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日沒侵擾蘇聯的原因太平洋戰爭時期德軍對美宣戰的原因

時間 2022-09-30 09:40:32

1樓:

日本不入侵蘇聯 一方面是因為大本營確立了「南進」的政策,因為南方的油氣資源關係到日本能否堅持戰爭 另一方面,日本經過之前與蘇軍的幾次交手 深知在裝甲兵方面的差距 所以只是保持在國境上的對峙 而沒有入侵 並逐步將精銳調往太平洋

德軍宣戰 主要是出於軸心國的協議 實際上德國是不太願意與美國交戰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在1939年日本關東軍曾試圖北進,結果被朱可夫率領的機械化軍打得落花流水,所以日本戰時內閣中北進的意見逐漸轉弱,而1940年,由於日本在中國的侵略侵犯了歐洲和美國的利益,美國、英國和荷蘭都開始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並提出恢復石油**的首要條件是日本從中國撤軍,很明顯日本不能接受,日本總共由大約40萬噸石油儲備,可以供日本使用18個月,而當時荷蘭已經被納粹德國征服,英國正在德國空軍的機翼下苦苦掙扎,美國國內孤立主義日盛,所以日本戰時內閣中的南進思想開始抬頭,1941年1月,山本五十六向日本軍部上書,第一次提出偷襲珍珠港的計畫,所以日本全軍上下都在緊鑼密鼓地準備對美國開戰,而德國在1941年6月22日進攻蘇聯時,日本正在全力準備南下事宜,在1941年11月蘇聯最艱苦的階段,日本的第一機動艦隊正在駛向珍珠港的路上,日本根本無力在南北兩線同時作戰。

在太平洋戰爭前夕,美國就逐漸傾向英國這邊,雖然美國法律允許美國向德國和英國****,但同時美國法律規定必須由本國海軍護送運輸軍火的商船,這樣,有龐大皇家海軍的英國就可以從美國進口軍火,而德國由於沒有強大的海軍就不行,德國已經憋了一肚子火,但希特拉害怕惹毛美國,命令德國潛艇嚴禁襲擊美國船隻,後來羅斯福下令,美國驅逐艦在發現德國潛艇後可以不加警告直接**,等於把雙方的臉皮都撕破了,等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根據德國和日本的同盟條約,如果日本和美國開戰,德國有義務向美國宣戰,所以德國可以說是被迫和美國開戰.

3樓:匿名使用者

蘇日在遠東有過兩次衝突!張鼓峰事件和諾門坎戰役!這兩次戰鬥蘇軍受史達林的命令並沒對在遠東日軍大打出手,而是適可而止。

日軍便更大膽的侵華!因為當時蘇德簽署互不侵犯條約!當德軍入侵蘇俄時,日軍已深陷太平洋和中國大陸!

德軍對美軍宣戰的願意是因為德日是協約國!兩家屬同盟國家!

4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關東軍在諾門坎被蘇軍狠狠教訓了一頓,日本人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就不敢去了。

蘇德戰爭的蘇聯勝利原因

5樓:手機使用者

蘇聯之所以能力挽狂瀾,並最終取得戰爭勝利,主要有以下因素:

雄厚的人力物力。1941年,蘇聯人口約為1.8億。

戰爭爆發後,蘇聯共動員了3450萬人。二戰結束時,蘇聯紅軍總兵力達1280萬人。戰爭期間,蘇聯共生產飛機13.

41萬架、坦克10.28萬輛、火炮和迫擊炮82.52萬門。

廣闊的疆域為蘇聯抵抗德軍侵略提供了戰略縱深。蘇聯陸地面積為2227.4萬平方公里,地跨11個時區。

二戰初期,雖然德軍很快占領了歐洲各國,但卻無法一口吞下龐大的蘇聯。當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時,蘇聯**仍控制著2/3以上的國土。此外,嚴寒的天氣也幫助了蘇聯。

莫斯科的嚴寒,讓德軍和1812年入侵沙俄的拿破崙軍隊一樣,在莫斯科城下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美英等國的大力援助。蘇德戰爭期間,尤其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美英兩國給蘇聯以大量的援助,包括槍械、彈藥、坦克、飛機、車輛等軍用物資。如果沒有這些盟友的援助,蘇聯要從1941年的大崩潰中恢復過來甚至擊敗德國,都將會更加的困難。

擁有先進的作戰理論。蘇聯紅軍軍事理論家圖哈切夫斯基元帥早就提出了大縱深作戰理論。戰爭期間,蘇聯紅軍成功解決了組織與實施寬正面、大縱深的戰略進攻等一系列軍事問題,保證了衛國戰爭的勝利。

此外,蘇聯紅軍還湧現出了以朱可夫元帥為代表的一批傑出統帥和將領。

1941年6月30日,成立了以史達林為首的蘇聯國防委員會,提出了「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戰爭!」的口號。

為理順指揮關係,8月8日設立了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為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蘇共向前線派去了150萬名黨員和350萬名共青團員。戰爭期間,蘇共吸收了531.

9萬名黨員。

蘇聯人民的戰鬥精神。為祖國而戰,每個蘇聯人都英勇殺敵,湧現了以彼得羅夫斯基中將、馬特洛索夫、卓婭為代表的一批英雄典型。據統計,戰爭期間,蘇聯軍民共有1.

16萬餘人成為「蘇聯英雄」,700萬蘇聯軍人榮獲各種勳章和獎章。

二戰蘇德戰爭期間,日本為什麼不在背後捅蘇聯一刀,反而要對美開戰?

6樓:匿名使用者

在德國和蘇聯開戰之前就打過

比如:諾門罕之戰,張鼓峰之戰

1、關東軍實力不濟:諾門坎戰役給日本陸軍上了生動的一課。朱可夫將軍讓日本人了解了什麼是真正的現代戰爭。

在蘇德戰爭爆發的1941年,蘇聯從亞洲調了大批部隊到西線,但令日軍驚訝的是在東北與其對峙的蘇軍人數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遠東軍司令違反史達林的命令,在西伯利亞的流放犯裡面徵兵數十萬)。而在坦克以及飛機數量上,蘇聯更占有絕對優勢。在這種態勢下,一旦開戰,日軍將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2 南面有更大的利益:東南亞豐富的戰略資源對於日本這一小國而言異常重要。而且英美對日本逐漸開始進行資源封鎖,使日本獨霸東亞的意圖更加強烈。

而當時西伯利亞的石油等礦產資源還沒有探明(或者說探明了日本人不知道),對於日本來說,西伯利亞的資源就只有土地、草原、木頭。

3 海軍意見:日本內部北上派主要是陸軍,而南下派則是海軍。而日本是島國,海軍的對石油的需求遠遠比陸軍高,所以其意見更被重視。

海軍的存油只有半年(9個月)的消耗量奪取荷蘭屬、英屬殖民地的石油資源成為了當務之急

4 遏止美國:美國雖然中立,但是其利益決定了與日本的敵對位置。必須乘美國尚未進入狀態是徹底將其逐出亞洲。

實際上,日本喜歡不宣而戰。

諾門罕之戰,張鼓峰之戰、珍珠港都是這樣。

而日本關東軍和蘇聯遠東軍相互之間都是牽制作用,蘇聯遠東軍即使在抽調最厲害的時候,也保障了百萬大軍,遠東軍就不必說了

1941年6月22日:703714人,炮10080門,坦克3188輛,飛機4140架,艦艇94艘。

1941年12月1日:1343307人,炮8777門,坦克2124輛,飛機3193架,艦艇96艘。

1942年7月1日:1446012人,炮11759門,坦克2589輛,飛機3178架,艦艇107艘。

1942年11月19日:1296822人,炮12728門,坦克2526輛,飛機3357架,艦艇98艘。

1943年7月1日:1156961人,炮13843門,坦克2367輛,飛機3949架,艦艇101艘。

1944年1月1日:1162991人,炮16827門,坦克2069輛,飛機4006架,艦艇102艘。

1945年5月9日:1185058人,炮20695門,坦克2338輛,飛機4314架,艦艇93艘。

1945年8月9日:1747465人,炮29835門,坦克5250輛,飛機5171架,艦艇112艘。

7樓:

日本人之前在諾門罕捅過蘇聯一刀,下場很慘,就這下場它還敢找蘇聯麻煩?

諾門罕戰役,或稱哈拉哈河戰役,又叫諾門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日本及蘇聯在遠東地區發生的一場戰役。日本稱5月11日至6月上旬的事件稱為第1次ノモンハン事件‎,即第1次諾門罕事件;此後至9月16日停火為止,稱為第2次ノモンハン事件‎,即第2次諾門罕事件。

戰事於1939年在當時的滿洲與蒙古的邊界諾門罕發生。日、俄雙方的軍隊分別代表「偽滿洲國」及「蒙古國」交戰(以蘇聯朱可夫元帥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喬巴山元帥為領導的蘇蒙聯軍),但日、俄雙方並沒有向對方正式宣戰。戰事以日本關東軍大敗結束。

日、俄雙方此後在二次大戰中一直維持和平狀態,直至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後,蘇聯在8月8日向日本宣戰並攻擊偽滿洲國的八月風暴行動為止。[1]

諾門罕戰役使東北關東軍向西侵略的企圖徹底落空,進而促使日軍不得不放棄「北進政策」而選擇「南進政策」,進攻太平洋諸島,偷襲珍珠港,最終導致日本法西斯完全覆滅。日本史學家稱這場戰爭為「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一次敗仗」。[2]這是蒙古國歷史上重要的戰役之一,蒙古國為戰爭爆發70周年作紀念活動。

具體的你自己查一下吧

8樓:

這個問題在當時已經受到提議了,那時候日本還沒有對美宣戰。蘇德戰爭在那個時候正是德軍摧拉枯朽的推進時期,當時日本有兩種聲音,一是北上,也就是你說的給蘇軍背後來一刀。二是南下,侵略東南亞。

印度洋是英美兩國的利益所在地。這樣勢必會得罪美國,日本也是充分考慮到的。兩種聲音,一時之間難分高下。

但那時候的戰局左右了決定。當時,蘇聯準備不足,一說是故意敗退,反正那時候蘇軍節節敗退。日本認為,沒必要再去幫助盟友,而且西伯利亞那個時候還沒有發現油田,沒必要耗費人力物力占領,日本是個資源短缺的國家,而東南亞有豐富的資源用於擴張。

所以,最終,南下的聲音戰勝了北上。

後來,就有了日軍偷襲珍珠港。

歷史就這樣定格了,歷史是不能假設的,假如能假設的話。那麼,可以肯定,至少,盟軍裡是沒有蘇聯了,歷史也將改寫。

沒有,當時三國結盟時已經劃分了勢力範圍。整個蘇聯和歐洲美洲歸德國,義大利負責非洲,而日本,是亞太。

9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在戰爭剛開始時確實有意對蘇聯開戰,當時日本有北進和南下兩種選擇,而初期時北進戰略占上風,日本據此策劃並實施諾門坎戰役,不想此役日本在蘇聯強大的空軍和火炮面前損失慘重。於是日本改為南下戰略,使用其強大的海軍力量攻占東南亞,繼而攻擊英美,導致美國參戰。

10樓:納蘭雲磬

第一:日本曾在諾門坎一戰被蘇聯打的慘敗,認識到了自己和蘇聯巨大的差距。

第二:當時德國在歐洲一路勢如破竹,很多歐洲老牌國家被滅,其在中南亞的殖民地一下都成了無主之地。日本看到了當然不能放過,當時日本稱為「絕不能錯過的班車」。所以日本選擇了南下而不是北上

11樓:匿名使用者

戰爭都有目的

日本的戰爭重點不是要土地,而是要資源;

日本到後來之所以對英美開戰,

主要是因為石油,不是吃飽撐著沒事亂打.

打蘇聯能幹嘛?把西伯利亞打下來又怎樣?

如果開戰就是為了談和,那當初不打不就得了?

二戰中蘇德戰爭的一些問題,二戰蘇德戰爭有那幾場保衛戰比較著名?

史達林格勒戰役後德軍並不是一直兵敗如山倒,相反,在緊接下來的哈爾科夫戰鬥中,曼斯坦因元帥的部隊還擊敗了蘇軍,這只部隊本來是要去救援被圍困在史達林格勒的第6集團軍的。史達林格勒戰役戰役是轉折點,主要是扭轉了德軍一直處於戰略進攻的態勢,使雙方變成僵持對峙階段。同時消耗了德軍有生力量。真正德軍開始潰敗是在...

為什麼二戰蘇德戰爭希特拉決定放棄把莫斯科作為攻擊目標

為了小麥和石油。曼施坦因和格林都曾反對南下攻擊基輔,希特拉力排眾議,他的回答很說明問題 你們這些將軍,對戰時經濟可謂一竅不通,我們的國家和軍隊堅決不能出現短缺糧食和石油的情況。而莫斯科只是乙個政治標籤,我們必須先把它放一放。希特拉改道攻擊基輔和消滅蘇聯的西南方面軍,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從德國國力和後勤...

蘇德戰爭德軍為什麼失敗,原來閃電戰不是很厲害嗎

儘管德國突襲蘇聯給蘇聯西部的經濟造成巨大破壞,但是由於蘇聯將部分工業內遷,因此蘇聯的工業基礎仍然存在。與此同時,美英兩國也向蘇聯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物資援助,使蘇聯在戰爭初期遭受重大打擊的情況下能夠穩住陣腳。儘管德軍攻占了基輔,蘇聯 和被俘的人數高達100萬,但是,蘇軍的抵抗卻沒有任何減弱的跡象。因為蘇...

二戰時期蘇德戰爭中蘇聯為什麼能取勝

蘇聯對付德國的主要作戰形式是陸戰和空戰,因此,史達林得以集中力量生產對這兩種戰爭形式具有決定性意義的 由於蘇聯的金屬切割工具機只有不到70萬台,只有德國的三分之一,所以蘇聯人在生產 特別是技術兵器是盡量簡化工藝流程,節約原材料。1943年,德國的主戰坦克產量為12000輛,而蘇聯因為集中力量生產坦克...

歐洲戰場一戰和二戰哪個更慘烈,蘇德戰爭除外

還是一戰慘烈,二戰很大程度上是軸心國欺負弱小國家,蘇德戰場是最慘烈的,其他戰場很少有 幾十萬人的戰疫。一戰就不同了,幾個大帝國都勢均力敵,都是正面戰場,一打就是幾個月的持久戰,兩邊的大炮都對著同樣的目標連轟好幾個月,屍體都不知道被翻出來多少次了。一戰,那會剛開始發生工業革命,什麼機關槍啊,坦克,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