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什麼要建立藩王制度,難道他就清楚這其中巨大的隱患嗎

時間 2022-02-05 12:10:45

1樓:夜唐僧

朱元璋建立的藩王制度在那個時代有其先進性,不能因為朱棣造了反就否定藩王制度的優越性。朱元璋建立的藩王制度和周朝、西漢的諸侯國制度有著本質的區別,藩王制度其實就是朱元璋對子孫的一種封賞,大多數的藩王都是有名無權,享受待遇,不掌握實權。

明朝初期,天下並不太平,雖然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稱帝了,其實元朝的勢力依然存在,而且所佔的區域還很大,明王朝依然危機四伏。朱元璋不但要加強對北方元朝勢力的打擊,更是要防患內部勢力抬頭。

朱元璋是造反起家,他最害怕的是別人也造他的反,他對所有的功勳權貴都不放心,這是他作為農民起義首領深植靈魂的恐懼。既然不放心,要麼剪除,要麼收權。

朱元璋的洪武朝基本就幹兩件事兒:

1、征討北元

2、打壓功勳

這兩件事兒都做得很成功,但卻有面臨另外乙個問題,誰去鎮守邊疆,抵禦殘元以及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這是非常棘手的問題。朱元璋用藩王制度完美的解決了這個難題。

藩王本是朱元璋封賞子孫的一種爵位,各個兒子都派駐到各個地方就地為藩,但並不具備實權,都是閒散王爺,這樣的封賞對明朝政治來說是非常先進的。既讓子孫後代有了皇家待遇,又能讓他們遠離京城,不得染指皇權。

既然功勳已經被打擊得差不多了,那麼鎮守邊疆的事情就交給有能力的兒子們去幹,一石二鳥,既可以把藩王固定在藩地上,又能讓他們盡心盡力的為朝廷出力。天下都是朱家的,朱家人為自己家看門護院,理所應當。

朱元璋確定能夠戍邊守土的藩王其實並不多,也就燕王、秦王、寧王那幾個能征善戰的,其他的藩王都是老老實實在藩地混吃等死。

藩王要戍邊,那就得有兵權,有了兵權,朱元璋難道不擔心那幾個兒子會造反嗎?朱元璋也擔心,他誰都不放心,包括自己的兒子。他給那些藩王設定了諸多限制,比如戍邊藩王的軍隊人數不得超多多少;藩王只管對外軍事行動,不得參與地方政務;藩王的任何行動均要向當地的州府首腦匯報等等。

這樣的制度其實很先進,對於當時朱元璋面臨的局面來說,兒子戍邊一定比武將鎮疆要好得多,既讓皇帝放心,同時也能讓朝中很多蠢蠢欲動的謀逆者忌憚。

雖然藩王制度在當時有先進性,可是朱元璋千算萬算,算錯了人心,兒子也是人,是人就會有私心,朱元璋活著則罷,要是他死了,保不齊這些藩王有異心。

藩王有異心那是一定的,當朱元璋死後,藩王制度的危害就凸顯出來了,因為這些藩王忽然之間具備了另外一種身份——潛在的皇權繼承者。

誰都想當皇帝,藩王也不例外,更何況他們本身都具備當皇帝的天然資格——他們都是朱元璋的兒子,符合傳承法統。

藩王有了皇權繼承者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他們手上有了兵權,如果沒有合法的得到皇位繼承權,他們會不會鋌而走險,起兵造反。

起兵造反風險很大,收益卻很高。朱允炆登基後,沒有任何乙個藩王主動會起兵造反,連燕王朱棣都沒有考慮過,如果新任皇帝要剪除藩王呢?這就是把這些藩王往造反的路上逼了。

本來還忌憚風險大,擔心掉腦袋,這下好了,腦袋遲早要掉,老子不但是皇子,還有重兵在手,不反也得反了。

藩王制度在朱元璋的洪武朝代是個不錯的選擇,充分的發揮了藩王制度的優越性,同時又在制度上最大限度的規避了藩王的危害。如果後世之君能夠循序漸進的逐步削藩,肯定能夠不會引發後來的「靖難之役」。

2樓:精講社會百態

因為當時皇權不穩,只有將藩王的勢力分散到各地去,才能滿足**集權,這是為了鞏固他的權力,他清楚其中隱患。

3樓:虎說教育

朱元璋是為了更好的抵禦外敵才這樣做的。朱元璋對於其中的隱患還是有所考慮的,為了他的後代也是做了很多任務作。

4樓:星座達人

我認為朱元璋是清楚這其中的巨大的隱患的,但是比起其他外人,他還是選擇了相信自己的子孫。

西漢有七國之亂,西晉有八王之亂,朱元璋為何執意要建立藩王制度?

5樓:free花美麗

我覺得主要原因是朱元璋根據當時明朝的形勢而確定的。當然肯定不只是這乙個原因,還有其他原因,幾個原因綜合起來就變成了朱元璋建立藩王制度的結果。

在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認為是有藩王存在的必要性的。因為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他面對的不僅有北元的勢力,當然自己朝廷內部的人心,也沒有完全的歸宿,也就是說處於內外交換之際。並且當時在元末明初之時,各地的起義也是揭竿而起,當然朱元璋也是其中的乙個

雖然朱元璋打敗了所有對手,建立了明朝,但是北元等游牧民族的勢力也是不容忽視。

所以明朝成立之後,朱元璋暫時分封了25個藩王,其中有一部分藩王是位於北方的邊境地區,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後來篡權的皇帝朱棣,當然當時朱棣還是燕王。除了北邊的一些地方分布了藩王之外,也有一部分的藩王是封在了內地的主要城市,他們一起擔起了戍守邊疆和扼守內地的重要任務。這在當時內外憂患的情況下,也是乙個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當然分封了這些藩王之後,朱元璋遇到什麼問題都可以及時地掌握,並且可以利用他們之間相互複雜的關係來相互制約,從而達到權力不會真正失衡,也不會流失的效果。朱元璋的這一想法初衷是好的,但是他也沒有辦法估計這個制度的後續的一些問題,所以我覺得有利有弊吧。

6樓:乛乛乛

因為朱元璋認為血濃於水親屬之間的關係無可替代。

7樓:綜合情況

因為出身的低微,因為一路以來的不容易,朱元璋有自己的想法,他想把天下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8樓:可愛泡麵吖

朱元璋建立藩王制度,是為了更加管理偏遠地區,當然,這些藩王都是精心挑選的。

9樓:

明朝當時面對著外憂內患,朱元璋這麼做應該是處於當時國家情況的需要吧。

先是西漢有七國之亂,西晉有八王之亂,朱元璋為何還要建立了藩王制度?

10樓:同享文化

朱元璋之所以要建立藩王制度就是為了鞏固朱家的權力,想掌握全天下,讓他的兒子們分散開來,如果下面的地方出現叛亂的話,藩王可以迅速的解決。同時也是因為他信任自己的兒子。

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上,發生過很多藩王之亂,比如西晉的八王之亂還有西漢的七國之亂,已經有了這麼多先例,剛剛在建立了明朝以後,還是採用了藩王制度,把他的兒子們都分封出去了。而朱元璋之所以這樣做,可能是因為他們剛剛建立明朝,各方面還不穩定,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外面還有元朝的勢力虎視眈眈,內部的人心也不是很穩定,經常會爆發起義。

所以朱元璋需要把兒子們分封出去,一來是可以鎮守邊疆,二來是,如果地方發生叛亂,那麼藩王可以就近解決,迅速的平息叛亂。因為不管怎麼說,都是自己家人,朱元璋還是非常信任他們的。還有乙個原因就是,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後,處理了很多以前的開國功臣,所以他需要把兒子們分封出去,讓這些藩王取代功臣,拱衛皇室。

因為和那些功臣們比起來,朱元璋還是更相信自己的兒子的。而且他做了皇帝,他也想讓自己的兒子們有自己的事業,給他們乙個穩定的地方,讓他們自己發展。朱元璋的想法是很好的,但是現實是很殘酷的,人心難測,由朱元璋所定的藩王制度最終是出現了問題,要不然也不會發生後來的靖難之役了。

11樓:談判摸魚小提莫

藩王制度其實有利有弊,當自己的朝廷穩固的時候,藩王其實是對自己沒有任何威脅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讓他的江山更加穩固。

13樓:文娛長廊

因為功臣太多,先乙個個穩住,再想辦法慢慢消滅。

14樓:職場划水小菜鳥

因為他想讓藩王制度牽制住朝廷的一些政權,讓自己的國家可以千秋萬代的傳下去。

藩王分封制一再作亂,為何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偏要選擇此制度?

15樓:丸子閒談文化

因為藩王勢力都很大,所以為了安撫他們,就還是使用分封制來使藩王們安守邊疆。

16樓:甘而甜

因為先要站穩地位呀,所以要立制度樹權威,不然全部都這麼亂怎麼管。

17樓:王木子言

一方面這些藩王大部分都是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甚至有很多是和他一塊長大的發小;另一方面新朝剛剛建立,還沒有站穩腳跟,這個時候是離開這些功臣的。

18樓:活在瓜里的籽

主要還是對外部考慮比較多,藩王封地各佔一方,有利於邊界和平,不容易被外界侵犯。

19樓:夜染凝

因為當時就是需要這種制度,利用藩王們的勢力來鎮守邊疆,穩定國家的根本。

20樓:a他來咯

朱元璋對於親情比較看重,而且當時實施分封制可以有效的鎮壓邊界,不被外國侵擾。

21樓:嘟嘟的

因為注重鄉土之情是農民出身朱元璋與生俱來的淳樸情感之一。然而,我國百姓最注重的情感絕對是血緣至上,而以父(母)子之情最為重要。所以,無論朱元璋如何獎賞功臣老鄉,如何與這些人稱兄道弟,最終還是比不上朱家血脈至親的子孫們。

22樓:

因為有些制度是迫不得已的,所以不可能廢除,因為一些事情都是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的。

藩王分封制很亂,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為何還非要用此制度?

23樓:哎呀小白妞

從歷史上看,藩王分封制確實存在比較大的隱患,一旦藩王勢力強大起來,君主所掌握的**勢力便會趨於弱勢,這時就很有可能會爆發藩王內亂。但是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依舊還是執意要用藩王的分封制度,許多網友猜測,朱元璋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因為他比較信任他的兒子,認為只有藩王分封制度才能讓江山永遠留在他朱家手中。

網友之所以會得出如上的猜測,是有原因的。從歷史上來看,地位卑微的朱元璋在身邊的一眾兄弟的幫助下,一步一步坐到了君主寶座。雖然他能夠成就大業與他自身的傑出能力息息相關,但是也離不開他身邊的一眾功臣的幫助。

可是,朱元璋屬於乙個疑心比較重的人,即使是給他打天下的臣子,他也有些懷疑,覺得沒有血脈的聯絡的人不可能對自己全心全意。所以朱元璋在自己的權力穩定以後,乙個乙個地殺掉了當初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開國功臣。於是,類似劉伯溫這樣的傑出人物就是因為朱元璋這莫名其妙的忌憚而相繼死去。

可能到了君主這個位置,就會害怕有一天會失去手中的權力,即使強大如朱元璋,也是一樣會擔憂自己的權力被他人奪去。他難以信任別人,覺得因為兒子們與自己有血緣關係,所以對自己會更加忠心一些。於是朱元璋在心裡,早早就有了建立藩王分封制的想法。

有網友推測,朱元璋有藩王分封制這樣的想法,其實就是想將江山牢牢抓在朱家手中,即使自己死了,還有兒子,孫子,反正江山永遠姓朱。

24樓:泡泡小果奶

朱元璋實行藩王分封制是為了達到權力的制衡,以及穩定自己的政權。收買大臣的心,鞏固自己的地位。

25樓:

朱元璋是開國皇帝,手下將領是開國功臣,他需要這些功臣的扶持,所以他要拉攏他們,封王拜相就是乙個很好的方法。

26樓:嫣然

朱元璋實行分封制就是先是要穩定自己的政權,鞏固自己的地位,想讓各大諸侯放心,所以才會實行分封制。

27樓:

因為開國之初,朱元璋的政權還不穩定,而這些功臣們又是朱元璋離不開的,同時北方蒙古政權(北元)也是極大威脅,朱元璋需要這些獨當一面的老臣們為自己平定叛亂,鎮守邊疆。

28樓:匿名使用者

朱元璋為的是安撫各諸侯,需要收買這些大臣的心,讓他們能夠忠心為他做事,所以才會重新實行分封制。

朱元璋建立的朝代為什麼要叫明,朱元璋建立什麼朝代

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 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 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所以又稱 光明教 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 明王 他的兒子韓林兒稱 小明王 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 他曾為...

明成祖出身藩王,為什麼也要執行削藩政策

因為朱棣自己就是以藩王奪得皇位的。朱允炆在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後以皇太孫身份即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元年 1399年 為以朱元璋在世的長皇子身份 皇長子為皇太子朱標,皇次子為秦王朱樉,皇三子為晉王朱棡,均死於朱元璋洪武年間 奪取皇位,燕王朱棣從就藩之地北京向皇城南京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 靖難之役 此役歷時四...

同樣是削藩為什麼漢景帝能平定藩王叛亂,建文帝卻丟失皇位

同樣是削藩為什麼漢景帝能平定藩王叛亂,建文帝卻丟失皇位?漢景帝是西漢第四位皇帝,建文帝是明朝地微微皇帝。二者都作為王朝前期的皇帝,又面臨乙個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各地藩王做大,到了不得不削藩的地步。但這兩位皇帝的結局卻不一樣,漢景帝平定了七王之亂,穩定了皇權,而建文帝卻輸給了燕王朱棣,丟失皇位沒了下落。...

朱元璋為什麼要宮女殉葬,朱元璋為什麼要恢復殉葬

所謂人殉,簡單地說就是以活人作為死者殉葬品的葬俗 葬制 以卑者殉尊者為常見。在中國古代帝王死後,人殉比較普遍,但在漢朝以後,此惡俗慢慢消失了,至唐朝則已非常罕見,接近廢除。但到明代卻死灰復燃,這古老的葬俗由此再添一層神秘。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有兩大備受史學界非議的地方,一是酷刑濫殺,二是恢復人殉。特別是...

康熙為什麼要裁撤三藩,三藩做了什麼事情

康熙之所以要撤掉三藩是因為三藩在清朝的勢力太大,而且這些三藩都是前朝留下來的漢臣,康熙皇帝怕他們有不臣之心,所以要堅決下令撤掉三藩。這些三藩就是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人。他們在朝中根基深厚,而且行事很狂張,就連皇帝都得給三藩面子,都得對他們客客氣氣的。可是這讓康熙非常不滿,康熙可不慣他們這毛病。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