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和行星是如何劃分的,恆星和行星是怎樣形成的?

時間 2022-07-28 01:02:45

1樓:黑狐之尾

恆星由熾熱氣體組成的,能自己發光的球狀或類球狀天體(如太陽)。

行星定義

如何定義行星這一概念在天文學上一直是個備受爭議的問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2006年8月24日通過了「行星」的新定義,這一定義包括以下三點:

1、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

2、質量必須足夠大,它自身的吸引力必須和自轉速度平衡使其呈圓球狀;

3、不受到軌道周圍其他物體的影響,能夠清除其軌道附近的其它物體。

一般來說,行星的直徑必須在800公里以上,質量必須在50億億噸以上。

2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樣的天體才能稱其為行星?傳統的觀點是建立在我們最熟悉的九大行星上,而且已存在了幾個世紀。但是隨著近五年不斷發現一些新的星體,這種觀點顯然已過時了。

space.com獲悉,對「行星」的定義將由世界權威機構重新定義。估計時間可能在十一月中旬。

國際天文協會被認為對星體進行分類,事實上,它從未對行星下過定義,因為大家都知道行星是什麼。

但是自從1995年以來,不斷發現其它恆星周圍的巨大行星,以及既不是行星也不是恆星的新的星體,這使得國際天文協會必須將其進行分類。隨著近幾周發現了一些類似行星的自由漂動的星體,國際天文協會的定義顯得尤為重要。

太陽系以外的行星,棕色矮星

自從1995年發現首顆圍繞另一顆恆星旋轉的行星以來,又發現了50多顆太陽系以外的行星。它們與我們熟悉的行星不同,體積巨大-往往超過木星的許多倍-一些更象另一類星體,棕色矮星。

棕色矮星在1995年被證實存在,它們體積巨大,但不足以促成熱核反應形成恆星。這些棕色矮星象行星一樣不發光,也可繞恆星運轉。儘管這些自由漂動的星體可能是棕色矮星,但沒有多少行星的特徵,它們比木星大5-15倍,大小範圍很類似行星。

由於這一系列以前從未探測到的星體,我們對於行星構成和星體質量的觀點正在徹底改變。

許多科學家認為,冥王星本不應被稱為行星。冥王星的體積比任何其它行星要小許多,而且它距離其它行星繞太陽旋轉的軌道平面有乙個很明顯的角度。冥王星也遠離海王星的軌道,研究人員認為它很可能是kuiper帶的一部分,kuiper帶是乙個遙遠的冰凍岩石區,在1992年被證實存在。

1999年初,國際天文協會試圖將冥王星給予雙重身份-既是行星也是乙個通過海王星軌道的物體,但由於人們的反對而擱置下來。在太陽系中的更小的物體,包括彗星也被稱為小行星。而且其它比冥王星體積大的物體很有可能也圍繞太陽旋轉。

那麼課本上的定義是什麼?查閱各種文獻,你會驚奇地發現根本就沒有對行星的定義。

在棕色矮星的存在得到證實以前,人們往往認為分辨行星與恆星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目前,在阿蘭·博斯領導下,乙個由13人組成的國際天文協會專家小組正在致力於"行星"的定義工作。這些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了行星狀的自由漂浮物體,這一發現證明,人們以前在定義行星以及恆星方面有些過於樂觀了。

天文學家認為,在行星與棕色矮星之間尚有3個疑問需要解決,即它們的起源、軌道、及其體積。

如果依據教科書來給行星下定義的話,一般的表述是:在恆星形成後,由其發散出的氣體以及固體塵埃所組成的渦旋逐漸形成了行星。我們就是這樣解釋太陽系的9大行星的形成過程的。

但是,曾經於1975年提出"棕色矮星"這一概念的塔爾特認為,不能單純從形成過程來定義行星。她建議,在定義行星時還應當考慮行星圍繞某個恆星軌道執行這一因素。

問題是,棕色矮星即符合上述的兩個"行星"標準。它們經常圍繞恆星的軌道執行,這意味著棕色矮星是由氣體和固體塵埃形成的。目前人們所爭論的焦點在於星體的體積方面。

如果棕色矮星的體積比木星的體積大13倍,它內部的壓力就足以引起氘的燃燒。但是行星卻無法燃燒氘。由此,人們通常會以是否有氘的燃燒來劃分恆星與行星的界限。

但是,這樣也並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對於那些體積小於行星的棕色矮星又該如何解釋呢?

恆星之所以成為恆星,是因為它能夠通過熱核反應將氫轉化為氦這一過程發光。而棕色矮星,儘管它們能夠通過燃燒氘來進行一種"核心熔融"反應,但是並不能達到恆星所具有的熱核反應所需要的熔融過程。但是棕色矮星能夠象恆星一樣,是另一種無序的氣體或塵埃雲霧由於重力原因導致該雲霧的坍塌而形成。

即使是恆星的定義也有模糊不清的地方

有專家認為,恆星與行星一樣,也是由渦旋所形成的。這往往出現在雙星體系當中,當一顆恆星形成後,另一顆恆星又通過其剩餘物質而產生。再看看有關行星的定義。

最近,天文學家為自由漂浮行星的形成過程提出了兩種假說。

一種是,這些行星形成於恆星周圍的行星系,在其形成後脫離了這一星系。另一種是,這些星體是單獨形成的,或者在其行成過程初期沒有依附於任何恆星。天文學家認為,無論對於哪種形成方式,目前已有的解釋和定義都是不充分的。

需要提出新的解釋並作出新的定義,以幫助人們更加清楚、準確地在行星與其它星體之間進行區分。

現在,我們可以為行星下這樣乙個定義:「行星是不能進行核心熔融的球狀星體,形成並執行於另乙個有時發生核心熔融的星體軌道上。」

看來,人們再也不會那樣簡單地認為用不著為行星作出任何定義了。

恆星是由熾熱氣體組成的,本身能發光的天體;行星是圍繞恆星執行的,本身不發光的較大的天體;衛星是圍繞行星執行本身也不發光的天體,例如,月亮就是地球的衛星。地球是太陽的行星,而太陽則是恆星。

恆星和行星是怎樣形成的?

3樓:匿名使用者

看你怎麼理解了,宇宙大**是這樣認為的,起初有個密度質量很高的點,然後**了,形成星雲,恆星等宇宙物質就在那裡公升成,還有一些不出名的學派這樣認為,無中生有,好象人一樣有能量便會慢慢長大,星體也如此,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他的能量,之後就有了萬物,還有許多,就不說了,

4樓:匿名使用者

恆星密度很大,它吸引了星雲,擁有了龐大的能量,便形成了。

行星和恆星、衛星、星雲怎麼分類

5樓:信明誠

行星分 氣體行星 類地行星

依據恆星與其他星球的關係以及運動情況,劃分為以下型別:孤星型恆星,主星型恆星,從屬型恆星,伴星型恆星,混合型恆星。

依據恆星成因或起源劃分為碎塊型恆星、凝聚型恆星、捕獲型恆星。

依據恆星結構劃分為簡單型恆星即非圈層狀結構恆星、複雜型恆星即圈層狀結構恆星。

還可以根據演化程度分為藍色 藍超 白 紅 紅超 白矮衛星 分人造與自然 人造的又以分同步軌道,極軌軌道。

星雲是比較複雜的 以發光性質劃分發射星雲,反射星雲,暗星雲; 以形態劃分瀰漫星雲,行星狀星雲,超新星遺跡, 雙極星雲等。這些東西表現為星雲 但本質有很大差別

我們怎麼知道晚上天空中的星星都是恆星?怎麼分辯恆星和行星?

6樓:匿名使用者

如何分辨恆星和行星:1:恆星閃,行星不閃。

2:那個望遠鏡看下,行星是乙個面,而恆星是一點。

3:行星只會出現在黃道帶上,如果樓主發現在黃道帶上多了一顆亮星,那麼它就有可能是行星。

什麼是恆星什麼是行星 他們的概念

恆星是指宇宙中靠核聚變產生的能量而自身能發熱發光的星體。過去天文學家以為恆星的位置是永恆不變的,以此為名。但事實上。恆星也會按照一定的軌跡,圍繞著其所屬的星系的中心而旋轉。恆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成員。行星是自身不發光的,環繞著恆星的天體。一般來說行星需要具有一定的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以至於它的...

恆星死亡後,環繞他的行星命運如何

1 小質量恆星 也就是大家俗稱的紅矮星,低於太陽質量35 以內的恆星,會有充分的對流層,氫元素劇變後的氦元素不會堆積在核心,會通過對流分散在恆星各處,而位於恆星其他區域的氫元素則可以通過對流到核心徹底燃燒,因此紅矮星的氫元素利用率極高,它的壽命超長!它會保持穩定發光數千億年!但這並不表示紅矮星的行星...

行星和矮行星的定義是什麼,矮行星的新定義是什麼?

太陽系外圍較小的天體,或稱為小行星。在行星的基本定義上,科學家們大致上認同這樣的說法 直接圍繞恆星執行的天體,由於自身重力作用具有球狀外形,但是也不能大到足夠讓其內部發生核子融合。但是實際上,最終的定義會比這複雜得多,有的天文學家傾向於把太陽系外圍較小的天體稱作 矮行星 而另外一些人則願意把它們叫做...

防水等級是怎麼劃分的,防水等級是如何劃分的,各等級使用年限是多少

防水等級是怎麼界定的呢?真正的防水等級是多少 防水等級是如何劃分的,各等級使用年限是多少?屋面防水等級,主要是屋面防水的能力,要想區分各等級,一般根據施工工藝和選用的防水材料。各級防水的具體材料沒有明確的要求,只要達到防水能力和使用年限即可。關於屋面防水1 2 3級的具體要求見下面 1 屋面防水等級...

轎車等級是如何劃分的,汽車的等級怎麼劃分?

汽車分類分級,對初涉車壇 想購車的朋友是最易範暈的事兒。下面就費點勁兒整理一下吧,供感興趣的朋友參考。不過先說明的是,各國有和國的官方標準。不過老百姓也有百姓自己心裡的稱。不是那麼絕對的。大致知道就行了。何況標準也是會隨時代而變的。特別是這幾年出出了一些中間狀態的車型,按目前的標準沒法分類,從而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