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是怎樣的呢,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簡述

時間 2022-01-08 07:28:48

1樓:輕描歲月跎

《三國演義》裡許多故事不靠譜,但三顧茅廬的事恐怕是真的。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當時劉備駐屯新野,徐庶拜見劉備,劉備很器重他。徐庶對劉備說: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③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④三往,乃見。

《三國志》說得很清楚,就是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劉備想讓徐庶叫上諸葛亮一起來,但徐庶說,諸葛亮是臥龍,大才,不能隨隨便便呼來呼去,必須親自前往去請才行。

這裡沒有說,司馬徽提前為臥龍鳳雛做過廣告。

劉備也很聽話,因為實在是想辦大事,需要高明的人指點。

於是,就親自去拜訪諸葛亮。

諸葛亮掐指一算,不好,有個大耳朵的人要來找麻煩,趕緊溜。因而,劉備第一次拜訪沒見著。

這個事哪,諸葛亮會不會算,不好說。突然大老遠來拜訪,見不著也是常事。

劉備也不傻,見不著人,但總會留下一句話吧。比如,說過幾天一定再來拜訪。

出於禮節,諸葛亮應該回訪才是,可諸葛亮沒有哦。

唯一的解釋,就是諸葛亮不樂於去摻和,但也不好拒絕,最人性的做法那就是迴避。

劉備二顧茅廬,還是沒有見到,因為諸葛亮不想見嘛。

但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哦,三顧茅廬的時候,再不朝面就說不過去了。

否則就是,劉備再也不會來了;將來有一天諸葛亮落到劉備手裡,將會很難看;架子太大,以後誰也不會再來拜訪了。

有人說,「三」在古文裡是多的意思,不具體指明就是三次。但兩次及兩次一下沒有說三的,起碼是三次以上。

陳壽是蜀漢時期官吏,儘管《三國志》成書於西晉,但諸葛亮的名望還沒有凌駕於劉備之上。絕不會故意說劉備多次拜訪,諸葛亮就是不朝面的意思。

有說法是,諸葛亮曾經拜訪過劉備,這也不矛盾。

劉備提出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恢復回去考慮考慮,這是常理。

得不到諸葛亮的回覆,劉備再次上門請教也是可能的事。

因而,三顧茅廬恐怕是真的,確有其事。

2樓:小學歷史課代表

劉備早期武強文弱,在徐庶的推薦下,得知臥龍諸葛亮的存在,得起相助可以平天下,於是不顧身份三次光臨草廬求諸葛亮出山,終於感動了諸葛亮出山,幫助其匡扶漢室。

3樓:娛樂達人掌掌呀

劉備三次邀請諸葛亮,但是三次最後一次才見到了諸葛亮因為前兩次諸葛亮因為事情而耽誤了見面。劉備三顧茅廬說明了劉備愛人。

4樓:賊窟

劉備當時求賢若渴。他身邊沒有乙個人做他的文人。他為了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在冰天雪地裡去了三次。後人也用三顧茅廬來說明乙個人對人才的重視。

5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多次請諸葛亮出山。劉備想要得到諸葛亮的幫助,所以就一直請諸葛亮來幫自己,但是諸葛亮不答應,劉備就多次去請,諸葛亮就被他打動了。

6樓:三棵樹

劉備三顧茅廬的事情是這樣的,諸葛亮前兩次去拜訪諸葛亮,都沒有見到本人,最後一次終於見到本人,兩人相恨見晚,諸葛亮為劉備謀劃了天下三分。

7樓:彩彩說社會

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有才識、有才幹,想要請求他下山幫助自己成就一番事業,因此和關羽、張飛一同去隆中臥龍崗請諸葛亮出山。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簡述

8樓:京城「老炮兒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備親自敦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興復漢室,前兩次都沒有見到,但劉備誠懇的等到第三次終於請到諸葛亮出山,就是「三顧茅廬」的故事。

9樓:喵喵喵

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陽城西,一說為湖北襄陽城西南)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

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

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三天素之後,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乙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

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請諸葛亮。當他們到諸葛亮家前,已經是中午,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擴充套件資料

主要人物:

1、劉備

字玄德,人稱劉皇叔,被呂布稱為「大耳賊」。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為人忠厚,好結交豪傑。

「仁、善」是他的主要性格特點,有「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之志,愛護百姓,從不允許手下擾民。當陽撤退之時,十幾萬百姓跟隨他渡江,雖然情勢緊急,但他決不棄民先行,博得了百姓的愛戴。他知人善用,對士能推心置腹,始終信任。

在長阪坡,麋芳、張飛都說趙雲去投了曹操,劉備卻毫不懷疑地說:「子龍從我患難,心如鐵石,非富貴所能動搖也。」至於對諸葛亮,從三顧茅廬到白帝城託孤,始終敬愛信任。

重情義是他的另一大特點,關羽被東吳殺害後,劉、張旦夕號泣,誓死復仇,必要伐吳,連諸葛亮、趙雲等心腹之臣也無力勸阻,導致伐吳失利。

2、諸葛亮

字孔明,蜀漢軍師。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智謀過人,是智慧型的化身。(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在吳都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祭東風、智料華容道、三氣周瑜、巧擺八卦陣、空城計、製作木牛流馬等,無不顯示其智慧型之超人。

10樓:春風十里吹翻你

官渡大戰後,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

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南陽鄧縣隆中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去南陽鄧縣隆中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遊去了,書童也說不知什麼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乙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

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

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隆中。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台階下靜靜地站著。

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佔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劉備一聽,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

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擴充套件資料:

一、人物介紹:

1、劉備

劉備(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

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陳壽評劉備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自己也曾說過,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或蜀漢,占有今四川、雲南大部、貴州全部,陝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一說太宗),葬惠陵。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2、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稱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

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病逝。

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陽郡鄧縣隆中(今湖北襄陽隆中)「躬耕隴畝」 。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11樓:sky起來吧來吧

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就和關羽、張飛到隆中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第一次去的時候恰巧諸葛亮外出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外出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

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三天素之後,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乙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

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請諸葛亮。當他們到諸葛亮家前,已經是中午,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擴充套件資料:

三顧茅廬原因:

當時劉備處於很不利的狀態,迫切的需要乙個能幫他處理政治和軍事問題的軍師,他開始請了徐庶,但徐庶被曹操施計騙離。所以他更迫切需要找到下乙個軍師。

他當時被曹操包圍,幾乎快要滅亡了。在荊州的地位也快隨著劉表之死而變的一文不值,如果他不能改變現在這種逆境,劉備勢力的滅亡將是遲早的問題。他會三顧諸葛,也就是想借用諸葛幫他改變逆勢,想在天下中立足。

三顧茅廬主要人物簡介:

1、劉備

劉備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劉備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所以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

但因其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受到了海內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而後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最終於章武三年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2、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襄陽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

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

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病逝於五丈原,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三顧茅廬的故事,三顧茅廬的故事

官渡大戰後,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隆中臥龍崗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 張飛帶著禮物,去隆中臥龍崗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遊去了,書童也說不知什麼時...

三顧茅廬是什麼故事,三顧茅廬的故事

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 三顧茅廬的故事 官渡大戰後,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慌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隆中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 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去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

三顧茅廬的故事,《三顧茅廬》故事梗概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備親自敦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興復漢室,前兩次都沒有見到,但劉備誠懇的等到第三次終於請到諸葛亮出山,就是 三顧茅廬 的故事。東漢末年,中原各地都在打仗。每股勢力都想壯大自己,成為國家的唯一統治者。其中有位叫劉備的英雄,他看到國家四分五裂,百姓被戰爭折磨,很想建立乙個能讓百姓安居樂業...

劉備三顧茅廬,劉備三顧茅廬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對呀,三顧茅廬說的是劉備和諸葛亮的故事,那時候劉備身邊人才很少,劉備在徐庶推薦下,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三顧諸葛亮茅廬,最後和諸葛亮見面 天下大事,請得諸葛亮出山輔佐。故事 官渡大戰後,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

三顧茅廬的故事還有哪些,三顧茅廬的故事

三顧茅廬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路人馬互相攻伐,連年征戰。劉備胸懷大志,欲建立一番功業。當時有一位名士叫諸葛亮 字孔明 隱居在隆中臥龍一帶,人稱 臥龍先生 劉備聽謀士徐庶說諸葛亮很有才能,便帶結義兄弟關羽和張飛,親自去隆中拜訪他,想請他出山幫助自己完成統一大業。可是他們來到諸葛亮的草屋時卻沒能見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