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在轉回期間將增加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和相應的應交所得稅」中「轉回期間」到底是什麼時間

時間 2022-03-18 15:44:46

1樓:諾諾百科

「轉回期間」指前期少納稅了,後期多納稅。比如一項資產稅法按8年攤銷,企業做10年,那麼,前期的稅法允許攤銷額就比賬面上的大,那麼交的稅就少,確認為所得稅負債。到了第九第十年的時候,稅法允許的攤銷額為0,那麼這時就是轉回期了,就要為前面少繳稅付出相應的稅金。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是指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將導致產生應納稅金額的暫時性差異。其數量表示式如下:

本期發生或轉回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x)=期末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餘額-期初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餘額

當x>0時,為「發生」;當x<0時,為「轉回」。

期末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餘額=期末資產賬面價值-期末資產計稅基礎

或=期末負債計稅基礎-期末負債賬面價值

期初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餘額=期初資產賬面價值-期初資產計稅基礎

或=期初負債計稅基礎-期初負債賬面價值

上述計算公式之所以把資產和負債分別寫,是要保證其計算結果均大於零。因為資產賬面價值大於資產計稅基礎的差額與負債賬面價值小於計稅基礎的差額均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2樓:布樂正

當x>0時,為「發生」;當x<0時,為「轉回」。

遞延所得稅負債產生於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因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在轉回期間將增加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和應交所得稅,導致企業經濟利益的流出,在其發生當期,構成企業應支付稅金的義務,應作為負債確認。

本期發生或轉回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x)=期末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餘額-期初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餘額

當x>0時,為「發生」;當x<0時,為「轉回」。

期末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餘額=期末資產賬面價值-期末資產計稅基礎

或=期末負債計稅基礎-期末負債賬面價值

期初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餘額=期初資產賬面價值-期初資產計稅基礎

或=期初負債計稅基礎-期初負債賬面價值

處理為: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資產是資產,借方表示增加,貸方表示減少,增加時貸方對應的科目是所得稅費用,貸記所得稅費用屬於費用的減少,企業損失的減少;遞延所得稅負債是負債類科目,貸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減少,增加時借方對應的科目是所得稅費用,借記所得稅費用表示損失的增加。

一項負債的賬面價值為企業預計在未來期間清償該項負債時的經濟利益流出,而其計稅基礎代表的是賬面價值在扣除稅法規定未來期間允許稅前扣除的金額之後的差額。

因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不同產生的暫時性差異,本質上是稅法規定就該項負債在未來期間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即與該項負債相關的費用支出在未來期間可予稅前扣除的金額)。

負債的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稅基礎,則意味著就該項負債在未來期間可以稅前抵扣的金額為負數,即應在未來期間應納稅所得額的基礎上調增,增加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繳所得稅金額,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應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3樓:匿名使用者

前期少納稅了,後期多納稅。比如一項資產稅法按8年攤銷,企業做10年,那麼,前期的稅法允許攤銷額就比賬面上的大,那麼交的稅就少,確認為所得稅負債。到了第九第十年的時候,稅法允許的攤銷額為0,那麼這時就是轉回期了,你就要為前面少繳稅付出相應的稅金

4樓:

舉例說明:比如一般企業取得了財政性資金撥款,作為不徵稅收入,當時確認了免交所得稅,調減了取得收入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形成了以後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但其後每年都在發生不徵稅收入對應的支出,不能稅前扣除,每年(最多五年)再調整增加應納稅所得額,這以後的每年就是轉回期間。

5樓:匿名使用者

也就是你增加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的當年。

為什麼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時候要加上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而要減去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啊?

6樓:諾諾百科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和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均針對第二年而言,是會計和稅法的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本年多交了,第二年能抵的部分,比如固定資產折舊會計按加速折舊核算的應納稅,稅法不允許。

產生的差異就叫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加上。同理,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是今年能少交而明天要多交的部分,所以要減去。

簡單的說,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就是本期應交納稅款,以後可以抵減的,本期應納稅所得額要加上以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形成的遞延所得稅,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就是會計上計算的所得稅費用按稅法規定以後期間需要交稅的,本期可以減少交稅金額。

內部開發未形成無形資產的,加計扣除部分按稅法規定以後年度不需要調整,所以本期直接減少應交稅費就可以。

7樓:虎侃社會

因為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和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均針對以後年度而言,是會計和稅法的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本年多交了,以後年度能抵的部分,比如固定資產折舊會計按加速折舊核算的應納稅,稅法不允許。產生的差異就叫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加上。

同理,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是今年能少交而明天要多交的部分,所以要減去。

企業所得稅不是稅率乘以利潤總額,利潤總額是會計資料,是企業根據會計準則做出來的,應納稅所得額是根據稅法做出來的。雖然實務中,應納稅所得額是在會計資料上按照稅法調整出來,兩者的邏輯是不一樣的。就是利潤總額不是計算企業所得稅的基礎,需要進行納稅調整,得出應納稅所得額,再乘稅率得出應繳所得稅。

擴充套件資料

所得稅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當期所得稅費用,另一部分是遞延所得稅。會計計算口徑與納稅計算口徑不同,自然產生差異,這個差異分成兩類:

一類是永久性差異。例如一項罰款支出,企業在利潤總額前扣除了,稅法不能扣除要加回去,這個差異反映在當期所得稅上,是永久性差異。

另一類是暫時性差異,望文生義,只是個暫時的差異,長遠來看這些個差異會自動抹平的。暫時性差異包括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例如折舊會計政策與稅法規定不符造成的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主要是稅法規定可以在一定期限內以前期虧損額抵免應納稅所得額造成的差異。

8樓:悠公尺公尺

其實最簡單的掌握方式是根據差異的名稱,所謂應納稅,就是將來轉回時應納稅,那麼現在就不需要納稅,所以本期發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要在會計利潤中扣除,所謂可抵扣,就是在將來轉回時抵減將來需要交納的所得稅,所以本期發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需要交納所得稅,所以需要在會計利潤中加上。真正的原因如下:以固定資產折舊為例,如果企業和稅法採用的折舊方法相同,都是採用直線法,但是企業預計的使用年限為5年,而稅法預計的使用年限為10年,假設固定資產賬面原價為100,則站在企業的角度需要計提的折舊為20,站在稅法的角度需要計提的折舊為10,那麼此時賬面價值為80,計稅基礎為90,產生的是可抵扣暫時性差異10,這裡需要交納所得稅,之所以交納所得稅是因為稅法承認的折舊是10,企業多計提的10稅法不承認,所以不能抵減會計利潤,減少應納稅所得額,所以對於企業多計提的10的折舊需要在會計利潤中加回來,至於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也是一樣的,需要將資料轉入利潤表進行理解。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在未來期間轉回什麼意思

9樓:諾諾百科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形成遞延所得稅負債,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其計稅基礎或負債的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稅基礎都可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相當於你賬面要交得大於稅法規定要交的稅,而我們是按稅法規定交稅。

本期轉回的暫時性差異是指上期的暫時性差異大,本期的暫時性差異減少,比如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隨著折舊的計提,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會越來越小,直至會計和稅法的折舊計提完之後,就沒有暫時性差異了,

所以暫時性差異也是越來越小,也可以說上期確認的遞延所得稅大,本期暫時性差異減小,就不應該確認那麼多遞延所得稅了,此時就應該轉回暫時性差異確認的遞延所得稅。

10樓:一點通網校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在未來期間轉回就是遞延所得稅的原理決定的: 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原因是會計角度所得稅與稅法角度所得稅計算資料有差異所形成的。

舉例說明: 我們自己會計按會計準則記賬,算出應交所得稅假如100萬,但是稅務部門按照稅法規定,要求你交120萬,此時,我們就交120萬,此時相當於我們暫時多交稅,放在稅務部門20萬,等以後慢慢抵扣。相當於我企業應收,因此叫遞延所得稅資產。

總結:這種慢慢抵扣就是未來時間轉回的意思。

11樓:匿名使用者

年末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可以抵扣的和超出抵扣範圍的費用支出要做調整的,未來期間就是年末所得稅匯算清繳時。

企業所得稅及個人所得稅

12樓:來自冠豸山相攜踏青的白鯨

一、企業所得稅計算專案

1.本期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事項(這裡的納稅調整事項主要包括暫時性差異和永久性差異);

2.計算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

3.本期所得稅費用=本期應交所得稅+(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

關於所得稅會計的核算,關鍵應理解以下關係:"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的期末餘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期末金額 未來轉回時的所得稅稅率;"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的期末餘額=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期末金額 未來轉回時的所得稅稅率。

二、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應納稅所得額=(月收入-五險一金-起徵點-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專項附加扣除)*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注:新個稅法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徵點和稅率。新個稅法規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並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擴充套件資料:

企業所得稅(以下簡稱″企稅')和個人所得稅(以下簡稱″個稅')徵稅物件都是對其收益或利潤的所得所繳納的稅,都是調節在所得領域國家與企業或個人之間的分配關係。

但是它們之間在徵稅物件、稅目、稅率、優惠政策、稅前扣除、徵繳方式等方面有很大區別。

1.具體的徵稅物件與範圍不同

企稅徵稅物件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收益或利潤所得。個稅物件則是居民和非居民的個人所得。企稅應稅收入包括:

銷售貨物收入、提供勞務收入…其他收入等9個稅目。個稅應稅收入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偶然所得等11個稅目。

2.稅率不同

企稅適用25%的比例稅率,20%(小型微利企業)和15%(高新技術企業)優惠稅率。個稅有超額累進稅率(從5%到45%),比例稅率(20%)。

3.減免的優惠政策不同

企稅收入總額中有不徵稅收入、免稅收入、從事農、林、牧、漁等5種情況免徵或減徵,以及加計扣除、減計收入、加速折舊、稅額抵免、專項優惠等多種形式的優惠。

個稅免稅專案有省級**、***部委、解放軍軍級以上單位頒發的科教文衛等方面的獎金、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以及國家統一發放安家費、退職費、退休費等10項所得。減徵專案有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所得等減免。

4.稅前列支扣除和所得額的計算不同

企稅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按照年度利潤總額在12%以內部分准予扣除等方法予以扣除。個稅扣除包括對教育事業和其他公益事業捐贈部分以及附加減除費用等扣除。

5.在徵繳方式上不同。

企稅採取查帳徵收或核定徵收方式徵收。個稅在徵收形式上有代扣代繳、個人申報,其他各種形式的監控與徵收。

6.具體的徵稅物件與範圍不同

企稅徵稅物件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收益或利潤所得。個稅物件則是居民和非居民的個人所得。企稅應稅收入包括:

銷售貨物收入、提供勞務收入…其他收入等9個稅目。個稅應稅收入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偶然所得等11個稅目。

7.稅率不同

企稅適用25%的比例稅率,20%(小型微利企業)和15%(高新技術企業)優惠稅率。個稅有超額累進稅率(從5%到45%),比例稅率(20%)。3.

減免的優惠政策不同。企稅收入總額中有不徵稅收入、免稅收入、從事農、林、牧、漁等5種情況免徵或減徵,以及加計扣除、減計收入、加速折舊、稅額抵免、專項優惠等多種形式的優惠。

個稅免稅專案有省級**、***部委、解放軍軍級以上單位頒發的科教文衛等方面的獎金、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以及國家統一發放安家費、退職費、退休費等10項所得。減徵專案有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所得等減免。

8.稅前列支扣除和所得額的計算不同

企稅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按照年度利潤總額在12%以內部分准予扣除等方法予以扣除。個稅扣除包括對教育事業和其他公益事業捐贈部分以及附加減除費用等扣除。

9.在徵繳方式上不同

企稅採取查帳徵收或核定徵收方式徵收。個稅在徵收形式上有代扣代繳、個人申報,其他各種形式的監控與徵收。

暫時性差異和永久性差異,能總結一下暫時性差異和永久性差異的區別嗎?

d研發支出可以加計150 扣除,這屬於完全的稅務調整,財務不做調整或者結轉,屬於永久性差異 暫時性差異是那些可以結轉抵扣的,比如 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廣告費支出不超過銷售 營業 收入2 的,可據實扣除 超過部分可無限期向以後納稅年度結轉。還有企業的固定資產折舊計提方法不是直線法的調整等,這些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