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執政能力和政績僅次於趙匡胤的好皇帝是誰

時間 2022-01-18 19:35:52

1樓:翔陽必勝

個人比較欣賞宋神宗

不過他游移在新舊兩黨之間,這點不太好

以下是他的資料

神宗在即位之初,他對王安石富國強兵的變法主張極為欣賞,並在變法的前一階段,即熙寧七年(1074年)以前,對新法的推行給予大力支援。如果沒有神宗的支援與配合,王安石在全國範圍內實行變法是不可能的。宋神宗的政治抱負和銳意改革的正確決策,保證了變法的成功,這對於改善當時的社會生產條件,增強國力,具有積極的意義。

新政維艱,元豐改制變法雖然在前一階段取得勝利,但守舊勢力的攻擊並沒有停止,特別是隨著變法的逐步深入,觸及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越嚴重,守舊勢力的進攻就越猛烈。於是,神宗開始左右搖擺,他希望在平衡各派勢力的情況下,勉力維持新政 熙寧七年春,天大旱,久不雨,朝內外守舊勢力以「天變」為藉口,又一次掀起對變法的圍攻。這一次圍攻得到了仁宗曹後、英宗高後和神宗向後的支援。

以太皇太后曹後為首的外戚參與反對變法,不能不對神宗產生巨大影響,這是因為英宗、神宗一系實非仁宗嫡嗣,只是由於仁宗無子,才把英宗選為皇儲最後繼承皇位,所以仁宗的曹後和神宗之母高後對神宗有較大的威懾力量。神宗由是開始動搖。當王安石對所謂的「天變」據理反駁時,神宗不再聽從王安石「天變不足懼」的解釋了,相反他認為「天變」不是小事,是因人事不修所致,「今取免行錢太重,人情諮怨,至出不遜語。

自近臣以至後族,無不言其害。兩宮泣下憂京師亂起,以為天旱更失人心」。四月,神宗終於在曹後、高後再次流涕,向神宗哭訴「安石亂天下」的情況下,罷王安石相,改知江寧府,使變法遭受挫折。

雖然熙寧八年(1075年)二月神宗重新起用王安石,但隨著守舊派勢力的增強,變法派內部意見的分歧,神宗對王安石專用信任的程度大大降低,「王安石再相,上意頗厭之,事多不從」,變法不能推進。熙寧九年(1076年),天上出現彗星,守舊派又以「天變」對變法提出非議,神宗更加動搖。他對王安石說:

「聞民間殊苦新法」。十月,王安石不得不復求罷相,出判江寧府。

王安石兩次罷相,都是神宗向守舊勢力妥協的結果。神宗的政治目標是希望通過變法富國強兵的,但他一怕得罪兩宮太后,二怕出亂子。當「人情諮怨」、朝議洶洶,變法碰到較大阻力時,他就退卻了。

他要調整政策,相對平衡地對待要求變法的新黨和主張守舊的舊黨兩股勢力。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自己留有餘地;一方面則仍然體現了自宋太祖起就有的「異論相攪」的傳統家法。其實,在神宗全力支援王安石變法的時候,就注意撫慰舊黨中罷退的元老重臣,以示恩眷。

韓琦罷退河北,上疏反對青苗法,神宗雖然最終沒有接受,但一開始仍誇獎曰:「琦真忠臣,雖在外,不忘王室。」熙寧七年八月,則特遣宦官李憲往相州賜韓琦詔書和湯藥。

熙寧六年(1073年)文彥博罷樞密使,便詔與其子孫推恩,特表恩寵。元豐三年(1080年)文彥博朝覲,神宗「賜宴瓊林苑,兩遣中謁者遺詩祖道,當世榮之」。王安石第二次罷相後,神宗任用貌似「中立無與」,實際上則為守舊勢力的吳充為相。

又先後重新起用曾被罷退降職的舊派人物呂公著、馮京、孫固等,以平衡新派、舊派的力量。

在政治上神宗還是勉力維持新政局面的。在王安石第一次罷相後,守舊勢力以為時事將有大變。神宗卻明確下詔說明新法「間有未安,考察修完,期底至當。

士大夫其務奉承之,以稱朕意。無或狃於故常,以戾吾法。敢有弗率,必罰而不赦」。

王安石第二次罷相後,終神宗朝,除方田法罷廢及部分新法條文被稍作調整外,新法基本上得以貫徹執行。神宗對在外地任職的王安石也多有關照,如熙寧十年(1077年)以王安石為集禧觀使;元豐元年(1078年)以王安石為尚書左僕射、舒國公、集禧觀使;元豐三年改制,則以王安石為特進,改封荊國公。

元豐年間,神宗親自主持改制,希望在保持新法既得成果的基礎上,在某些方面使改革有所推進。他繞開容易引起爭論的理財問題,而把注意力放在整頓冗官和強化軍兵保甲問題上。冗官冗費是宋朝官僚政治的毒瘤,宋初,太祖、太宗二朝為了加強皇權,廣授官職以分宰相和省、部、寺、監之權,授官制度複雜,有官、職、差遣之分,造成機構重疊,閒官冗費等弊端。

元豐三年八月,神宗正式啟動官制改革,他首先從積弊最深的差遣制度入手,詔令撤銷只領空名的官職,原作為虛職的省、部、寺、監各官皆實際任事。並採用舊文散官的名稱編成官階,作為**俸祿及公升降的品階標準。元豐五年(1082年),以《唐六典》為藍本,頒行三省、樞密、六部新官制。

元豐年間**官制的改革,雖然侷限性很大,但表現了神宗維持新政,繼續改革的心願,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宋初以來混亂的官僚體制,奠定了北宋後期和南宋**官制的基本構架。

神宗在元豐年間強化軍兵保甲的措施,目的在於對外增強對遼、西夏的戰鬥力,並鎮壓各地的武裝反抗,鞏固統治。但是,這些措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沒有任何實際效果。在熙寧變法期間,王安石任用王韶為秦鳳路沿邊安撫使,出兵抗禦西夏,拓地五州,形成對西夏的包圍,史稱「熙河之役」。

元豐四年(1081年),西夏皇室內亂,神宗以為有機可乘,遂出兵五路進攻西夏,圍靈州城(今寧夏青銅峽東)十八日不能下,深入夏地各軍因糧草不濟,凍餒死傷,先後潰退,無功而返。元豐五年(1082年),神宗又聽給事中徐禧之計,築永樂城,謀攻占西夏橫山地區,進逼西夏都城興慶府(今寧夏銀川),西夏發30萬大軍圍攻永樂城,城陷,徐禧等戰死。宋軍兩次戰敗,損失軍兵、民夫及助戰的羌兵數十萬人。

神宗聞永樂城陷,「早朝,對輔臣慟哭」。至此,神宗希望攻夏雪恥,節省「歲賜」**7萬兩、絹15萬匹的計畫徹底破產。 三月,神宗病逝。

死後葬永裕陵。子趙煦嗣,是為宋哲宗。神宗在位十七年,「不治宮室,不事遊幸」,致力於實現富國強兵的目標。

他支援王安石變法,抑制了豪強兼併和高利貸者的活動,使自耕農的生產條件得到保證,**和地方財政大大改善。在守舊勢力的反對下,神宗雖然搖擺於新舊兩黨之間,但他維持新政、堅持變革的決心不變,確是宋朝有抱負、有作為的皇帝。

2樓:匿名使用者

感覺除了趙匡胤宋朝就沒什麼有作為的皇帝,不過「仁宗盛治」也的確存在過。

1.仁宗:《宋史》這樣評價讚美仁宗及其盛治:

「(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之間,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殘刻之人;刑法似縱弛,而決獄多平允之士。國未嘗無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體;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善類之氣。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餘年之基。

子孫一矯其所為,馴致於亂。《傳》曰:「為人君,止於仁。

」帝誠無愧焉。北宋政論家陳師錫這樣懷念「仁宗盛治」:「宋興一百五十餘載矣,號稱太平,饗國長久,遺民至今思之者,莫如仁宗皇帝。

……以致慶曆、嘉佑之治為本朝甚盛之時,遠過漢唐,幾有三代之風。」

2.真宗:宋太宗第三子。

以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熒惑朝野,帝亦淫於封禪之事,朝政因而不舉,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遼國入侵,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帝親征,雙方會戰距首都汴京三百里外之澶淵,宋戰勝遼國,但因真宗懼於遼的聲勢,不顧寇準的反對,以每年進貢遼大量金銀為"歲幣"於澶淵定盟和解。歷史上稱為澶淵之盟。在位二十五年崩。

為守成之主,使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

3樓:仲珊雨亭

太宗,雖然殺了他的兄長——————。

4樓:神話之旅

在北宋除了徽宗,別的基本上都勤懇執政,南宋政治較為黑暗,不能與北宋相並論

宋朝最好的皇帝是誰?-

5樓:袁謀齊

簡單來說,宋朝沒有什麼值得稱讚的好皇帝,但開國皇帝趙匡胤除外,只可惜50歲就暴斃,真是可惜。

自宋太祖趙匡胤以後,宋朝皇帝乙個比乙個差勁。但宋朝的國力在當時世界上並不差,差就差在宋朝皇帝沒有秦皇漢武那樣的開拓精神,以至於連幽雲十六州都拿不回來,還先後對遼、西夏、金稱臣,充其量只算個虛胖子!

6樓:京城「老炮兒

宋朝上承五代、下啟元朝就,分為北宋和南宋。共歷時320年,有18個皇上。

7樓:煙雨淒迷

宋朝最陽剛的皇帝和事業成就最高的皇帝太祖 最有藝術氣息的皇帝徽宗 名臣最多相對統治時期經濟最繁華的皇帝是仁宗 最勵精圖治想有一番作為的皇帝孝宗 最不孝的皇帝 光宗 智商最低的皇帝度宗 最好色的皇帝理宗 最有改革精神的皇帝神宗 最英年早逝的皇帝哲宗

8樓:捭闔齋主人

要跟秦皇漢武 唐宗明祖相比

宋朝還真的沒有乙個皇帝夠格的

畢竟他們終宋兩代都沒有能夠把燕雲十六州給收復回來但是以施行仁政的角度來看

漢文帝、宋仁宗和明孝宗,都是一樣優秀的

宋朝哪個皇帝最好?宋朝哪個皇帝最厲害

9樓:蘇子水格列

宋朝(含南北宋),只有宋太祖和宋仁宗能看,其他都是渣。

10樓:

宋仁宗趙禎最好 ,仁宗生性寬厚,心胸寬厚,文有包拯,武有狄青;

最厲害的肯定是宋太祖趙匡胤

11樓:匿名使用者

宋仁宗吧,但從諡號看,應該最好了

12樓:

宋太祖趙匡胤最厲害,宋仁宗趙禎最好

13樓:匿名使用者

若**治,當是仁宗

若論武功,確是太祖

若論才學,自是徽宗

若論改革,即為神宗

14樓:巨集友

宋朝趙匡胤最好,朱棣最厲害。

宋朝的最皇帝是誰?

15樓:蛋蛋

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 北宋亡國皇帝宋欽宗趙桓 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昏君,靠臣子才能當南宋第一皇的) 南宋亡國皇帝宋端宗趙昰 南宋可以說沒兩個好皇帝,有乙個中興皇帝 不知道你要問最什麼

16樓:怪蜀黍

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呀

宋朝第乙個皇帝是誰?>

17樓:好好吃短**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是誰?

18樓:七七的小店

宋朝的開國皇帝是趙匡胤。

簡介: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開國皇帝。後唐明宗天成年間(927年3月21日)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東關),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父親趙弘殷,母親杜氏。

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其後郭威廢漢建周,得任東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後從徵南唐,多有功績。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榮於北征回京後不久駕崩,逝世前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漢及契丹聯兵犯邊,時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的趙匡胤受命前往禦敵。初三夜晚,大軍於京城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省封丘縣陳橋鎮)發生譁變,將士於隔日清晨擁立趙匡胤為帝,史稱「陳橋兵變」。

大軍隨即回師京城,後周恭帝柴宗訓禪位,趙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北宋」。

趙構的執政能力是否比崇禎要高些,趙構的執政能力是否比崇禎要高些?

不是的,崇禎的執政能力絕對比趙構強,崇禎是中國歷史上最勤力的皇帝之一,他登基後,把危害大明王朝最大的魏忠賢剷除了,運用洪承籌,袁崇寰等賢臣差點就能挽救大明王朝,可惜,他生性多疑,中了清朝的反間計,把明朝的名將袁崇寰殺掉了,導致明朝滅亡.趙構 1107 1187 字德基,宋徽宗第九子。是南宋的開國皇帝...

如何評價宋朝的軍事能力?宋朝為什麼軍事力量薄弱

宋朝為什麼軍事力量薄弱 宋朝並不是乙個積貧積弱的國家。而是是乙個比較繁榮昌盛的朝代。事實上,對 弱 的判斷主要是從軍事角度出發的,這與歷史事實基本一致。讓我們從北宋皇帝發展軍事的政治態度和北宋邊患的原因兩個方面做乙個簡單的分析。事實上,從五代歷史來看,五代是短命的,無法逃脫 二帝之死 的命運。武將基...

趙構和崇禎,誰的執政能力更強些,趙構和崇禎,誰的執政能力更強些?

此乃是乙個關公戰秦瓊的問題。似乎趙構的執政能力更強些,各有觀點,看法不一。兩位君主均處在政權的危難之際,而趙構使南宋偏安一隅,崇禎卻最終滅亡。兩位皇帝雖然生活時空相差五百餘年,但是中國歷史卻因為這兩位皇帝的所作所為而深刻改變。他們所處的時代,國祚已是風雨飄搖。都面臨著外有游牧部落的崛起,他們垂涎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