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辭和歸去來兮辭有什麼區別,《歸去來兮辭》的」辭」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2-03-23 07:08:48

1樓:就是困了吐了

《歸去來辭》為後人依陶淵明辭而作曲。

此曲宋末元初俞琰所作,後盛行於明代,是典型的明代對音彈唱琴曲。明代時松江派提倡對音彈唱,即一字一音,以琴歌而為特色。由於對音之限,其中很多琴曲已成為配唱之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琴本身的感染力。

此曲雖為對音琴曲,然依歸去來兮辭而入音律,取高節之風,旋律中正平和,亦為佳作。先生在打譜此曲時,並未將詞配於譜中,以減少一字一音對琴曲音韻之限制,主張以方正和暢,以澹逸曠達而為旨。故僅錄其辭原文於後記中,以明琴曲之意趣。

《歸去來兮辭》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抒情小賦,也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

這篇文章作於作者辭官之初,敘述了他辭官歸隱後的生活情趣和內心感受,表現了他對官場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思索,表達了他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汙的精神情操。作品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和活動,創造出一種寧靜恬適、樂天自然的意境,寄託了他的生活理想。

2樓:匿名使用者

歸去來辭和歸去來兮辭是一樣的意思,都是陶淵明寫的一本書名,但《歸去來兮辭》才最準確!

3樓:匿名使用者

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後來學者有的用歸去來兮辭,意思相同

4樓:匿名使用者

正版的是歸去來兮辭,陶淵明的

《歸去來兮辭》的」辭」是什麼意思?

5樓:大鱷龜

辭:古代的一種文體,一般與賦對應。辭的主體是詩歌,而賦的主體是散文。辭以抒情為主,而賦則以敘事為主。

其他意思:

名詞義:

1、會意字。本義:訴訟;打官司。

【引證解釋】:辭,訟也。——《說文》。按,分爭辯訟謂之辭。

2、口供。

【引證解釋】:明清於單辭,無或私家於獄之兩辭。——《書·呂刑》

3、言辭;文辭。

【引證解釋】: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4、特指政令之詞。

【引證解釋】: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三國志》裴松之注引

5、藉口;口實。

【引證解釋】:曹公,豺虎也,挾天子以徵四方,動以朝廷為辭。——《資治通鑑》

6、古體詩的一種。如:木蘭辭。

動詞義:

1、說講。

【引證解釋】:無傷也,請辭於軍。——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

2、辭別;告別。

【引證解釋】:朝辭白帝彩雲間。—— 李白《早發白帝城》

3、推卻不受。

【引證解釋】:以王父命辭父命。——《公羊傳·哀公三年》

4、審訊。

【引證解釋】:單于使 衛律召 武受辭。—— 班固《漢書·李廣蘇建傳》

5、遣去。

【引證解釋】: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使皇武子辭焉。——《左傳》

6樓:蘭色補丁

文體的一種:~賦。,如漢武帝的《秋風辭》

歸去來兮辭的小序翻譯和原文

7樓:薔祀

歸去來兮辭(並序)

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2。幼稚盈室3,缾無儲粟4,生生所資5,未見其術6。親故多勸余為長吏7,脫然有懷8,求之靡途9。

會有四方之事10,諸侯以惠愛為德11,家叔以余貧苦12,遂見用於小邑13。於時風波未靜14,心憚遠役15,彭澤去家百里16,公田之利,足以為酒。

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17。何則18?

質性自然19,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20,違己交病。嘗從人事21,皆口腹自役22。

於是悵然慷慨23,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24,當斂裳宵逝25。尋程氏妹喪於武昌26,情在駿奔27,自免去職。

仲秋至冬28,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29,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30。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31?既自以心為形役32,奚惆悵而獨悲33?悟已往之不諫34,知來者之可追35。

實迷途其未遠36,覺今是而昨非37。舟遙遙以輕颺38,風飄飄而吹衣。問徵夫以前路39,恨晨光之熹微40。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41。僮僕歡迎,稚子候門42。三徑就荒,松菊猶存43。

攜幼入室,有酒盈樽44。引壺觴以自酌45,眄庭柯以怡顏46。倚南窗以寄傲47,審容膝之易安48。

園日涉以成趣49,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50,時矯首而遐觀51。雲無心以出岫52,鳥倦飛而知還。

景翳翳以將入53,撫孤松而盤桓54。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55。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56?悅親戚之情話57,樂琴書以消憂。

農人告余以春及58,將有事於西疇59。或命巾車60,或棹孤舟61。既窈窕以尋壑62,亦崎嶇而經丘63。

木欣欣以向榮64,泉涓涓而始流65。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66。

已矣乎67!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68?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69?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70。懷良辰以孤往71,或植杖而耘耔72。

登東皋以舒嘯73,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74,樂夫天命復奚疑75!

【翻譯】

我家貧窮,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孩子很多,公尺缸裡沒有剩餘的糧食,賴以維持生計的本領我還沒有找到。親友大都勸我去做官,我心裡也有這個念頭,可是求官缺少門路。

正趕上出使到外地的事情,地方大吏以愛惜人才為美德。

叔父也因為我家境貧苦替我設法,我就被委任到小縣做官。那時社會上動盪不安,心裡懼怕到遠處當官。彭澤縣離家一百里,公田收穫的糧食,足夠造酒飲用,所以就請求去那裡。

等到過了一些日子,便產生了留戀故園的懷鄉感情。那是為什麼?

本性任其自然,這是勉強不得的;飢寒雖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但是違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過去為官做事,都是為了吃飯而役使自己。於是惆悵感慨,心情激動不平,深深有愧於平生的志願。

仍然希望看到這一茬莊稼成熟,便收拾行裝連夜離去。

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弔喪的心情像駿馬賓士一樣急迫,自己請求免去官職。自立秋第二個月到冬天,在職共八十多天。因辭官而順遂了心願,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歸去來兮」。

乙巳年十一月。

回去吧!田園都將要荒蕪了,為什麼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靈被軀殼所役使,那為什麼悲愁失意?

我明悟過去的錯誤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發生的事尚可補救。我確實入了迷途,但不算太遠,已覺悟如今的選擇是正確的,而曾經的行為才是迷途。

船在水面輕輕地飄盪著前進,輕快前行,風輕飄飛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詢問前面的路,恨天亮的太慢。

終於看到了自己的家,心中欣喜,奔跑過去。家僮歡快地迎接我,幼兒們守候在門庭等待。院子裡的小路快要荒蕪了,松菊還長在那裡。

我帶著幼兒們進入屋室,早有清釀溢滿了酒樽。我端起酒壺酒杯自斟自飲,看看院子裡的樹木,覺得很愉快。

倚著南窗寄託傲然自得的心情,覺得住在簡陋的小屋裡也非常舒服。天天到院子裡走走,自成一種樂趣,小園的門經常地關閉,拄著拐杖出去走走,隨時隨地休息,時時抬頭望著遠方。雲氣自然而然的從山里冒出,倦飛的小鳥也知道飛回巢中;陽光黯淡,太陽快落下去了,手撫孤松徘徊。

回來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斷絕交遊。世事與我所想的相違背,還能努力探求什麼呢?以親人間的知心話為愉悅,以彈琴讀書為樂來消除憂愁。

農夫告訴我春天到了,西邊田野裡要開始耕種了。有時叫上一輛有帷的小車,有時劃過一艘小船。有時經過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時走過高低不平的山路。

草木茂盛,水流細微。羨慕自然界的萬物一到春天便及時生長茂盛,感嘆自己的一生行將結束。

算了吧!活在世上還能有多久,為什麼不放下心來任其自然地生死?為什麼心神不定,想要到**去?富貴不是我所求,修成神仙是沒有希望的。

趁著春天美好的時光,獨自外出。有時放下手杖,拿起農具除草培土;登上東邊的高崗放聲呼嘯,傍著清清的溪流吟誦詩篇。姑且順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抱定樂安天命的主意,還有什麼可猶疑的呢!

擴充套件資料

這篇辭賦,不僅是陶淵明一生轉折點的標誌,亦是中國文學史上表現歸隱意識的創作之高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鄉路上和到家後的情形,並設想日後的隱居生活,從而表達了作者對當時官場的厭惡和對農村生活的嚮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詩人的一種「樂天知命」的消極思想。

辭前有序,是一篇優秀的小品文。從「餘家貧」到「故便求之」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貧而出仕的曲折經歷。其中「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及「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寫出過去出仕時一度真實有過的欣然嚮往,足見詩人天性之坦誠。

從「及少日」到「乙巳歲十一月也」這後半幅,寫出自己決意棄官歸田的原因。「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是棄官的根本原因。幾經出仕,詩人深知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喪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

因此,「飢凍雖切」,也決不願再「違己交病」。

語言雖然和婉,意志卻是堅如金石,義無反顧。至於因妹喪而「自免去職」,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對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辭則是淵明在脫離官場之際,對新生活的想象和嚮往。

正文以「歸去來兮」開篇,意即「回家去啊!」開門見山地喝出久蓄胸中之志,好像長籲一口悶氣,感到渾身輕鬆自在。「田園將蕪胡不歸?

」以反問語氣表示歸田之志已決。「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回顧當時為了謀生而出仕,使精神受形體的奴役,感到痛苦悲哀,現在已覺悟到過去的錯誤雖然無法挽回,未來的去向卻還來得及重新安排。作者引用《論語·微子》中楚狂接輿的歌辭:「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微加點化,形神俱似。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則是覺醒和決絕的宣言。他看穿了官場的惡濁,不願同流合汙;認識到仕途即迷途,幸而踐之未遠,回頭不遲;一種悔悟和慶幸之情溢於言外。

這一段是申述「歸去來兮」的緣由。寓理於情,讀來誠摯懇切,在平靜的語氣中顯示出思緒的變遷和深沉的感慨。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諡靖節。潯陽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

《晉書》《宋書》均謂其為系陶侃曾孫。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後去職歸隱,絕意仕途。長於詩文辭賦。

淵明曾祖或為陶侃(尚存爭議,但二者的親緣關係是肯定的 )。外祖父孟嘉,晉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過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說,或名岱或名茂),父親是個「寄跡風雲,寘茲慍喜」的人,具體事蹟已不可考。

有一庶妹,小淵明三歲,後嫁給程姓人家,故陶詩文提及她時稱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來,淵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壞。八歲時淵明父去世,家境逐漸沒落。

詩多描繪田園風光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隱寓著對汙濁官場的厭惡和不願同流合汙的精神,以及對太平社會的嚮往;也寫及對人生短暫的焦慮和順應自然、樂天安命的人生觀念,有較多哲理成分。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與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頗為精練,具有獨特風格。有《陶淵明集》。

北宋李格非: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有斧鑿痕。

南宋朱熹:其辭義夷曠蕭散,雖託楚聲而無其尤怨切蹙之病。

《歸去來兮辭》陶淵明,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

歸去來兮辭 作者陶淵明簡介如下 陶淵明 365 427 東晉詩人 辭賦家 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諡靖節。潯陽柴桑 治今江西九江 人。晉書 宋書 均謂其為系陶侃曾孫。曾任江州祭酒 鎮軍參軍 彭澤令等,後去職歸隱,絕意仕途。長於詩文辭賦。詩多描繪田園風光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隱寓著對汙濁官場...

楚辭《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辭》古文賞析

歸去來兮辭 不是楚辭,是陶淵明寫的。陶淵明是東晉人。這應該是陶淵明所做不算是楚辭。歸去來兮辭 譯文 回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麼還不回!既然自認為心志被形體所役使,又為什麼惆悵而獨自傷悲?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經不可挽回,知道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實在是誤入迷途還不算太遠,已經覺悟到今天 是 而昨天 ...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全文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徵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

歸去來兮辭並序有什麼詞類活用,歸去來兮辭並序 有什麼詞類活用?

歸去來兮辭並序的詞類活用 1 瓶無儲粟,生生所資 生生 前 生 維持 後 生 動詞用作名詞,生活 釋義 公尺缸裡沒有儲存的糧食,維持生活所需要的東西。2 眄庭柯以怡顏 怡 愉快,使愉快 釋義 看看院子裡的樹木,覺得很愉快。3 倚南窗以寄傲 傲 形容詞用作名詞,傲然自得的情懷 釋義 斜倚南窗,來寄託傲...

歸去來兮辭的問題歸去來兮辭的疑問代詞及其用法

5個疑問代詞 胡 奚 曷 焉 何,用法如下 一 胡文言疑問詞,為什麼,何故 不歸?取禾三百廛兮?二 奚文言疑問代詞。什麼 太師 笑也?彼且 適也?文言副詞。怎麼 為什麼 子 乘是車也?奚筆畫三 曷 文言疑問代詞。誰 什麼 藐藐孤女,依 恃?為不去?四 焉疑問代詞。怎麼 多用於反問 有今日?能不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