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有幾個皇帝住過,具體是哪些

時間 2022-01-30 17:15:39

1樓:筱鴨電影

明朝的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祁鈺、朱見深、朱祐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載垕、朱翊鈞、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檢。

清朝的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溥儀。

紫禁城是明永樂時期建成,自朱棣開始的明朝皇帝都住紫禁城,清朝居住在紫禁城的皇帝是從入關的順治開始,往後的皇帝都住紫禁城。

1、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故後人稱其為永樂帝、永樂大帝等。

朱棣生於應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後被封為燕王。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後,多次受命參與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

建文帝即位後採取削藩政策,不僅監視朱棣,還欲調走他的軍隊,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取得勝利,在南京稱帝。

朱棣在位時,政治上改革機構,設定內閣;對外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並於東北設奴兒幹都司,在西北置哈密衛,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

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 ,加強對南海的經營;還命人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為加強對北方和東北地區的控制,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

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公升,史稱永樂盛世。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8月,朱棣死於北征回師途中的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享年64歲。

諡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長陵。明世宗時改諡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改廟號成祖。

2、朱由檢

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即明思宗(1627年—1644年在位),字德約 [2]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

天啟二年(1622年)被冊封為信王,天啟七年(1627年)登基,改元崇禎,後世稱為崇禎帝。崇禎帝繼位後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

可惜其生性多疑,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

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四日,昌平州吏趙一桂等人將崇禎帝與皇后葬入昌平縣田貴妃的墓穴之中,清朝以「帝體改葬,令臣民為服喪三日,葬於十三陵思陵」。

3、順治

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出生於瀋陽故宮永福宮,生母為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年號順治,在位十八年。

福臨六歲登基,由叔父攝政王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輔政。順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關,入主中原。同年,遷都北京。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出塞射獵,死於灤河,福臨提前親政。

面對全國出現新的抗清高潮,福臨同大臣經過反覆籌商,決定採取撫重於剿的策略,一方面實行「招降彌亂」的懷柔政策;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疇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處。

使局勢逐漸好轉,為日後進攻雲貴,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順治十年(1653年)為了恢復戰亂破壞的農業經濟,順治帝採納范文程等人的建議,設立興屯道廳,推行屯田。

十四年(1657年),又積極鼓勵地主、鄉紳招民墾荒。對地方**制定《墾荒考成則例》,按墾荒實績,分別予以獎懲。同年,編成《賦役全書》頒布天下。

這些措施,使瀕於絕境的農業生產,開始有了轉機。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駕崩,終年24歲。廟號世祖,諡號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葬於清東陵之孝陵,遺詔傳位第三子玄燁。

4、乾隆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繼續訓政,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5、溥儀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乙個皇帝。字曜之,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

他是道光帝旻寧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2樓:匿名使用者

明清兩朝共有24代皇帝在紫禁城居住和行使國家最高統治權。

從名成祖朱棣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進入紫禁城開始,到明思宗朱由檢為止,明朝是14個皇帝;

從清世祖順治(福臨)開始,到遜帝宣統(溥儀)為止,清朝是10個皇帝。

明代十六位皇帝:

1.明太宗(成租)永樂皇帝,朱棣1402年-1424年在位2.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熾1424年-1425年在位3.

明宣宗,宣德皇帝,朱詹基1425年-1435年在位4.明英宗,正統(天順)皇帝,朱祁鎮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因做過兩次皇帝,故用兩個年號。

5.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鈺1449年-1457年在位6.明憲宗,成化皇帝,朱見深1464年-1487年在位7.

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1487年-1505年在位8.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1505年-1521年在位9.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1521年-1567年在位10.

明穆宗,隆慶皇帝,朱載垕1567年-1572年在位11.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1527年-1620年在位12.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1620年在位28天13.

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14.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1627年-1644年在位清朝十二位皇帝:

愛新覺羅·皇太極,

順治帝福臨

康熙帝玄燁,

雍正帝胤禎

乾隆帝弘曆,

嘉慶帝喁琰

道光帝綿寧

咸豐帝奕寧

同治帝載淳

光緒帝載恬

宣統帝溥儀

3樓:匿名使用者

明14個

清10個

共24個

紫禁城裡皇上的後宮都有哪些,分別住的是什麼人?

4樓:牙牙的弟弟

永壽宮、鍾粹宮、承乾宮、咸福宮、長春宮等。

1、永壽宮

永壽宮是一座明清宮殿建築。屬於內廷西六宮之一。位於翊坤宮南面,太極殿(原啟祥宮)東面,是後宮之中離養心殿最近的乙個宮。

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長樂宮,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更為現名。清朝順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都曾重修或大修,但仍基本保持明初始建時的格局。

永壽宮為明代妃嬪、清代后妃所居之處。明孝宗的母親孝穆紀太后曾在這裡短暫居住,後突然暴死,成為明宮疑案之一。

後因乾清宮發生火災,萬曆皇帝也曾住此宮,並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在此召見大學士申時行等人。崇禎十一年(1638年),因國內災情異象屢屢出現,皇帝在此宮齋居。

順治皇帝恪妃,乾隆帝孝儀皇后,嘉慶帝如妃曾在此居住。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崩,崇慶皇太后,即孝聖憲皇后居永壽宮,乾隆皇帝居乾清宮南廊苫次,並詣永壽宮問安。

2、鍾粹宮

鍾粹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陽宮,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鍾粹宮,隆慶五年(1571年)改鍾粹宮前殿曰興龍殿,後殿曰聖哲殿,為皇太子居處,後復稱鍾粹宮。

清代沿用明朝舊稱,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後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多次修葺。清晚期於宮門內新增垂花門、遊廊等。

鍾粹宮為二進院,正門南向,名鐘粹門,前院正殿即鍾粹宮,面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式頂,前出廊,簷脊安放走獸5個,簷下施以單翹單昂五跴斗拱,彩繪蘇式彩畫。

明間開門,次、梢間為檻窗,冰裂紋、步步錦門窗。室內原為徹上明造,後加天花頂棚,方磚墁地,明間內懸乾隆御題「淑慎溫和」匾。殿前有東西配殿各3間,前出廊,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簷下飾蘇式彩畫。

後院正殿5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簷下飾蘇式彩畫,兩側有耳房。東西有配殿各3間,均為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院內西南角有井亭1座。

鍾粹宮明代為妃嬪所居,曾一度為皇太子宮。清代為后妃居所。清咸豐皇帝奕詝幼年在此居住時,道光皇貴妃,即恭親王奕欣之母亦居此宮,代為撫育奕詝。

咸豐帝孝貞顯皇后(即東太后慈安)自入宮即在鍾粹宮居住,直至光緒七年(1881年)去世。光緒大婚後,隆裕皇后也曾在此居住。末代皇帝溥儀入宮後也曾在此宮住過。

3、承乾宮

承乾宮,北京故宮的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寧宮,崇禎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為承乾宮。清沿明舊稱。

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

承乾宮為兩進院,正門南向,名承乾門。前院正殿即承乾宮,面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式頂,簷角安放走獸5個,簷下施以單翹單昂五踩鬥栱,內外簷飾龍鳳和璽彩畫。

明間開門,次、梢間檻牆、檻窗,雙交四菱花扇門、窗。室內方磚墁地,天花彩繪雙鳳,正間內懸乾隆御題「德成柔順」匾。

殿前為寬敞的月台。東西有配殿各3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簷下飾旋子彩畫。明崇禎七年(1634年)安匾於東西配殿曰貞順齋、明德堂。

此宮在明代為貴妃所居。清代為后妃所居。明朝崇禎皇帝的寵妃田秀英就居住在這裡。

清朝順治帝孝獻皇后董鄂氏,康熙帝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乾隆帝孝儀純皇后,乾隆帝慧賢皇貴妃,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琳貴妃、佳貴人(佳貴妃),咸豐帝雲嬪、婉貴人都曾在此居住。

4、咸福宮

咸福宮是始建於明代的中國宮殿建築,屬於故宮內廷西六宮之一,為后妃所居,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壽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為咸福宮。

咸福宮為后妃所居,前殿為行禮陞座之處,後殿為寢宮。明朝在此居住過的后妃有萬曆皇帝的李敬妃。

乾隆年間,改此宮為皇帝偶爾起居之處。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皇帝崩,嘉慶帝住於咸福宮守孝,下令不設床,僅鋪白氈、燈草褥,以此宮為苫次,同年十月才移居養心殿。

此後咸福宮一度恢復為妃嬪居所。道光帝琳貴人(莊順皇貴妃)、成貴妃、彤貴妃、常妃等都曾在此居住。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豐皇帝住於咸福宮為道光皇帝守孝,守孝期滿後仍經常在此居住。

5、長春宮

長春宮,內廷西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長春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稱永寧宮,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復稱長春宮。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後又多次修整。咸豐九年(1859年)拆除長春宮的宮門長春門,並將啟祥宮後殿改為穿堂殿,咸豐帝題額曰「體元殿」。長春宮、啟祥宮兩宮院由此連通。

長春宮面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式頂,前出廊,明間開門,隔扇風門,竹紋裙板,次、梢間均為檻窗,步步錦支窗。明間設地屏寶座,上懸「敬修內則」匾。

左右有簾帳與次間相隔,梢間靠北設落地罩炕,為寢室。殿前左右設銅龜、銅鶴各1對。東配殿曰綏壽殿,西配殿曰承禧殿,各3間,前出廊,與轉角廊相連,可通各殿。

廊內壁上繪有18幅以《紅樓夢》為題材的巨幅壁畫,屬清晚期作品。長春宮南面,即體元殿的後抱廈,為長春宮院內的戲台。東北角和西北角各有屏門一道,與後殿相通。

後殿曰怡情書史,與長春宮同期建成,面闊5間,東西各有耳房3間。東配殿曰益壽齋,西配殿曰樂志軒,各3間。後院東南有井亭1座。

此宮明代為妃嬪所居,天啟年間李成妃曾居此宮。清代為后妃所居,乾隆皇帝的孝賢皇后曾居住長春宮,死後在此停放靈棺。同治年至光緒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一直在此宮居住。

紫禁城實際有多大,紫禁城到底有多大?

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公尺,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 儲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紫禁城到底有多大?到底有幾代皇帝在那住過 非常大!衛星影象顯示都是蠻大的 元明清三代皇帝都在住的 故宮大約占地面積有多大?故宮是我國,也是世...

61紫禁城是哪位皇帝在位時建造的

紫禁城是中國明 清兩代24個皇帝的皇宮。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紫禁城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 1420年 落成。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 即北極星 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紫禁城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占地面積達720,0...

2019年,馮玉祥將末代皇帝趕出紫禁城,這是歷史上的進步嗎

我覺得是歷史的進步,如果不是這些人去革命,中國現在可能還沒發展起來,舊封建的鎖國思想讓中國落後挨打,推翻清朝統治之後中國的發展才逐步走向正規。現在我們已經是世界上的強國。這確實是歷史上的進步,因為這樣做就是宣布了中國不再是有皇帝,也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人了,所有的人都平等,讓國人們也過上了非常幸福的日...

紫禁城的東西,十二宮有哪些講究,什麼最好呢

儲秀宮 前院東西配殿為養和殿 緩福殿,後院東西配殿分別為鳳光室 猗蘭館 長春宮 前院東西配殿為綏壽殿 承禧殿,後院東西配殿分別為益壽齋 樂志軒 翊坤宮 前院東西配殿為延洪殿 又叫慶雲齋 元和殿 又稱道德堂 後院東西配殿分別為平康室,益壽齋 啟祥宮 太極殿 前院東西配殿無匾額,後院東西配殿名為怡性軒 ...

元朝有幾個皇帝,元朝共有幾個皇帝

元朝歷代皇帝 元朝 公元1206年 1368年 始於太祖鐵木真,終於元順帝,共15帝。元朝是蒙古族的王朝,疆域寬廣,但統治殘暴,致使王朝短命。元朝皇帝譜 太祖鐵木真 1162 1227 1206年稱汗,在位22年 太祖鐵木真,姓奇渥溫,名鐵木真,蒙古族人。1206年,被蒙古貴族推舉為 成吉思汗 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