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請問佛法講眾生的記憶是存在阿賴耶識裡那為什麼一些科學家可以任意的抽取小白鼠的記憶

時間 2022-09-16 16:51:21

1樓:匿名使用者

科學家還沒那能力,要能抽取小白鼠的記憶他就能抽取人的記憶了。

2樓:唯梅子

在佛法中.」回憶」是儲存於:」極略色.極回色.遍計所起色」之中.根本不是儲存於」阿賴耶識」中.

阿賴耶識儲存的是:種子.種子起現屬於:」實質」.而」回憶」是屬於:龜毛兎角. 根本沒有」實質」.二者有著天壤之別的差距.不能混為一談.

3樓:台北浪

那是腦皮質層的記憶,是有腦波可以取出,阿賴耶識是現代科技還接觸不到的無形波能。

4樓:東方不敗

佛沒有說過這句話:「眾生的記憶是存在阿賴耶識裡」

佛典裡指出阿賴耶識含藏一切諸法的種子,由此種子變現宇宙萬有,內變根身,外變器界。種子不是記憶。根身就是眾生之身體,器界就是物質宇宙。

可以說阿賴耶識涵蓋了物質宇宙的一切,心靈的世界,包括記憶。

5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佛法講眾生的記憶是存在阿賴耶識裡」。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阿賴耶識是所有眾生意識的總和,所有眾生的意識都根源於此,每個人悟道後,才能發現它的真實功用,利用它的所有功能,阿賴耶識就像乙個大寶藏,每個人自身的意識只是它的一點查詢索引,就像無窮大面對一這樣。開悟後,就相當於把它複製到自己的意識中來。

其次,「科學家可以任意抽取小白鼠的忘記」這種話是否可以商量,他們真的可以抽取小白鼠的任意一天的記憶嗎?任一分種的記憶呢?他們知道抽取的記憶是什麼嗎?

這種話根本經不起推敲。

請問佛教大師,記憶是儲存在阿賴耶識裡,科學家可以做實驗把動物之間的記憶互相移植,是否兩者感受一樣?

6樓:陳磊

大師不敢,不過記憶似乎並不是阿賴耶識。今生的記憶大部分是第六識,佛法稱為獨頭意識或者獨影意思,沒有殊勝因緣,沒有一定修為,這個記憶是不會向下一世傳遞的,所以是獨頭。佛法裡第七識籠統的說就是自己,第八識是阿賴耶識,是真心,如來藏,眾生是一樣的。

你說記憶相互移植,如果只移植了第六識,那麼就像是第三者看電影而已,為什麼?沒有「我」的第七識呀,換句話說,佛法講究因緣,移植這種技術其實是假象,也是我們心識顯現的,所以強行移植不過只是將一些資料移過來而已,缺少了我,和成佛一大因緣阿賴耶識。

佛教:人的記憶到底是存在大腦中還是存在阿賴耶識中?

7樓:離離原上草

佛陀和科學家怎麼能相比?佛陀是具有無上智慧型的、完全了知宇宙的大聖人。而科學家是分別能力比一般人更發達的凡夫而已。凡是凡夫的話,都沒有開智慧型,無從談起了解宇宙的事實真相。

凡夫有八識,眼、耳、。。。幾個識當中,前六個識對所接觸的境界只有分別的功能,比如說,眼睛能分別各種顏色。。。,而大腦只有把前五識分別到的境界,進一步彙總的功能,第八識阿賴耶才能儲存的功能。

整個過程佛用佛眼親自看得一清二楚。科學家再高明,再靠多麼先進的儀器也難以非常真實地、絲毫不差地觀察這些過程。那是因為科學家跟佛比的話,也是非常愚痴不堪的凡夫而已。

正因為科學家是愚痴凡夫,所以這本身決定了科學家不會有像佛一樣的智慧型。

那麼什麼叫智慧型呢?就是不用靠邏輯思維研究,不用靠種種的儀器,對所碰到的任何事情心念一動,就能剎那間完全明白的能力。人類史上從沒出現過任何這樣的科學家。

8樓:清風不常有

好問題啊!科學研究表明,如果破壞大腦的特定區域,乙個人就無法想起之前的記憶。

首先,大腦可以比喻為臨時快取,而阿賴耶識可以比喻為終極金剛不壞的硬碟。快取可以抹去,硬碟無法銷毀。

其次,大腦只能儲存這一世的記憶。而阿賴耶識可以儲存累世以來的記憶。

9樓:匿名使用者

我這樣給你打個比方吧:如果說我們的大腦是電腦中的記憶體條,那麼阿賴耶識就相當於終端資料庫。你的電腦刪除過的東西,或即便重灌系統一切從零開始,那些東西依然在終端資料庫中有據可查。

阿賴耶識就是功能這麼強大,它內部記憶著無始劫以來,所經歷的一切。但由於靈魂被貪嗔痴所汙染,會無法顯現,這也是為什麼人無法記得前世的事情。 而靈魂之間的互動關係,因果關係,基礎就是儲存在自己「資料庫」中的記憶,雖然你自己不記得了。

10樓:

你覺得什麼是正確呢?你相信佛教,作為行動指標,還是研究宗教?乃至皈依了宗教。沒有什麼正確不正確,就像盲人摸像。或者這裡有這樣討論的聲音。

阿賴耶識這個音節我不清楚。半文半白,不是現代人和南方人的發音習慣。如果講儲存,也許應該從「靜電感應」努力。 那個液晶觸控螢幕,用橡膠也能點動。

11樓:五彩路

chinawungboo

| 十一級 ,他說的很好,科學家所研究的只是人的一生而已,他們跟佛的智慧型是沒辦法相比的,佛教中說的阿賴耶識包含的是生命無量劫以來的記憶。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只說對腦的觀點。

大腦就像電腦的處理器只運作,但不儲存任何東西。東西存在硬碟,至於人的」硬碟「在那裡我不了解。

13樓:神

前世的只能在阿賴耶識,這一世的才是大腦,但是前世經歷的這一世會有感覺但是說不出來。

14樓:匿名使用者

大腦沒了,阿賴耶識照樣有.

而且記憶和業識也不是一回事

15樓:匿名使用者

阿賴耶識,每個人都有阿賴耶識

16樓:匿名使用者

阿賴耶識應在心包中吧!

17樓:煩惱即菩提

同時在,兩者不矛盾。

請問一些佛教問題,大家的如來臧都一樣的,如果前世記憶是在阿賴耶識裡的,那是不是記憶無論到哪個如來臧

18樓:天涯野客

這如來藏本是一不是二,何來記憶轉移啊?你有沒有讀讀楞嚴經?怎麼還搞差了?

佛法不是說無常,無我嗎?那為什麼通過一些方法如催眠,禪定等找到前世的記憶?

19樓:養生小巴士

你的問題應參考佛教的「唯識學」

1、前世的記憶是無常,所謂「過去心不可得」,你現在記得的也是無常,不記得的還是無常。我們現在回憶起了過去的往事,也是「現在心」在回憶,不是「過去心」在回憶。「現在心」不是你之前經歷往事時的那個心,之前經歷往事的那個心早已蕩然無存,過了就永遠消失了。

即使是「現在心」,此時此刻在看文字的這個心和下一秒看文字的那個心、再下一秒看文字的那個心,都在一剎那一剎那的消失,誰都抓不住,瞬間就消失,同時瞬間又緣起,所以是無常。

2、前世的記憶乃至來世的經歷都在阿賴耶識(第八識)裡,阿賴耶識又叫種子識,宇宙法界、一切空間一切時間一切物質一切精神的所有種子(我們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都在阿賴耶識裡,人人具足,人人平等所得。這裡有魔鬼種子,也有天堂種子,也有善種子,也有惡種子,有佛菩薩種子,也有地獄種子…這些種子平時都是藏著的,遇緣則現,不遇緣則隱。若遇到特殊因緣(如被催眠,如突然得定,如做夢),阿賴耶識(第八識)的種子就會浮到第六意識上來,一瞬間你就能回憶起前世,但這個其實是阿賴耶識自己在玩魔術,此緣一過,前世記憶就消失了,故還是無常。

3、阿賴耶識不是介質,但介質肯定是阿賴耶識無量種子的之一。阿賴耶識是個無窮大的倉庫,裡邊要什麼有什麼,這個倉庫又叫精神內容——無所不包,無所不備,無所不齊,無所不有,應有盡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找不到。但精神內容都是無常的,能產生精神內容的那個東西才是永恆的——有說精神內容是大腦產生的,也有說是物質化學反應造成的,這類所謂的科學解釋其實還是精神內容的一部分,不是產生精神內容的那個本體(永恆不變)。

所有精神內容,無論多麼高明,都是無常。

而要了解這個永恆的東西是什麼,就必須進入到「無我」的狀態。因為我們的思維和認識(第六意識,理性思維)在阿賴耶識這個無窮大的倉庫之中,思維執行面是極為短小的,思維執行軌跡是極為有限的,無法一窺全貌。一旦有所思維,就立刻進入「有我」的坐井觀天的狀態。

認識要跳出這口半徑很小的枯井,就只有和阿賴耶識徹底打成一片,融為一體,無我無他,合二為一。

本來和阿賴耶識融為一體,合二為一,無我無他並不困難,但因為末那識(第七識,感性思維)干擾得厲害,末那識即情商,一般人的主要表現是貪嗔痴,表現特徵是喜怒哀樂憂恐,總是執著於「有我」,這樣就嚴重干擾了第六意識的思維水準和認識能力,故一般人很難做到,導致無法認識那個永恆不變的真相世界。所以佛家講修行,儒家講修身,道家講修真,修的關鍵處要害處就是轉末那識(第七識),把「有我」的情商轉成「無我」的情商,比如把私心轉成公心,把自我自大自負自卑轉成無我無大無負無卑,多為別人著想一點,多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一點等等,這樣去實踐去行動都是在「轉」——即轉煩惱為菩提,轉負能量為正能量……如此則能越來越廣闊的自在遨遊暢享於阿賴耶識中,漸漸與其合二為一,最終徹底超越無常,獲得生命的永恆自由(成佛)。

20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因一句話,世界不可思議、凡夫喜執邊見,崖理,所以永遠達不到無礙真實義

爾時,八十四億天子至於佛所,合掌頂禮,白佛言:「善哉!世尊,如是法藏,願住閻浮提。」

爾時,復有十八千億尼揵子,來詣佛所,白佛言:「勝也!沙門瞿曇。」

佛告尼揵:「如來常勝!汝等住顛倒,云何見汝等勝?汝無勝也。汝等善聽,今為利益汝等,為汝等說:

「凡夫無慧樂, 何處得有勝?

不知於正道, 云何得有勝?

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行梵行者,甚為希有!何以故?世尊,如來行難得。」

佛告一切勇:「如是,善男子,梵行難得。若行梵行,若晝若夜常見如來,若見如來則見佛國,若見佛國則見法藏。臨命終時,其心不怖,不受胎生,無復憂惱,不為愛河之所漂沒。」

爾時,世尊復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善男子,如來出世,難可值遇!」

佛告一切勇:「樂小法者亦復如是,不能聽受如是法門。一切勇,若不曾見十八億恆河沙諸佛如來,不能書寫如是法門。

若不曾見九十億恆河沙諸如來者,不能聞此法門。若人曾見百千億如來者,聞此法門不生誹謗。一切勇,若有曾見百千億恆河沙如來,聞此法門能生淨信,起如實想,不生誹謗。

一切勇聽,若有書此法門一四句偈,彼過九十五億千世界,如阿彌陀國,彼人佛土,亦復如是。一切勇,彼諸眾生,壽命八萬四千劫。一切勇,若菩提薩埵、摩訶薩埵,於此法門聞四句偈諸眾生,設使造五逆罪,教人隨喜;若能聽受一四句偈,所有罪業能令除滅。

」爾時,世尊復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言:「往昔有人破塔壞僧,動菩提薩埵三昧,壞滅佛法,殺害父母,作已生悔:『我失今世、後世之樂,當於惡道一切受苦,生大愁憂,受大苦惱。

』一切勇,如是之人,一切世人所共惡賤,作如是言:『此人失於世間、出世間法!』此眾生於無量劫,猶如燋樹不能復生。

譬如畫堂,不以燋柱而作莊嚴;此人亦爾,今世後世所至之處,人皆輕賤,打罵毀辱,不施飲食。彼受飢渴,打罵苦惱,自憶念言:『我造逆罪,破塔壞僧。

』作是思惟:『我向何處?誰能救我?

』作如是念:『我當入山自滅其身,無人救我。』

「爾時,彼人而說偈言:

「『我造不善業, 猶如燋木柱,

今世不莊嚴, 他世亦如是,

室內不莊嚴, 在外亦如是。

惡因造惡業, 因之入惡道,

後世受苦痛, 不知住何處?

諸天悉聞我, 悲泣啼哭聲,

無有救護者, 必入於地獄。

自作不善業, 自受苦痛報,

我無歸依處, 必受苦痛受。

殺父母壞塔, 我作五逆業!

我登高山頂, 自墜令碎滅。』

「時,諸天告言:

「『莫去愚痴人! 莫作不善業!

汝作多不善, 作已今悔過!

殺害自身命, 必受地獄苦,

尋即墮於地, 如被憂箭射。

不以此精進, 而得成佛道,

不得菩薩道, 不得聲聞果,

更起餘精進。

汝詣仙聖山, 往見大聖主,

頭面禮彼仙, 願救苦眾生,

善作利益我, 驚怖不安隱。』

「仙人聞告言:

「『汝坐暫時聽, 驚怖苦不安, 當悔眾惡業!』

「仙人告言:『我施汝食,汝可食之。愁憂苦惱,飢渴恐怖,世間無歸,我施汝食,汝當食之。

然後我當為汝說法,令汝罪業悉得消滅。』彼食訖已,須臾澡手,繞仙人已,前面胡跪。仙人問言:

『汝說作惡業?』答仙人言:『我殺母、殺父、破塔,亂菩提薩埵三昧,壞滅佛法。

』爾時,仙人告彼人言:『汝作不善,造斯惡業,自作教人諸不善業,汝當懺悔!』爾時,彼人心驚惶怖,悲泣而言:

『誰救護我?我作惡業,必受苦報。』爾時,彼人長跪合掌,而作是言:

『我作惡業,自作教人,莫使我得不善之報!勿使受苦!願大仙人,當見救濟!

我為仙人常作僮僕,所作不善願令消滅。』爾時,仙人慰喻彼人:『汝莫惶怖!

吾當救汝,令受輕報。汝今現前聽法,汝曾聞《僧伽吒法門》不?』白仙人言:

『我未曾聞。』仙人言:『火燒之人,誰能為其說法?

唯大悲者,乃能說耳!』

所謂大知閒閒,小知間間。如是之法能成佛者,我等未聞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嘗有言邪

追究到最後,這個看似堅固實在的身體,是由許多次原子微粒存在的時間,比一兆分之一秒還要短暫。這些粒子持續不斷地生起、滅去,存在又逝去,就像一股振動之流。這就是佛在兩千五百多年前所發現關於身體

色受想行識皆無常如瀑流,凡夫云何於無常之中而見常住之物耶?為顛倒見否,業力凡夫如何能出離魔境(就是這股流得太快了,再加凡夫妄想堅固以為本。看到的就好像是堅固不變了,這就是凡夫被六賊欺的原因,障道的因緣是這六賊,修道也是靠它

為什麼會出車禍,佛法講為什麼會出車禍

自從汽車發明後,車禍就沒有停止過,因為具有高速機動車的本身就是危險的 各國在立法上,都將其設定了很嚴格的法律來控制事故的發生。但事故的發生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突發性,不能完全避免,我國是世界上因發生車禍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每年有近10萬人死亡,但並不是說,車輛越多,死亡的人就會增多,縱觀美國等發達國家,...

佛法十惡業十善業是絕對的嗎,佛家講的十善業和十惡業都有什麼?

阿彌陀佛 佛法的善惡標準對不同根性和緣分人,有不同境界的說法。但最基本的善惡,就是五戒十善,十善反過來就是十惡。淨空法師 善惡業的標準就是 十善業道 這個十條,十條無量無邊,歸納起來就這十條。在大乘,十善業就是八萬四千法門 在小乘是三千威儀。十善是性德,圓滿的性德。淨空法師 善惡的標準,經論上給我們...

請問所謂的「合理避稅」在佛法上算不算造業

凡夫做事都是造業。合理避稅 當然是造業,在沒違法的情況下,用佛法來看這個行為算不算造惡業,則不好說。你可以用下面佛法對善惡的基本標準去判斷。他所謂的 合理避稅 是利益自己,還是利益國家,國民 中峰和尚是元朝人,以前讀書人多多少少都涉獵經典,向中峰禪師請教,佛家講善惡報應,如影隨形。現在有人行善,可是...

講一講請問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父親的

首先子女對於母親的依戀是先天的本能反應。與父親的關係是後天培養的。其次,子女對父親與母親的愛是可以並存的,而且並不矛盾。如果子女只表現出了對母親的愛。那麼父親應該反省自己以前對子女付出的愛是否足夠,並著手改變。最後,父母如果發生矛盾,心智成熟的子女正常的反應是勸解,而非支援一方,攻擊另一方。出現這種...

請問佛法的實際用途有哪一些呢,請問這兩本佛經有哪些用處和好處呢? 《大般涅槃經》? 《妙法蓮華經》?

不應該把佛系理解為佛法,佛法,是佛祖留下教誨的總稱,涉及三藏十二部,最快要一兩年讀完,用途則可以分為指導人生 淨化心智 出離三界,和佛系相去甚遠。其實際用途多見於超度 化解冤親債主,這種事一般人毫無辦法的。沒有這些緣分,也可能一輩子不信佛,甚至詆毀佛教,其實有些人是遇到一些靈異事件才開始信佛的,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