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關於史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時間 2022-02-04 05:39:45

1樓:

關於黎姓的研究報告

我來答共3條回答

熱心網友2020-03-20

關於黎姓的研究報告我來答雅潔の旋律lv.2 2011-05-16關於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一、 問題的提出我們班上有幾個同學姓黎。我們都想知道黎氏的由來,於是我們班姓黎的同學對姓黎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了一次調查。

二、 調查方法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華夏姓氏尋根》。2、上網瀏覽.3、詢問家長和長輩。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資訊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上網瀏覽 黎氏的由來 1、出自九黎的後裔;2、出自黎國後裔;3、出自帝堯的後代;4、少數民族改姓為黎姓。姓黎的名人 黎庶昌、黎恂、黎民懷、黎公真、黎鐓……黎氏的人口 黎姓的人口大約是224.8萬人。

黎氏的遷徙分布 發源地當是山西→戰國時,陝西,山東、河北,江蘇、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湖南長沙→,黎姓族人大批南遷→南北方→湖南、廣東、江西等.…… …… ……四、結論《一》黎氏的由來有四個方面:1、出自九黎的後裔。

據《風俗通義》等所載,九黎,古時為我國南方土生土長的龐大種族之一,相傳為少昊(傳說中古代東夷首領)金天氏之時的諸侯。黎曾被封為北正(一說火正)官,掌管民事,其後裔有以字為氏,稱黎氏。2、出自黎國後裔。

據《元和姓纂》等所載,商時有諸侯國,黎國,乙個在今山西長治縣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滅;另乙個在今山東鄆城縣西。這兩個黎國的子孫,後以國為氏,姓黎。又據《風俗通義》所載,這兩個黎國均為古部落「九黎之後」。

3、出自帝堯的後代。據《元和姓纂》等所載,商末為周文王所滅的黎國,在周武王分封諸侯時,被封給帝堯的後裔,賜爵為侯,並且仍然沿用黎國的名稱。春秋時黎國遷都於山西黎城縣東北的黎侯城,後為晉國(在今山西西南部)所滅,其子孫後以國為氏而姓黎。

又據《路史》所載,古黎國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後,封商湯後裔於黎國,後有黎侯豐舒,其子孫有黎氏、犁氏。著一支出自帝堯後裔的黎姓人家,史稱黎姓正宗,後來成了整個黎氏家族中最為主要的組成部分。是為山西黎氏。

4、 少數民族改姓為黎。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后魏有代北鮮卑族複姓素黎氏,隨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改為漢字單姓黎氏,是為河南洛陽黎氏。《二》黎姓的人才也不少。

有清末散文家黎庶昌(貴州遵義人)有淡於榮利,專心治學,尤長於詩的清代文學家黎恂(貴州遵義人)。其詩、書、畫,時稱「三絕」的明代書畫家黎民懷(廣東從化人);元代的甘泉令黎公真;宋英宗時慶曆進士黎鐓(四川廣安人)等。我發現我們黎氏的名人在文學、藝術方面都比較出色,我為他們而感到驕傲。

《三》調查的時候我總是找不到,以為姓黎的人口數很少,但是我已查下去,原來黎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九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九,大約是224.8萬人。《四》我從中知道他們是這樣遷徙的:

據《黎氏族譜》所載,戰國時「黎氏之族或因官而處,或避難而居,於是西入梁(今屬陝西)、益(今雲南晉寧縣),東向青、徐(今屬山東、江蘇),南遷交、廣(今屬廣西、廣東及越南北部一帶),北徙燕、冀(今屬河北)全文

3雅潔の旋律 lv.22011-05-16關於

2樓:芙蓉溪畔

歷史上黎姓的分布與遷徙

宋朝時期,黎姓大約有9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2%,排在第一百二十六位。湖南為黎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黎姓總人口的40%。

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湖南、四川、江西,這三省黎姓佔黎姓總人口的89%,其次分布於廣東、福建和浙江等省。黎姓主要聚集於湘川贛地區。

明朝時期,黎姓大約有2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22%,闖入了明朝的百家姓,排在第八十八位。宋、元、明600年間,黎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要高得多。

江西為黎姓第一大省,約佔總黎姓人口的42%。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西、廣東,這兩省黎姓大約佔黎姓總人口的67%,其次分布於湖南、四川、湖北,這三省的黎姓又集中了21%。宋、元、明600餘年,黎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向東南遷移。

當代黎姓的分布與圖譜

當代黎姓的人口已近200萬,排在第一百零三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16%。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廣東、廣西兩省區,大約佔黎姓總人口的46%,其次分布於江西、四川、湖南、安徽、海南、貴州、重慶、湖北,這八省市又集中了44%。

廣東居住了黎姓總人口的29%,為黎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粵桂為中心向四周擴散的分布狀。黎姓分布較廣,但不均衡。

黎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黎姓在粵桂兩省區是比較常見的姓氏之一。在粵贛大部、湘桂瓊、四川西北、重慶中部、貴州大部、雲南東部、湖北南部、甘肅南端、青海東南、福建西端,黎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

32%以上,中心地區可達1.5%以上,這部分地區的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14.7%,該地區居住了大約66%的黎姓人群。

在廣東東端、江西東北、福建中部、浙江西端、安徽南部、湖北大部、云川渝大部、陝甘南部、青海東部、新疆西北,黎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16%一0.32%,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15%,該地區居住了大約21%的黎姓人群。

3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黎姓的研究報告

關於黎姓的研究報關於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一、 問題的提出我們班上有幾個同學姓黎。我們都想知道黎氏的由來,於是我們班姓黎的同學對姓黎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了一次調查。二、 調查方法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華夏姓氏尋根》。

2、上網瀏覽.3、詢問家長和長輩。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資訊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上網瀏覽 黎氏的由來 1、出自九黎的後裔;2、出自黎國後裔;3、出自帝堯的後代;4、少數民族改姓為黎姓。

姓黎的名人 黎庶昌、黎恂、黎民懷、黎公真、黎鐓……黎氏的人口 黎姓的人口大約是224.8萬人。黎氏的遷徙分布 發源地當是山西→戰國時,陝西,山東、河北,江蘇、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湖南長沙→,黎姓族人大批南遷→南北方→湖南、廣東、江西等.

…… …… ……四、結論《一》黎氏的由來有四個方面:1、出自九黎的後裔。據《風俗通義》等所載,九黎,古時為我國南方土生土長的龐大種族之一,相傳為少昊(傳說中古代東夷首領)金天氏之時的諸侯。

黎曾被封為北正(一說火正)官,掌管民事,其後裔有以字為氏,稱黎氏。2、出自黎國後裔。據《元和姓纂》等所載,商時有諸侯國,黎國,乙個在今山西長治縣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滅;另乙個在今山東鄆城縣西。

這兩個黎國的子孫,後以國為氏,姓黎。又據《風俗通義》所載,這兩個黎國均為古部落「九黎之後」。3、出自帝堯的後代。

據《元和姓纂》等所載,商末為周文王所滅的黎國,在周武王分封諸侯時,被封給帝堯的後裔,賜爵為侯,並且仍然沿用黎國的名稱。春秋時黎國遷都於山西黎城縣東北的黎侯城,後為晉國(在今山西西南部)所滅,其子孫後以國為氏而姓黎。又據《路史》所載,古黎國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後,封商湯後裔於黎國,後有黎侯豐舒,其子孫有黎氏、犁氏。

著一支出自帝堯後裔的黎姓人家,史稱黎姓正宗,後來成了整個黎氏家族中最為主要的組成部分。是為山西黎氏。4、 少數民族改姓為黎。

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后魏有代北鮮卑族複姓素黎氏,隨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改為漢字單姓黎氏,是為河南洛陽黎氏。《二》黎姓的人才也不少。有清末散文家黎庶昌(貴州遵義人)有淡於榮利,專心治學,尤長於詩的清代文學家黎恂(貴州遵義人)。

其詩、書、畫,時稱「三絕」的明代書畫家黎民懷(廣東從化人);元代的甘泉令黎公真;宋英宗時慶曆進士黎鐓(四川廣安人)等。我發現我們黎氏的名人在文學、藝術方面都比較出色,我為他們而感到驕傲。《三》調查的時候我總是找不到,以為姓黎的人口數很少,但是我已查下去,原來黎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九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九,大約是224.

8萬人。《四》我從中知道他們是這樣遷徙的:據《黎氏族譜》所載,戰國時「黎氏之族或因官而處,或避難而居,於是西入梁(今屬陝西)、益(今雲南晉寧縣),東向青、徐(今屬山東、江蘇),南遷交、廣(今屬廣西、廣東及越南北部一帶),北徙燕、冀(今屬河北)全文

4樓:出泰平

王芳芳掉進予屎坑,頗說屎真香

關於史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5樓:檸檬冰與夏天

史這個姓氏的由來和歷史:**有五:1、出自黃帝時創造文字的"史皇"倉頡。

倉頡之後,衍生了倉氏、史氏、侯氏、侯岡氏、夷門氏、倉頡氏。倉頡為史官,人稱史皇氏,其後有一支以官為氏,稱史氏。2、出自周太史佚之後。

歷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為氏。見於歷史最早的史姓人物,當屬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為人嚴正,與太公、周公、召公並稱為四聖。

由於他終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孫便以官名為氏。春秋時期,列國史官多以官為氏。3、隋唐時代"昭武九姓"之一。

古西域康國支系有史國,居史城,為"昭武諸國"之一,史國有人來中原居住,遂以國名為氏。4、為突厥族阿史那氏所改。北魏阿史那部,有歸附唐朝者,改姓史氏。

5、史氏還混化了他族血統。如唐有史思明,本寧夷州突厥種。史姓分布史氏以官為姓,先秦列國都有史官,因而在春秋戰國時期,史氏就相當廣泛地分布於全國各地。

西漢時有魯國人史恭,其孫史丹自魯(今山東曲阜)徙居杜陵(今陝西長安縣西北)。史丹曾孫史崇,東漢初舉家遷至溧陽(今江蘇高淳縣固城鎮)。史丹裔孫東漢史苞的後代,於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時遷至河西健康(今甘肅高台縣)。

史丹後代又有一支遷至高密(今屬山東),還有一支留居京兆(今陝西西安)。此外,西漢末有沛國人(今江蘇沛縣)史岑,又有史立因罪遷合浦(今廣西合浦縣東北);東漢時,史通平遷居青神縣(今屬四川)。今河南開封、洛陽、民權皆有史氏;唐五代時,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氏;宋代,今江西、河北有史氏;至明代,史氏還分布於今湖北、安徽、福建、廣東、貴州、雲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已遍布江南。

清代以後,史氏有遷往海外者,僑居於新加坡等國家。郡望堂號堂號:"忠烈堂":

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書、大學士督師揚州抗清。當揚州城危的時候,史可法給老母個妻子寫了遺書,因為自己沒有兒子,命副將史德威做他的兒子。並且交待說:

"我死後,有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邊。"城破以後,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殺他。德威哭著不肯殺,結果被清兵俘虜。

被俘後,清人勸他投降,他堅決不屈,壯烈殉國。郡望:健康郡:

十六國前涼置郡,治所在今甘肅高台西南。北朝魏廢。宣城郡:

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置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高密郡:

西漢本始元年(西元前73年)改膠西郡置國,治所在高密。西晉復置國,南朝宋改為郡,治所在桑犢城(今山東濰坊市東)。京兆郡:

漢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改內右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史姓家譜全國:

史氏譜錄合編八卷江蘇:史氏吳中派族譜不分卷、吳中派史氏家乘不分卷、遷淮史宗譜不分卷、古豐史氏長房族譜三卷、常州史氏族譜十二卷首一捲浙江:餘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譜九卷、餘姚史氏宗譜十一卷首二卷末二卷、鄞東錢堰史氏宗譜八卷、澄江史氏支譜十卷、鄞東韓嶺史氏宗譜二卷、鄞東上水橫街史氏支譜十五卷首一捲山東:

史氏家譜不分卷、樂陵史氏家譜不分卷、史氏家乘不分卷湖北:史氏宗譜六卷、史黃氏宗譜十卷湖南:史氏宗譜九卷、史氏續修族譜十五卷首三卷四川:

裡碑溪史氏族譜十卷歷史名人史可法:抗清名將。在兵困揚州時,他拒降固守,奮戰到底,不幸英勇就義。

史孟麟:明朝理學家。他主張以理學為"國本",以名節相砥礪,同時參與東林書院講學。

史 魚:春秋時衛國史官,以正直著稱。臨死時,還勸衛靈公進賢(蘧伯玉),去佞(彌子瑕)。

後人稱為"屍諫"。他秉筆直書,堪稱史家楷模。史 籀:

周宣王時書法家,相傳他造有籀文(即大篆)。他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唯物主義命題。現狀:

史氏是乙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在當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八十五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一百一十一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三百零七萬六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19%左右。史氏族人大舉南遷始於魏、晉、南北朝之時,至唐末五代時期,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氏族人分布。

宋朝時期,今江西、河北有史氏族人分布。至明朝時期,史氏族人已經廣泛分布於今湖北、安徽、福建、廣東、貴州、雲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基本上遍布江南。清朝以後,史氏族人有遷往海外者,僑居於馬來西亞、泰國、緬甸、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越南、寮國、柬埔寨、印度等國家。

今史氏族人尤以湖南、山東為多,這兩省史氏約佔全國史氏人口的35%以上。這個上面的資料很全,可看下:

譚姓的歷史和現狀,譚姓的歷史和現狀

相傳堯時中原洪水氾濫,堯派鯀治水,鯀採用堵的方法,結果失敗了。遞舜即位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據說鯀的妻子夢食薏苡,醒來後有了身孕,生下了禹。禹治水成功後,舜賜姒姓於禹。周初大封諸侯時,姒姓的一支被封於譚國 今山東省章丘市西 爵位為子。譚國國勢一直不盛,不久就淪為齊國的附庸。到了春秋初期,齊桓公稱霸諸...

關於梁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關於梁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梁氏,是個非常古老的中國姓氏。據史料記載,嬴姓伯益的後裔有個叫非子的人,非常善於養馬。於是周孝王便讓他負責養馬,結果養馬業得到了很大發展。周孝王就封秦邑給他,被稱為秦嬴。非子的曾孫秦仲,是周宣王大夫,奉命征討西戎,不幸被西戎所殺。後秦仲的五個兒子率兵繼續攻打西戎,他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終於打敗西戎...

關於張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關於張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300字

義務教育n我們班同學的姓很多 xxs別想了,研究報告還是得自己去寫哈嗎?xxs!關於張姓的歷史和現狀研究報告 一 提出的問題 我和班裡一位同學的名字非常像,連老師都常常把我們叫錯,因為我們都姓張,名也差不多。有一次聽老師說,姓氏是一種文化,很值得研究。於是,我對關於張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二 ...

關於劉姓的歷史和現狀研究報告,關於劉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總結

劉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 祁姓 姬姓 外族的改姓。1 最早的一支 於祁姓,是帝堯的後裔,形成於夏朝後期,出自今河南魯山。祁姓之劉有同出一源的兩支 一支直接出自劉累,形成於夏朝 一支出自劉累後裔士會,形成於春秋初期。2 源於姬姓的劉氏形成於春秋時期,係以邑為氏,出自今河南偃師。3 外族的改姓。劉氏早期主要...

葛姓的由來,關於葛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 姓氏 有四 1 是上古夏朝時諸侯有葛伯,其子孫以國為姓,相傳姓葛 2 是古代漢朝時的葛廬,他幫助光武帝起乒立了大功,封為下邳僮縣侯,但他將封位讓給弟弟,自己渡長江,居住句容 今江蘇句容縣 為吳中葛姓始祖。3 以部落名作為姓氏。遠古時期,我國有乙個部落叫葛天氏 在今河南長葛一帶 那裡的人民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