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得力手下有哪些

時間 2022-01-31 23:24:45

1樓:猥瑣de星星豬

1.徐達

如果要把朱元璋麾下的名將做乙個排序的話,其他人的位置或許有爭議,但是徐達這個第一名的位置,卻應該是極少有爭議的。

徐達(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

據史書記載,徐達應該是在很小的時候,就和朱元璋認識了。某種意義上來說,兩人應該算是發小。所以,後來朱元璋參加起義軍之後,徐達也是第一批加入朱元璋麾下的人。

朱元璋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徐達一直是最得力的名將,也是朱元璋麾下地位最高的將領。而其最輝煌的戰績,當屬後期率軍北伐,打下元大都的一戰了。

洪武十八年,徐達去世,封中山王。陪祭太廟,被奉為明朝開國武將之首。

2.常遇春

開國六公爵當中,只有南韓公李善長是文官,其實五人,都是武將。這五人當中,徐達排名第一無可爭議。緊隨其後的,是鄭國公常茂。

不過,常茂本人並不是特別厲害的名將。他之所以能夠緊隨徐達之後,是因為他老爹是常遇春。

常遇春,應該算是朱元璋麾下,唯一有資格和徐達並列的武將了。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

如果說,徐達是一位帥才的話,那麼常遇春應該就是最強的猛將了。常遇春以個人勇武聞名,早年曾是山賊,但後來投靠到朱元璋麾下。每戰必身先士卒。

在朱元璋麾下,一直倒是以徐達為正牌將軍,而常遇春為副將。

後來北伐期間,常遇春也是和徐達並肩作戰,一起打下的元大都。

不過,很可惜的是,常遇春是典型的英年早逝。洪武二年,年僅四十歲的常遇春,忽然病逝於南歸途中。死後,封開平王。陪祭太廟,諡號忠武。

3.李文忠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兒,江蘇盱眙人(今安徽省明光市)。

李文忠也是最早追隨朱元璋的人,比常遇春更早。不過,他能很早追隨朱元璋,純粹是因為另外乙個原因。

他是朱元璋的外甥。

李文忠最擅長的,是騎兵。眾所周知,北元朝廷最強大的,其實正是騎兵軍隊。老朱能夠順利北伐,將北元朝廷趕回大漠。這個外甥率領的騎兵軍隊,絕對功不可沒。

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陽王,諡武靖,配享太廟。在明代功臣廟當中,僅次於徐達、常遇春兩人,位列第三。

4.馮勝

馮勝,初名國勝,又名宗異,安徽定遠人。

馮勝有點類似於常遇春,不是最初追隨朱元璋,而是後來加入朱元璋陣營的。

馮勝的巔峰一戰,應該是明朝建國之後,洪武五年征討王保保那一戰。當時的中原,隨著元順帝的出逃,雖然大部分都落入了朱元璋手裡。但是在西北,以王保保為首的元軍殘餘,實力依然強大。

洪武五年這一戰,在徐達和李文忠兩路大軍,都陷入僵持的時候,馮勝卻異軍突起,取得了較大的戰功。正是他的勝利,使得這次北伐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果不是馮勝,但是的明朝軍隊,很有可能被王保保一口氣吃掉。

後來馮勝又曾和傅友德一起出征遼東,徹底平定了遼東。

2樓:曹仙

在朱元璋時期,這裡面就有了很多的故事,作為乙個有能力的人,肯定是值得讓人去讚揚的,正是因為他在這裡面一系列的表現,才讓我們見識到了他更為深刻的基礎,當一件事情的結果不斷發生著,並且慢慢的成為了乙個皇帝,似乎在當年他自己都沒有想到有這麼幸運的事兒吧。不管怎麼說,真的可能在他的內心當中,也是為了當時的百姓著想,所以才能夠得到大家的支援,並且在這個行業當中有了自己建立的機會,這才是目前為止他值得被人佩服的地方。朱元璋的得力幹將,能力不輸劉伯溫,成功之後居然隱退。

當然乙個人的優秀在他的身邊肯定會有很多的助力,朱元璋也是不例外的,除了自己已經順應了當時的明星,並且建立起來真正的明朝,在他身邊不可或缺的應該就是劉伯溫了。作為乙個響噹噹的人物,在他的身邊確實發生了許多不同的故事,因為大家對它的理解是不同的,認為在朱元璋的身邊,一直都是他自己在出謀劃策。那麼面對現實的情況真的是這一種嗎?

所以在他們的結果問題上,肯定是有了自己不小的發展,所以才形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在這個時候,還有一位人物依然是值得被讚揚的,只不過對他自身的問題上確實太低調了。

image.png

不知道大家對朱生這個人是不是非常的熟悉呢?雖然沒有達到劉伯溫那樣,正是因為他有了低調的狀態,所以才沒有引起更多的反響。不可否認他出生的時間段,雖然沒有那麼幸運,並且已經到了元朝混亂的後期,但是並不影響他自己繁華的發展。

即使在那樣的情況之下,依然出了自己的一本書,雖然被很多內部的人所讚頌,但是在它自身的特點上,產生的變化也確實有了更為明顯的特性。作為乙個被少數民族統治的王朝,漢人想要在這個時期發展出什麼樣優秀的標準,標準,基本上是相當困難的,那麼在朱生的身上也就變成了乙個比較有利的特點。

但是在他的身上本來就有一些非常幸運的因素,雖然當初做了很多不討好的事兒,最終居然遇到了朱元璋這個人,看來那些比較有能耐的,不管到了任何乙個時期,都可以讓自己變得足夠優秀。只要是能夠讓自己遇到對的那個人,其他的東西也是根本就不用去擔心的,所以這也是一方面非常重要的情況吧。並且也是幫助了朱元璋做了很多有意義的政策,靜靜的讓他有了與劉伯溫齊名的存在,但是他的性格卻是足夠的低調,只不過在某些時期之內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所以大家對於這件事情才沒有太多的態度,所以這也是乙個必然的過程。

當然在這裡面朱元璋對於自己的起義方式肯定有了其他的思考,因為在這個時候,與他處在同一困境當中的起義隊伍,應該說是非常多的,況且每個人的想法僅僅是占山為王,能夠享受到一時的權力。但是憑藉著他們當時那麼簡單的隊伍,想要把元朝去推翻,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況且大家在這方面又有了清晰的認識,所以產生的影響也是比較明顯的。好在這時候朱元璋他自己多了乙個心眼,既然自己不能夠快速的發展壯大,肯定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如果自己身邊沒有乙個特別牛的人,他的下場也不會好到**去的,因此朱生在這個時候就應運而生了。

image.png

當時的朱元璋也確實是乙個非常聰明的人,既然自己能夠得到這麼乙個厲害的謀臣,肯定是非常欣喜的,所以對於一些打仗的問題,也是經常的去請教,也慢慢的讓朱元璋在這個時候他的實力不斷的增強。特別是針對在當時他增強兵力的政策,也讓他有了乙個更好的進步基礎,當所有的體育均不斷的被打敗的時候,他居然能夠不停的生長。慢慢的成為了與元朝相抗衡的勢力,各方面都與朱生有很大的關係,這也是他值得被人尊敬的重要原因,所以才有了後面他的非常重要的表現。

說到朱生的聰明之處,居然在朱元璋成為皇帝之後也退了,看來他已經明白了一些事情發展的結果,當然大家也非常佩服他的這些動作,如果他也不走的話,或許自己就不能夠好好的去安享晚年了。

3樓:無邊無際的草原

徐達:明代開國第一武將,配享太廟,位列功臣榜第一,用兵如神,多用謀略,生前封公,死後封王;對朱元璋極為恭謹,在外交戰,每策必報朱元璋。朱元璋以其功高謀深,命其便宜行事。

病死,後代公侯頗多,貫穿有明一代。對他的死有兩種傳言,一為達背部膿腫,朱元璋送去燒鵝,達明朱元璋賜其死之心,自殺而亡;一為達西征王保保,大敗而歸,損失數萬,朱自此疏遠達,並尋機殺死。前者頗感荒謬,後者亦不合情理。

有機會再談吧。 常遇春:明代開國第二武將,配享太廟,位列功臣榜第二,勇猛異常,戰無不勝,攻克北京後不久暴亡;對朱元璋極為忠心。

朱元璋手下原有三員大將聞名天下:邵榮、徐達、常遇春。邵榮資格老,功勞多,可數第一,遂有不臣之心,被朱元璋發現後,本欲革職免死。

常遇春挺身而出,稱臣子當中心不二,邵榮這樣的反臣竟然可免死,則自己與邵榮不能並存於世。朱元璋聽了之後「下了狠心」,含淚斬了邵榮。常遇春死後,朱元璋極為悲痛,封常遇春王,子茂世襲國公位。

徐達、常遇春有領袖眾將的能力和功勞,是朱元璋在軍事的左膀右臂,徐達在政治上也是牽制李善長、胡惟庸的重要人物,可惜一人早死,一人長期在外領兵打仗,從而放任了胡惟庸黨的發展。 朱元璋建國之初僅封6名國公,徐達、常遇春是當之無愧的,聲名上也算善始善終。可惜另外四個國公就不這麼順利了。

上面說到了朱元璋最初封的6個王中的徐達、常遇春。另外四個是:李文忠、馮勝、李善長、鄧愈。

而咱老百姓通過評書所熟知的劉基(伯溫)、湯和、胡大海等,因為各種原因未能進入這個行列。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跟隨太祖東征西討。朱元璋因為早年邵榮的反叛,對大臣的疑心漸重,派了頗多外甥、侄子、義子進入各路大軍的領導層,李文忠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乙個,其「氣量深巨集,人莫能測其際」。

常遇春死後,李文忠成了軍隊的二把手,建立了威信之後,朱元璋更委以重任,逐漸接替徐達與李善長共同主政中書省,任左右丞相。只可惜天不假年,被朱元璋給予厚望的李文忠英年早逝。模糊記得死時只有40歲出頭。

這對朱元璋的打擊是巨大的。在朱的心目中,已經沒有對自己忠心的人能夠牽制李善長、胡維庸等人了。朱元璋懷疑李文忠的死是由於某些人的下毒,因此將醫治李文忠的醫生全殺了。

李文忠衛列朱元璋立得功臣榜第三位。 鄧愈在我的印象中不深,從其衛列六公看,他的地位應該是朱元璋最得力的將領之一。曾作為征南、征西將軍評定雲南、打到崑崙山,出甘肅西北數千里。

但他比李文忠死得還早,享年也僅40歲出頭。 這裡插一句,《明史》上講,明朝疆土遠勝於漢唐,似乎和大家平常的印象不符。我本人對疆土不是很關心,希望哪位大俠能指點一二。

六公之中的馮勝和李善長是被朱元璋殺了的。 馮勝和其兄國用也是朱元璋最得力的武將,但國用死得早。國用是朱元璋最親信的人之一。

曾經俘虜數萬士兵。朱元璋為了籠絡人心,從數萬人中選出500士卒夜間為自己護衛,其他親信護衛全部撤離,只留國用一人做伴。馮勝也是個帥才,可惜也貪財。

常遇春死後,逢大軍出征,一般都是徐達居中,李文忠、馮勝居左右。徐達打敗於王保保之役,李文忠的右路軍亦敗北,唯獨馮勝所將大勝,可見其能力。馮勝每逢戰勝,往往奪取財物婦女私匿。

前文說到,朱元璋治軍以嚴,因此對馮勝極為不滿,切責之,不賞,但往往因功大而免其罪,並多次罷兵權,又多次復兵權。徐達、李文忠死後,軍事上不得不更多倚仗馮勝。從這個程度上講,朱元璋手下大將儘管很多,但能堪大任的可能就是六公中的五名武將了。

朱元璋晚年猜忌很多,按太祖晚年國家功勳最著的八名大臣中,馮勝功居第三。而其人品,如前述是頗為朱元璋忌諱的。終於在藍玉案爆發時,馮勝坐鎮西南,當地公侯皆聽其調遣。

藍玉案爆發後,朱元璋從招回馮勝,不久賜死。 李善長的死,比較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李善長建立朱明王朝的功勞不亞於徐達,與徐達同為朱元璋所倚重。

但朱晚年,在胡維庸案爆發後,儘管李善長暫時未被牽連,但胡是李推薦為相的。有人曾供述李曾默許或知而不報胡的反情,這比較合情理。李善長眼看要善終了,結果70多的時候,終因為天上掉下幾顆流星,需要殺大臣應天象,結果李被殺,株連家人幾十口。

六個國公中,徐達善終,常遇春、鄧愈、李文中病死,李善長直接因胡維庸案在朱元璋中年時被殺,馮勝間接因藍玉案在朱元璋老年時被殺。

朱元璋的手下功臣都是怎麼死的,朱元璋為什麼大殺功臣?

徐達 明代開國第一武將,配享太廟,位列功臣榜第一,用兵如神,多用謀略,生前封公,死後封王 對朱元璋極為恭謹,在外交戰,每策必報朱元璋。朱元璋以其功高謀深,命其便宜行事。病死,後代公侯頗多,貫穿有明一代。對他的死有兩種傳言,一為達背部膿腫,朱元璋送去燒鵝,達明朱元璋賜其死之心,自殺而亡 一為達西征王保...

朱元璋是暴君嗎 他手下的將領怎麼都活不長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是他的治國手段吧,有些人就是只可以共患難,不可能同富貴。不是暴君。朱元璋本人就是農民出身,身邊的將領可以說是魚龍混雜,什麼出身的都有,將領的壽命和當時的生活環境及自身的身體素質有關。縱觀歷史,有名的將領或者有為的將領,有幾個是長壽的?同時,也與朱元璋自己的統治方式有關。從趙匡胤來...

如何培養出得力的下屬,如何培養得力助手和下屬

一,適時加薪 作為老闆,應該密切關注員工的工作表現,在他們取得一些成績的時候要及時鼓勵,比起獎金,可能適時的加薪更會讓員工有歸屬感,因為你需要讓員工感覺到你對他的器重,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在你這兒的收入不比在其他地方低。但僅僅是薪水,還無法長期留下這樣的員工。二,給平台 能力強的員工他們看重的不僅僅...

袁術的手下有誰,袁術的所有手下?名字?

鐵桿的不拋棄不放棄袁術的有 老婆馮方女 女兒袁姬 亡國太子袁耀 征南將軍孫香 字文陽 孫氏軍團叛逃淮南時唯一沒有走的將領紀靈 張勛 劉勛 劉偕 劉氏 劉千金 劉姬 劉威袁胤 陳蘭 雷薄 梁綱 李豐 樂就 大相士橋蕤駙馬爺黃猗 丹楊人陳紀 軍師集團 楊弘 閻象 韓胤 李業 舒邵,字仲應 舒伯膺河內張炯...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手下,如何管理手下的人?

建議看一下餘世維先生的講座 做事變通,立嚴不立威。企業管理其實就是管人,現在好了,有讓企業既能管好人,自己又能不受束縛的管理制度,你只要在google上查下 勞傑士勞動合同書介紹 你用了肯定被領導刮目相看,同時也是對你自己職場競爭能力提高數倍的競爭力,讓你起碼獲得至少5年的一線實戰經驗。2個管理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