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去世之後,為何是皇太極脫穎而出,繼承了汗位呢

時間 2022-01-19 16:23:01

1樓:嗨我來了

天命十一年(1626年)農曆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歲,同年農曆九月一日,作為努爾哈赤第八子的皇太極在大政殿即汗位,很多人想不通,努爾哈赤兒子眾多,汗位之爭十分激烈,為何是皇太極脫穎而出,繼承了汗位呢?

諸貝勒共同推舉,皇太極繼承汗位

滿族先人女真像很多其他游牧民族一樣,汗位的繼承並沒有實行嫡長制,努爾哈赤生前為了鞏固權位,先把親弟弟舒爾哈齊幽禁至死,又殺死了長子褚英,因此努爾哈赤生前並沒有明確公開繼承人。

在《滿文老檔太祖》中記載,努爾哈赤頒布的《汗諭》,有一項重要內容,在「八和碩貝勒內,擇其能受諫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

雖然努爾哈赤沒有確定繼承人,但是生前確立了汗位繼承制度,那就是:實行八和碩貝勒共議推舉新汗和廢黜大汗的制度。

也就是說汗位的繼承制度要遵照努爾哈赤生前《汗諭》,新汗既不是由先汗指定,也不是自封,而是要由八和碩貝勒共同會議推舉產生。

努爾哈赤在世的時候,有十六個兒子和兩個侄子,共有十八人,在這十八人當中,當時參與商議汗位繼承會議的共有十二人,四大貝勒為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四小貝勒中為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其他貝勒為阿巴泰、德格類、杜度、碩託。

在諸位貝勒中,最有希望繼承汗位的就是努爾哈赤生前最信任以及最器重的四大貝勒,以四大貝勒的權勢最大,地位最高,這四大貝勒分別是: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這四大貝勒中,皇太極的座次和年歲都列第四位。

這四位貝勒中,二貝勒阿敏是舒爾哈齊的兒子,是皇太極的堂兄弟,舒爾哈齊被努爾哈赤囚禁至死,阿敏本身也犯下大過錯,而且屬於旁支,因此自然阿敏沒有資格爭奪汗位繼承權。

三貝勒莽古爾泰是皇太極的五兄,努爾哈赤的第五子,但是他有勇無謀、生性魯莽、軍力較弱,也不適合爭奪汗位。

也就是說當時承嗣汗位競爭者主要是皇太極、代善和努爾哈赤寵妃所生的多爾袞,努爾哈赤死時,多爾袞年僅十五歲,但是因為努爾哈赤生前的偏愛,多爾袞和弟弟多鐸領有正白、鑲白二旗,勢力較大。

在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為了徹底剷除多爾袞爭奪汗位的力量,聯合其他三位貝勒,逼多爾袞母親阿巴亥殉葬,阿巴亥成為天命遺位爭奪的犧牲品。

阿巴亥死後,多爾袞和多鐸以及阿濟格兄弟三人年幼失去依靠,便沒有力量與皇太極爭寵汗位了。

如此一來,汗位的繼承,主要在皇太極和代善二人之間角逐,代善本來是最有資格繼承汗位的,代善為大貝勒,齒序居長,有賢能,而且軍功眾多,但是代善曾經被告發和阿巴亥有私情,使得代善的威望大降,已經無力再爭奪汗位。

最後來看,皇太極在大位爭奪中處於了最有利的地位,汗位的繼承者,首選為皇太極,努爾哈赤生前主張實行八和碩貝勒共議推舉新汗和廢黜大汗的制度,因此貝勒們也召開了推舉新汗的商議,代善與他的兒子岳托及薩哈廉,以及其他貝勒們都擁皇太極繼承汗位。

代善的長子貝勒岳托和三子貝勒薩哈廉,對諸貝勒大臣說出了擁戴皇太極的原因:「才德冠世,當速繼大位」。

諸王貝勒貝子們都聚集在朝堂之上商議推舉新的大汗, 代善將父子三人商定的意見告訴了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以及其他貝勒們,其他人都表示贊同,沒有發生爭議就達到了共識。

由於身為長兄的代善的鼎力支援,所以眾貝勒乃合詞請上嗣位」皇太極「辭再三,久之乃許」,被擁舉為大汗。

在天命十一年農曆九月一日,皇太極舉行登極大典,終於在大政殿即汗位,焚香告天,宣布次年為天聰元年,當時的皇太極三十五歲。

皇太極本身實力出類拔萃

皇太極繼承汗位,不僅僅是因為各大貝勒推舉,同時皇太極的閱歷、軍事、政治才能以及自身實力在諸多貝勒中,都是出類拔萃的。

年少喪母,自小跟隨父汗,才智出眾

皇太極生母那拉氏是葉赫部落貝勒揚佳努的女兒,稱孟古格格,孟古嫁給努爾哈赤的時候年僅十四歲,在二十九歲就撒手人寰,皇太極在十二歲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

皇太極少年喪母,也沒有同母的親兄弟姐妹,可以說是孤苦伶仃,而他所在的家庭,是乙個大家庭,他有十五位同父異母的兄弟,他並不是最受父親努爾哈赤喜歡的乙個。

因為少年喪母,皇太極從小只能跟隨父親身邊,常隨父親外出狩獵,跟隨父汗,學習了才能,儘管他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艱難困苦,但他養成了謹言慎行的性格,同時也磨鍊了他頑強的性格和頑強的意志力。

《清太宗實錄》說皇太極從小「一聽不忘,一見即識」,可見皇太極天分很高,皇太極從十二歲生母病逝後,因為從小就具有非凡的才能,在少年時期就開始管理家務,相比其他貝勒們算是才智出眾的一位。

勤於學習、精於謀略

史書記載皇太極「性嗜典籍」在《清太宗實錄》等書記載並且涉及到皇太極學史、講史的至少五十餘處,皇太極喜歡看兵書以及歷史書,尤其喜歡閱讀《三國演義》,長期讀兵書和史書讓他從中學習了智慧型,再者皇太極胸懷大志,長時期的讀書讓他更加精於謀略,使得他在跟隨努爾哈赤征戰途中,出謀劃策、明暗兼施,奠定了政治基礎。

頗有軍功,勇敢堅毅

《清太宗實錄》記載皇太極年滿二十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隨努爾哈赤出征烏拉部落,並在第二年跟隨努爾哈赤再徵烏拉,一舉攻占烏拉城,滅亡烏拉,取得了全勝,皇太極跟隨父汗努爾哈赤,四處征戰,通過激烈又嚴酷的實踐,漸漸變得勇力絕倫,頗有戰功。

皇太極二十歲到三十五歲的十五年間,經歷了建州女真史上劃時代的轉折時期,也是他一生事業最重要的奠基時期。

皇太極從二十歲開始出征以來,在努爾哈赤統帥下,馳騁疆場,勇敢打拼,參與了十次重大的戰役,分別是哈達之役、輝發之役 、烏拉之役 、葉赫之役、薩爾滸之役、撫清之役、開鐵之役、沈遼之役、廣寧之役和寧遠之役。

上述十次重大戰役,是皇太極重要的人生機遇,同時在眾多戰役中,皇太極英勇拼搏、足智多謀,他在這十五年的戎馬生涯中,得到了眾多將士的擁護以及超高的聲望,成為了眾多人心中的文武兼備的後金大汗,同時也為後來被諸貝勒推舉成為新大汗準備了條件。

結語:綜上所述,在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能夠脫穎而出,成為這場政治角逐的最大贏家,並非偶然,皇太極本身實力強大,胸懷大志、有帝王之才,不論是文治還是武功,顯然都比其他貝勒更出類拔萃,因此皇太極能夠脫穎而出,得到眾多貝勒們的推舉,繼承汗位。

2樓:娛樂八卦影視說

因為皇太極會籠絡人心,所以得到了其他貝勒的支援,他又聯合其他人逼死了多爾袞的母親,使多爾袞失去了靠山。最後最得勢的就成了皇太極,所以是他繼承了汗位。

3樓:你到底敢不敢

努爾哈赤去世之後,是皇太極脫穎而出,繼承了汗位,這是因為皇太極特別的善於運用計謀,而且非常的有才華,並且他的實力非常強,所以繼承了皇位。

4樓:小自信

努爾哈赤去世之後,是皇太極脫穎而出繼承了汗位是因為他的才能卓越,是其他皇子所不能夠相比的。

5樓:陽光的

因為努爾哈赤的兒子中皇太極是最出色的,特別厲害,可以說是文武雙全,只有他有能力帶領清朝統一中原

6樓:精講社會百態

因為他從小就深得皇太極的喜愛,而且文韜武略樣樣拔尖,又很會籠絡人心。

隆裕太后為何在退位之後,沒多久就去世了

這是因為她覺得這樣愧對於皇室,導致了她自己的鬱悶,從而生病並且一蹶不振。可以說她的一生是很可悲的雖然她是大清的皇后,但是大清皇后這個位置重來沒有給過她幸福。一 沒有愛,悲劇和遺憾。隆裕是慈禧的侄女,她符合親上加親的原則,也因此她內定為光緒皇后。然而,也正是這樣,讓光緒認為隆裕是慈禧的耳目,所以對她很...

呂蒙在殺了關羽之後,為何呂蒙也突然就去世了

演義裡說,呂蒙之死是關羽的英魂不散,找呂蒙索命,所以呂蒙在關羽死後就死了。不過這個原因不太靠譜。呂蒙,字子明,東漢末年汝南富陂 今安徽省 人,三國之一的東吳四大都督天團之三。呂蒙一生最大的貢獻是幫孫權實現了搶回荊州,獨佔長江天險的夢想。呂蒙的一生是勵志的一生,他為後人留下了至少三個成語 吳下阿蒙 士...

人去世後為什麼要蓋住臉,人去世後為什麼一定要蓋住臉

有生就有死,生死是必然之事。在中國人的習俗裡,人死之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拿一張紙將死者的臉蓋著,那麼這麼做只是一種習俗嗎?還是有著科學的依據呢?1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人死之後,人體寄生的病菌失去了寄主,會離開死去的宿主,蓋住臉,能防止腸胃中的病菌飛出。2 人死之後,用紙蓋住臉,因為紙較輕,如果人...

努爾哈赤去世時,皇太極逼迫阿巴亥殉葬,多爾袞為何不反抗呢

阿巴亥的歷史結局 殉葬。天命十一年 1626年 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因毒瘡突然發作在靉福陵隆恩門雞堡病逝,他的大福晉阿巴亥很難過,可是最絕望的是沒過多久,皇太極等眾王突然衝入她的屋子,向她傳達努爾哈赤要她殉葬的遺言。後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製。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

努爾哈赤去世的時候,皇太極逼迫阿巴亥殉葬,多爾袞為何不反抗呢

努爾哈赤去世的時候,皇太極逼迫阿巴亥殉葬,多爾袞當時才十五歲並沒有權力。也根本就沒有那個能力阻止,甚至他們也都認為這真的是努爾哈赤的遺願。我們都知道努爾哈赤是清朝的開國皇帝,他的兒子很多,大妃是阿巴亥,生有三個兒子,多爾袞就是其中乙個。在努爾哈赤死了以後,皇太極繼承了他的位子,當時皇太極讓大妃阿巴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