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的具體經過怎麼回事,玄武門之變詳細過程

時間 2022-02-09 04:28:31

1樓:朝華秋梵禕

武德九年(626年),突厥侵犯唐朝邊境,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藉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馬,然後趁機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時刻決定背水一戰,先發制人。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向李淵告發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陰謀,李淵決定次日詢問二人。李建成獲知陰謀敗露,決定先入皇宮,逼李淵表態。在宮城北門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常何本是太子親信,卻被李世民策反。

六月四日(庚申),秦王親自帶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門內。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臨湖殿,發覺不對頭,急忙拔馬往回跑。

李世民帶領伏兵從後面喊殺而來。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連射三箭,無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遲恭也射死李元吉。

東宮的部將得到訊息前來報仇,和秦王的部隊在玄武門外發生激烈戰鬥,尉遲敬德將二人的頭割下示眾,李建成的兵馬才不得已散去。

之後,李世民跪見父親,將事情經過上奏。3天後,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詔曰:「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

2個月後,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

2樓:白羊等風來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發動的政變。

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在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等人支援玄武門之變後退位給李世民的唐高祖 下,十一月占領長安後,李淵擁立隋煬帝的孫子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自任大丞相,進封唐王。義寧二年(618年)五月,李淵篡隋稱帝,定國號為唐,並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

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淵卻猶豫不決。李建成隨即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 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

根據《大唐創業起居注》中說,晉陽起兵是李淵本人的主意。而《大唐創業起居注》是溫大雅奉李淵的敕令寫的,成書於武德期間。難免有吹捧李淵的曲筆。

洪邁在《容齋隨筆》中說,「《大唐創業起居注》首題乃云大雅奉敕撰」 ,可見是李淵讓溫大雅著作的個人傳記,難免有吹捧李淵的曲筆。

3樓:柳蜈

經過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一說為長孫無忌、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瓊、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人入朝,並在玄武門埋下伏兵。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細,也一起入朝,騎馬奔向玄武門。此時,高祖已經將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德彝、裴矩等人召集前來,準備查驗這件事情了。

李建成、李元吉來到臨湖殿,察覺到了變化,立即掉轉馬頭,準備向東返回東宮和齊王府。李世民跟在後面呼喚他們,李元吉心虛,先張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於心急,一連兩三次都沒有將弓拉滿,箭沒有射出。李世民卻搭弓射向李建成,一箭將他射死。

尉遲恭帶領騎兵七十人相繼趕到,他身邊的將士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馬來。可就在此時,李世民的坐騎受到了驚嚇,帶著李世民奔入玄武門旁邊的樹林,李世民又被林中的樹枝掛住,從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時爬不起來。 李元吉迅速趕到,奪過弓來,準備勒死李世民,就在這時尉遲恭躍馬奔來,大聲喝住了他。

李元吉知道不是對手,趕緊放開李世民,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尋求父皇庇護,但尉遲恭快馬追上他,放箭將他射死了。

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得知建成身死,嘆息道:「難道能夠在太子生前蒙受恩惠,而太子一死便逃避禍難嗎!」於是,他與副護軍薛萬徹、屈直府左車騎謝叔方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的精銳兵馬兩千人,急馳趕到玄武門,準備為太子和齊王報仇。

張公謹膂力過人,他獨自關閉了大門,擋住馮立等人,馮立等人無法進入。的人阻止他說:「事情未見分曉,姑且慢慢觀察事態的發展變化,等到兵力匯集起來,結成陣列再出戰,也為時不晚。

」 敬君弘不聽從,便與中郎將呂世衡大聲呼喊著向敵陣衝去,結果全部戰死。把守玄武門的士兵與薛萬徹等人奮力交戰,持續了很長時間,薛萬徹擂鼓吶喊,準備進攻秦王府,將士們大為恐懼。此時,尉遲恭在城樓上提著建成和元吉的首級給薛萬徹等人看,東宮和齊王府的人馬頓失戰心,迅速潰散,薛萬徹與騎兵數十人則逃入終南山中。

馮立殺死敬君弘後,對部下說:「這也可以略微報答太子殿下了。」於是,他丟掉兵器,落荒而逃。

至此,政變以秦王李世民的勝利而告終。

玄武門之變詳細過程

4樓:雨說情感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農曆六月四號這一天,對於李家是黑暗的一天。

前一天晚上,世民在李淵那告發建成元吉淫亂後宮,可把老爺子氣壞了,分赴下去,明天要當面質問兩個兒子事件真相。侍寢的張婕妤看出了一些不好的苗頭,六月四號一大早,她就派快馬入東宮將世民告發他們的事說與建成等人。

建成這兩天也是心神不寧,精神不太好,只得將元吉找過來商量對策,元吉聽過張婕妤隨從的信報,斷定這件事並不簡單,就對建成說:「我看,還是安排好東宮的府兵驍勇,稱病不去面聖的好,看看形勢再說。」

「兵士**都準備妥當了,沒什麼好擔心的,弟弟你跟我一起入宮面聖,當面跟父皇把這事說清楚。我們現在兵強馬壯,勢頭正盛,還怕他不成?」

元吉也不再堅持,兩人便直驅玄武門而來。

由東宮到太極宮,須經過西內苑,轉玄武門而入。進了玄武門是禁中,建成和元吉的隨扈兵士不得私自進入,只得在玄武門外西內苑處等候。城門使開啟了宮門,建成和元吉騎馬徐徐而入。

玄武門城樓上,乙個叫常何的年輕城守看著太子齊王的背影,命令兵士迅速關閉了宮門……

太子齊王行至臨湖殿,發覺有變,隨即調頭向東要進入宮府躲避。世民率領事先埋伏在玄武門內諸將(尉遲敬德、秦叔寶、程知節、段志玄、張公謹等),從後呼喊掩殺。元吉邊撤邊搭弓射向世民,三發而不中。

世民直射建成,很快就射死了太子李建成。

這時尉遲敬德領著七十多人的騎兵隊伍趕了上來(秦王隨從能進禁中,而太子和齊王的偏將驍勇卻被關在門外,這就表明此事是有預謀的),兵卒搭弓向元吉射去,元吉墜馬而走。但世民的馬迷了方向,跑進樹林被樹枝卡住動彈不得。

元吉忽至,奪了世民的弓箭,想用弓弦勒死世民,尉遲敬德跳下馬來,邊跑邊呼喊著向元吉發起進攻,元吉只好逃跑,想躲到武德殿裡去,尉遲敬德在後面緊追不捨,又搭弓射向元吉,終於殺死了齊王元吉。

建成元吉的屬下馮立、薛萬徹、謝叔方等人聞建成元吉死,並未散去,馮立說:「豈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難乎!」於是率領東宮精兵兩千人強攻玄武門,世民一方幸有張公謹力大無窮,以一人之力拒守城門,馮立等始終不得進入。

薛萬徹後欲進攻秦王府,世民一方變得恐慌起來,這時尉遲敬德把建成和元吉的首級展示給東宮兵士們看,將士們便稍稍散去。

毫不知情的李淵正在太極宮泛舟遊玩,忽然看到尉遲敬德披甲持矛而入,大驚,問其緣由,敬德言太子齊王作亂,秦王世民舉兵誅之,恐驚動陛下,派我來這裡宿衛。近臣蕭瑀、陳叔達說,秦王有功於天下,今次堪亂,萬民歸心,陛下您就從了吧,不從還能咋樣呀!

影帝李淵說:「是啊,這樣也好,我一直都是這麼想的。」

當此之時,玄武門處的混戰尚未平息,尉遲敬德請高祖出手敕,使諸軍並受秦王節制。李淵答應了。拿到手敕,天策府司馬宇文士及出東上閣門宣與眾將士聽,玄武門混戰就此停息。

5樓:假面

玄武門之變發生於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當時的秦王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北門玄武門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隨後,李淵詔立世民為皇太子,下令軍國庶事無論大小悉聽皇太子處置。

不久之後李世民即位,年號貞觀。

起因617年,李淵在李世民支援下在太原起兵反隋並很快占領長安。618年,隋煬帝被殺之後,李淵建立唐朝,並立世子李建成為太子。據說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

但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淵卻猶豫不決。李建成隨即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

是年,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藉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馬,然後趁機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時刻決定背水一戰,先發制人。

經過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向李淵告發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陰謀,李淵決定次日詢問二人。李建成獲知陰謀敗露,決定先入皇宮,逼李淵表態。在宮城北門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常何本是太子親信,卻被李世民策反。

六月四日(庚申),秦王親自帶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門內。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臨湖殿,發覺不對頭,急忙拔馬往回跑。

李世民帶領伏兵從後面喊殺而來。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連射三箭,無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遲恭也射死李元吉。

東宮的部將得到訊息前來報仇,和秦王的部隊在玄武門外發生激烈戰鬥,尉遲敬德將二人的頭割下示眾,李建成的兵馬才不得已散去。

之後,李世民跪見父親,將事情經過上奏。3天後(癸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詔曰:「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

2個月後(八月...癸亥,詔傳位於太子。太子固辭,不許。

甲子,太宗即皇帝位於東宮顯德殿,赦天下;關內及蒲、芮、虞、泰、陝、鼎六州免租調二年,自余給復一年。),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

擴充套件資料: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市)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

在起兵反隋的過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

唐高祖李淵即位後,李建成為太子,常駐宮內處理事務,為文官集團代表。李世民為秦王,繼續率領武將集團帶兵出征,功勞也最大。

太子自知戰功與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同時李世民集團亦不服太子,雙方持續明爭暗鬥。

經過長期的鬥爭,在李淵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團逐步占上風,控制了局面,為了挽回局面,最終李世民搏命一擊,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據傳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太宗即位後,於武德九年十月初一丙辰日(626年10月26日)下達詔書,追封已故太子皇兄李建成為息王,諡號為隱,是為息隱王;皇弟齊王李元吉為海陵郡王,諡號為剌,是為海陵剌王,以皇家喪禮重新安葬。

安葬那一天,太宗在宜秋門大哭一場,顯得十分哀痛。諫議大夫魏徵、王圭兩人上表請求陪送靈車到安葬地,太宗答應了他們的請求,並命令原東宮和齊王府的幕僚屬官都去送葬。從太宗給兩位兄弟的封號和諡號來看,無疑是降低了他們的地位身份:

李建成原為皇太子,降為息王(親王級別),諡號為隱,是中下等諡號(按諡法:「隱拂不成曰隱。不顯屍國曰隱。

見美堅長曰隱。」指本性難改,言過其實。

又:「隱,哀也。」指柔弱短壽);李元吉原為齊王(親王級別),降為海陵郡王(郡王級別),諡號為剌,是下等諡號(按諡法:

「愎很遂過曰剌。不思忘愛曰剌。」指剛愎自用,忘恩負義。

)。貞觀十三年(公元640年1月5日),太宗封庶出皇子李福為趙王,過繼給已故皇兄李建成為嗣。

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7月8日),太宗再次下詔恢復息隱王李建成皇太子的封號,改封海陵剌王李元吉為巢王(恢復為親王級別),諡號不變,故後世稱兩人為「隱太子」、「巢剌王」。兩人生前的身份地位恢復了,但惡諡依然伴隨著他們。

太宗去世後,其子李治繼位,是為唐高宗。高宗於顯慶年間下達詔書,令太宗的小兒子、自己最小的弟弟曹王李明,過繼給已故皇叔李元吉為嗣。

玄武門之變的經過你們知道嗎?那玄武門之變的真實歷史呢

真實的歷史基本跟目前所呈現的差不離,李世民是個野心家,功高蓋主,他是想當皇帝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了自己的兄弟,逼著老父親李淵退位,自己登上皇帝的寶座。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率領他的部下入朝,並在玄武門埋下伏兵,在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入朝之時半路劫殺,史稱玄武門之變,最終,李淵禪位,李世民登基稱帝...

玄武門之變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呢,玄武門之變真實原因是什麼

李世民認為自己的軍功很大,完全有資格做皇帝,李建成主要坐鎮後方,把內政打理的井井有條,但是李淵不想李世民和李建成掙奪太子之位,但李世民一直在外領兵,在軍中有很深的威望,李淵多次以各種理由削弱李世民兵權,李元吉多次勸說李建成殺掉李世民,但李建成下不去決心,結果李世民先下手為強,殺了建成元吉,逼迫李淵立...

玄武門之變是誰發起的啊,玄武門之變是什麼朝代發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玄武門之變發生於唐高祖武德九年 626年 當時的秦王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北門玄武門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隨後,李淵詔立世民為皇太子,下令軍國庶事無論大小悉聽皇太子處置。不久之後李世民即位,年號貞觀。玄武門之變是什麼朝代發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 公元626年...

玄武門之變的原因是什麼,玄武門之變的原因是什麼呢?

玄武門之變發動的原因是當時的太子嫉妒李世民的成就,怕他會危機到自己的地位,於是在突厥入侵的時候想趁機奪得他的軍權。李世民在被逼無奈下發動了政變,殺掉了他的兄弟,逼自己的父親退位,自己成為了皇帝。不過也不排除這其實是李世民早就事先計畫好的情況,因為在他的身邊一直有武將跟隨,證明他早就預料到了這種情況的...

李世民只帶領人發動玄武門之變,最後這些人的下場如何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為了繼承皇位而發動的一場政變,當時跟隨著李世民的主要有十個人,在政變結束後全部都被封官賞賜,那麼這些最後結局怎樣了?1 長孫無忌,在十個人裡面,只有他和李世民的關係是最親密的,既是君臣又是朋友,他們兩個人之間的相識也是頗有淵源的,在唐朝可以說長孫無忌的功勞是相當大的,所以政變後他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