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秦惠文王要車裂商鞅

時間 2022-01-29 15:48:34

1樓:阿凱博古

商鞅(西元前390-338年),衛國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家,在秦國執政19年,使秦國從乙個邊隅弱國成為戰國時代後期的強國,並最終助秦建立了秦帝國,實現了華夏民族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

商鞅本名衛鞅,是衛國國君的後裔,公孫氏,又稱公孫鞅,後因功被秦國群封於商(今陝西商洛),故稱商鞅。商鞅年輕時胸懷大志,好刑名之學。最初在魏國供職,因不被重用,很不得志。

下值秦孝公為建立強秦而廣招賢才,遂投奔秦國。

到秦國後,對秦孝公提出變法改良,秦孝公大為讚賞,破格任商鞅為左庶長,主持並實施變法。

我們小學時學過的古文「商鞅變法」確有其事,我們現在常說的「王子犯法與民同」也是出自商鞅。在政法上施行「廢井田,開阡陌,加強群主權力,制行郡縣制」。

在軍事上實行「軍功制,連坐法」。並從雍遷都咸陽。

經過前後兩次變法,使秦國經濟大增,國富民強,軍事上獎勵軍功,極大地提高了秦軍的戰鬥力。使秦軍成為七國之中最強大的軍隊,為掃滅東方六國,一統天下鋪平了道路,並最終建立了大秦帝國。而自秦國以後的漢、宋、明各個王朝無不遵從秦制,使華夏民族繁衍至今。

商鞅變法的時代,華夏大地上七國亂戰,各自為政。而此方的匈奴人從此日淅強大,虎視中原,若常此下去,華夏民族必將淪落於異族的鐵蹄之下,而華夏的民族史也必將重寫。值此生死存亡之際,商鞅適時的變法強秦,天下一統。

從而以全國之力對抗匈奴,才有了兩漢最終擊破匈奴的輝煌。

商鞅的歷史功績和對華夏民族的貢獻,縱觀歷史足可以和再造中華的***比肩。可惜的是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當政,商鞅失去了保護傘,加之實施變法時不可避免的得罪了一些小人和舊秦貴族。所以,秦惠文王對這位偉人實行車裂刑,並滅其族。

那麼,秦惠文王嬴駟為何要車裂商鞅?

商鞅之死的根本原因在於,他的改革變法觸動了秦國宗室貴族集團的利益。司馬遷也說:「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族多怨望者。」

是殺死商鞅?還是繼續得罪宗室貴族集團?這是乙個單項必選題。

對於新國君秦惠文王來說,殺死商鞅遠比得罪貴族更為明智。商鞅對新秦王而言已經沒有太大的價值,變法已經全面實施,改革已經走上了正軌,效果也十分明顯。況且,商鞅是先王任用的老臣,新王殺他沒有感情障礙,也不會有什麼內疚感,而宗室貴族集團既勢力強大又還有充分的利用價值。

2樓:樂樂笑笑風

談起戰國時期最著名的變法改革,非商鞅變法莫屬。商鞅變法是秦國的轉折點,也是戰國格局的轉折點。作為這一變法改革的總設計師和執行者,商鞅可謂居功至偉。

以下是商鞅的簡介:

商鞅是戰國時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他是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

西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誣陷謀反,戰敗死於彤地,

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

由上可知,作為秦國的第一功臣,商鞅的下場可謂是及其悲慘。那麼,繼位的秦惠文王為何一定要車裂商鞅呢?這一舉措究竟應不應該呢?

其實,秦惠文王之所以車裂商鞅,既有國家利益的驅使,也有個人恩怨的因素。

眾所周知,秦惠文王嬴駟在當太子時,不小心觸犯了商鞅制定的嚴苛的法律。於是乎,商鞅就割掉了嬴駟的師傅公子虔的鼻子,以此來警告嬴駟。這一舉措,使原本緊張的關係更加雪上加霜。

其實,商鞅和嬴駟的矛盾由來已久,再加上這件事情,他們二人的恩怨更加難解。這便是秦惠文王要殺商鞅的個人私心,或是個人恩怨。

更為重要的因素是,商鞅成了秦惠文王嬴駟即位後的最大威脅和對手。經過商鞅變法,商鞅的威望大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剛即位的嬴駟。睿智機警的嬴駟感受到了這種威脅,他必須採取行動。

因為這種威脅不僅關乎他自己的王權,更關乎大秦的江山社稷。於是,為了政局的穩定,為了王權的穩固,秦惠文王嬴駟必須也不得不殺掉商鞅。其實,這才是秦惠文王誅殺商鞅的根本原因,也是受國家利益驅使的。

於私情而言,商鞅是秦國崛起的最大功臣,是秦孝公最為信賴的大良造,嬴駟殺他似乎是忘恩負義,似乎是不應該的;然而,於國家社稷而言,商鞅是秦國內部的最大威脅,是嬴駟面臨的最大對手,嬴駟殺他似乎又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

但在小編看來,秦惠文王車裂商鞅沒有應不應該,只有是非對錯。

歷史已經證明,秦惠文王車裂商鞅的行為,無疑是正確的。秦惠文王在車裂商鞅之後,暫時安撫了秦國國內的保守派,後來又徹底清除了他們。更為可貴的是,秦惠文王雖殺商鞅,但仍採用他創立的秦法,史稱「商鞅雖死,而秦卒行其法」!

3樓:哇塞塞影視剪輯

因為秦惠文王要在表面上讓貴族們覺得是在保護他們的利益,給貴族們產生乙個假象,讓他們放鬆警惕。

4樓:小自信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商鞅提出的變法損害了惠文王的利益,還有就是損害了一些權貴大臣的利益,人們聯合起來抵抗,當時的統治者不得已才那樣做的。

5樓:不知道幾千里也

因為他想穩固自己的王位,為了得到貴族階層的擁護,所以殺商鞅向他們示好。

6樓:顏小二述哲文

說起商鞅,我們腦子裡第一反應是記錄他思想的《商君書》,顏小二記得《大秦賦》中嬴政幼年時在趙國被趙公子摔死了自己的小狼崽,回到家裡申越就教育嬴政,要讀《商君書》,成為天下的王。

可見,商鞅對世人的影響,無論他在世時,還是死後許久,依舊劇烈。

但是讓人唏噓的是,商鞅的下場並不好。

其實,對法家思想家有些了解的朋友大抵應該知道,法家思想家,尤其是有名的那幾位,比如商鞅,比如韓非子,再比如李斯,下場個個都不大好。

而商鞅在死後,屍身被運回到咸陽車裂,原因之一在於法家大刀闊斧弄改革的特性---太得罪人。

原因之二,可能就在於秦惠文王為了鞏固自己的權位,獲得貴族支援,再加上自己為太子時觸犯禁條,商鞅不依不饒讓他師傅為自己代受刑罰,於此新仇舊恨,促成了商鞅的悲慘下場。

乙個紀律嚴明的國家,需要商鞅這樣的「執法者」,但這樣的「執法者」往往會令為下者又怕又恨,讓為上者忌憚。

人無完人,萬人之上的人犯錯,為下者「指出」,並且還要「罰」,千百年來,代價都是不小的。這個大家應該明白。

但是,對於商鞅之死,顏小二有個除以上之外不一樣的看法:即哪來的狡兔死走狗烹,商鞅被車裂,不過是為秦惠文王立威「獻祭」。

為何這麼說?請繼續往下看。

1、《墾草令》與商鞅第一次變法歷史上記錄了商鞅有名的兩次變法。

《墾草令》是商鞅提出的變法預案,被秦孝公接受。商鞅的第一次變法,是發生在發布《墾草令》後的三年。

西元前356,商鞅受到秦孝公賞識,被任命為左庶長,他也得以在秦國境內大刀闊斧搞改革。

顏小二這裡挑幾條商鞅改革的主要內容中:

明令軍法獎勵軍功。

廢除世卿世祿制度。

獎勵耕織重農抑商等等。

重農抑商,得罪了有錢的商人。

廢除世卿世祿制度、明令軍法獎勵軍功,則得罪了在秦國根基深厚的貴族。

也就是說,商鞅第一次變法,雖然強了秦國,甚至是強了一部分腳踏實地、為國效力的百姓,但是卻是以損害非富即貴者利益為代價的。

這一點的危險性,大家應該一想就能明白。

2、商鞅第二次變法:禁遊宦之民而顯耕戰之士秦孝公在西元前350年,讓商鞅徵調士卒,這個時候,商鞅不僅不負王命,順便進行了第二次變法。

在《韓非子·和氏》中記錄:

商君教秦孝公以連什伍,設告坐之過,燔詩書而明法令,塞私門之請而遂公家之勞,禁遊宦之民而顯耕戰之士。

這裡面記錄的便是此次商鞅變法的內容之一:塞私門之請,禁遊宦之民。

除此之外,還有開阡陌封疆、推行縣製等等。

前後兩次變法,商鞅的目的相對明確:鼓勵耕戰,通過一系列法令刺激農業發展,並打壓工商業,用重刑厚賞的手段,讓百姓不敢不服,為法令立威信。

3、商鞅之死:商鞅變法利了誰?又得損了誰?對秦國歷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應該知道。商鞅被誣陷造反,身死以後還被車裂。

明明強了秦國,為何會這樣?是狡兔死走狗烹?

哪有什麼狡兔死,這不過是他於新王最後的「利用價值」。

從歷史實際,以及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商鞅變法是利了秦國的,讓秦國從乙個被別的諸侯國看不起的蠻夷之地,躋身後世強國,甚至做到了「天下凝一」,這些都有商鞅的功勞。

而秦孝公去世以後,秦惠文王便殺了商鞅,還車裂了他。

原因其實也能找到幾點。

首先,秦惠文王新王登基,需要獲得權臣支援,而商鞅得罪的那批人,想要獲得他們支援,怕是唯有取了商鞅性命。

其次,商鞅在秦孝公在世的時候,秦孝公病重,商鞅獨攬大權,這讓秦惠文王不得不忌憚。

試想一下,乙個在自己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因為自己犯了禁條,逼著自己師傅為自己代為受過的權臣,這位太子登基之後,發現當年「威脅」到自己的人,還擁有繼續威脅自己的「權力」,能不動「商鞅」嗎?

自己還是太子的時候,他尚不留情,更何況現在手握大權。

那時的秦國,王,只能有乙個。

所以,秦惠文王「動」商鞅,是可以預見的。

而秦惠文王認可商鞅法令嗎?認可的,因為商鞅死後,秦令沒有恢復到商鞅之前。

於此,秦惠文王也是乙個相當高明的人。

至於所謂「車裂」,或許就是秦惠文王為了獲得支援,給貴族們的「誠意」。各位覺得呢?

秦惠文王為何一繼位就要處死商鞅,秦惠文王為何一繼位就要處決秦國的功臣商鞅?

秦惠文王一繼位就殺死商鞅,是因為 商鞅所推行的變法觸犯了當朝貴族的利益 報復當年所受屈辱 維護自身王權。秦國本來偏安一隅,在商鞅變法之前比較弱小,後來經過商鞅變法才變得真正強大。商鞅最主要的貢獻是使得秦國形成了乙個比較健全 完備 嚴格的法律建制,從此秦國強大起來,雄霸一方。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繼位,...

秦惠文王為何一即位,立刻便殺掉了秦國的功臣商鞅

秦惠文王尚未之後第一時間殺死了商鞅,並且將商鞅五馬分屍,主要原因有三點 商鞅變法觸動了地主階級利益。損害了秦朝的經濟體制。商鞅變法也觸動了秦朝的一些 的利益!觸動地主階級 應該這樣說,秦朝的主要的經濟政策在商鞅變法之前,主要是以維護地主階級維護秦朝統治者為根本目的的,但是由於百姓疾苦經濟凋敝,百姓反...

為何秦惠文王要車裂商鞅呢,贏駟為什麼要車裂商鞅

西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贏駟繼位,以公子虔為首的秦國貴族誣陷商鞅謀反,欲將商鞅置之死地,後商鞅起兵反叛,兵敗被殺,屍身被處以車裂之刑。我們都知道秦惠文王是秦國歷史上一位非常英名,有作為的君主,而且商鞅變法是有利於君主利益的,為何他一定要殺商鞅呢?在我看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平息眾怒,穩定...

秦孝公有個兒子是秦惠文王嗎,秦孝公幾個兒子?贏虔有沒有兒子?

秦孝公的父親是秦獻公,兒子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 西元前356年 前311年 名嬴駟,孝公之子。惠文王為太子時犯法,商鞅掌刑法,曾黥 在面上刺字 其師以辱之。故孝公一死,惠文王即位,就將商鞅車裂,然而他並未廢除商鞅之法。秦惠文王在位期間,任用賢能,推行法制,並不斷向外拓展領土。西元前330年,秦惠文王...

傑出的革命家,秦惠文王為什麼要殺商鞅

因為公子虔告發商鞅要謀反,所以秦惠文王殺了商鞅。西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以後太子贏駟繼承了皇位,也就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繼位以後公子虔等人告發了商鞅,說商鞅想要謀反,於是秦惠文王下令捉拿商鞅。商鞅得到訊息以後逃亡到了邊關,準備在一間客舍裡面留宿,但是客舍的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鞅,商鞅又沒有憑證可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