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為什麼能推翻清朝,求問辛亥革命為什麼能夠推翻清朝政府?為何當時帝國主義沒有干擾?難道是為了在華的利益所驅使嗎???(

時間 2022-02-03 00:30:21

1樓:來易槐

1因為封建帝制已經走到了末路,只有徹底推翻它,才有可能建立乙個更科學公平的社會。

(2)階層和群體

辛亥革命的力量有很多,包括留洋歸國的學生及知識分子、會黨群眾、海外華僑、新軍士兵、地方士紳、農民、遊民等。

(3)新興知識階層

新興知識階層以留洋學生和新式學堂學生為主體。科舉制度廢除後,清**興辦新學並鼓勵留學,很多年輕士子或進入新式學堂,或留洋學習。在陶成章的倡導下,很多士子捐官學軍,到日本學習軍事,如徐錫麟等。

1900年代,中國出現了留日熱潮,辛亥革命前留日學生已累計萬人多,在日本留學生周圍,集結了一大批反清中堅力量。1905年,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時,參加者90%以上都是留日學生。在日本學習軍事的同盟會成員還組織了丈夫團。

留日學生在辛亥革命中具有巨大貢獻,辛亥革命的領導力量除孫中山外,如黃興、宋教仁、胡漢民、廖仲愷、朱執信、汪精衛等領導和骨幹都是留日學生。

科舉制度的廢除,使的新興知識階層出現和崛起。受過西方文化洗禮的新興知識階層,成為辛亥革命的領導力量。

(4)會黨群眾

在清朝末期,許多秘密會黨,包括洪門、哥老會、致公堂、三合會、洪江會是領導群眾進行反清鬥爭的主要力量。會黨的會眾包括地主士紳,農民,手工業工人,小商販,士兵,城市平民和無業遊民等。會黨的上層為地主士紳所把持,會黨向來提倡「反清復明」的思想。

華興會與哥老會,光復會與青幫,興中會與三合會皆有密切關係;而孫中山亦為洪門致公堂的會員。1908年前,革命黨人著眼於聯絡和利用會黨,準備通過會黨會眾發動反清起義,充當推翻清朝的重要力量。

辛亥革命以後,孫中山回憶當初尋找革命力量時說「士大夫方醉心功名利祿,唯所稱下流社會,反有三合會的組織,寓反清復明之思想於其中。」

(5)海外華僑

在辛亥革命中,海外華僑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他們在僑居地積極參加和支援同盟會,提供經費支援革命活動,還回到家鄉建立革命組織,多次參加武裝起義。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興中會,首批加入興中會的20餘人都是華僑。

辛亥革命的成功,海外華僑功不可沒,在黃花崗起義中遇難的黃花崗72烈士中,華僑就佔了29人。

(6)新軍士兵

1908年起,革命黨人將發動群眾起義的重點轉向新軍。革命黨人在新軍內進行秘密的革命活動,向士兵進行革命的宣傳。由於科舉制度被廢除,許多青年知識分子投入當時興辦的新軍當兵,成為新軍中的有生力量。

文學社社長蔣翊武和許多骨幹如劉堯澄(劉復基)、詹大悲、王憲章、張廷輔、蔡大輔、王文錦都是投營當兵的青年。

後來組織武昌起義的文學社、共進會很早就同新軍建立了聯絡。

(7)士紳和商紳

1907年9~10月,清**下詔籌設資政院和諮議局。這為士紳和商紳參政議政提供了機會。1909年,各省諮議局成立,許多士紳、商紳通過選舉進入諮議局,在諮議局中集結了一批開明士紳。

地方士紳的力量在地方政治中有著越來越突出的地位。

這些士紳、商紳本來都是立憲派,後來推出的第乙個內閣竟然是皇族和滿族主導的,立憲派對滿清**有所失望。武昌起義後,立憲派才紛紛附和革命。

(8)外國人

除了中國人及華僑外,支援及參與辛亥革命的還有部分外國人;當中以日本人對中國革命的參與最為積極。不少革命組織都是在日本成立和運作;而中國同盟會亦是在支援革命的日本人撮合下在東京成立,部分日本人更加入同盟會成為會員(甚至包括日本社會主義思想大家北一輝,後於日本二二六事件後被判死刑)。在多次革命起義中都有日本人直接參與,部分更在起義過程中犧牲。

(9)會黨群眾

在清朝末期,許多秘密會黨,包括洪門、哥老會、致公堂、三合會、洪江會是領導群眾進行反清鬥爭的主要力量。會黨的會眾包括地主士紳,農民,手工業工人,小商販,士兵,城市平民和無業遊民等。會黨的上層為地主士紳所把持,會黨向來提倡「反清復明」的思想。

2樓:匿名使用者

袁世凱竊國,僅此而已。袁世凱如果想做曾國藩,那打起來比當年的曾國藩還容易:

第一,袁世凱手裡的北洋六鎮+大清禁衛軍的戰鬥力和裝備水平秒殺南方新軍。這戰鬥力差距有多大呢?事例一:

彰德秋操,北洋軍在諸國武官面前吊打南方新軍,把南方軍司令部都給端了,獲得了諸國武官的極高評價(當時日本的評價很有代表性:所幸中國國力弱,只有北洋這幾個師能打日軍)。事例二:

閻錫山看天下大亂,也試圖憑藉手中的數千新軍起兵,結果不到乙個協(旅)的北洋軍就從北到南幾乎打穿了山西,逼得閻錫山逃亡綏遠避難。

第二,袁世凱不是只有這七個鎮的新軍,不算東北的新軍,他還有駐紮在北京密雲和南京浦口的五十多個營毅軍可以調動。歷史書對這三萬多毅軍也是隻字不提,其實毅軍不屬於北洋系統,卻是跟北洋並列地位的另一支保皇軍。毅軍主將都是窮苦出身,因戰功提公升,故而思想頑固且保守,忠君思想嚴重——張勛就是毅軍出身。

他的「辮子軍」就是駐守浦口的原薑桂題統轄的二十個營的毅軍。毅軍當時拒絕剪辮,還是青布包頭,所以張勛後來才有「辮子軍」(壓根兒就沒剪)。因為毅軍一向如此頑固,也就沒人逼著張勛的兵剪辮子了。

如果南北拉開了真打,其實南方的新軍缺錢少彈,根本不是清軍的對手。清廷退位是因為政治鬥爭而不是軍事鬥爭。至少清朝要想退出關外,那東北和內蒙就永遠不是中國的領土了。

故而日後孫文對前攝政王載灃當面表示讚許,轉而搞「五族共和」了。

3樓:雨後落葉

辛亥革命能夠成功有很多原因,其一,清朝無能,君主無能,大臣無能,其二,袁世凱掌握軍權,並且袁世凱有外部勢力扶植,其三,外國勢力干預,其四,革命能成功是因為革命黨人的犧牲跟鬥爭

4樓:奕世載德

主要是因為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導致清朝已經被推翻,外部有亂,內部也在打仗,所以說清朝很容易就被推翻了

5樓:快打旋風

歷史潮流啊,民族資本階級崛起

求問辛亥革命為什麼能夠推翻清朝**?為何當時帝國主義沒有干擾?難道是為了在華的利益所驅使嗎???(

為什麼說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是錯的?

6樓:司馬晟宇老師

因為辛亥革命以後,封建制度並沒有改變。

7樓:heart樂樂呵呵

誰說錯了,即使錯了也不是這個錯了,只是由於當時推翻的時候孫中山沒有真正掌權,而導致中國一段時間成了軍閥割據的狀況

8樓:匿名使用者

辛亥革命只是推翻封建帝制,封建制度並未完全推翻。

9樓:巨銀

誰說錯的?封建主義不依然繼續嗎?萬歲萬歲萬萬歲就能說明問題!

10樓:夢回彷徨

這個沒有說,他結束了兩千多年封建制度是錯的。只是說盡國民沒有進行到底,沒有生存的完成了。

11樓:北靜秋梵

因為雖然說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但是他依然沒有讓廣大人民群眾有足夠的權利和自由行駛自己的權利,過上幸福的生活

辛亥革命為什麼輕易成功了,為什麼說辛亥革命是歷史的必然性

不能算輕易啊,同志。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清朝在南方控制已經名存實亡的。南方此時反清,恢復漢人統治,已深入人心。所以清 的 鐵路國有 政策一公布,立即引起湘 鄂 川 粵四省各階層人民的反對,出現了廣泛的保路運動。保路運動規模最大 鬥爭最激烈的是四川。1911年6月,四川成立保路同志會,宣布 以保路 廢約...

辛亥革命為什麼選擇武昌作為首義地點

中國同盟會成立後,孫中山一直致力於在華南發動起義,但辛亥革命卻首先在武昌爆發,然後成燎原之勢。究其原因,從全域性而言,武昌起義是全國革命形勢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具體到湖北和武昌,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一 這是革命黨人對其革命實踐反思的結果。從1907年到1911年,孫中山多次領導在華南發動起義,但均...

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是什麼,簡述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

從歷史趨勢來看,清 在鎮壓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 簽訂 辛丑條約 實施新政破產後,其腐朽 反動的本質進一步暴露。隨著清 成為 洋人的朝廷 近代中國兩大社會矛盾趨於匯流,集中體現為中國人民同清朝 之間的矛盾,資產階級政治運動由改良發展到革命已成為這一時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選擇。所以,20世紀前十年...

辛亥革命的背景是什麼,辛亥革命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背景1 日本影響 日本自1868年明治維新開始後到 大日本帝國憲法 和帝國議會產生的歷程和君主立憲制的實現,特別是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戰爭中日本的勝利,也激勵了中國官僚 士紳等追求憲政。2 變革之道 雖然早在戊戌變法期間及之前,魏源 洪仁玕 王韜 鄭觀應 康有為等人就先後提出過立憲,但立憲真正...

辛亥革命前後中國的歷史狀況,為什麼說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巨變

之前,清正 狗仗人勢,處處二幫洋人撐腰,自己人欺負自刁己人!為什麼說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巨變 辛亥革命推翻的不僅僅是二百六十多年的清朝,更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你想想,兩千多年啊 這是什麼概念!這種變革不算巨變,還有什麼能算巨變?還有比這更巨的嗎?如何理解辛亥革命在中國近代史中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