奪趙鄴 今河北臨漳西南 等十餘城。趙軍守城據險,避免決戰,戰事呈相持局面。西元前234年 秦王政十三年 秦軍攻平陽 今河北磁縣東南 殲滅趙軍10萬,殺趙將扈輒。接著揮軍北進,為趙大將軍李牧大敗於宜安 今...

趙國被秦國滅掉的最後那場戰役叫什麼

長平之戰,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 一說是周赧王五十五年農曆四月至九月間 又一說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 秦國名將白起率軍在趙國的長平 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 一帶同趙國的軍隊發生的戰爭。趙軍最終戰敗,秦軍獲勝進占長平,並且坑殺趙國40萬降兵。此戰,是秦 趙之間的戰略決戰。戰爭中,...

將相和一同保衛趙國,為什麼還是被秦國毀滅了

1 將相和時期的趙國確實比較強大,秦國並沒有在趙國找到多大好處!2 趙國被滅的時候,將相和的兩個主角藺相如和廉頗已經死去!3 藺相如病死,廉頗由於趙國國君想用樂乘 樂毅之子 取代他兵權,帶兵攻打樂乘後逃到魏國,後來又去到楚國,始終不受重用,鬱鬱而死!4 長平一戰,廉頗在幾次失利後,採取保守防禦戰法不...

戰國時期秦國與趙國發生的戰役叫什麼

長平之戰,秦軍取得了巨大勝利,大大地削弱了趙國,為秦完成統一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在長平之戰勝利長平之戰 後,白起又分秦軍為三路,擴張戰果,命王齕率一軍攻占趙國的皮牢 命司馬梗率一軍北上,奪取太原 白起親帥大軍準備攻打趙國首都邯鄲,想一舉滅亡趙國。秦軍東取武安 北佔太原的時候,南韓 趙國都異常恐懼。趙國...

秦國為何滅亡,秦國為什麼而滅亡的?

隨著秦始皇的死去,大秦帝國也開始分崩離析,為什麼乙個強大的帝國會迅速走向衰落呢?秦國為什麼而滅亡的?隨著秦始皇的死去,大秦帝國也開始分崩離析,為什麼乙個強大的帝國會迅速走向衰落呢?秦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秦朝實行郡縣制也是其速亡的乙個原因。秦國一統後全面實行郡縣制。表面上看,整個國家都處於 的有效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