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患者家屬中胃癌發病率比正常人群高2 3倍

時間 2022-02-18 04:07:12

1樓:夢爾斯坦

流行病學調查中,的確有關於家族性癌症的記載。如19世紀60年代,法國有位醫生報告,他家族中24個女性有15人死於癌症,其中10人死於乳腺癌;家族第二代的5個子女中,有4人死於癌症。同一時期,美國一位叫戈爾的老太太死於胃癌後,這個家族後代有多名成員都死於同一疾病。

家族餘下17人接受基因檢測,結果表明,有11人攜帶一種家族遺傳性胃癌的突變基因,患上胃癌的機率達70%。迫不得已,他們選擇了在還未發病時就將胃完全切除。而拿破崙一家,其父親、祖父、3個姐妹和4個兄弟及拿破崙本人都死於胃癌。

雖說胃癌有遺傳傾向,但胃癌的發生,既有家族性,同時絕大多數又與不良的飲食和環境因素密不可分,是它們共同作用的結果。 因此,有癌症遺傳傾向的人群,尤需重視癌症的預防。不僅要加強自我保健,保持情緒穩定,平衡膳食營養,保持充足的睡眠,適度鍛鍊,注意勞逸結合,切實改變吸菸、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而且還要考慮婚育、工作環境等方面的選擇,盡量避開環境中有害射線和毒物的影響。

同時要堅持做到定期接受健康體檢和遺傳諮詢,及時了解自己及下一代患癌的風險及防範措施。對有些癌前病變,如結腸息肉、乳腺囊性增生、某些良性腫瘤、宮頸糜爛等,應盡早**或手術切除,防患於未然。 另外,科學補硒,是目前已知的預防癌症發生的最佳手段。

最好是無***、高吸收率的有機硒如硒維康口嚼片等。

2樓:專家高舉真

存在遺傳因素,另外與日常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也有很大聯絡,癌症有家族聚集性,日常保持乙個好的習慣,注意防癌,還是能夠減少疾病發生機會的。

3樓:

因為有一定的遺傳基因。

中國人為什麼胃癌發病率高

4樓:飛來的菜刀

目前全球每年新發胃癌九十三萬四千例,其中有近四十萬在中國內地;患病和死亡率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平均每三分鐘就有一名中國人死於胃癌。

胃癌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顯著公升高,發病的高峰年齡在50歲-80歲,但這並不意味著胃癌離年輕人很遙遠,從臨床情況來看,中青年人的胃癌發病率迅速增加。近5年來,19歲至35歲青年人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隨著胃鏡及現代影像學技術的應用,早期胃癌的診斷率已提高到百分之十左右,早期胃癌的**其**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但目前中國住院病例中超過九成是胃癌的中晚期才就醫,五年生存率不到五分之一。即便是國內領先的醫院,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也只有百分之四十六點三,低於國際先進水平。

當前,值得關注的是胃癌發病出現年輕化趨勢:臨床顯示,近五年來十九歲至三十五歲青年人胃癌發病率比三十年前翻了一番。專家提醒年輕人,一旦出現上腹部不適、隱痛、食後飽脹感,食慾不振、消瘦、乏力,經常嘔吐隔夜宿食和胃液以及黑色柏油樣便等症狀者,應及早就醫,不可延誤。

特別是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及惡性貧血、胃切除術後和有胃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更要定期做胃鏡檢查,及早發現、及早**。

睡眠嚴重不足、飲食不規律、工作和心理壓力大以及對胃部不適或胃部感染幽門螺桿菌不以為然,是「中青年人患胃癌的主要因素」,「年輕人患的胃癌惡性程度高,發展迅速,加之容易誤診,確診胃癌往往已經到了中晚期,此時才**,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格外注意。」

據知,胃癌在全球發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是中國第二大常見腫瘤。

5樓:匿名使用者

我不提倡做化療,大量臨床實踐證明,對中晚期病人進行大劑量放、化療,或對產生耐藥的患者再次進行化療只能導致虛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化療藥物常「是非不清」、「敵我不分」,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殺傷了人體正常細胞。往往病人化療完了,身體也就垮了。

建議您選擇中藥**

6樓:瑤泱

...吃的太多了。。。。

7樓:北腫內鏡吳齊

中國不僅是胃癌高發大國,還是胃癌死亡大國。為什麼我國胃癌發病率如此之高?一起聽聽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吳齊醫生是怎麼說的吧!

胃癌是怎麼回事

8樓:上海中大腫瘤專科醫院

胃癌(gastric-carcinoma)是起源於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目前仍是我國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在世界範圍內發病僅次於肺癌,居第二位。胃癌是慢性疾病,發病過程較長且複雜。胃癌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

(1)亞硝基化合物;(2)多環芳烴化合物;(3)飲食因素;(4)幽門螺桿菌;(5)遺傳;(6)其它因素,如吸菸。

9樓:匿名使用者

你的這個問題有點籠統。。。。你是要知道它的成因嗎?成因的話,可能有很多種的也,癌症由癌細胞引起,胃癌的話,早期可能比較常見的情況是胃潰瘍,然後慢慢發展成胃癌。

癌症的這種引發情況很多,有些認為有遺傳因素,而且我們現在的生活飲食各方面都容易食入致癌物質,有時候得了癌症都不一定說之前有很明顯的徵兆。

胃癌的早期比較好**,早發現早**,胃可以大切除,但是胃是腺體,它這個部位的癌症容易轉移到其他身體臟器,如果發生那樣的事情,大部分都是回天乏術,或者5年存活率比較低。

胃癌的話,主要是注意每年常規進行體檢,如果真的有,還是很容易查出來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一)環境因素   不同國家與地區發病率的明顯差別說明與環境因素有關,其中最主要的是飲食因素。攝入過多的食鹽、高鹽的鹽漬食品、燻製魚類、亞硝胺類化合物的食物是誘發胃癌的相關因素,另外還有發霉的食物含有較多的真菌毒素,大公尺加工後外面覆有滑石粉。此外也有研究表明胃癌與營養素失去平衡有關。

  (二)遺傳因素   某些家庭中胃癌發病率較高。胃癌患者親屬的胃癌發病率高出於正常人四倍。一些資料表明胃癌發生於a血型的人較o血型者為多。

  (三)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發病率較高。   (四)癌前期變化   所謂癌前期變化是指某些具有較強的惡變傾向的病變,這種病變如不予以處理,有可能發展為胃癌。癌前期變化包括癌前期狀態(precancerous conditions)與癌前期病變(precancerous lesions)。

  1、胃的癌前期狀態   (1)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與胃癌的發生率呈顯著的正相關。   (2)惡性貧血:

惡性貧血患者中10%發生胃癌,胃癌的發生率為正常人群的5~10倍。   (3)胃息肉:腺瘤型或絨毛型息肉雖然佔胃息肉中的比例不高,癌變率卻為15%~40%。

直徑大於2cm者癌變率更高。增生性息肉多見,而癌變率僅1%。   (4)殘胃:

胃良性病變手術後殘胃發生的癌瘤稱殘胃癌。胃手術後尤其在術後10年開始,發生率顯著上公升。   (5)良性胃潰瘍:

胃潰瘍本身並不是乙個癌前期狀態。而潰瘍邊緣的粘膜則容易發生腸上皮化生與惡變。 (6)巨大胃粘膜皺襞症(menetrier病):

血清蛋白經巨大胃粘膜皺襞漏失,臨床上有低蛋白血症與浮腫,約10%可癌變。   2、胃的癌前期病變 (1)異形增生與間變:前者亦稱不典型增生,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可逆的病理細胞增生,少數情況不可發生癌變。

胃間變(anaplasia)則癌變機會多。 (2)腸化生:有小腸型與大腸型兩種,小腸型(完全型)具有小腸粘膜的特徵,分化較好。

大腸型(不完全型)與大腸粘膜相似,又可分為2個亞型:ⅱa型,能分泌非硫酸化粘蛋白;ⅱb型能分泌硫酸化粘蛋白,此型與胃癌發生關係密切   **胃癌的方法很多,效果好的卻很少,目前臨床上**效果不錯的就是dc-cik技術了。所以患者一定要對**有信心,積極地配合**,才能**胃癌。

11樓:老虎發威吧

不同國家與地區發病率的明顯差別說明與環境因素有關,其中最主要的是飲食因素。攝入過多的食鹽、高鹽的鹽漬食品、燻製魚類、亞硝胺類化合物的食物是誘發胃癌的相關因素,另外還有發霉的食物含有較多的真菌毒素,大公尺加工後外面覆有滑石粉。此外也有研究表明胃癌與營養素失去平衡有關。

採用中醫**吧,中醫可以有效的抑制癌細胞的擴散,恆安醫院在這方面做的很好

12樓:你的名字_蕾姆

在我國,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僅次於肺癌。在全球,所有的胃癌病人當中我們中國佔了42%左右。然而,在這一疾病上,中國內地還沒有多少出色的**方案。

好在不用遠赴外國,在xiang港就有這項先進的免疫**pd-1單抗。但是內地患者對xiang港人生地不熟,如何找醫院找大夫看病自己更是一無所知。這時候借助海外醫療機構赴港就醫比較方便有保障。

我身邊的朋友就有在港安健康的幫助下成功赴港就醫的事例

13樓:腫瘤資訊

胃癌的發病原因是飲食因素、幽門螺桿菌感染、環境因素和遺傳。再加上正氣內虛,加之飲食不節、情志失調等原因引起的,以氣滯、痰溼、瘀血蘊結於胃,胃失和降為基本病機,以脘部飽脹或疼痛、納呆、消瘦、黑便、脘部積塊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惡性疾病。胃癌的發病率約為整個消化道癌腫的40%-50%,佔消化道癌腫的第一位。

男性患者,胃癌也居各器官惡性腫瘤的首位。大多發生於40-60歲之間。預防胃癌比較常用的方法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合理飲食,遠離胃癌的致**素。

勞逸結合,合理安排工作與生活,積極檢查和**癌前病變。

為什麼我會得胃癌

14樓:忘了名字密碼

通常是有胃病啊而且沒注意!不可能這20年裡沒有一天肚子痛或胃難受吧,就是當時有問題你沒當回事兒!癌症不是速成的,是一點點積累的。

如果你一日三餐按時吃從不暴飲暴食,飯前飯後講衛生沒蹦跳,那麼你得這病應該跟吃的東西有關。

*(你不應該就這麼就接受了,還是盡量想辦法**吧,癌症晚期也未必就會死,希望你一定要有堅定的意念,自己的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信不信由你就像汶川大**,死了那麼多人,但有多少人沒死!靠的就是強烈的求生意識...話有點多,但這也是我想祝福爺爺的...

加油吧!

15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沒有不良生活習慣,那最大的可能就是家族遺傳。

不要喪失信心,只要心態好,配合**,注意飲食,還是有希望的。

我外公和太外公都有胃癌,外公81歲查出,現在85了,身體狀況還是很不錯的。每年還有力氣種些蔬菜什麼的捎給我們小輩呢。

所以千萬別沮喪,樂觀最重要。

16樓:微

目前我國每年新發40萬胃癌患者,佔世界發病人數的42%,且新發胃癌患者呈年輕化趨勢,30歲以下年輕人的比例由上世紀70年代的1.7%躥公升至當下的3.3%,翻了一番。

如果患者能在胃癌僅限於胃壁的粘膜層時檢出,5年的生存率可達95%。但讓人遺憾的是,胃癌的早期診斷率還不到10%。

胃癌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顯著公升高。以男性為例,45~54歲發病率為70/10萬,55~64歲為145.7/10萬,65~74歲為264.

3/10萬。發病的高峰年齡在50歲~80歲,但這並不意味著胃癌距離年輕人很遙遠,從目前臨床資料看,年輕人胃癌發病率增加迅速。近5年來,19歲至35歲青年人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除了傳統的幽門螺桿菌感染、飲食結構不合理、環境汙染等因素外,嚴重睡眠不足、飲食不規律、心理緊張和精神壓力,是青年人胃癌發病率增高的重要原因。專家提醒年輕人:「醃製、燻製、油炸食品、霉變食物、吸菸、飲酒等,構成了胃癌的『催化劑』。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每年新發胃癌患者中有近一半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險性增加2~3倍。

胃癌早期症狀隱匿,常與胃炎、消化性潰瘍相似,因此超過70%的胃癌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總的胃癌5年存活率僅為20%。沈琳教授表示:「要想控制甚至減少胃癌發病率,關鍵是要在高危地區及高危人群中開展胃癌篩查。

」如日本對一些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胃癌篩查,男性的胃癌死亡率自二十世紀70年代以來幾乎減少了50%。

即使沒有在第一時間診斷出胃癌,手術切除病灶加上新型靶向藥物也能很好地實現安全、經濟和有效的化療。

提醒,出現上腹部不適、心窩隱痛、食後飽脹感;食慾不振、消瘦、乏力;經常嘔吐隔夜宿食和不含膽汁的胃液;大便呈黑色柏油樣等症狀應及早就醫。而那些胃癌的高危人群,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及惡性貧血、胃大部分切除術後和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更要定期做胃鏡檢查,及早發現、及早**。

當患者癲癇發作時家屬應該怎麼辦

1 保護好患者以免受傷,特別是頭部的保護 2 移開患者周圍的危險品,如刀具,暖水瓶等,以免碰傷或燙傷患者 3 將患者頭部和身體側放,同時可放些薄軟的東西在頭下,讓患者慢慢復原 4 避免人群圍觀,保持空氣通暢 5 及時清理口中分泌或嘔吐,保持呼吸道通暢 6 仔細觀察患者發作時的表現,如發作前有沒有某些...

腦癱患者為什麼會膽小,腦癱患者為什麼會膽小

青少年在面對陌生人或在乙個不熟悉的環境中時,膽小害羞的人往往顯得侷促不安,不能與人坦率自然地交往,同時也讓旁邊的人感到不舒服 當遇到不熟悉但認識的同學,膽小害羞的人常常因為不好意思而沒有與人打招呼,結果可能會讓人誤解為高傲 目中無人,從而影響了人際關係 當一項新的任務擺在面前的時候,膽小退縮的人總是...

做核磁共振時,為何醫生讓家屬陪患者,而醫生卻出去呢

乙個人的一生,不管是不是自願的,你都會和醫院打交道,即便你非常的不願意,但是你還是得和醫院打交道,即使自己不檢查,家人和朋友總是要的,你就會陪伴她們,在醫院的乙個檢查專案中有乙個是很讓人不明白的,那就是在做核磁共振的時候,醫生會讓家屬進來陪伴做檢查的人,而醫生自己就會出去,這到底是為什麼吶?這一舉動...

做核磁共振時,為何醫生讓家屬陪患者而醫生出去

做核磁共振時,為何醫生讓家屬陪患者而醫生卻出去?做核磁共振時,醫生為什麼讓家屬陪患者,而醫生自己卻出去呢?既然是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往往患有多種疾病。就拿我們骨科來講,老年半月板損傷的患者,可能同時患有冠心病 心絞痛。那麼讓這樣乙個老人在無照顧的情況下,檢查幾十分鐘,一旦出了什麼問題,其後果還是難...

白癜風患者為什麼不能吃雞肉,白癜風患者可以吃雞肉嗎

盡量避免服用維生素c,少吃或不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吃含銅豐富的食品,若體內銅離子含量增高,黑色素的生成亦增加。平時多吃一些含有酪氨酸及礦物質的食物,如肉 牛 兔 豬瘦肉 動物肝臟 蛋 雞蛋 鴨蛋 鵪鶉蛋 奶 牛奶 酸奶 新鮮蔬菜 蘿蔔 茄子 海帶等 白癜風患者為什麼不能吃雞肉 中醫理論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