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說“普通話”嗎?古代人說的是普通話嗎

時間 2023-08-21 04:47:19

1樓:壹讀故事

當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正式建立起**集權制帝國後,為了管理廣袤的土地,推行車同軌、書同文的政策。因此,“普通話”就成為一種必須。沒有“普通話”,****就不能有效地對地方進行管理。

當然,古代並不是叫“普通話”,而是叫“官話”或“雅語”。普通話是現代的叫法。古代沒有大規模的、現代的學校,像是農民等普羅大眾沒有機會學習“官話”和“雅語”。

對於他們來說,“官話”的作用並不大。農民終其一生,活動範圍就是方圓幾十里。

文人才有機會學習“官話”和“雅語”。當他們參加科舉,進入殿試後,還是講著地方方言,那麼朝廷溝通效率會有多低?那些讀書人不好好學習官話,還想不想當官了?

各朝各代都有屬於自己的“官話”和“雅語”。如唐朝的“官話”,則以洛陽長安地區的口音為主,為洛下音。其中,“官話”的教材為《切韻》。

此後歷朝歷代的文人,都是用《切韻》進行“官話”的練習。

當然,各地的文人的“官話”都會帶上當地的口音。很多官人因為口音問題,成為人們取笑的物件,如唐朝**候思止,就是因為口音不正被人寫進《大唐新語》。因為口音不正而名留史冊,對於候思止來說,這到底是幸運,還是不幸呢?

中國土地廣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語言,沒有統一的“官話”,實在時候無法管理。以客家話為例,梅州與河源都是客家話地區,可口音也有很大的差異。再小到縣與縣、鎮與鎮之間,口音也有差異,真是“十里不同音”。

所以,推行標準的、統一的“官話”,可提公升人們對國家和文化的認同感。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一直都是兩套系統,官話和各地語言,官話是工具語言辦公用的,各地語言是管理流動人口和固定人口用的,所以皇帝是不提倡基層講官話的,“普通話”這種鼓勵基層講官話的詞是不可能存在的。一般去那裡居住就要學說那裡的語言叫入鄉隨俗。沒什麼事盡量回老家死,叫落葉歸根。

古代人說的是普通話嗎

3樓:小張漲知識

古代人說的不是普通話,不同朝代有著不同的官話,普通話一詞是在清末才出現的。在中國古代,每個朝代都有官話,官話一般是某地的方言,商代時均持中原雅音,元代時以大都語音為標準,明朝時期南京官話被推崇,1901年將北平語音定位國語。

古代人說的是普通話嗎

古代人說的不是普通話

普通話這個詞並不是從古代就出現的,這個詞是在清末才出現。清末之前,我國古代不同朝代有著不同的官話,一般多以都城方言作為官方語言推廣。例如元代時定都在大都,以大都語音為標準,明朝時定都南京,以南京官話為官方語言。

普通話出現於清朝末期

清朝時期,定都於北京,前期還是以南京官話為主流,直至雍正年間,設立北平語音為國語正音,北平語音的地位開始提公升。1909年,清**將北平語音命名為國語,1949年改稱普通話,並在1955年進行全國推廣。

推廣普通話的意義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官話為基礎方言,並且以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一種通用語言。推廣普通話並不是為了消滅方言,而是為了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讓交流更加順暢,有利於整個國家的團結。

古人是說普通話的嗎?

4樓:網友

不是,電視劇集上面和現實是兩碼事,古代有所謂的官話,相當於現在的普通話,但是發音不一樣,此外還有各類方言。

5樓:匿名使用者

不說。你看學的那些文言文,他們就那麼說話,可能到明清時期沒那麼文言了,尤其是近代,不過離普通話還差的遠呢。要不胡適魯迅怎麼倡導白話文呢。

6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不說普通話,但天南地北的人到一起都說官話,類似普通話,且來自官場!

7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不說了,古人都用文言文啊,而且不同地方的方音很重,也許**是京腔吧。

8樓:顛倒順滑

當然不是,古漢語發音和現在的普通話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9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沒有標準的通行語言,一般來說以皇帝所在的都城的方言為準,或者以皇帝的方言為準。你看清朝的官方語言就是北京話,但是清朝的統治者是東北人,經過長期的演變,統治者也會講北京話了,因此北京話成了他們的官方語言。

可想而知,秦朝的時候說的是陝西話,宋朝時候說的是河南話,一般的**在當地可能就講方言,而在上京見皇帝或者去上級部門的時候就講當時的京城語言了。

10樓:cc糖果麥子

這個問題好犀利啊……

其實古代人說話和我們看到的文言文不一樣、和咱們現在說話差的不多、就是有的用詞方面比較不一樣、

古代也是有方言的、而且說得比咱們還多、

11樓:網友

現今的普通話,是在北方官話的基礎上吸收北京方言形成的。北方官話的形成由來已久,大體可以追溯到元朝。但北方官話是明顯受到了北方民族的影響,入聲消失,出現了捲舌音。

所以北方官話和宋以前中國的官話是有很大的分別的。

但即使是宋以前的官話,歷代亦有不同,大抵六朝以至宋為中古音,先秦以至三國西晉為上古音。這兩個階段的分別是和北方民族語言的影響都是有很大關係的。

但是,官話(雅言)也並不等同於古人實際所說的話,揚雄曾作《方言》,也可以略見漢朝時候各地方言的狀況。官話、方言的分別由來已久,古人所說的口語,恐怕也要具體區分吧。

12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 也不是現在的北京話。

13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 沒朝都有自己的官話。

古代的人說普通話嗎?古代普通話是什麼樣的?

14樓:竹泫兒

首先“copy普通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在近代才出現的。我想你的意思是古代漢語的語音是否和現在普通話基本相同。這根據時代肯定是不一樣的,首先從西周到漢到北宋,基本的國語標準音都是“河洛雅言”,即當時關中到洛陽一代的貴族語音。

而現代漢語“普通話”是在清末北京方言的基礎上形成的,可想而知差距有多大。

我國的文字是秦始皇統一的,我國方言眾多,但由於文字及語法的統一,使得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延續得以順暢,從這一點看秦始皇功不可沒,有趣的是,我國第乙個真正在全國強制推廣官話(類似今天普通話,不過是以京城方言為基礎的)的皇帝也是乙個曾被描述成暴君的愛新覺羅胤禛就是雍正,緣起乙個嶺南地方官因為在雍正面前講方言而讓皇帝鬧出誤會,差點殺了那名**,由此看雍正之前其實並無真正現在意義上的普通話,但因為文字及語法的通用,交流並無障礙。

15樓:a九尾妖姬

古代bai人不說普通話。

現代意義上的du普通話是以北京音zhi為標準的通dao用性語言。我國的年代劃分是以回1840年的鴉答片戰爭之前定義為古代時期。1840至1949年是近代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至今是現代時期。

強制推行普通話是從清朝時期開始的,但是沒有成功。夏商周朝基本都是部族式的群雄割據,直到秦朝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統一貨幣,統一度量,統一文字等等都成功了,但是唯獨統一語言發音的政策失敗了。

到了漢朝,繼續大一統,甚至統一人們的思想文化,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來證明很成功,可是統一語言發音同樣失敗了。

16樓:風de翅膀

文言文是書面語言,口語不是這樣的。據高本漢考證,中國人唐時的口語接近內今天的閩南話(台語),宋時的口容語接近今天的粵語。

我們現在使用的普通話,是從明代以後逐漸形成的。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都流行於北方,使用當時北方的官話體系寫成的。這兩本書最早都是說書藝人的話本,在逐漸形成過程中有很多讀書人參與其中。具體的作者較有爭議,是否就是羅貫中、施耐庵,尚未定論。

今本流行的《三國演義》是經過毛宗綱、金聖嘆批註的;《水滸傳》也經過了金聖嘆的修改。因此和原作者,或者說別的版本,有一定的區別。

至於文體風格,在流傳中經過多人之手,很難說是由誰決定的。

又及:文言文是書面語,白話文是口語。口語上不了檯面,但卻是一般日常交流用的。因此當胡適倡導白話文寫作時,林紓就說那是“引車賣漿”者流。

古代人也說普通話嗎

普通話只現在才下的定義.古代的 普通話 大概都只是說當時的首都的話吧.顯然不是。普通話 這個詞是在清末出現的。1902年,學者吳汝綸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議中國應該推行國語教育來統一語言。在談話中就曾提到 普通話 這一名稱。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學日本時,曾與留日學生組織了乙個 演說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