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營養不良都有哪些症狀呢,肌營養不良有哪些症狀?

時間 2022-03-03 11:22:31

1樓:生活百事咖

肌營養不良症可分為10種型別,根據分型的不同,疾病的症狀也不同,主要表現為相應肌肉無法正常運動,進而影響患者正常生活。

1、典型症狀(1)型肌營養不良症:表現為走路慢、腳尖著地、易跌跤;上樓及蹲位站立困難;背行走時骨盆向兩側上下擺動,呈典型的「鴨步」;

有gowers徵,即由於腹肌和髂腰肌無力,患兒自仰臥位起立時必須先翻身轉為俯臥位,依次屈膝關節和髖關節,並用手支撐軀幹成俯跪位,然後以兩手及雙腿共同支撐軀幹,再用手按壓膝部以輔助股四頭肌的肌力,身體呈深鞠躬位。

最後雙手攀附下肢緩慢地站立,因十分用力而出現面部發紅。隨症狀加重,可出現跟腱攣縮、雙足下垂、平地步行困難;

但是病情輕且進展緩慢;主要症狀為四肢力量差,用腳尖走路,容易跌倒、站起來困難;通常12歲以後還可以行走,且智力正常,在30多歲或者更晚的時候才需要坐輪椅,小部分患者終身不用坐輪椅。

2樓:比佛

肌營養不良的主要症狀是近端肌肉的無力、萎縮以及甲肥大,病人可以導致走路緩慢、腳尖著地、易摔倒,因為近端肌肉無力而導致上樓、蹲起、站立困難。肌營養不良患者的主要輔助檢查,包括進行血清的酶學檢測常常會公升高,肌電圖呈典型的肌炎性損害,基因檢測常能發現異常,可以包括x連鎖隱性遺傳等等遺傳的方式,同時可以進行肌肉活檢,進行肌肉的病理檢查,能夠進一步進行肌營養不良的確診。四肢肌肉對稱性無力和萎縮,行走緩慢跌倒不易爬起,上下樓困難費力,腳跟不能著地。

走路時呈典型的鴨子步型

小腿肌肉發涼、發硬、粗大。主要**:顯性或隱性遺傳或基因突變性別及好發年齡:

10歲以下多見,男性多於女性主要症狀:多近體端肌萎縮,遠端假性肥大無力,鴨步、突腹、足尖走路、翼狀肩.gowers症陽性主要病理變化:

肌細胞退行性變,壞死,脂肪細胞及結締組織增生,肌細胞內dys缺失或異常。

肌營養不良都有哪些症狀呢?

3樓:變啦

營養不良症是指一組以進行性加重的肌無力和支配運動的肌肉變性為特徵的遺傳性疾病群。主要臨床特徵為受累骨骼肌肉的無力和萎縮。另外,除遺傳因素外,患者自身基因突變也可以導致本病的發生。

得了肌營養不良的一般有哪些症狀表現呢?

1、正常兒童生後1歲獨立行走,患兒可能1歲半—2歲開始獨立行走,或者一直行走不穩,往往被誤認為缺鈣或體質弱等原因而被忽視。其實這可能是肌營養不良的早期症狀,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

2、肌營養不良患兒多於3—5歲逐漸出現症狀,嬰幼兒期多無症狀,也有部分細心的家長可能發現患兒其實從小運動發育就較同齡兒童稍有落後。隨患兒年齡長大,症狀逐漸明顯,常在入托後發現患兒運動能力較同齡兒差,動作不協調、笨拙,奔跑跟不上同齡兒童。肌營養不良患兒逐漸出現步態異常,行走搖擺,俗稱鴨步,上樓困難,蹲下起來困難。

需用雙手撐膝來幫助股肌用力,使上身起身,站力時胸腹過度前凸,來維持腰部肌無力的身體平衡,兩腿分開方可站穩。

3、眼瞼型肌營養不良,上瞼下垂為早期表現,隨之發生進展性眼外肌麻痺;也常見面肌無力,以及四肢肌受累,病程緩慢進展。遠端性肌營養不良主要影響手足小肌肉、腕伸肌、足背屈肌,病程緩慢進展。也有報道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或散發的遠端肌病,表現年輕人進行性下肢無力。

4樓:成都西南**諮詢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最主要的症狀是緩慢進行性加重的對稱性肌肉無力和萎縮,最常見的型別是假肥大型。假肥大型在小腿的腓腸肌,會出現肌肉的肥大,骨盆帶肌的無力,有起立困難的感覺,表現為走路慢、腳尖著地、容易摔倒。

上肢肩胛帶肌和上臂肌肉也會受累,但是程度會比骨盆帶肌要輕一些。還有面肩肱型的肌營養不良症,症狀表現為在面部和肩胛帶的肌肉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會出現眼瞼閉合無力,吹口哨、鼓腮困難。肩胛帶肌是三角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這些肌肉也會出現明顯的萎縮和無力。

肌營養不良有哪些症狀?

5樓:成都西南**諮詢

肌營養不良症的臨床表現為慢性進行性對稱性肌肉無力和萎縮,行走如鴨步,可出現肌肉假性肥大。除了臨床表現以外,還有血ck增高,有遺傳性,肌電圖提示肌源性受損。肌活檢病理提示廣泛肌纖維萎縮,呈小圓形伴肌纖維變性、壞死和再生。

以上的證據可以幫助診斷肌營養不良症。基因分析有助於區別不同的型別,但並非全都為陽性。

6樓:德勝康聯中醫研究院

肌營養不良主要是遺傳因素引起的肌肉變性疾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多發於兒童,男性多於女性。多以走路延遲、動作笨拙、步履搖晃,蹲起和上下樓梯困難,來引起家長的注意。正常兒童一歲以後才能獨立行走,患兒可能1.

5-2歲才開始獨立行走,或者一直行走不穩,而隨著患者的年齡增大,症狀可能逐漸明顯。進入幼兒園以後,運動能力較同齡兒差,走路出現步態異常行走搖擺,俗稱鴨步,上下樓困難,蹲起來的時候也很困難。肌營養不良的患兒多於3-5歲逐漸出現症狀,嬰幼兒期多無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大約12歲左右患者可以失去獨立行走的能力。

7樓:折清安僑念

肌營養不良症的話,會有區域性的肌肉慢性的疼痛,萎縮,活動障礙的症狀出現了。這個需要是去醫院進一步的肌肉活檢還有化驗血肌黴,肌電圖明確的,如果是的話那是屬於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的**理療,還有使用激素類的藥物**改善症狀的。

8樓:中醫國粹

肌營養不良的症狀特點:

1、一般肌營養不良患兒多於3~5歲逐漸出現症狀,嬰幼兒期多無症狀,也有部分細心的家長可能發現患兒其實從小運動發育就較同齡兒童稍有落後,比如,正常兒童生後1歲獨立行走,患兒可能1歲半~2歲開始獨立行走,或者一直行走不穩,往往被誤認為缺鈣或體質弱等原因而被忽視。

2、隨患兒年齡長大,這些症狀逐漸明顯,常在入托後發現患兒運動能力較同齡兒差,動作不協調、笨拙,奔跑跟不上同齡兒童。患兒逐漸出現步態異常,行走搖擺,俗稱鴨步,上樓困難,蹲下起來困難。從平臥位起來時,患兒往往先翻身呈俯臥位,先抬頭,以雙手扶膝蓋、大腿,緩慢直起軀幹,站立。

3、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患者肌無力症狀會越來越重,大約12歲左右患兒失去獨立行走能力。之後,由於長期臥床,容易併發褥瘡、墜積性肺炎等。由於呼吸肌無力、或合併心臟受累等原因,晚期會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

9樓:

肌營養不良症是一組原發於肌肉組織的遺傳性變性疾病。多發生於兒童和青少年,主要見於男性患者。本病起源侵襲,多表現為進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縮和無力,以假性肥大型常見。

肌營養不良的發病原因,多數學者認為系一組遺傳性肌肉變性疾病。多為隱性遺傳。除此之外,尚有細胞膜性、自身免疫、血管源性、神經元性等學說。

近年來多數學者認為本病是由遺傳性肌細胞的某種代謝缺陷,致使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發生改變,由於該基因的突變(缺失或重複)致使其基因產物-抗肌萎縮蛋白,不能在肌膜上正常表達。膜生化分析顯示抗肌萎縮蛋白是一分子量為427kd的棒狀蛋白質,位於肌膜的胞漿側與跨膜醣蛋白結合,形成一複合物並與細胞外基質層的粘連蛋白相連。在dmd患兒,由於抗肌萎縮蛋白在肌膜上的表達缺陷,使細胞膜結構異常,鈣離子大量內流,肌肉發生進行性壞死。

因此dmd的基因缺陷使細胞膜下蛋白-抗肌萎縮蛋白生成障礙是細胞膜功能異常的原因,是生病的主要機理。

10樓:李大司

四肢肌肉對稱性無力和萎縮,行走緩慢跌倒不易爬起,上下樓困難費力,腳跟不能著地 小腿肌肉發涼、發硬、粗大

11樓:樂又過蝶

一、duchenne型:該型是兒童中最常見的,發展最快的,預後最嚴重的肌營養品不良症。本病可在宮內即有血清酶的異常,產生第9天即可測出血清酶活性的異常增高,因此亦可以認為本病的發病年齡從出生即可開始。

疾病早期,常常由於跟腱攣縮而出現足尖走路,中期病者,由於肢帶肌萎縮和跟腱攣縮,逐步出現腰推前凸,形成脊柱前凸畸形。

二、beckers型:該型肌營養不良症發病年齡較晚,早期出現腓腸肌肥大,偶有三角肌肥大,平均發病年齡在11歲左右,常由腓腸肌肥大,兩下肢近端無力,肌肉萎縮,上下樓梯困難而引發起病。

三、面—肩—肱型:本病常在10~20歲發病,出現肌無力症狀,臨床表現為:面肌無力,表情淡漠,無額紋,閉眼不緊,吹氣力弱等,上臂,肩胛萎縮常與面肌癱瘓、萎縮同時發生,兩上臂和肩胛帶肌肉萎縮常伴有胸大肌萎縮,病者表現為兩肩下垂,臂平舉,前舉困難,鎖骨呈水平支撐,胸廓平凹致整個上胸部略向後仰。

四、肢帶型:大多數病人以骨盆帶肌無力、萎縮為首發症狀,表現為步履緩慢、走路鴨步、上下樓梯困難、起蹲困難等,37%的肢帶型肌營養不良症患者,在肌無力和肌萎縮同時伴有肌肉痠痛或壓痛,腓腸肌壓痛較明顯。

12樓:

(一)假肥大型呈性環連隱性遺傳,男性罹病,女性攜帶。通常在幼兒期起病。表現為能走路的年齡推遲,行走緩慢、易跌,跌倒後不易爬起。

多數有小腿肌的肥大,病初肥大肌肌力相對稍強。臀中肌受累而致骨盆左右上下搖動;跟腱攣縮而足跟不能著地;腰大肌受累而腹部前凸,腦後仰。呈鴨型步態。

從蹲位只有靠兩手撐著自己身體而逐步站直大腿,然後逐步挺起身子。繼骨盆帶肌肉受累之後,逐步出現肩胛帶肌肉萎縮、無力,兩臂舉高不能。菱形肌、前鋸肌、肩胛肌、崗上、崗下肌萎縮而使肩胛游離、肩胛骨呈翼狀聳起,稱翼狀肩。

病程逐步發展,某些兒童可能由於本身生長發育的影響,出現病程的相對穩定或好轉。多數病孩在10歲時已喪失行走能力,依靠輪椅或坐臥不起,出現脊柱和肢體畸形。晚期,四肢攣縮,活動完全不能。

常因伴發肺部感染、褥瘡等於20歲之前喪生。智商常有不同程度減退。半數以上可伴心臟損害,心電圖異常。

早期呈現心肌肥大,除心悸外一般無症狀。(二)麵一肩一肱型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男女均可罹病。

病情嚴重程度不一,輕者可無任何主訴,在偶然機會或醫師進行家譜分析時發現。幼年或青春期隱匿起病,常在發病後數年才被引起注意。面肌受累較早,表現為睡眠時閉眼不緊、吹氣無力、苦笑臉容。

逐步出現頸肌、肩胛帶肌、肱肌的萎縮、無力。肩胛帶和肱部肌肉萎縮,兩側肩峰隆突明顯。整個肩胛部酷似衣架。

前臂肌肉正常。病程進展緩慢,軀幹和骨盆帶肌很晚累及。肢體遠端肌肉極少萎縮。

偶伴腓腸肌肥大。多數病例不影響壽命。(三)肢帶型較複雜,常為非單一疾病,有的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兩性均可罹病。多數在青少年起病,個別更晚。以骨盆帶肌的無力、萎縮為首發症狀。

進展緩慢,逐步累及肩胛帶而出現兩臂上舉困難、翼狀肩等典型症狀。晚期病者亦可出現肌肉攣縮、行動不能。無智慧型障礙。

病情嚴重程度和進展速度差異很大,一般不影響壽命。(四)眼肌型少見。部分病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起病年齡不一。表現眼瞼下垂和進行性眼外肌麻痺。部分病例出現頭面部、咽喉部、頸部或(和)肢體肌肉無力和萎縮。

少數病人可伴隨脊髓、小腦和視網膜受損,智慧型低下和腦脊液蛋白質異常增高。(五)遠端型根據發病年齡自幼至中年後期不等亦可分為數種亞型,為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表現為進行性遠端小肌肉萎縮。

逐步向近端發展。進展極慢。不影響壽命。

以上是對肌營養不良症的症狀有哪些?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肌營養不良有哪些分類呢,肌營養不良都有哪些分類呢?

北京德勝門中醫院 殷世榮 痿症科 主任醫師 肌營養不良分為哪些型別?肌營養不良分類先天性肌營養不良是由於父輩的肌營養不良遺傳導致,還有就是後天性的自發性肌營養不良,所以平時的話一定要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以及蛋白質的食物,能有效的緩解肌營養不良的情況,並且在此期間的話不要大量的運動,避免太過於勞累,影響...

肌營養不良都有什麼症狀呢,肌營養不良的六大症狀都有什麼?

一 因肩胛帶肌肉無力 萎縮,當雙臂前伸時可見 翼狀肩胛 二 行走時腰椎過度前凸,骨盆及下肢呈搖擺狀,似 鴨步 步態 三 雙下肢近端無力,跑步困難 易跌 上樓費力 四 四肢近端 肩胛帶 骨盆帶的肌肉明顯萎縮 五 由仰臥位起立時表現出先翻身俯臥,再雙手撐地 扶膝 伸腰等特殊姿態,又稱gowers徵。六 ...

肌營養不良的症狀有哪些,肌營養不良症的症狀表現?

肌營養不良最突出的症狀是骨盆帶肌肉無力。肌營養不良通常3 5歲隱匿起病,突出症狀為骨盆帶肌肉無力,表現為走路慢 腳尖著地 容易跌跤,由於髂腰肌和股四頭肌無力,患者可出現上樓及蹲位 站立困難。背部伸肌無力可使站立時腰椎過度前凸,臀中肌無力可導致行走時骨盆向兩側上下擺動,呈現典型的鴨步,患者由於腹肌和髂...

肌營養不良最壞的症狀有哪些,肌營養不良最壞的症狀是什麼?

肌營養不良主要是由於遺傳因素引起的肌肉變性疾病,另外,除遺傳因素外,患者自身基因突變也可以導致本病的發生。得了肌營養不良的一般症狀如下 1 四肢肌肉對稱性無力和萎縮,行走緩慢跌倒不易爬起,上下樓困難費力,腳跟不能著地。走路時呈典型的鴨子步型。2 小腿肌肉發涼 發硬 粗大。主要 顯性或隱性遺傳或基因突...

小兒肌營養不良有啥症狀表現,小兒肌營養不良的症狀有哪些?

小兒肌營養不良是由遺傳異常引起肌肉變性,有很多種類。寶寶一旦患上此種疾病,需要及時的帶寶寶專業的兒科醫院進行全面的檢查,然後配合醫生盡早的給寶寶進行 給寶寶多食用高蛋白的食物,多食用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和蔬菜,不要給寶寶食用辛辣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在寶寶的進食上要控制量的攝入,避免寶寶過於肥胖。可以讓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