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明明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選擇撤軍

時間 2022-02-11 17:42:29

1樓:刀痴劍狂

司馬懿即使看穿了空城計也絕對不會說,為什麼?因為他不傻。飛鳥盡,良弓藏,一旦諸葛亮被擒,蜀國距離滅亡就不遠了,屆時司馬懿的使命也就到頭了。

一、不求勝,追求平手與小敗而保命。

司馬懿到魏明帝曹叡時已經歷經過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名副其實的三朝元老,從他的資歷與水平來說,小敗或平手都能夠進一步的保留其在魏廷中的地位,但若是贏了便是功高震主,輕則削權,重則引來殺身之禍。他在曹叡時期雖然受到一定的重用,但魏明帝曹叡也絕非乙個他所能夠擺布的庸才,且親掌兵權,又迫使吳國退兵,頗有武略。

二、養敵自重為己所控。

蜀國的地理位置侷限了它的發展,只要諸葛北伐,便會提前被魏國偵知道。因此,兩國長期圍繞漢中這個地方進行拉鋸,雙方依靠第三方的吳國保持住了短時間內的均勢。對蜀國國情很了解的司馬深諳其中門道,蜀國的國力會隨著時間推移消耗殆盡,其師出蜀之路的最大問題就在於其糧道運輸艱遠,這是乙個可以控制強弱的敵人,只要在自己掌控中就會為他製造機會。

三、等待時機以圖後路。

前文已經說過,司馬懿有保命之心與對蜀國國情的一定掌控力,在魏蜀戰事上他可以保證陷入長期膠著。放過諸葛亮一馬的他借助此兩點算是保住了性命的同時也做到了蟄伏,並獲得了主君的信任,在魏明帝曹叡駕崩後,司馬懿身上的枷鎖可謂徹底解開,他的四朝元老與其軍中的地位為其奠定了司馬氏奪權的根基。

玩過即時戰略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當我們經濟與戰力比對方好的時候,我們要做的只是擴大這種優勢。

什麼時候消滅你取決於我!

你來打我我有必勝的把握讓你偷雞不成蝕把公尺。

這兩點是不是與三國殺中的奸臣很像?沒錯,就是乙個道理,主公為了活命必須要留奸臣一命,但最後反而可能被內奸所利用。

2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懿之所以存在,受到魏的重用,就是因為需要他去對付諸葛亮,如果諸葛亮被消滅了,司馬懿還有什麼用呢?所以司馬懿為了自己在魏的地位,也不能讓諸葛亮滅亡。所以找了個藉口撤軍。

3樓:揀盡寒枝喲

曹魏的宗親氏族也一向和司馬懿不合,而且在當時,司馬懿在朝中的黨羽也不多,所以當時就把諸葛亮擒殺,一旦司馬懿沒有了利用價值,那麼他就大禍臨頭了。

4樓:不喜歡吃榴蓮

因為一旦諸葛亮被拿下,下乙個被滅的就是自己。

司馬懿對於曹操來說,只有利用關係,如果諸葛亮被拿下,司馬懿毫無用處。

5樓:荒蕪魚

因為當時的司馬家族還不夠強大,如果諸葛亮死了,司馬懿就沒有了價值,所以司馬懿權衡之後選擇了撤軍。

6樓:滿目山河

因為他敬重孔明這個對手,而且他也有自己的考量,兔死狗烹,大家都懂的。

7樓:angel姐姐呀

一旦諸葛亮被擒,蜀國滅亡,那麼對於曹操而言,司馬懿也就沒有利用價值了,隨時可能被貶殺,所以才故意撤軍。

8樓:王小姐聊電子

雖然識破了,但是害怕後面還留有埋伏,要穩中求勝。

9樓:炮二張

司馬懿是想和諸葛亮一戰高下,如果諸葛亮戰死了那就沒有意義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怕把諸葛打敗後,自己被老大置空。 有空去看看

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

裡面波叔都演了,

11樓:樂其

有一句話叫做養敵自重為己所控,司馬懿也要為自己考慮後路。

12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中,諸葛亮羽扇綸巾輕易地就以空城計騙過了司馬懿,真是如此嗎?真正的高手過招,看不到刀光劍影,勝負已定。但在刀光劍影之外,仍有招式,而你看見了諸葛亮的招式嗎?

司馬懿親到城下**,然後下令撤軍,他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會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

"而他的二子司馬昭卻懷疑: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連司馬昭都已心生疑竇,"兵動若神"的司馬懿豈無思量?

況且諸葛亮的謀略千古傳頌,聰明如司馬懿者豈能不加提防諸葛亮的智謀之舉?但是對著一座空城,城下的司馬懿卻沒有看到謀略,非常奇怪的他卻看到謹慎。智謀有形,謹慎無形,有形易見,無形難知,所謂的"知己知彼"者,在高手相爭之中,你能

司馬懿遇到的對手是諸葛亮。諸葛亮對司馬懿的了解也是極深的。

他知道司馬懿是個高手,一般的高手,即便親近如蜀中大將關羽、張飛等,也只是大嘆諸葛亮的謀略之能而已,而司馬懿,他能更深地看透自己,他是高手中的高手。諸葛亮卻正是深入地利用了這一點,成功地實施了他的心理奇謀戰。這不是一場眼見的煙硝之戰,他爭勝於無形。

然而,如果就只因對司馬懿的了解,而諸葛亮就因此取勝,那司馬懿也就不是高手中的高手了。為了取勝,諸葛亮顯露出更令人嘆服的本事,所以司馬懿是輸得心服口服;不,司馬懿應該是震撼於諸葛亮,才有後來"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的事情發生。諸葛亮在城樓上焚香彈琴,怎麼就讓高手中的高手司馬懿震驚了呢?

這難道不是諸葛亮的故作悠閒態的心理戰而已嗎?當然不,它是這場高手相爭中最重要的攻堅戰役,成不成在此一舉!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服膺儒教,博學洽聞。有一次崔琰對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說:"你弟弟聰明英斷,有膽有識,你可比不上啊。

"什麼原因讓"聰明英斷",同時又手握十五萬大軍可以多所作為的司馬懿要親到城下**?"有膽有識"的他想在城下看出什麼端倪,好更進一步進行決斷?其實,司馬懿親自到城下不只是看,更重要的是去聽。

他能見人所未見,能聽人所不能聽,所以才是"聰""明",才能"英斷"。

憑司馬懿機智謀略,怎能不了解15萬大軍與小小西城所形成的軍事態勢?馬謖的前鋒精兵已被殲滅,又乘勝連下三城,蜀軍其餘各部都受到重創,此時的西城已在司馬懿的「甕中」,勝券在握。司馬懿對諸葛亮的總兵力和大概部署也早已心中有數,一座小小的西城,即使「十面埋伏」,充其量也不會超過一二萬人,是「空城」也罷,是「實城」也好,先派幾千名先遣小分隊攻打西城的四門,其虛實便立見分曉,還用得著豎起耳朵「聽琴聲」嗎?

這是連中等智商的下級軍官都懂得的軍事常識,何況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不帶擴音器的古琴聲,在當時紛擾嘈雜的戰場野外,充其量也不過傳播到幾十步開外,當在硬弓、強弩的射程之內,司馬懿一路風風火火的追來,豈能一箭不放,一弩不發,空手而退往返徒勞呢?他單單是為了欣賞諸葛亮的「琴聲」而來的嗎?

肯定不是!如果諸葛亮當時不在西城,西城肯定會輕而易舉地落入司馬懿的手中,城中尚未轉移的物資也統統成為司馬懿的戰利品。

「空城計」,是諸葛亮臨危冒險巧設的妙計,司馬懿以諸葛亮行事謹慎,從不弄險為由,也就將計就計、假裝「中計」而故意放諸葛亮一馬。真正的高智商的大贏家不是諸葛亮,而是看似低智商的司馬懿。

因為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懂得咱中國祖傳「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血的古訓,也熟知歷代「卸磨殺驢」的帝王故技。生怕此役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後,魏明帝曹睿玩弄「推完磨殺驢吃」的小伎倆,所以才故意放走與自己「旗鼓相當」的敵手諸葛亮。再稍微調研一下司馬懿的充滿艱險的「官運圖」,就會迎刃而解了。

諸葛亮兵出祁山,連連獲勝,勢如破竹,曹魏諸將未人敢攖其鋒,朝野震恐。在危亡之秋,曹睿不得已又重新啟用司馬懿,封為平西都督,領兵與諸葛亮對壘,藉以挽救危局。司馬懿心裡明白,能得到這個「平西都督」頭銜,完全是諸葛亮的功勞。

它應當感謝的不是魏帝曹睿,而是自己的宿敵諸葛亮。從某種意義上講,諸葛亮才是決定司馬懿能否掌握權力的人物。

司馬懿自然老早就明白,自己是曹魏政權的獵兔之犬角色,當然也明白諸葛亮存在與自身存在的關係。矛盾的對立雙方是對立的統一,相輔相成的,曹魏一方能制衡諸葛亮的人物,惟有司馬懿一人而已,沒有了蜀漢的諸葛亮,也就沒有了曹魏的司馬懿存在的「獨特」價值!如果在西城活捉或殺掉諸葛亮,蜀軍就會全面崩潰,蜀漢也就會隨即滅亡,羽翼未豐的司馬氏就難免「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厄運。

這是當時的司馬懿不願看到的局面,司馬懿還需要繼續為曹魏「推磨」,只要有推不完的「磨」,就不會遭到「卸磨殺驢」的慘局。繼續「推磨」的前提,就是諸葛亮必須繼續存在,以此來爭取時間培植勢力,等待時機,施展自己的巨集圖大志。

因此,司馬懿在明知是空空如也的小小西城下,故意裝呆犯傻,以怕「中了諸葛亮的埋伏」為藉口而退兵。由此,司馬懿的兩個兒子憤憤不平,諸將也奪存疑惑,曹魏

司馬懿明明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選擇撤軍?

13樓:鯊魚辣椒

世人提到空城計,都會為諸葛亮暑期大拇指,就連近代大文豪魯迅先生都怒讚諸葛亮,說他的智慧型近乎妖。兩千五百人對敵十五萬大軍,實力懸殊近乎百倍,如果不是有過人的智慧型和氣魄,又怎能嚇退司馬懿大軍。那麼,在這裡也有乙個疑問,司馬懿也並非等閒之輩,就連他的兒子司馬昭都看出這其中有詐,怎麼偏偏他就看不出來?

諸葛亮這次是真的被動了,如果自己攻進去,他必死無疑。除了司馬懿心知肚明,他的兒子司馬昭,他的部下也都看出來了這一點,都說諸葛亮此時還有閒心撫琴,太過鎮定和反常了,越是這樣越就證明他是故意做樣子的。於是,紛紛要求進軍,司馬懿不允許,給出的理由是諸葛亮這個人從來就是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他從來不弄險。

所以他還能安然坐在城頭撫琴,就說明他身後還有大批兵力埋伏。

司馬昭不甘心了,自願請命率軍前去試探,結果被司馬懿厲聲喝止。在眾人的不甘和猜疑中,司馬懿下令撤兵了。諸葛亮得以帶著一班文官和士兵穩穩退回漢中,保全了為數不多的兵力。

結果,司馬懿部隊探到真實資訊,司馬懿仰天長嘆,謙虛的說自己確實不如諸葛亮,世人被表象欺騙,卻不知司馬懿其實是大智若愚。他為何這麼做?這還得從曹操說起。

曹操一代梟雄,文韜武略,陰謀陽謀,不擇手段,最出名的一句話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於是才有了殺死呂伯奢全家,也才有了華佗之死。司馬懿作為追隨曹操多年的謀士,深知曹操的秉性。他死之前,還曾經和兒子交代,司馬懿這個人非常有能力,能用你就用,駕馭不住你就想辦法殺了他。

現在,雖說曹操父子都已經過世,曹睿掌權,但是曹睿對司馬家族的忌憚和防備,司馬懿是比誰都清楚。而他現在不動自己,是有原因的,那就是諸葛亮未除,西蜀大患還在,他還需要自己來抵禦漢軍。

所以專家也分析,如果有一天諸葛亮死了,漢軍沒有了威脅,那曹睿就會卸磨殺驢,司馬家族一定會被曹睿趕盡殺絕,所以諸葛亮活著,司馬懿才對曹睿有價值,諸葛亮死了,他在曹睿那裡的價值也就不明顯了。到時候,等待司馬懿的只會是因為功高震主而被殺。

司馬懿的智慧型,不在諸葛亮之下。諸葛亮忠義,司馬懿奸猾,所以司馬懿成了那個笑到最後的人。他假裝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其實是深諳「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的道理,誰說這不是一種大智慧型呢!

所以專家說,司馬懿不進軍是明智的,否則才是必死無疑!

司馬懿明明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選擇撤軍

空城計 是羅貫中 三國演義 裡面的橋段,真實的三國真實歷史上是沒有的。我們姑且依據 三國演義 認為 空城計 就是真的,並結合當時的歷史現實對這個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司馬懿明明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選擇撤軍?一 三國政治局勢的變化 公元221年,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為了奪回關羽失去的荊州戰略要地,劉備...

司馬懿明明已經識破空城計,為何還要撤兵

提起空城計想必大家已經很熟悉了,可以說是 三國演義 中最為精彩最為濃墨重彩的一次對弈了。首先先說下空城計的背景和由來。在那個片段中,由於蜀方的馬謖失守了街亭,那時諸葛亮不得不派大量的兵去西城運糧。只是他沒想到,在他的軍隊運糧期間,對面的司馬懿 到諸葛亮的戰略動作,於是司馬懿帶領著自己的數十萬大軍,將...

司馬懿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何最後決定退兵

司馬懿考慮到將來發展趨勢,如果沒有諸葛亮了,也就不需要司馬懿了!所以決定撤兵。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司馬懿是乙個生性多疑的人物,這是那個時候眾人皆知的大人物。他雖然識破了空城計,但他又一想他帶著十五萬大軍殺了諸葛亮,滅了蜀國,那乞不是便宜了曹操,隨後他就會招來殺身之禍。前思後想最後還是決定放棄城池,撤...

司馬懿真會被空城計嚇退嗎,真實諸葛亮的空城計被司馬懿看破了嗎?

諸葛亮彈琴一曲居然嚇走了司馬懿15萬大軍,是不是太可笑啊.面對眼前的這座小小空城,司馬懿所做出的惟一反應竟是 退兵!這不太反常了!派出一支小部隊先行攻入城去試探一下 或乾脆派大兵先將空城包圍起來再說,看你諸葛亮能彈到幾時?我想司馬懿肯定是想過的,但為何決定退兵呢?這反常行為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不為...

司馬懿為什麼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是不是司馬懿故意放水

史料記載司馬懿當時不在長安戰場,空城計是編造的。而且如果真的是司馬懿帶幾十萬大軍來犯,他完全可以拍偵查部隊進去探虛實,絕對不會撤兵。使用空城計的是曹操,曹操的部隊出城收麥子,呂布派兵攻打。他就把自己的隨軍家屬排上城樓,然後在城外樹林虛長聲勢,呂布以為有伏兵,就撤退了。後來呂布不甘心,又回來,結果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