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原因及特點,中國自然經濟崛起的原因 特點 意義

時間 2022-08-20 16:11:59

1樓:匿名使用者

解體的原因

鴉片戰爭以前,中國還是完整的封建社會。那時,由於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已經出現破壞自然經濟的因素,並且已經有自然經濟解體的現象發生。但是,那時候自然經濟的解體,還只是區域性的解體,不成其為重大的經濟現象,也沒有對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發生深遠影響。

當時,還是自然經濟佔絕對支配地位。中國自然經濟的大規模迅速解體,開始於鴉片戰爭以後。甲午戰爭以前,自然經濟已經初步解體。

甲午戰爭以後,自然經濟又進一步解體,解體的範圍擴大,解體的速度加快,解體的程度提高。主要原因表現為:

第一、資本主義的入侵,是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鴉片戰爭後,外國資本主義國家憑藉一系列政治經濟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料,把中國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經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漸解體。

第二、國內市場的不斷擴大是自然經濟解體的前提條件。鴉片戰爭後,中國的商品經濟得到了空前發展,商業流通空前活躍。國內市場的擴大,特別是手工業品和農產品在流通中比重的加大,不斷誘使著農業生產的目的由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轉化。

第三、本國資本主義機器工業的產生和發展,也給予了自然經濟一定的打擊。

第四、人們商品意識的增強,重農抑商、重義輕利觀念的改變,航運、鐵路等交通事業的發展使城鄉經濟聯絡加強,等等,也是促使自然經濟解體的因素。

第五、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分散的個體小手工業生產,技術水平低下,生產規模狹小,分工和協作不發達,生產的發展,成本的降低,質量的提高,都受到了根本的限制,終究抵擋不住資本主義機器大生產的強有力的進攻。這是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內部根源。雖然在明朝中後期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但是自然經濟一直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主要經濟形式,即:

鴉片戰爭前夕,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在中國佔據統治地位。

第六,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萌芽的出現是自然經濟解體的歷史原因。明清時期在中國封建社會內部商品經濟的發展,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生關係的萌芽,這種新的經濟形態緩慢地侵蝕著封建經濟的軀體,如果沒有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也將緩慢地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到了近代,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以及民族資本的不斷發展,逐步受到衝擊而逐漸解體。

特點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從產生之時起就具有中國特色。它出現在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受到本國封建勢力和外國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其發展過程舉步維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基本模式。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標誌著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為以後的中國社會改革提供了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

(1)從企業的產生看,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走了一條獨特的道路。它不是由工場手工業到機器大生產,而是在列強入侵,加速了自然經濟解體的前提下,直接從外國輸入機器、技術創辦起來的。因此它不是在中國封建社會產生的資本主義萌芽基礎上逐步成長起來的。

(2)從工業部門的結構看,中國民族工業基本是輕工業,其中又主要是紡織工業。中國民族工業缺乏雄厚的經濟基礎,本身又不能生產機器,只能從投資少、周轉快和獲利多的輕工業開始。產業結構不合理,沒有形成完整工業體系。

(3)從工業的地區分布看,中國民族資本的發展極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其原因是這些城市多為列強推銷商品和掠奪原料的據點,自然經濟較早解體,同時這些地區便於利用外來技術,引進機器,利用廉價的勞動力。

(4)民族資本所經營的企業,規模小,經營分散,技術裝置落後,勞動生產率低。這種情況,使得民族工業的產品成本高,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它發展的辦法就是加大對工人的剝削,力求獲得最大的剩餘價值。

(5)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和封建勢力有千絲萬縷的聯絡。相當一部分民族資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他們的資本是地租轉化而來的,一些民族資本家還用經營工商業所得的利潤,到農村去購買土地,兼有資本家和地主的兩重身份。

2樓:微

首先,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萌芽的出現是自然經濟解體的歷史原因。明清時期在中國封建社會內部商品經濟的發展,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生關係的萌芽,這種新的經濟形態緩慢地侵蝕著封建經濟的軀體,如果沒有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也將緩慢地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其次,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入侵是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不平等條約所取得的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把中國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再次,國內市場的不斷擴大是自然經濟解體的前提條件。鴉片戰爭後,中國的商品經濟得到史無前例的發展,商業流通空前活躍,國內市場的擴大,特別是手工業品和農產品在流通中的比例加大,不斷促使農業生產由自給自足走向商品化。

另外,人們商品意識的增強,重農抑商、重義輕利觀念的改變,交通事業的發展使城鄉經濟聯絡加強,等等,也是促使自然經濟解體的因素。還有新中國成立後,由於三大改造,使小農經濟徹底結束。

中國自然經濟崛起的原因 特點 意義

3樓:月暗幽炎

原因:中國還是乙個傳統小生產基礎深廣的國家,要實現現代化必須努力實行向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轉變。因此,體制改革的發展潛力巨大。中國經濟近25年高速增長證明了體制改革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和巨大動力。

體制改一改,經濟公升一公升,不竭地推進中國「和平崛起」。中國是乙個發展中的後現代化國家,科學技術和生產能力落後,具有巨大的後發優勢。及時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就能大大加速經濟的發展。

中國實行全面開放,參加wto,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競爭與建設,必將分享全球經濟「共贏」發展的成果,有力推進自己的「和平崛起」。中國實行「科教興國」的戰略決策,將經濟發展納入依靠科學技術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現代化先化人,科教興國的效率和潛力都是無限的,是實現「和平崛起」的根本保障。

中國堅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工業化和資訊化的有效結合,必將把「和平崛起」提高到新水平新階段。

具體參見:

特點;把中國經濟崛起和歷史上某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崛起進行系統性的比較,尤其是把中國過去25年的經驗和日本、亞洲「四小龍」以及亞洲「四小虎」當初經濟崛起時的情況相比,有助於分析中國經濟崛起可能產生的影響。

首先,中國崛起和歷史上其他國家十分相似。

從歷史的角度看,中國的經濟崛起與歷史上其他國家的經濟崛起存在許多相似的特點,中國的經驗並沒有特別之處:一是中國目前經濟增速完全正常,雖然以市場匯率計算的gdp佔世界gdp的份額正在增加,但遠遠低於當年日本經濟崛起時的水平,僅略高於亞洲「四小龍」和亞洲「四小虎」;二是**壁壘逐步降低並消失,進出口迅速增加。實際上,中國佔世界**的份額遠遠低於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經濟崛起時的水平,略高於亞洲「四小虎」;三是中國出口迅速增長,在日本、美國和歐盟等主要出口市場的份額不斷上公升。

雖然出口主要還是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但正向多元化發展;四是中國從主要國家和地區的進口迅速增長,尤其是從周邊國家(包括亞洲「四小龍」以及亞洲「四小虎」)的進口增長更為迅速,這反映出中國作為地區性再加工中心和製造中心的地位不斷增強,表明中國作為該地區增長引擎的作用不久將有可能超越日本;五是中國已經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初級產品的進口國,在一些重要初級產品(**,銅,大豆)中的**份額逐步加大。

其次,中國經濟崛起呈現出經常賬戶順差。

這一點與歷史上的經濟崛起有所不同,歷史上許多國家在經濟崛起時都呈現經常賬戶逆差。主要原因:一是中國改革初期高估的人民幣幣值回落以及**自由化程序加速,使得80年代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貶值,促進了出口;二是雖然自90年代初期以來人民幣名義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相對穩定,但在90年代後期勞動生產率的快速增長和廉價的勞動力成本使中國保持了強大的出口競爭力。

第三,中國在吸引外國資本方面還存在很大空間。

中國的外國資本流入數量相對gdp的比值小於歷史上經濟崛起國家的水平。例如,雖然中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增長迅速,但是和亞洲「四小龍」的崛起時期(尤其是新加坡和台灣)相比而言,其數量並不多。相反,中國的**和公共部門持有大量的外國**,到2002年中期,中國是美國長期債券的第二大持有者,約為1650億美元,佔整個外國資產的6.

5%(2000年為4.9%,1994年為2.1%)。

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的資本賬戶目前還沒有完全放開,金融市場還很不發達,反映了當前中國在金融領域實行資本控制的政策。

第四,中國經濟崛起將比歷史上的崛起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雖然到目前為止,中國經濟增長及其對全球經濟影響與歷史上其他國家的經濟崛起非常相似,但有理由相信中國最終將比歷史上其他國家的經濟崛起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一是中國在金融部門、國有企業以及勞動市場正面臨著嚴峻的結構改革挑戰,隨著這些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中國的快速增長和融合將會在長時間內繼續下去;二是中國儲蓄率長期保持在高水平,即使稍有下降,也可以使物質資本形成在中期內保持在乙個高水平;三是中國目前的人力資本存量雖然比歷史上經濟崛起時的國家低,但正在保持快速增長並擁有相當大的潛力;四是低生產率的農業部門勞動力向高生產率的城市工業部門轉移大大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增長,並且中國目前人均gdp1060美元的水平只是日本,亞洲「四小龍」和亞洲「四小虎」國家經濟崛起時的一小部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中國經濟崛起將對世界經濟比以前形成更大的衝擊,尤其將對某些地區和部門造成的潛在衝擊更為強勁。

意義;中國經濟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改革的深入,進一步實行關鍵性的結構改革可以使中國經濟保持快速增長。中國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加強金融市場和國有企業改革,加強**財政管理,建立乙個執行良好的勞動力市場,繼續推進多個領域的結構改革是中國經濟持續強勁發展的關鍵因素。隨著中國的金融業、國有企業、勞動力市場以及社會保障體系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經濟能夠持續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將不斷加深。

中國經濟20年來的增長可以按照每年6%至9%的速度持續下去,並對世界上其它國家和地區產生深遠的影響。

自然經濟解體原因,自然經濟解體原因

首先,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萌芽的出現是自然經濟解體的歷史原因。明清時期在中國封建社會內部商品經濟的發展,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生關係的萌芽,這種新的經濟形態緩慢地侵蝕著封建經濟的軀體,如果沒有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也將緩慢地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其次,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入侵是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

自然經濟是一種經濟結構嗎,自然經濟解體的影響

自然經濟 natural economy 是傳統社會封建經濟形態下主要的經濟形式,它與商品經濟既相互結合又相互排斥,不能說自然經濟就是沒有商品交換的。它指生產是為了直接滿足生產者個人或經濟單位的需要,而不是為了交換的經濟形式。自然經濟,商品經濟的對立面,私有制經濟的一種表現。是存在於市場範圍較小時期...

商品經濟與自然經濟分別是什麼

自然經濟是與較低的社會生產力水平發展相適應的經濟形態。自然經濟的基本特徵是 1 自給自足的經濟。自然經濟中社會勞動產品絕大部分都是為了滿足自然經濟單位內部的直接生活需要而生產。2 封閉 保守型經濟。在自然經濟條件下,人們的經濟活動侷限於乙個狹小的範圍,無論是氏族部落共同體 奴隸主莊園或封建主莊園,還...

秦國的經濟重心在南方嗎,我國古代的自然經濟的產生,發展過程和影響

不是,北方。唐安史之亂,北方生靈塗炭,南方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開始出現超越北方之勢。為避戰爭百姓大多南遷,隨之經濟南移,開始出現經濟勝於北方。南宋是南方經濟超過北方。因為兩宋時北方的陸路絲綢之路被西夏,遼,金和早期的蒙古阻斷,只有從海上進行 到南宋由於北方的領土被金占領,都城南遷把北方技術人才帶到南...

封建經濟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嗎,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和自然經濟的區別

不是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 封建社會 是指地主或領主占有土地並剝削農民或農奴的社會形態,封建社會形成的自然經濟是以土地為基礎,農業與手工業結合,以家庭為生產單位,具有自我封閉性 獨立性,以滿足自身需要為主的經濟結構組織。是的。自然經濟簡單地講就是自給自足的經濟,沒有商品交換。它指生產是為了直接滿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