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否屬實?是諸葛亮借的嗎

時間 2022-02-09 13:00:26

1樓:瓊音迴響

這個故事卻是虛構的,諸葛亮的一生並沒有幹過這件事。那麼,這個故事是不是羅貫中憑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為他確有所本。正史上草船借箭是發生在孫權與曹操的濡須之戰。

《三國志》裴松之注本原文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原文: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

裴松之注文:吳歷曰:曹公出濡須,作油船,夜渡洲上。

權以水軍圍取,得三千餘人,其沒溺者亦數千人。權數挑戰,公堅守不出。權乃自來,乘輕船,從灞須口入公軍。

諸將皆以為是挑戰者,欲擊之。公曰:「此必孫權欲身見吾軍部伍也。

」敕軍中皆精嚴,弓弩不得妄發。權行五六裡,回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嘆曰:

「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公升兒子若豚犬耳!」權為箋與曹公,說:「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別紙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語諸將曰:

「孫權不欺孤。」乃徹軍還。魏略曰:

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現代文釋義

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與孫權對壘濡須(今安徽巢縣西巢湖入長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戰,曹軍大敗,於是堅守不出。一天孫權乘輕舟從灞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軍部署。

孫權的輕舟行進

五、六裡,曹操見孫軍整肅威武,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公升兒子若豚犬耳!」隨後下令弓弩齊發,射擊吳船。

不一會,孫權的輕舟因一側中箭太多,船身傾斜,有翻沉的危險。孫權下令調轉船頭,使另一側再受箭。一會,箭均船平,孫軍鼓樂齊鳴,安全返航。

由此可見,「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並且這件事發生在赤壁之戰以後五年。

2樓:拉格朗不會日

正史中的草船借箭:《三國演義》是**,虛構成分極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發生在孫權與曹操的濡須之戰,孫權坐船親自去刺探曹操的軍情,被曹操發現命令士兵射箭攻擊,孫權的船被射歪差點沉了,他便讓船掉個頭讓箭繼續射,這樣一來船就平衡了,孫權就把船開走了。孫權的聰明讓曹操十分感嘆,留下一句名言「生子當如孫仲謀」。

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讀了這段故事,常常使人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讚嘆不已。然而,諸葛亮的一生並沒有幹過這件事。

那麼,這個故事是不是羅貫中憑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為他確有所本。

根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與孫權對壘濡須(今安徽巢縣西巢湖入長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戰,曹軍大敗,於是堅守不出。一天孫權借水面有薄霧,乘輕舟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軍部署。

孫權的輕舟行進

五、六裡,並且鼓樂齊鳴,但曹操生性多疑,見孫軍整肅威武,恐怕有詐,不敢出戰,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公升兒子若豚犬耳!」隨後,曹操下令弓弩齊發,射擊吳船。

不一會,孫權的輕舟因一側中箭太多,船身傾斜,有翻沉的危險。孫權下令調轉船頭,使另一側再受箭。一會,箭均船平,孫軍安全返航。

曹操這才明白自己上當了。

由此可見,「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並且這件事發生在赤壁之戰以後五年。

**中的草船借箭發生在赤壁之戰 未分三國 三國應該是從曹操的兒子曹丕即帝位開始

3樓:心死魂碎

根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與孫權對壘濡須(今安徽巢縣西巢湖入長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戰,曹軍大敗,於是堅守不出。一天孫權借水面有薄霧,乘輕舟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軍部署。

孫權的輕舟行進

五、六裡,並且鼓樂齊鳴,但曹操生性多疑,見孫軍整肅威武,恐怕有詐,不敢出戰,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公升兒子若豚犬耳!」隨後,曹操下令弓弩齊發,射擊吳船。

不一會,孫權的輕舟因一側中箭太多,船身傾斜,有翻沉的危險。孫權下令調轉船頭,使另一側再受箭。一會,箭均船平,孫軍安全返航。

曹操這才明白自己上當了。

4樓:燭光

呵呵,這個問題。是小羅同志編的,為了彰顯諸葛亮同志的神通廣大,還有空城計、火燒博望坡等等都是杜撰的。

5樓:開心

那不是孔明所為,其實是周瑜想出來的主意

空城計則是趙雲想出來的

還有就是,這不是我說的,是孔明的後人,諸葛欣枝(日中混血兒)說的

6樓:霜之流嵐

歷史上諸葛亮長於內政,對軍事並不是很擅長,至於三國演義裡那些經典戰役,都是羅貫中幫他打的。

7樓:淚無痕

應該是,史書上是這麼寫的

8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真的吧。書上是這麼說的。

9樓:長門丨有希

不是真的,是孫權幹的,只是老羅比較偏袒屬罷了

10樓:永身廝守

不屬實!但是,是諸葛亮!

11樓:匿名使用者

孫權幹的,羞辱的意味多一點,軍需要是真的靠這個那基本上沒啥指望了

12樓:凌亞希

都是假的,毀壞形象。

《三國演義》裡的「草船借箭」故事在歷史上的真實情況什麼樣的?

13樓:金果

1、初出茅廬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答應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將夏侯悙引兵十萬殺奔新野。關羽、張飛對劉備以師禮待諸葛亮很不滿,面臨大戰之際,二人態度消極,將信將疑。

諸葛亮假借劉備劍印,遣兵調將,令關羽、張飛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調趙雲回來擔任前部誘敵。

劉封、關平帶人埋伏負責放火。曹將夏侯悙果然輕敵上當,不聽部將勸告,長驅直入,被大火燒得死傷無數,又遭各路伏兵夾擊,損兵折將,丟棄博望城,逃回許昌。諸葛亮一戰成名,使劉備及手下大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2、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捲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軍進城之後住入了民房。

夜裡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裡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3、舌戰群儒

曹操大軍沿江結寨,準備併吞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難以定奪。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群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說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合抗曹。

才有後來的赤壁之戰。此成語原指與眾多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後指與很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

4、祭七星壇借東風

周瑜為沒有東南風而病倒在床上。諸葛亮給周瑜開了個「藥方」,上面寫著:「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說他能借來東風,他讓周瑜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壇,然後自己在壇上做法。幾天之後,果然颳起了東南風。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殺諸葛亮。

然而諸葛亮早有預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5、武侯彈琴退仲達(空城計)

空城計:諸葛亮屯兵於陽平,把部隊都派去攻打魏軍了,只留少數老弱殘兵在城中。忽然聽到魏軍大都督司馬懿率15萬大軍來攻城,諸葛亮臨危不懼,傳令開啟城門,還派人到城門口灑掃。

諸葛亮自己卻登上城樓,端坐彈琴,態度從容,琴聲不亂。

司馬懿來到城前,見此情形,心生疑竇,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貿進,便下令退兵。

14樓:匿名使用者

三顧茅廬

火燒博望坡

草船借箭

火燒新野

空城計借東風

舌戰群儒三氣周瑜

七擒孟獲

六出祁山

錦囊殺魏延

死諸葛嚇跑活仲達謝謝!!!

15樓:q羽冥

你好,草船借箭真正歷史上是孫權一手導演的,是孫權看出第二天會起大霧,然後帶領船隻去曹營檢視軍情,隨後曹操放箭孫權靈機一動讓船側過來受箭才有的草船借箭。

16樓:匿名使用者

三顧茅廬;新官上任三把火-火燒赤壁、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空城計;舌戰群辱;六出祁山七擒孟或;造木牛流馬,擺八陣圖;揮淚斬馬謖;大概就這麼多吧

17樓:匿名使用者

三顧茅廬,隆中對,火燒新野,火燒赤壁,揮淚斬馬謖,七擒孟獲,草船借箭,舌戰群儒,

18樓:陽依白原元

若是魯肅把孔明借船之事告訴周瑜,被周瑜識破.。諸葛亮就不會草船借箭,而會用比苦肉計更好的反間計。

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故事

19樓:加爾基

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一天周瑜在商議軍事時提出讓諸葛亮趕製10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引註《吳歷》,孫權屢屢向曹操軍挑戰,曹操堅守不出。孫權就親自乘了一艘輕船,從濡須口進入曹操軍水寨前。

曹操一看,就知道孫權來了,是孫權要親自來看看曹軍的陣勢(欲身見吾軍部伍也),下令軍隊嚴加戒備,箭弩不得妄發。孫權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裡路,才返回。走的時候還向曹軍擊鼓奏樂。

所有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裡嘆息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20樓:逍遙自在一聲笑

諸葛亮在推動孫劉聯盟的建立和運籌對曹軍作戰的方略中,所表現出的遠見卓識和超人才智,使器量狹小的周瑜妒火中燒。為解除諸葛亮對他的威脅,周瑜又設下置諸葛亮於死地的圈套。

周瑜的如意算盤是:一方面以對曹軍作戰急需為名,委託諸葛亮在10日之內督造10萬枝箭;一方面吩咐工匠故意怠工拖延,並在物料方面給諸葛亮出難題,設定障礙,使諸葛亮不能按期交差。然後周瑜再名正言順地除掉諸葛亮。

圈套布置好的第二天,周瑜就集眾將於帳下,並請諸葛亮一起議事。當周瑜提出讓諸葛亮在10日之內趕製10萬枝箭的要求時,諸葛亮卻出人意外地說:「操軍即日將至,若候10日,必誤大事。

」他表示:只須3天的時間,就可以辦完覆命。周瑜一聽大喜,當即與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

在周瑜看來,諸葛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內造出10萬枝箭,因此,諳葛亮必死無疑。

諸葛亮告辭以後,周瑜就讓魯肅到諸葛亮處檢視動靜,打探虛實。諸葛亮一見魯肅就說:「3日之內如何能造出10萬枝箭?

還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魯肅回答說:「你自取其禍,教我如何救你?

」諸葛亮說:「只望你借給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軍卒,船隻全用青布為幔,各束草把千餘個,分別樹在船的兩舷。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會有10萬枝箭。

但有一條,你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從中作梗,我的計畫就很難實現了。」魯肅雖然答應了諸葛亮的請求,但並不明白諸葛亮的意思。

他見到周瑜後,不談借船之事,只說諸葛亮並不準備造箭用的竹、翎毛、膠漆等物品。周瑜聽罷也大惑不解。

諸葛亮向魯肅借得船隻、兵卒以後,按計畫準備停當。可是一連兩天諸葛亮卻毫無動靜,直到第三天夜裡四更時分,他才秘密地將魯肅請到船上,並告訴魯肅要去取箭。魯肅不解地問:

「到何處去取?」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問,前去便知。

」魯肅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著諸葛亮去看個究竟。

當夜,浩浩江面霧氣霏霏,漆黑一片。諸葛亮遂命用長索將20只船連在一起,起錨向北岸曹軍大營進發。時至五更,船隊已接近曹操的水寨。

這時,諸葛亮又教士卒將船隻頭西尾東一字擺開,橫於曹軍寨前。然後,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吶喊,故意製造了一種擊鼓進兵的聲勢。魯肅見狀,大驚失色,諸葛亮卻心底坦然地告訴他說:

「我料定,在這濃霧低垂的夜裡,曹操決不敢貿然出戰。你我盡可放心地飲酒取樂,等到大霧散盡,我們便回。」

曹操聞報後,果然擔心重霧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輕易出戰。他急調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趕到江邊,會同水軍射手,共約1萬餘人,一齊向江中亂射,企圖以此阻止擊鼓叫陣的「孫劉聯軍」。一時間,箭如飛蝗,紛紛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

過了一段時間後,諸葛亮又從容地命令船隊調轉方向,頭東尾西,靠近水寨受箭,並讓士卒加勁地擂鼓吶喊。等到日出霧散之時,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滿了箭枝。此時,諸葛亮才下令船隊調頭返回。

他還命令所有士卒一齊高聲大喊:「謝謝曹丞相賜箭!」當曹操得知實情時,諸葛亮的取箭船隊已經離去20餘裡,曹軍追之不及,曹操為此懊悔不已。

船隊返營後,共得箭10餘萬枝,為時不過3天。魯肅目睹其事,極稱諸葛亮為「神人」。諸葛亮對魯肅講:

自己不僅通天文,識地利,而且也知奇門,曉陰陽。更擅長行軍作戰中的布陣和兵勢,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霧可以利用。他最後說:

「我的性命繫之於天,周公理豈能害我!」當周瑜得知這一切以後,大驚失色,自嘆不如。

《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幾幾年,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 年

正史中的草船借i箭發生在公元213年,中的發生在公元208年。正史中草船借箭發生在公元213年,說發生在208年!建安十三年 公元208 年 正史中的草船借箭發生在公元213年,中的發生在公元208年.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三國演義 是 虛構成分極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發生在孫權與曹操的濡須之戰,孫權坐船...

草船借箭的過程是什麼,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過程是什麼呀?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裡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 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說 用弓箭最好。周瑜說 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說 都督委託,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

草船借箭是三國裡哪一回的,草船借箭是在三國演義裡的第幾回

三國演義 第四十六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三國演義 第四十六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故事是作者虛構的,為了美化諸葛亮而故意貶低周瑜,正史上並無此事,並且周瑜氣量也非常寬巨集,與 三國演義 描寫的完全不同。第四十六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出自 三國演義 第四十六回....

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和課文中的草船借箭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沒有太大的不同,教科書中 草船借箭 就是引用的 三國演義 只是在 三國演義 的基礎上做了一些刪減。三國演義 全名為 三國志通俗演義 又稱 三國志演義 是元末明初 家羅貫中根據陳壽 三國志 和裴松之註解以及民間三國故事傳說經過藝術加工創作而成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 與 西遊記 水滸傳 紅樓夢 並稱為中國...

諸葛亮草船借箭時的詩,三國演義 草船借箭 古文

閆良疇汗公升 船到岸時,周瑜已差五百軍在江邊等候搬箭。孔明教於船上取之,可得十餘萬枝,都搬入中軍帳交納。魯肅入見周瑜,備說孔明取箭之事。瑜大驚,慨然嘆曰 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後人有詩讚曰 一天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驟雨飛蝗來戰艦,孔明今日伏周郎。諸葛亮草船借箭時的詩 王大漢活寶 船到岸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