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語文書第5課古文意思是

時間 2022-12-08 18:15:42

1樓:包包速遞

...什麼啊,分明5課是小溪流的歌嘛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五課古詩的意思是什麼

2樓:江渝

是《題西林壁》嗎?

從正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從其他面看廬山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認不清楚廬山本來的面目,只因為自己在廬山中。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五課課後題的全部答案,快點,今天就寫

3樓:寶藍色的浪漫

一,因為有趣,是童年的記憶,要懂得樂趣,陶冶情操,才能成為乙個富有情趣的人。

二1,文言文意思

(1)項:脖子(2)果:如果(3)林:森林(4)興:興趣(5)方:於是(6)驅:趕走

2,(1)把一件事情查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2) 非常悠閒

(3)很大的乙個物體

(4)夏天的蚊子像雷一樣

七年級語文書第五課的意思

七年級上冊語文所有古文之字的意思 60

4樓:一知齋

一.用作介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用」「拿」「憑藉」「依據」「按照」「用(憑)什麼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察今》)

願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乃入見。問:「何以戰?」(《曹劌論戰》)

餘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記》)

(2)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3)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於」。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廉頗藺相如列傳》)

時操軍兼以飢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戰》)

(4)引進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於」,可譯為「在」「從」。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於泰安。(《登泰山記》)

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漢書•西南夷傳》)

(5)表示動作、行為的物件,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例如:

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戰國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信陵君竊符救趙》)

二.用作連詞。用法和「而」有較多的相同點,只是不能用於轉折關係。

(1)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常用來連線動詞、形容詞(包括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短語),可譯為「而」「又」「而且」「並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遊褒禪山記》)

(2)表示承接關係,「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

餘與四人擁火以入……(《遊褒禪山記》)

(3)表示目的關係,「以」後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果。可譯為「而」「來」「用來」「以致」等。例如:

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斂貲財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記》)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4)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例如:

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信陵君竊符救趙》)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

(5)表示修飾關係,連線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辭》)

三.複音虛詞「以是」「是以」,相當「因此」,引出事理發展或推斷的結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送東陽馬生序》)

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鐘山記》)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庖丁解牛》)

5樓:

之字的用法可以按詞性分為如下幾種情況:

助詞1.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相當於「的」。

見藐小之物。故時有物外之趣。項為之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邑八景之一。

其鄰人之父亦雲。而疑鄰人之父。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

2.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可不譯。

心之所向。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3.音節助詞,無所指,湊足音節的作用,去掉對句子結構意義皆無影響。

觀之,興正濃。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代詞1.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

昂首觀之。使之衝煙而飛鳴。為之怡然稱快。驅之別院。學而時習之。誨女知之。

知之為知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友人慚,下車引之。人皆吊之。人皆賀之。

(2.指示代詞,這、那。 之二蟲。)

(動詞往。 如:吾欲之南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樓:九櫻璃

孩子。。。語文書上都有啊。。。。不會懶到寧可來上網也不去翻書的地步了吧。。。我教你個法,例如上網搜【核舟記】,後面都有的。。。。驚喜等你探索~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五課古詩的意思是什麼?

7樓:流年夢活寶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五課古詩的意思是: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五課古詩是《題西林壁》,《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

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

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全詩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原文:《題西林壁》

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創作背景

蘇軾於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由黃州(治所在今湖北黃岡)貶所改遷汝州(治所在今河南臨汝) 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遊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

據南宋施宿《東坡先生年譜》記載可知此詩約作於元豐七年五月間。

3.作品鑑賞

此詩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遊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結尾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之所以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區域性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這兩句奇思妙發,整個意境渾然托出,為讀者提供了乙個回味經驗、馳騁想象的空間。

這不僅僅是遊歷山水才有這種理性認識。遊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乙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4.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1-3]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沒帶語文書,七年級上冊第五課全部注釋,急急急 20

8樓:手機使用者

暈死,這我也知道啊,要你說

語文七年級上冊書語文書上的文言文有哪幾篇

9樓:

人教版七年級上bai冊文言文 第一單du元 5、童趣(沈zhi復) 第二單元dao 10、《論語》十版則 第三單權元 15、古代詩歌五首 觀滄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灣)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棄疾) 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第四單元 20、*山市(蒲松齡) 第五

七年級上冊語文《春》賞析句子,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課文《春》的內容

第六自然段,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春雨細密,輕盈的特點 希望能幫到你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課文 春 的內容 七年級上冊語文 春 從 春草圖 春花圖 春風圖 春雨圖 迎春圖中各選一句話賞析,幫幫忙啊,等!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 運用擬人的修辭寫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

七年級語文上冊全效學習的17課

字詞解釋 峰巒 山峰和山巒。巒,小而尖的山,或連綿的山。一霎間 一會兒,形容時間極短。預兆 事前顯露出的跡象。輕盈 文中形容卷雲像女子的動作 體態一樣輕巧優美。毛玻璃 又叫磨砂玻璃。表面粗糙 半透明。瀰漫 煙塵 霧氣 水等 充滿,布滿。徵兆 即將出現的跡象。虹 在口語中單用時也用jiang 四聲 這...

基礎訓練七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我的老師》答案

一 1 覺得這題應該沒必要發了吧 二 b三 1 迎 敲 2.音調 音調 3.接近 影響 4.珍寶.純真 四 魏巍 誰是最可愛的人 東方 五 略感知 一 1.a b c d e f g e g 2.溫柔慈愛 她愛我們 二 1.蔡老師是乙個溫柔 熱情 慈愛 公正 偉大 熱愛孩子的老師 她從來不打罵我們 ...

七年級上冊語文23課傷仲永全文翻譯

金溪縣的農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 紙 墨 筆 硯等 有一天 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 感到 詫異,從鄰家借來書寫工具給他,仲永立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 團結本族的人為內容,傳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物品 讓他 作詩,他能 立即完...

七年級上語文作業本答案(第27課)

1 縹 列 閒 鮫 2 b3 c 4 不好。量詞 朵 用在 流星 上,表現了流行像火一樣的特徵,又與燈籠的比喻相應,而且讓讀者感到 流星 像 花朵 一樣美麗。5 美麗 富饒的天上的街市 6 傳說中的牛郎織女被王母娘娘拆散,受盡夫妻分離之苦,每年只有七月初七那一天才能在鵲橋相會。而詩中的牛郎織女則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