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記》中「不陵節而施」的意思,學不躐等和不陵節而施乙個意思麼?

時間 2022-11-19 08:10:37

1樓:柯玉

不陵節而施:不超越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教育叫做「順利」。

注釋:①陵,超越。

②節,限度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禮記·學記》

譯文:大學教育的原則:在青春期之發育前進行教育叫做「防止叛逆」;在德行和學業有所成就時進行教育叫做「及時」;不超越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教育叫做「順利」;相互琢磨師生的問答從而達到各自理解叫做「觀摩」。

這四點,教育成功的基礎呀。

2樓:匿名使用者

1、釋義:不超過學的人的接受能力而進行(教育)。

2、作品簡介

《學記》,比較系統和全面地總結和概括了先秦漢民族的教育經驗。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它是古代漢民族典章制度專著《禮記》(《小戴禮記》)中的一篇,寫作於戰國晚期。

相傳為西漢戴聖編撰。據郭沫若考證,作者為孟子的學生樂正克。《學記》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以及同學之間的關係。

3、作品評價

《學記》,比較系統和全面地總結和概括了先秦漢民族的教育經驗。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它是古代漢民族典章制度專著《禮記》(《小戴禮記》)中的一篇,寫作於戰國晚期。

相傳為西漢戴聖編撰。據郭沫若考證,作者為孟子的學生樂正克。《學記》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以及同學之間的關係。

3樓:

不超過學的人的接受能力而進行教育

陵,超越。 節,限度

4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不要超越學生所能接受的限分,陵通假凌,超越的意思。節是程度的意思,也有標準的意思,放在什麼樣的句子裡,有不同的意思。

學不躐等和不陵節而施乙個意思麼?

5樓:老衲吃橘子

是的,意思都是為學習不能超越次第,應循序漸進。

【拼音】xué bù liè děng

【釋義】學習不能超越次第,應循序漸進。

【出處】出自戰國後期《禮記》中的《學記》 :「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不陵節而施」「雜施而不孫,則亂壞而不修」。

表示學習要循序漸進。《學記》是中國古代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被稱為"教育學的雛形"。是我國古代教育經驗和儒家思想的高度概括。

6樓:我本熱情

學不躐等和不陵節而施是同乙個意思,都是循序漸進性原則的集中體現。

學不躐等,詞語,讀音是xué bù liè děng,其意是指是學習不能超越次第,應循序漸進。

出自戰國後期《禮記》中的《學記》 :「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 表示學習要循序漸進。《學記》是中國古代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專門論述

造句:鳴呼世謂學不躐等,矧吾宗單傳心印用以了生死者,其可以躐等乎。

2.不陵節而施,讀音是bù líng jié ér shī,陵,超越;

不陵節而施出自《禮記·學記》。

7樓:麗麗

前者指什麼東西都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後者指不能超過人的接受範圍而施教

不陵節而施什麼意思

8樓:育萃教育

【育萃專家為您解析】不凌節而施,原話"不陵節而施之謂孫(xùn)」。陵,超越;節,限度;孫,通「遜」,順的意思。這句話出自《禮記·學記》。

這句話的意思是,教育要根據學習者的年齡、學習基礎、智力等因素循序漸進,因材施教,不超越學習者的接受限度而進行教育。

9樓:匿名使用者

不超過人的接受能力而實施的教育。即教育學上講的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不陵節而施」是什麼意思?

10樓:晴晴子的魔法屋

不跨越進度,不超出其能力來教導。

此句來自《學記》,原句如下: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凌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大學施教的方法:在學生的錯誤沒有發生時就加以防止,叫做預防;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教育,叫做及時;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齡特徵而進行教育,叫做合乎順序;互相取長補短,叫做觀摩。這四點,是教學成功的經驗。

這一節專門講教育和學習的方法,方方面面都講到了,從及時施教、因人施收、啟發誘導,到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可以說非常全面。方法的問題之所以重要,就在於它直接關係到教和學的成敗。

其實不光是教育是這樣,幾乎一切實踐活動都存在方法的問題。目標無論怎麼偉大和誘人,方法不對,是難以達到那目標的。成語中的「事倍功半」和「事半功倍」,都是就方法問題而言的,也表明了方法問題在實踐中的重要性。

不陵節而施是什麼意思

11樓:豐懷曼

陵節而施

出自《禮記·學記》

陵節而施之謂孫(xùn):不超過學的人的接受能力而進行(教育),叫做合乎順序.

陵,超越. 節,限度. 孫,通「遜」,順.

指教育中要遵循 循序漸進 的教學原則.

不陵節而施的意思

12樓:匿名使用者

釋義:表示學習要循序漸進,不能超過學習者的自身接受能力而進行教育。

陵,超越,節,限度。

出自戰國後期《禮記》中的《學記》 :「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不陵節而施」「雜施而不孫,則亂壞而不修」。

13樓:1998蛋蛋喲

「不陵節而施」是什麼意思?

答:不超過學的人的接受能力而進行教育。陵,超越;節,限度。

【出處】

此句出自《禮記·學記》。

【原文該句】

不凌節而施之謂孫: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凌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用法】

常將此句與「學不塌等」一起用,即「學不塌等,不陵節而施」。用來表示一種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14樓:真航

出自《禮記·學記》

不陵節而施之謂孫(xùn):不超過學的人的接受能力而進行(教育),叫做合乎順序。

陵,超越。

節,限度。

孫,通「遜」,順。

指教育中要遵循 循序漸進 的教學原則。

15樓:

不凌節而施,原話"不陵節而施之謂孫(xùn)」。

陵,超越;節,限度;孫,通「遜」,順的意思。

這句話出自《禮記·學記》。

這句話的意思是,教育要根據學習者的年齡、學習基礎、智力等因素循序漸進,因材施教,不超越學習者的接受限度而進行教育。

陵節而施是什麼意思?

16樓:瀛洲煙雨

陵節而施的意思:超過學的人的接受能力而進行教育 。

陵節而施:[líng jié ér shī]

出自:《禮記·學記》。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凌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大學開學時,官吏身穿朝服以素菜祭祀先聖先師,教育學生求學要首先具備謙虛和恭敬的態度;在祭祀時,齊頌《小雅》,練習三首(指《鹿鳴》、《四牡》、《皇皇者華》),從學習像這三首詩所描述的長幼有序,各自勸勵那樣去做官開始;學生入學時樂師的助手擊鼓召集學生,然後發放盛有所發經書的書筐。

這樣是為了讓學生恭順於學業;夏楚兩件東西,是為了讓學生害怕,用以整肅學生的威儀;夏祭之前天子諸侯不視察學校,不考查學生經業,是為了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按自己的志願去學習;教師時時觀察學生,而不加以指導,當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讓學生在心裡翻來覆去的思考,直到怎麼想也想不通,想來想去都無法表達時,才去啟發,這樣學生才會牢牢地記在心裡。

如果有疑難問題必須請教老師時,則推舉學長一人請教老師,初學者只可以聽,不允許插嘴,教育學生要知道謙讓,長幼有序不能逾越次第。這七點,教學的宗旨呀。《記》中說:

"凡學習,想做官的先學習管理,想做學者的先立志。" 這就是它所要表達的意思呀。

17樓:匿名使用者

超過學的人的接受能力而進行教育

陵,超越。 節,限度

出自《禮記·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