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自性?如你知道,拿來我看,什麼是自性?

時間 2022-09-26 03:41:02

1樓:願證初地

善知識當前,如不能用自己的理解、體會來解釋,那還是要謙虛一點;時常傲慢輕人,會不斷樹立敵人,生活中的你,沒有這個感覺嗎?____至勝護大人!

2樓:彌陀村長

自性也叫一心。

在佛教有許多名字:真如、法身、實相、佛性、法性、如來藏、圓成實性、本來面目、本地風光、大圓鏡智等。一心的真諦不可思議,不可思即禪宗的「動念即乖、心行處滅」,不可議即禪宗的「開口便錯、言語道斷」。

在此,只好引用蓮池大師的話作乙個牽強的比喻:「心是無形相的,所以沒有任何東西可作為比喻。大凡用來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彷彿與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東西來形容它,使人對於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領會,但不可以認為心當真如某種東西。

試舉一例,譬如以鏡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鏡能照物,當物還沒有對著鏡子的時候,鏡子不會把物的影像攝入鏡中;當物正對著鏡子的時候,鏡子不會因為物的好噁美醜而生憎愛;當物離開鏡子的時候,鏡子也不會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鏡子裡。聖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則一塵不染,照則遍覺十方。此心既不住內,不住外,不住中間,三際空寂,而又無所不住,無物不照。

所以用鏡子來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極而論,鏡子畢竟是一種沒有知覺的物體,心難道也象鏡子那樣無知嗎?而且鏡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體常寂常照。

以此類推,或以寶珠喻心,或以虛空喻心,無論用哪一種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樣的。

夜夜抱之眠,朝朝還共起,您衝誰要?

3樓:勝護

【自性】

(術語)諸法各自有不變不改之性,是名自性。教行信證信卷曰:『近世宗師,沈自性唯心,貶淨土真證。

』【又】數論師二十五諦中第一諦為冥性。又稱自性。為萬有之生因。

唯識述記一末曰:『自性者冥性也,今名自性,古名冥性,今亦名勝性。未生大等但住自分,名為自性。

』(參見:數論外道)附錄。

from:【《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編】

彌陀村長蓋好好學學經教了。自性並非如來藏真如等等。恰恰相反,如來藏的定義就是:心的自性空。

4樓:東海隱者

自性自有,為何外求。

釋迦牟尼證悟後,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型德相,惟以妄想執著不得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我沒證悟,我說不明白,見笑了。

那麼,怎麼才能找到自性呢?用恭敬心去中求證,用清淨心去求證,不是求,是求證,一字之差,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怎麼求證呢?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以期頓悟。慧根極高的人,只要思想不干擾自性,當下便可認得,慧根差的人,必須從漸悟開始,通過佛力加持,採用靜坐、觀照、修氣脈等方法,經過四禪八定,訓練自己的思想,形成強大的定力,不為外境所遷,不讓思想干擾自性,自性自然會慢慢顯現,從而扭轉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以完成頓悟。

5樓:自性本空

自性應該是指第八識,這裡裝著生命所做的一切業一切記憶之類的東西,你的生命去到**它也跟到**,死了也跟著新投的生命一起。但它本來是空的,什麼內容也沒有,只因為過去多世所得的業而裝進了東西,如果可以把裡面的內容都搬出來,不讓新的內容進去,那就空了。那時就沒有煩惱大徹大悟了。

這個個人見解,不知道對不對。只是給點參考而已。

6樓:月亮短了

「自性」一詞,《中華佛教百科全書》上的解釋是:

自性(梵svabha^va,藏n%o bo n~id)指諸法各自具有的體性或體相。『差別』或『共相』的反義詞。法相家謂之為自相。

為現量智所緣;克實說來,所謂自性,唯指事物本身不通其他的性質,或稱一切法不可言說處為自相、自性。

自性(梵prakr!iti)數論學派所立的二十五諦之一。根據《數論頌》的古注所載,『自性』一語與『勝因』、『非變異』、『梵』、『眾持』等為同義語。

數論師認為自性是由三德(純質、激質、翳質)所構成;亦即三德尚未發動的平衡狀態稱為自性。三德猶如『油』、『燈心』與『火』合為一燈火。依三德之相合而呈現出永珍。

自性是純物質的、非精神的,但卻又細不可見。

至於樓主就學佛一詞所起的疑問,兩種方法都對,恭敬和清靜並不矛盾。恭敬,是自謙而尊重禮敬於他人。清淨是指離惡行之過失,離煩惱之垢染。

這兩種方法都是學佛開始時基本的方法,從樓主提問題時候的語氣來看,你還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就從恭敬和清靜這兩點做起吧。

7樓:

末修皈依不久,拙見。

經中雲: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多通俗易懂!

也就是說,頓悟的本性,佛性。是我們人人都有的,是非常清淨春節的。只是我們平時被執著所迷業報所阻礙,看不到而已。

所以求佛不必向外界所求,要從自己的內心中求。佛法就在你心中。找到合適的道路通過誦經拜佛入定把自己的自性佛性顯現出來,觀想最根本的自己,如果參透了,自然就成佛了。

8樓:不如生活

呵呵 一定不是從殼來的

9樓:加沾鹽

學佛即不是從恭敬中求,也不是從清淨中求,要從無為中求,也許連個求都要去掉。——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10樓:八戒想流浪

拿不出來!放也不下!

11樓:

是誰在問話?問話者即你的自性。

什麼是自性?

12樓:飛哥文苑

應該是「自信」這個詞吧。

自信是對自身力量的確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實現所追求的目標。

13樓:秦魂始皇

自性榮格分析心理學中的(self),是四大原型之一也就是心、性、或本性,人心靈的中心

自性也就是統

一、組織和秩序的原型

它是集體潛意識中的乙個核心的原型

她的主要作用是協調人格的各個組成部分

使之達到整合、統一

使人具有穩定感和一體感一切人格

的最終目標就是自性的充分發揮或實現。

14樓:民生答疑小能手

回答詞語解釋自性ㄗˋ ㄒㄧㄥˋ佛教用語:​ 謂事物的本體、本質。維摩詰所說經.卷上:

「知諸法如幻相,無自性、無他性,本自不然,今則無滅。」​ 謂事物的存在狀態。成唯識論.卷八:

「初能遍計自性云何?有義:八識及諸心所有漏攝者皆能遍計,虛妄分別為自性故;皆似所取、能取現故;說阿賴耶以遍計所執自性妄執種為所緣故。

15樓:樹贊悅

自性是指自體的本性,亦即諸法各自具有真實不變、清淨本然之個性。自性是一切眾生本具的,它是離開一切形狀、顏色,不可把捉的。雖然不可把捉,它又在我們的內心存在。

16樓:三農鄉村

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會有把握

17樓:文秀的意志

就是丫丫,自己給自己xx

18樓:牢珈藍禾

在人心目中都有乙個自己期望的自我形象、心裡學家稱之為理想自性理想性包含體現內在精神的人物性格是普遍精神灌注的生命個體。

自性是什麼意思?

19樓:賓令怡譙深

首先,是何期自性

而不是「其」

自性就是佛性

這40個字在詮釋著乙個意思:自性人人都有,也就是說佛性人人都有,這個東西能了解一切

能生出一切;這就是為什麼佛陀說:眾生平等。因為佛性每個生命都有,也就是說自性人人都有。

但是你和我的自性被世間的物質和我們的貪欲給蓋住了,我們就像被沙子埋起來的金子,只有通過修行和做功德和放下(從心裡上根本放下)才能去掉我們的貪欲和對物質的依賴,這個過程就像把金子上面的沙子拿掉後金子才會出土發光。

答案:金子這個能發光的功能就是自性,這個比喻的意思是:雖然現在被沙子蓋住了,但是金子始終是金子,只是挖出來以前我們自己不知道而已。

所以現在暫時我們見不到自性,如果想見就要去修行,這個修行的過程就是去掉貪欲和對物質的依賴,然後做足夠的功德,等一切ok了就是自性現前的時候了。

講的有點多,但是我覺得您如果仔細理解下應該能明白自性是什麼了

總的來說歷代修行的有成就的人悟道或者明心見性或者開悟,他們所見到的那個東西和境界就是見到自性了,呵呵,也可以說是見到佛性了。回答完畢

20樓:民生答疑小能手

回答詞語解釋自性ㄗˋ ㄒㄧㄥˋ佛教用語:​ 謂事物的本體、本質。維摩詰所說經.卷上:

「知諸法如幻相,無自性、無他性,本自不然,今則無滅。」​ 謂事物的存在狀態。成唯識論.卷八:

「初能遍計自性云何?有義:八識及諸心所有漏攝者皆能遍計,虛妄分別為自性故;皆似所取、能取現故;說阿賴耶以遍計所執自性妄執種為所緣故。

21樓:丁珍道立軒

自性,是指諸法各自有不變不改之性。在佛經裡也叫佛性、法性、真如、實相等等名稱。一切佛之所以成佛,就是徹底證悟了這個「自性」。

六祖大師悟道後雲:「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效能生萬法。」所謂明心見性者,即見此不動不搖、不來不去、不生不滅而又能隨緣現相,生起種種妙用之真空妙有之實性。

在佛教中,什麼是自性

22樓:卡門kamen之歌

自性,是指諸法各自有不變不改之性。

常用於清淨自性。清淨自性就是佛教中常說的「一心」。一心的真諦是不可思議,不可思即禪宗的「動念即乖、心行處滅」,不可議即禪宗的「開口便錯、言語道斷」。

譬如以鏡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鏡能照物,當物還沒有對著鏡子的時候,鏡子不會把物的影像攝入鏡中;當物正對著鏡子的時候,鏡子不會因為物的好噁美醜而生憎愛;當物離開鏡子的時候,鏡子也不會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鏡子裡。聖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則一塵不染,照則遍覺十方。

此心既不住內,不住外,不住中間,三際空寂,而又無所不住,無物不照。所以用鏡子來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極而論,鏡子畢竟是一種沒有知覺的物體,心難道也象鏡子那樣無知嗎?

而且鏡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體常寂常照。

六祖大師悟道後雲:「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效能生萬法。」所謂明心見性者,即見此不動不搖、不來不去、不生不滅而又能隨緣現相,生起種種妙用之真空妙有之實性。

23樓:昨日

自性見就是不變、永恆、絕對、完美、圓滿、本體的種種心態、種種觀念,謂之自性見。自性見分兩種,一種是屬於觀念上的,在思想、觀念上有圓滿的、絕對的、不變的、永恆的、萬能的這一類執著,謂之『分別的自性見』。

另外,一種是屬於心態上的,在動機、心態上有絕對的、永遠的、不變的、圓滿的、永恆的、自我的、完全的、本來如此的這一類執著,謂之『俱生的自性見』。

24樓:匿名使用者

何其自性.本來清靜.

何其自性.本不生滅.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何其自性.本無動搖.

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五祖大師給六祖講《金剛經》,講到你不要著住到情上,也不要著住到愛上,也不要著住到空上,也不要著住到有上,你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時六祖大師豁然開悟。這個大悟,是徹始徹終,明白這個深般若的智慧型。

因為他明白深般若的智慧型,所以才「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他才知道心生萬法,也萬法唯心。一切萬法,原來都是自性所現。他就對五祖大師說了: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他說,唉!我真沒想到,這個自性,本來是不垢不淨的,本來就是清淨的。

說不垢不淨,怎麼又說清淨呢?說清淨,是對著不清淨而言,才有這個清淨嘛!這個清淨,就是本體的樣子,因為沒有其他的名稱可以代表,所以就用清淨來代表了。

這個清淨,並不是有染汙,然後才清淨;這個清淨,是本來就清淨的。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他說我真想不到啊,自己本性,原來是不生不滅的。因為眾生有所執著,才有生有滅;若無所執著,生滅又從什麼地方生出來?又滅到什麼地方去呢?這生滅也就沒有了。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他說我真想不到,這個自性原來就是具足,無欠無餘的;也不多一點,也不少一點。在佛的份上,沒有添了一點點;在眾生的份上,也沒有少了一點點。

可是眾生就自己不認識。為什麼不認識呢?就是背覺合塵了,所以自己本有的家珍,自己就不認識了,就捨本逐末,舍根本而追求末梢,追求一切物質的享受,追求一切虛妄的快樂,追求一切假名假利。

啊!這是太笨了!這是太愚痴了!

唉!現在才知道自性本就具足一切的。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一切的眾生,顛顛倒倒,沒有定力,可是這個自性呢?這說我們人人的自性,這不只說六祖大師的自性,是這樣子,所有眾生的自性,都是不動不搖的,都是一樣的,都是平等平等的。

何期自效能生萬法:啊!真是想不到,萬法原來都是自性生出來的,這個自性包羅萬有,以前我真想不到,所以現在竟然證得這種的妙理!這真是妙不可言。

五祖大師,聽見六祖這樣一講,就知道六祖已經開悟,已經認識本來面目,已經知道自己的鼻孔是向下,還是向上?已經知道手向下指,是正、是倒?手向上指,是正、是倒?

手向下指是倒、向上指是正呢?還是向上指是倒、向下指是正?沒有人知道這個道理。

其實根本就沒有乙個正,也沒有乙個倒。六祖大師對這些問題,都清清楚楚;所以五祖大師知道他明白,悟自本性。參考資料:

◎節錄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宣化上人

有誰知道 自性 什麼意思

自性,自己的本性。自有自然的意思,換句話說,它不是造作的,它不是生滅法,本來就有,本來就是這個樣子 回答詞語解釋自性 佛教用語 謂事物的本體 本質。維摩詰所說經 卷上 知諸法如幻相,無自性 無他性,本自不然,今則無滅。謂事物的存在狀態。成唯識論 卷八 初能遍計自性云何?有義 八識及諸心所有漏攝者皆能...

尊敬的法師,佛說萬法無自性,所謂自性是指什麼

1 學佛最重要的是,認知自己的自性。自性亦稱為真如本性 佛性 真心 菩提心。2 禪家所謂 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這就是我們的自性,是真正的自己,真我。我們現在這個身與心是假我。3 自性不但是自己的真性,同時它也是宇宙萬法的本體。換句話說,宇宙萬法與自己是從這乙個理體上生起的,這個境界確確實實很不容易體...

假如你這樣評價乙個女孩,那麼是為什麼?

淑女 可以從 外貌 性格 內涵 品質 為人處事 考慮。儀態端莊,充滿自信。乙個步姿灑脫 意氣風發 充滿自信的女性,最能吸引別人。保持幽默感 乙個懂得在適當的場合和適當的時間展露笑容或開懷大笑的人,定能受到別人的歡迎。不要懼怕顯露真實情緒 不論什麼樣的喜怒哀樂 柔情蜜意,都不應加以隱藏。乙個經常壓抑 ...

你知道什麼是婚姻嗎?你們知道什麼是婚姻嗎?

野花比家花香?你真的知道什麼是婚姻嗎?你們知道什麼是婚姻嗎?婚姻就是乙份責任 乙份義務,婚姻是相愛雙方最終最完美的歸宿,婚姻是愛的昇華是生命的延續,婚姻是一種甜蜜的牽掛一種溫馨的負擔,是告別單身的標誌,是一種嶄新生活的開始,走進婚姻就像走入了一所嚴格的學校,它將視你們雙方的付出和態度,給出不同的成績...

知道什麼是生活麼

概念上是 生活指為生存發展而進行各種活動,也是人類這種生命的所有的日常活動和經歷的總和。廣義上指人的各種活動,包括日常生活行動 工作 休閒 社交等職業生活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我還是給你說說生活的態度吧,覺得你更需要這個。有人說生活就像一杯白開水,帶著什麼味道品嚐它,它就是什麼味道。我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