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對世界局勢的影響,美蘇冷戰對世界局勢的影響??

時間 2022-05-05 23:40:40

1樓:匿名使用者

當柏林圍牆倒塌的時候,美國政治學家弗朗西斯·福山宣告,這是「歷史的終結」。

他說,西方在冷戰中的勝利意味著民主的資本主義「是人類**的最終模式」。意識形態的爭鬥已經結束,民主和市場經濟取得了勝利。

福山的話講得為時過早。從科索沃到東帝汶,從盧安達到裡約,歷史仍然是活生生的,而且往往伴隨著令人痛苦的結果。影響波及全世界

柏林圍牆的倒塌標誌著歷史的重生,或者至少是它的驟然緩和。新千年的最初數十年中的主要任務與本世紀最後十年相同,就是妥善應對這一現實。

柏林圍牆倒塌帶來了直接、激動人心和顯而易見的結果———德國的統一和蘇聯的解體。

但是,同1929年發生在華爾街、或者1945年發生在廣島的事件一樣,1989年柏林事件是影響波及全世界、並且永久改變了世界的事件之一。

英國歷史學家蒂莫西·加頓·阿什寫道:「很難在世界上找到乙個沒有受到冷戰結束的影響的國家。冷戰結束直接影響了世界上的許多其他地區,比如南部非洲、東南亞和中美洲。

蘇聯與美國、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東方』與『西方』之間的全球競爭對這些地區的政治造成了損害。」

例如,南非在數月之內便追隨其後,白人政權首先從監獄中釋放了納爾遜·曼德拉,然後幫助他廢除了種族隔離制度,接著又在他當選**後拱手讓權。

中國的共產黨領導人意識到,蘇聯試圖同時實行政治和經濟改革,從而導致了自我毀滅。因此,他們讓資本主義接管部分、而不是全部經濟,同時牢牢抓住政權不放。

經濟學和政治學正在重新劃定政治疆域和盟國。隨著冷戰結束,前蘇聯共和國————亞塞拜然、土庫曼、烏茲別克和哈薩克發現了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不僅是美國,而且諸如伊朗和土耳其之類的一些地區性強國都加入了對這些財富的爭奪。

結果是,俄羅斯、亞美尼亞和伊朗結成了乙個聯盟,美國、亞塞拜然和土耳其結成了另乙個聯盟。啟動歷史力量

冷戰的結束不僅改變了全球結構,而且啟動了正在創造乙個新世界的巨大歷史力量。從某種意義上講,20世紀在1989年11月9日就結束了,整個世界目前正在全力對付21世紀的難題。

全球經濟是這些力量中最大的一股。這種全球化經濟是全球通訊和全球市場的產物,至少從1973年就已經存在,但直到近10年才突然引起公眾的注意。

蘇聯試驗的徹底失敗破壞了人們對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封閉市場和國家控制經濟的支援。正如福山所說的那樣,它還標誌著市場資本主義取得了明顯勝利。

曾經嘗試過混合經濟或社會主義經濟的東南亞、拉美和非洲國家迅速向全球市場開放。甚至連俄羅斯也加入進來,建立了**,並歡迎外國投資。

第乙個結果是經濟繁榮,尤其是在東南亞。在那裡,大量美元湧入,為建設工廠、新公路、機場、摩天大樓和創造數百萬個就業機會提供了資金。第二個結果是1997年的一場金融危機。

全球經濟和科索沃戰爭明顯突出了第二股巨大的全球力量,也就是國家主權的削弱,以及人們認識到,過去由國家控制的一些東西———資金、就業機會、人權———已經成為乙個嶄新、仍然模糊的全球社會中的國際爭議問題。

全球**、全球市場和全球資本主義剝奪了各國管理本國的一大部分經濟的能力,從而也削弱了它們對決定自身未來的能力的信心。與此同時,大國在聯合國的激勵之下宣告,國家主權不是絕對的,國際社會有權進行干涉以制止最嚴重的踐踏人權的行為。

這個問題的規則還遠遠沒有確立。北約干預了科索沃,聯合國干預了東帝汶。但是,同樣是這些國家,卻在結束盧安達、蘇丹和獅子山的殘酷戰爭的問題上逡巡不前。

如同全球經濟的情況一樣,關於人權和主權的規則尚在制訂過程中。問題在於,應該由誰來制訂這些規則?

世界上許多關鍵決定(關於**規則、何時向何地進攻、關於如何管理歐盟、關於環境法規)都已不再由有權在本國境內執行這些決定的**作出。相反,各國**在國際組織、在聯合國或歐盟或世貿組織中集合到了一起。平民社會在形成

伴隨著這種正式的規則制訂,乙個新的全球平民社會正在形成,其主要基礎是非**組織。這些組織對全球的管理發揮著重要影響。

代表著各種公眾利益的大量非**組織紛紛出現,通過網際網路跨國界地聯絡在了一起。這些組織正學著如何支配選票和影響代表。

這些非**組織不是選舉產生的,因此並不民主。但它們已經成為乙個仍在逐漸成形的程序中的關鍵參與者,也許是全球民主的先行者。

它們當中的大多數是單一利益組織,集中關注海洋、勞工、婦女權利或者衛生問題。

1997年的金融危機似乎令大多數決策者相信,不能允許自由市場繼續處於缺乏限制和管理的狀態。如何處理自由市場的問題將留待下個世紀解決。

2樓:雪の霓

1,冷戰使世界分成了兩派,兩極化格局形成,冷戰後,美國實力強橫,成為「一超」,世界格局朝多極化發展。

2,我國應抓住機遇,加強國際間合作。但也應獨立自主,自強不息。

發展教育,培養人才。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制定適合本國的經濟政策。

發展科技,大力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在科學領域上獨樹一幟。

美國推行冷戰政策對世界局勢產生了什麼影響

美蘇冷戰對世界局勢的影響??

冷戰結束後世界格局發生什麼怎樣的變化

3樓:匿名使用者

由冷戰時期的美蘇對峙發展到現在的美國一超獨霸的局面。

4樓:放下了執念

接樓上,一超多極,向全球化發展,世界多個新興經濟體崛起

美國推行冷戰政策對世界局勢產生了什麼影響?

5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地講,冷戰前世界分為法西斯陣營和反法西斯陣營;

冷戰後世界分為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

冷戰對中國的影響 110

6樓:一有文化的流氓

1、簡單的說,四五十年代中國戰在紅色陣營中,美國才阻止中國收復台灣。七十年代和美國站地很近。蘇聯很不爽,接著發生了對越戰爭(有點像現在的俄格戰爭一樣美國在背後給格撐腰)。

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不需要在拉中國竭制蘇聯。拉著歐洲對中國使行《對華**禁運》。

2、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蘇聯和歐亞各人民民主國家先後與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並在各方面開展了廣泛的合作,地跨歐亞的社會主義陣營形成。當時,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兩個陣營對峙,形勢嚴峻,進行著針鋒相對的鬥爭。美國不甘心在中國的失敗,拒不承認新中國,在政治上孤立中國,在經濟上封鎖中國,在軍事上威脅中國。

面對這種情況,中國採取了向蘇聯「一邊倒」』的方針。1950年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確立了中蘇之間的同盟關係。50年代初期中蘇友好關係的基礎是兩國在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方面存在共同點,同時,兩國在國際上有共同的對手美國。

50年代中期以來,蘇聯逐漸推行霸權主義政策,企圖把中國納入與美國爭霸的軌道,控制中國的內政外交。如1958年蘇聯要求在中國建立長波電台和聯合艦隊;1960年,蘇聯片面撤走在華的全部專家,撕毀了243個合同書,廢除科技合作專案257個,給中國經濟建設造成巨大損失。同年,蘇聯在新疆挑起邊境衝突事件,中蘇關係惡化。

1969年,蘇軍挑起珍寶島武裝衝突。蘇聯在中國邊境增兵百萬,威脅中國的安全。中國開始把蘇聯稱為「社會帝國主義」國家,並且把蘇聯做為頭號敵人,與蘇聯霸權主義進行鬥爭。

3、這一時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都同中國處於敵對狀態。中國在國際關係上經受了嚴峻的考驗。

4、70年代初,美國在同蘇聯的爭霸中轉入戰略防禦。為了扭轉同蘇聯爭霸的不利局面,美國提出了「尼克森主義」,轉而同中國改善關係。中國為了抵抗蘇聯的壓力,也需改善同美國的關係。

1972年2月,美國**尼克森訪華,中美發表《上海公報》,兩國關係開始正常化。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

5、80年代,蘇聯在美蘇爭霸中從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進行全面收縮。在這種情況下,中蘇關係開始緩和。1989年5月,戈巴契夫訪華,中蘇關係實現正常化。

6、中、蘇、美三國關係隨著美蘇爭霸局勢的變化而變化,中、美、蘇關係惡化時,給三國都帶來了損害。中國與美國和蘇聯的關係,從美蘇方面來說,都是在戰略進攻時要控制或顛覆中國政權,而在戰略防禦時又打「中國牌」。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進行反對霸權主義的鬥爭,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在國際舞台上越來越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

7樓:匿名使用者

冷戰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開始,隨著八十年代蘇聯的經濟危機,和戈巴契夫(戈巴卓夫)的民主改革,促成共產國家倒台,到1990年代初蘇聯解體冷戰正式結束。中國國共內戰、韓戰、越南戰爭和阿富汗戰爭(1979年)是幾個東西方國家發生區域衝突的例子,但是大多數時候只是雙方**人之間的衝突,在這些衝突中,主要強國只是通過資金和**援助各自支援的國家或組織。這麼做就減少了兩大陣營衝突的緊張性。

美國與蘇聯競爭的乙個主要領域就是科學技術,此外還包括了十分隱蔽的間諜戰,和雙方的政治宣傳戰。雖然雙方的諜報系統經常採取秘密的暗殺行動,但是由於核**的威懾,兩陣營一直沒有發生全面衝突。當然在當時,人們並不清楚,乙個地區性的小規模衝突是否有可能引發核戰爭,有鑑於此,每一次的衝突都會引發人們極高的關注。

這種緊張態勢幾乎像真正的戰爭那樣改變了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

德國可以算是冷戰中最主要的爭端焦點,特別是柏林。柏林圍牆很可能是冷戰最生動的標誌。這堵牆分隔了東柏林(屬於東德)與西柏林(屬於西德),使西柏林孤立於東德內。

8樓:時之驕子

冷戰對於世界各國的影響都是全方位的。從軍事上的竟爭可以影響全域性,首先是經濟上被軍事拖挎。信心喪失,人才交流受阻。等等

冷戰後國際形勢特點

9樓:貞觀之風

1、世界形勢出現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盪並存的局面。

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局面結束,一些地區衝突走向政治對話、和平解決;另一方面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在全球推行霸權主義,造成某些地區的局勢動盪。

2、冷戰結束後政治格局呈現一超多強。

冷戰後美國憑藉其獨步全球的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俄羅斯雖然衰弱但是憑藉前蘇聯的底子依然是世界強國,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不斷提公升也是世界強國中一員。

3、世界經濟格局多極化。

在美國、歐盟、中國、日本等幾大經濟體經濟水平各成為一極的情況下,發展中國家不斷進步,世界經濟呈現多極化特徵。

10樓:在巴黎象牙塔上

冷戰後國際形勢的特點:

1、從全球問題的角度看、亞太地區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等等一些列的問題,使新的國際格局符合本國利益、協調,進一步交流。

2、從經濟角度講,根據馬克思經濟基礎決定決定上層建築的論斷,這種合作的基礎必定促成多極化的的進一步發展,世界形勢走向緩和。從次因素的角度考慮。世界的總體穩定,因為只有多極化從能使自己本國的利益最大化,冷戰的結束開始了個大國新的政治大洗牌,例如環境,中國,希望能多尼有所幫助,勢必導致政治格局的多極化,世界局勢勢必向多極化的方向發展,剩下一極就應該建立單極世界,但各類區域性戰爭仍是當前國際安全形勢中的重要**因素,從不引用,經濟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強度的有限性不會改變國際形勢總體趨緩的基本走勢,國際控與裁,當代全球問題突出。

3、從政治角度,這本來是美國的鐵板盟友實際上這個問題可闡發的角度太多、規模,形成乙個良心迴圈、能源,各個國家的推動也是乙個很重要的因素、反恐,大國關係的深化。但冷戰後區域性戰爭以其目的,都需要個個國家的深從此合作。 這是政治多極化的一大因素,歐盟崛起為乙隻獨立的政治力量,反而歐盟。

所以,但是他在全球經濟中的分量大大減弱,但是,在許多問題上與美國老大哥公開叫板,聯合國的地位與作用及全人類的共同發展都因區域性戰爭的時起時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國家都在推動著多極化的趨勢。

4、冷戰後,本應一極消失,尤其法德兩國不願意唯美國馬首是瞻。知之為知之,又使自己在新的國際格局中有一席之地,美國儘管仍然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自己思考之結果、日本的崛起注定他們在冷戰結束後的新的世界格局中要充當新的角色。

《馬關條約》的簽訂對國際局勢的影響是 A 日本迅速成為世界強國B 日本在華勢力增

a。解析 馬關條約 1895年 內容中,中國割讓台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 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這些都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大量掠奪原料。中國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 二萬萬兩 這是什麼概念?這些 足夠讓日本國內的第二次工業革命 1870 1900年 提前結束了。中國開放沙市 重慶 蘇州 杭州為商埠。...

新航路開闢對世界對影響,新航路開闢對世界的影響

首先,因為中世紀強大的伊斯蘭勢力的崛起,整個通往東方的航路都被穆斯林占領了,歐洲如果想要發展,就必須開闢新航道。所以說開闢新航道的目的沒有多麼純粹,就是為了強大。其次新航路的開闢最直接的影響是發現了美洲大陸,發現在地球的另一端也存在著人類,這對於宗教方面的影響是巨大的,對亞當夏娃的人類起源論受到了質...

科舉制對世界的影響,科舉制對當時和後世及對整個世界文明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一 中國科舉制度對東亞文化與考試制度有著深遠的影響 1 對南韓的影響 高麗的科舉包含制述 明經兩大業,是模仿唐朝進士科 秀才科 明經科的結果。1369年,高麗又採用元朝制度,實施 科舉三層法 實行鄉試 會試 殿試三階段考試的科舉制度。2 對日本的影響 日本科舉的基礎 養老律 是以唐 永徽令 開元前令...

世界上的幾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1.金融危機波及全球,對於中國,國家外匯儲備部分損失了,出口困難了,經濟增長減緩,失業增加,人們收入下降,消費減少,市場蕭條.嚴重時會引起政局不穩定.比起歐洲國家,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中國的經濟與國際經濟有一定的割裂,我國人民幣實施資本項下的嚴格管理,國際游資衝擊不大,現在美國已有...

柏林圍牆倒塌對世界有什麼影響,柏林圍牆的倒塌對全球化產生了什麼影響?

柏林圍牆的倒塌是社會主義在歐洲的失敗的表現之一 其他是蘇聯解體和東歐巨變 柏林圍牆的倒塌,給西德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給東德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資金並使東德的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柏林圍牆的倒塌代表了乙個統一的德國,作為歐洲經濟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德國的發展可以帶動整個歐洲的經濟發展,使世界經濟向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