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代,人們說的 關中 指哪一帶

時間 2022-08-05 17:37:24

1樓:遊穆

這裡的關一般指長城的各個關隘

關東:指山海關以東地區,主要是東北三省

關西:1.指玉門關、嘉峪關以西地區,即我國的甘肅一帶2.指陝西潼關以西地區

關中:一般是指西安周邊地區。這裡的關是潼關關內:指的是我國長城以南地區,這裡的關是山海關關外:指我國長城以北地區。特指東北三省

關中,或關中平原,指中國陝西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平均海拔約500公尺,又稱關中盆地,其北部為陝北黃土高原,向南則是陝南山地、秦巴山脈,為陝西的工、農業發達,人口密集地區,富庶之地,號稱"八百里秦川"。

關中之名,始於戰國時期,一般認為西有散關(大散關),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取意四關之中(後增東方的潼關和北方的金鎖兩座)。四方的關隘,再加上陝北高原和秦嶺兩道天然屏障,使關中 成為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關中土地肥沃,河流縱橫,氣候溫和,《史記》中稱其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和「四塞之國」。

自西周起,先後有12個王朝在此建都,歷時1100多年。此外,中華文明的搖籃在黃河流域,而黃河文明的搖籃是在渭河流域(關中)。從神話、傳說和考古發掘看,出自中國西部的炎帝和黃帝是公認的最早聖王和「人文初祖」。

炎帝、黃帝的族居地和陵墓都在關中地區。經考古發掘證實,關中是華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發源地之一。 這裡有數十萬年前的藍田人和大荔人文化,有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

如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和寶雞鬥雞臺等地是我國最早的原始農業發祥地,形成了最早的農耕、房屋建築、織布、製陶等生產技術,甚至還創造了最早的文字。在西安出土文物中有一系列是我國最早文化的實證,如出自半坡的最早的農漁工具、最早的陶窯、最早陶文、最早的土木建築、出自何家灣的最早的骨雕人頭像等等。關中平原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文明搖籃,也是整個亞洲最重要的人類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

2樓:玩家地段

基本上就是今天的陝西,寧夏、甘肅部分地區,主體是戰國七雄爭霸時秦國的疆域。

3樓:內輪紫炎

關中:指陝西省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渭河流域一帶),平均海拔約500公尺,所以有渭河平原、關中平原等稱呼,其北部為陝北黃土高原,向南則是陝南盆地、秦巴山脈,為陝西的工、農業發達,人口密集地區,富庶之地,號稱「八百里秦川」。

4樓:匿名使用者

關中,或關中平原,指中國陝西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平均海拔約500公尺,又稱關中盆地,其北部為陝北黃土高原,向南則是陝南山地、秦巴山脈,為陝西的工、農業發達,人口密集地區,富庶之地,號稱"八百里秦川"。

所指範圍不一,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以西地區稱為關中。《鴻門宴》:「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

關中,只因西有大散關,東有函谷關,北有崤關,南有武關,為四塞之國,故稱關中。在冷兵器時代,這四關堪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真乃固若金湯 。更令古人看重的是,這裡氣候溫和濕潤,涇、渭、灃、澇、滻、灞、高、橘縱橫。

「關中」還可以指關中 (人物) 關中,或關中平原,指中國陝西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平均海拔約500公尺,又稱關中盆地,其北部為陝北黃土高原,向南則是陝南山地、秦巴山脈,為陝西的工、農業發達,人口密集地區,富庶之地,號稱"八百里秦川"。

關中之名,始於戰國時期,一般認為西有散關(大散關),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取意四關之中(後增東方的潼關和北方的金鎖兩座)。四方的關隘,再加上陝北高原和秦嶺兩道天然屏障,使關中成為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關中土地肥沃,河流縱橫,氣候溫和,《史記》中稱其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和「四塞之國」。

自西周起,先後有12個王朝在此建都,歷時1100多年。此外,中華文明的搖籃在黃河流域,而黃河文明的搖籃是在渭河流域(關中)。從神話、傳說和考古發掘看,出自中國西部的炎帝和黃帝是公認的最早聖王和「人文初祖」。

炎帝、黃帝的族居地和陵墓都在關中地區。經考古發掘證實,關中是華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發源地之一。 這裡有數十萬年前的藍田人和大荔人文化,有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

如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和寶雞鬥雞臺等地是我國最早的原始農業發祥地,形成了最早的農耕、房屋建築、織布、製陶等生產技術,甚至還創造了最早的文字。在西安出土文物中有一系列是我國最早文化的實證,如出自半坡的最早的農漁工具、最早的陶窯、最早陶文、最早的土木建築、出自何家灣的最早的骨雕人頭像等等。關中平原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文明搖籃,也是整個亞洲最重要的人類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

秦漢時代,人們說的"關中"指哪一帶

5樓:何止歷史

是指「四關」之內,即東潼關(函谷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金鎖關)。

四關說,最初的提出者是東晉人徐廣,他在為《史記》「關中阻山河四塞」一句所作的注釋中提出:「東函谷,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徐廣認為這就是「四塞」的具體含義。

如上引《陝西通史》所說,兩關說其實有兩種:

一種是西晉人潘岳提出的,他在其著作《關中記》中說:「秦西以隴關為限,東以函谷為界,二關之間是為關中。」

另一種兩關說,是由唐代的一部地記《三輔舊事》中所提出的:「西以散關為限,東以函谷為界,二關之中謂之關中。」

擴充套件資料

在秦漢時期,像這樣以「關中」、「關外」進行對比敘述的,還有「關內」與「關外」,「關東」與「關西」,「山東」與「關中」等多組對照的地名,漢代還有「關內侯」與「關外侯」的爵位區分,其中不論是地名還是爵名,無一例外都是以函谷關和餚山為基準點分界的。

最典型的例子,與函谷關的衰落有很大關係。西漢有樓船將軍楊僕,籍隸故函谷關以東的新安縣,數有戰功,但覺得家在關外,很不光彩,「恥為關外民」,遂上書乞以家財向東遷徙函谷關,使自己變成關中人。

漢武帝為了照顧他,特地將函谷關的關址向東遷移了三百里,等於將楊僕的家鄉新安縣劃入了關中。由此產生了今天函谷關新舊兩個關址。這個例子說明,西漢時期,劃分「關中」與「關外」、「關中人」與「關外人」的主要依據,就是函谷關的位置。

漢武帝遷移函谷關,導致將豫西弘農地區也划進「關中」的範圍,這種地理分境的遺風,直到唐代仍有影響——唐代的關內道,就包括了弘農地區。要到北宋統一後在全國範圍內重新劃分政區,弘農地區才徹底脫陝歸豫。

6樓:匿名使用者

指陝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楊凌五市一區。

關中,地名,是指「四關」之內,即東潼關(函谷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金鎖關)。

關中南倚秦嶺山脈,渭河從中穿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難攻,從戰國時起就有「四塞之國」的說法,所以漢代張良用「金城千里」來概括關中的優勢勸說劉邦定都關中。

戰國時期,張儀向秦惠王陳說「連橫」之計,就稱頌關中「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貿,沃野千里,蓄積多饒」,並說,「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這比成都平原獲得「天府之國」的稱謂早了半個多世紀。

這是因為關中從戰國鄭國渠修好以後,就成為了物產豐富、帝王建都的風水寶地。

擴充套件資料:

關中四關:

1、潼關

潼關歷史悠久,聞名遐邇。古潼關居中華十大名關第二位,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馬超刺槐、十二連城、仰韶文化遺址等名勝古蹟星羅棋布;風陵曉渡、譙樓晚照、秦嶺雲屏等潼關八景,引人入勝。

2、大散關

即散關。在陝西省寶雞市西南大散嶺上。當秦嶺咽喉,扼川、陝間交通,為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三國曹操 《秋胡行》之一:「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 宋陸游《觀長安城圖》詩:

「 三秦父老應惆悵,不見王師出散關 。」

清吳偉業《圓圓曲》:「 斜谷雲深起畫樓, 散關月落開妝鏡。始於西漢,廢棄於明代。西周時期,這一帶為散國所在地,陳倉故道亦由此經過。

3、武關

武關位於丹鳳縣東武關河的北岸,與函谷關,蕭關,大散關成為「秦之四塞」。位於今丹鳳縣城東約80裡處的谷澗間,漢江支流丹水自西北向東南穿越秦嶺東段山地,切開一條狹長的低谷地帶,成為秦嶺東段南北往來的一條通道。

沿該通道西北上行,越秦嶺分水嶺後,可直達藍田,逼近長安(西安),向東南下行,可達南陽盆地。武關憑險而立,自秦、漢、隋、唐以來,均為京都咸陽、長安的南大門。

4、蕭關

蕭關,是歷史上著名的關隘,地當固原東南,是三關口以北、古瓦亭峽以南的一段險要峽谷,有涇水相伴。漢代的蕭關原本位於今寧夏固原東南。北宋時,**為了防禦西夏,又在漢代蕭關故址以北200裡,重築蕭關,位置是今寧夏同心縣南。

7樓:老實話好聽

位於陝西省中部,介於秦嶺和渭北北山(老龍山、嵯峨山、藥王山、堯山等)之間。西起寶雞,東至潼關,海拔約325~800公尺,東西長約300公里。面積約3.

4萬平方公里。因在函谷關和大散關之間(一說在函谷關、大散關、武關和蕭關之間),古代稱「關中」。春秋戰國時為秦國故地,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五市及楊凌區。

東西長300公里,平均海拔約500公尺,西窄東寬,號稱「八百里秦川」。這裡自古灌溉發達,盛產小麥、棉花等,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產區。 渭河平原位於陝西省中部,是陝西最富足的地方,也是中國最早被稱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的地方。

號稱 八百里秦川 。

8樓:驃騎先鋒使

秦漢時代,人們說的"關中"指陝西省中部,介於秦嶺和渭北北山(老龍山、嵯峨山、藥王山、堯山等)之間。

關中西起寶雞,東至潼關,海拔約325~800公尺,東西長約300公里。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

因在函谷關和大散關之間(一說在函谷關、大散關、武關和蕭關之間),古代稱「關中」。春秋戰國時為秦國故地,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五市及楊凌區。東西長300公里,平均海拔約500公尺,西窄東寬,號稱「八百里秦川」。

這裡自古灌溉發達,盛產小麥、棉花等,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產區。 渭河平原位於陝西省中部,是陝西最富足的地方,也是中國最早被稱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的地方。號稱 八百里秦川 。

渭河平原,又稱關中平原或渭河盆地,系地塹式構造平原。為區分關東及關西地區,關東地區位於嘉峪關以東地區,關西即嘉峪關以西,故稱關中。位於陝西省中部,介於秦嶺和渭北北山(老龍山、嵯峨山、藥王山、堯山等)之間。

西起寶雞,東至潼關,海拔約325~800公尺,東西長約300公里。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

因在函谷關和大散關之間(一說在函谷關、大散關、武關和蕭關之間),古代稱「關中」。春秋戰國時為秦國故地,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五市及楊凌區。東西長300公里,平均海拔約500公尺,西窄東寬,號稱「八百里秦川」。

這裡自古灌溉發達,盛產小麥、棉花等,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產區。 渭河平原位於陝西省中部,是陝西最富足的地方,也是中國最早被稱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的地方。

秦漢時代,人們說的 關中 指哪一帶

就是陝西地區。渭河平原,又稱關中平原或渭河盆地,系地塹式構造平原。為區分關東及關西地區,關東地區位於嘉峪關以東地區,關西即嘉峪關以西,故稱關中。位於陝西省中部,介於秦嶺和渭北北山 老龍山 嵯峨山 藥王山 堯山等 之間。西起寶雞,東至潼關,海拔約325 800公尺,東西長約300公里。面積約3.4萬平...

沙俄時代人們的生活,沙俄時代人民的生活

非常艱苦,過著畜生般的生活 3l正解,lz注意,4l是抄襲黨 沙俄時代人民的生活 沙俄時期的遠東就是其侵占的西伯利亞最東部。遠東地區地廣人稀,沙俄必須解決當地人口與勞動力極度匱乏的問題,以實現對這一新吞併土地的有效統治。沙俄為此採用了移民 懲罰性墾殖等措施來改善遠東人口和勞動力狀況,使遠東地區的人口...

為何在網際網路時代,人們比過去更孤獨

因為資訊化時代讓人坐在家裡都可以知道自己想知道的大部分事情,不用走出去,不用和別人交流也可以舒舒服服的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結果一拋開手機電腦,能像以前一起互幫互助的好朋友就屈指可數了 因為網際網路時代,人們不用走出家門就可以買東西,發訊息,處理工作等。所以人們都喜歡用手機等智慧型機器,解決了大多的生...

網路時代人們的價值觀是否已發生了質變

已經發生了質變,現在網路上許多水軍鍵盤俠等,只要有錢,他們就可以做一些違背自己良心的事情,說一些不管對他人生活有多大影響的話語。我覺得並沒有發生質變,所謂的質變,是經歷過一定的量的積累。網路時代只是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行為方式,對人們的價值觀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不會使其徹底的改變。或多或少還是有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