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士 佛教要求我們不要起心動念,但是做人怎麼可能不起心動念,謝謝

時間 2022-09-27 15:16:05

1樓:尉伶

是不要起噁心,不要動惡念。

2樓:休弼

那你還沒有萬念歸一,塵心未絕

佛教說不要起心動念,當年釋迦牟尼佛起心動念嗎?

3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說的不要起心動念是說:不起妄心,不動貪嗔痴念;當年釋迦牟尼佛起心動念都是大悲心,動的是讓有情眾生遠離貪嗔痴念,永脫輪迴之苦的佛念,希望你理解真確,學到正法

4樓:90後契約

釋迦牟尼佛是最偉大的覺者。說到起心動念,打個比方說,人的手掌,光會握拳有病,光會伸掌也有病,自如才正常。釋迦牟尼佛早就超脫了這個境界,根本沒有所謂的「起心動念」和「不死心動念」。

5樓:守望黎明的羔羊

起的,但你只要堅持醒著5分鐘不起,你就成佛了

6樓:

樓主可以看看西遊記後傳,裡面的無天其實也是真佛啊

地藏經雲:南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既然業有淨業、善業、惡業、無記業,起心動念是造

7樓:綱谷夢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有業的原因是因為我們認為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真的,這個世界真的,就算你做好事,做善事也是在做輪迴的來啊!!沒學佛也可以布施、也可以行善,所以要以金剛經的要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感覺的一切都是空都是假沒有真的,如果你做事的時候這樣觀想就是沒有罪啦!!!!沒有業了,如夢觀是讓你從夢中醒來,跳出六道輪迴的方法!

地藏菩薩說的是最徹底最了義的,看完心經和金剛經就知了。

8樓:匿名使用者

起心動念

我們說念經啊,有時候念一遍、念三遍,或者念七遍,有什麼不一樣嗎?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做任何事情,念經也好,都要用心。那麼我們說念經,數量也是心誠的一種,所以乙個很重要的方法,就叫發願念。

就是說,你如果有願力地念經,那你就比較容易念而有成,學著菩薩的願力來念經,這樣的話,你的精神就會定得下來,你不正的念頭,你也會定得下來,這樣的話,你就會為他人樹立乙個榜樣。自己的精神定得下來,而且有願力地念經,容易感動天地。所以,我們念經,有時候好像在念經,有時候呢,又好像沒有念經;

我們有時候心念動了在念經,有時候呢,沒有動心,就是我們常說的,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一樣。我們經常想,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者,說的就是念經的人,有時候念得熟了,就猶如沒有念經一樣,因為他的心中一直在念;無念而念者,說的是你雖然沒有念經,但是你的感覺就猶如在念經一樣。實際上,這就做到了相應法,就是念和無念實際上都是在念,這就是相應法。

學佛的相應就是當你已經成習慣了,當你碰到任何事情都會想到佛菩薩,這時候你的心念就到一起了,這就叫相應了,這樣的話,你就不會起心動念了。

念經的時候,很多人雜念叢生,就是因為起心動念太多,所以,我們平時不懂得念經的人,他的心念經常起動,也就是說雜念太多在腦海裡,你念而等於不念。因為你心念一直在動,那麼你則不念矣。也就是說,你跟菩薩沒有接應,你的心念雜念就起,念念雜念就起,就等於無念。

念經是有很多講究的,雖然我們說不起心動念,但是我們念經的時候呢,它也是有心動的,怎麼樣來擺好這層關係呢?

起的心是正心,我們求的佛是正佛,所以,我們會唸;如果你起的心是雜心、雜念,拜的佛是你感覺佛菩薩是在偷偷摸 摸地幫助我,而我不念,菩薩也會幫助你,說明你心中的佛那就歪了。所以,學佛的人應該懂得,起心動念念經那是最為上,因為當你起的是正念,你念出來的就是正的經 文;當你念經的時候起的是邪念,你念出來就是不正的、偏的經 文,所以就沒有效果。很多人為了錢而念經,那這個人一定不正,所以我們念經要無為而有為之。

就是沒有去想它任何的理由,實際上我們做了,就有為之了。

聽眾朋友們,學佛念經我們說雜念不要動,要用心念。那麼在學佛當中,還有乙個叫憶念,就是經常回憶菩薩對你的一種關心、關懷,用這種感恩的心來念經,它也能起到很大的效果。我們自古以來就經常說,念而無念啊,無念而念也。

也就是說,你的心念沒有,那麼你念經也等於沒念,那麼你心念起了,是惡念,那麼你念念有念,但是得到的是不好的效果。如果你念之而有用心念,用正念念,那你無念而念也。也就是說,雖然你感覺上你沒有念經,但是你的心念非常地正,等於你有好的念頭,有好的念經,所以,學佛念經決不是嘴巴上隨便動動,學佛念經嘴巴和心要連在一起。

所以,無念不可以認作為不念,也就是說,我們不能說,無念我們就不去念經了,無念而念,實際上就是我雖然沒念,但是我心中一直在念經,那麼實際上你的心已經成為念佛的一種自然的運作了,就是等你一想到菩薩,你的嘴巴就開始動了。猶如我們說看到好吃的東西,就會有這種食慾來了,我們只要想到念經,我們馬上就想念,雖然還沒開始念,但是心中已經動起來了,所以,念經和心是緊緊連在一起的。

我們說無起心動念之念相,也就是說,你沒有起心動念,實際上你的心是在自然地默念,因為我們的心真的要動起來,我們的念才會跟上來,我們的心是正的念經,那麼我們的念頭也會隨之而用正。產生的念頭叫正念,那麼這樣不停地念經,就會念念無間。無間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當你的嘴巴裡沒有念經的時候,實際上就像我們說的慣性一樣,有時候汽車沒有加油,它還在往前走,自行車踩幾下,你一直讓它滑行,實際上也是在往前走。

所以,念念無間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念一念,你停了,實際上你在做其它工作的時候,大悲咒、心經等經 文在你的心裡還在不斷地運作,那也就是說,你已經達到了念念無間的境界了,這種境界是殊不易得啊,是殊勝根本不容易得到的。因為你念經,等於像自然的,念的時候等於加油,不念的時候呢,它也在往前走,像汽車一樣在滑行,這種境界等於你24 小 時都在念經。

所以,對於乙個修心的人來說,他不能在沒有念經的時候動壞腦筋、做壞事,這樣的話,你才會越修越好,這就是學佛念經的一種殊勝之處。

聽眾朋友們,我們學佛念經不可妄會,就是說不能搞錯意境。我們學佛的人,最主要的是不能搞錯,因為當你念經唸錯了,似是而非的,不用心念的,那麼都會給你帶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我們做人,我們有時候不懂得人生苦短,我們一切眾生要隨業扭轉,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錯什麼事情,我們根本不知道我們來生去何處,實際上我們就是隨著這種業力在扭轉,受到了六道輪迴之苦。

我們根本不知道,生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我們死不知道去到什麼地方,實際上,就是由我們的罪和福因緣而作為六道輪迴的公升降。

因為生不知來處,死不知去處,實際上就是我們在人間做的罪業和做的福 分所引起的因緣而為公升降。大家知道什麼叫公升降嗎?上公升就是天 道、阿修羅道,還有人道,稱為三善道;畜 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這稱為三惡道。

所以,做人怎麼樣能夠來控 制輾轉輪迴呢?做人應該怎麼樣來把握自己的罪福因緣呢?我們就是要明白是由疑惑起業的。

疑惑就是不明白,因為我們做壞事的時候,我們不知道是在做壞事,因為我們起心動念做不好的事情的時候,我們也不知道它的業,所以,我們的業力讓我們感到很苦,這就是我們的因緣。

業力是怎麼來的?就是自身不好好地修為所得,就是因為我們不懂得活在人間的意義,我們做錯很多事情,這就是由業而感 召的因緣。一輩子不知道做錯多少事情,一輩子不知道做對了多少事情,有時自己開心的時候就犯 下了業力,有時自己痛苦的時候就造下更多的孽力,這些就是我們今後受苦的因緣。

所以,我們要懂,我們要能夠明白,我們無明故啊!我們不明白啊,我們有這個色身,我們不明白,我們以為這個身 體可以用一輩子的。實際上,我們的色身全屬虛妄啊,因為人是五蘊假合之身啊,大家看一看就明白了,地水火風空,人,四大非有,五蘊皆空。

蘊是什麼?就是感覺、感官;空是什麼?都是沒有的。

實際上人的身 體是一種感覺,大家想想看,當身 體不舒服的時候,是不是一種感覺讓你在不舒服?而這種感覺消除了,你是不是身 體又舒服了?那個感覺不就沒了嗎?

當乙個人撞車,他的腿、他的手受傷的時候,當時很痛,醫生給他一打麻藥,他不就是不痛了嗎?這就是乙個蘊,這就是乙個空。所以,我們要明白,人的想法也是空的,人的身 體也是空的,我們怎麼樣來證實、來徹底地明白我們這個身圝體應該怎樣如法的去生活、我們要信實相妙理,也就是說,真如法、信實相這個妙理。

真如法是什麼意思?真的是靈性,真的是人的靈魂,我們真的靈魂要如法地活在世界上,我們的本性要實實在在,要有實相,那麼本性的實相呢,就是靠你的身 體語言和意識來顯現出來,所以,要用真如法性實相的意思呢,要有你真正的本性,再加上你自己人的外表、良心和你做的行為、語言和意識,相妙理合在一起,那麼你才能徹底地圓融啊,也就是說,才能徹底地成為乙個真正的人,我們具有人的人格、人的品質,我們才能有人的行為、思維和語言,那才能讓人家感覺你是乙個真正的人,同樣我們在人間具有菩薩的行為、思維和語言,我們就是乙個人間菩薩。

今天台長跟大家講,我們既然知道五蘊皆空,那麼,我們又知道,我們所做的一切,它就會像檔 案一樣儲存在你的心結裡。那麼你這個固有的心結儲存著,那就是在你死後,它就像飛機上的黑匣子一樣,把你的一生全部記錄得清清楚楚、嚴嚴實實。好的人能夠速證 法 身,而良心不好的人,做錯很多事情的人,他就不能速證 法 身,而輪迴六道之中。

所以,我們要明白,我們的身圝體,我們的意念,實際上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今天我們想 做這件事情,明天我們不做了,今天我們想 做那件事情,我們明天又改變主意了。

所有的這一切足以證明,我們不悟此身啊。不悟此身就是沒有開悟我們對自己身 體的認識,我們必須悟知此身,我們才能用彼之身啊。我們只有明白人的身 體的作用,也就是我們在這人間很短暫的,我們要用自己的本性,用自己的身 體,來做功德、來做善事,這樣的話,你才會明白,我們人的身 體是為境界服 務的,我們能夠圓融自己的智慧型,我們才能結束自己美好的人生,我們才能用真的乙個人的軀殼,投生到更高的境界,能夠超脫六道輪迴。

9樓:歷光濟

專家組上下班學業不餓哈哈

佛家講得:「起心動念是天魔,不起是陰魔,到起不起是煩惱魔」是誰說的?什麼意思?謝謝了!

10樓:宰父長征尹綾

問:『實施觀心法門後,雜念妄想不多,比較常能保持空念和無念的狀態。唯古德有雲:

起心動念是天魔,不起心動念是陰魔,到起不起時是煩惱,有念與無念似乎相違,究竟如何才好?大概只要不執著皆可。又何謂天魔、陰魔、煩惱魔?

』答:這些『魔』的名稱、含義,《楞嚴經》講得很清楚,一般佛學辭典裡面這些名相也都能找得到,我在此地不多解釋。這個境界,你講得沒錯,只要不執著,這是佛在《楞嚴經》說的,無論什麼是境界現前決定不要執著,《金剛經》說: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要想到這一句話。

不過,念佛法門與其他法門不相同。離妄想執著實在不容易,這話說得容易,但做起來太難了。淨宗對於初學的人,《彌陀經》教導我們『執持名號』,我們要往生凡聖同居土,其他的都不要執著,專門執著...

問:『實施觀心法門後,雜念妄想不多,比較常能保持空念和無念的狀態。唯古德有雲:

起心動念是天魔,不起心動念是陰魔,到起不起時是煩惱,有念與無念似乎相違,究竟如何才好?大概只要不執著皆可。又何謂天魔、陰魔、煩惱魔?

』答:這些『魔』的名稱、含義,《楞嚴經》講得很清楚,一般佛學辭典裡面這些名相也都能找得到,我在此地不多解釋。這個境界,你講得沒錯,只要不執著,這是佛在《楞嚴經》說的,無論什麼是境界現前決定不要執著,《金剛經》說: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要想到這一句話。

不過,念佛法門與其他法門不相同。離妄想執著實在不容易,這話說得容易,但做起來太難了。淨宗對於初學的人,《彌陀經》教導我們『執持名號』,我們要往生凡聖同居土,其他的都不要執著,專門執著阿彌陀佛的名號,這是好辦法。

教我們什麼都不執著很難,教我們用一句『阿彌陀佛』把其他的執著換掉,我們還是執著,執著阿彌陀佛,別的不執著了,這個容易多了。這個法門叫易行道,教我們要執持、要保持,一直到臨命終時,還執著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阿彌陀佛果然來接引,你就跟他去了,到了極樂世界再離一切執著,我們可以用這個方法取得西方淨土。所以這是易行道,穩當可靠而且快速,往生極樂世界成功的果位是想像不到的,超越了其他法門的成就。

正因為如此,許許多多諸佛如來都是念佛成佛的,所以十方世界的諸佛如來對阿彌陀佛都讚嘆,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請佛教人士回答

阿彌陀佛!師兄,這些佛教故事中,許多都是融入了自己的知見和觀念。這樣的說法一般是把世間善法,混同出世間的佛法。是不明佛法真義之人所說。在現象上來講,各人的因果是各人自種自收的,無一例外。若是有乙個家庭之中,因父母的威望或德行,而令其子孫應入牢獄而不入,或應受惡果而不受,這是因為此子孫因果之中有此受人...

佛教 濟公是誰, 濟公 是佛教人物還是道教人物?

濟公 1148年 1209年 原名李修緣,南宋高僧,天台縣永寧村人。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顛,初在杭州靈隱寺出家,後住淨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學問淵博 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撰有 鐫峰語錄 10卷,還有很多詩作,主要收錄在 淨慈寺志 ...

佛教人士請進,我最近不好學有點懶了怎麼辦佛家有鼓勵勤奮好學的良言嗎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甚勿放逸。人身難得我已得,佛法難聞我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呵呵,希望你看到這兩句,能警醒!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不要再浪費時間了,提起正念,勿忘佛訓。必須要自己從勤勞奮鬥中去創造光明,從勤勞奮發中去完成自己的理想。我們...

金庸到底有何缺點?藏傳佛教人士為什麼不待見他?

缺點應該是 不太尊重歷史,有些細節的地方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完全沒有考慮藏傳佛教人士之所以不待見他是因為他在書裡有時候曲解人家的教義,幾乎沒有乙個喇嘛在他書裡是正面角色。因為在金庸筆下,藏傳佛教人士都是反派人物,幾乎沒有正面形象,比如 天龍八部 裡的鳩摩智等。也曲解了佛教的教義。這也是金庸創作的乙個缺...

佛教,人共有幾神識,具體的作用

眼識 對應色 耳識 對應聲 鼻識 對應香 舌識 對應味 身識 對應觸 意識 對應法 人體的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具有六識,對應外界的六塵。末那識 恆審思量,六識之根基 阿賴耶識 與如來藏不一不異,是成佛種子。所以佛教說法,人擁有的就是八識,作用就是識別六塵,並對六塵 外界物質 有能作 所作之用。但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