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和爸爸在啟蒙數學方面各有不同的指向麼

時間 2022-11-21 01:07:15

1樓:江蘇知嘛

關於"數學啟蒙",很多家長都是簡單地理解為數數或是數學,這些都是很簡單的,教孩子數數及算完成了;有家長因為自身的原因,不會輕易地讓孩子接觸數學,認為以後上學自然就會有老師教,不需要自己的去操心。"數學啟蒙"並不是單單就是數學,而是去培養孩子的思維模式,也就是數學思維的形成和完善,這些不是孩子智商決定的,而是後天的培養的。

"數學啟蒙"指的是對孩子數感的培養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鍛鍊,因為數學不只是我們簡單知道的數學,其實它還有很多分支學科,圖形、計算、空間等都是數學的範疇,因此從小給孩子"數學啟蒙"可不是教數數那樣簡單。

聽到這裡,很多父母又更害怕了,"我自己數學都學不好,還怎麼去教育孩子?要是說錯了那可怎麼辦?"不是這樣的,數學啟蒙不是教導孩子數學,而是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在生活中去逐漸地理解這些抽象的知識,小孩子**會聽得懂我們大人認識的數學呢?

數學啟蒙需要循序漸進,而且這些都是生活、遊戲中都可以接觸的,父母不用擔心自己做不到。

"數學啟蒙"不容忽視

"數學"和我們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對於孩子進行"數學啟蒙"顯得至關重要,那麼重要在哪些方面呢?

1、影響孩子學習。

數學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如果孩子從小沒有養成數感或是接觸到數學教育,那麼在長遠來看,孩子在學習上可能會遇到更多的問題,可能在小學沒有太多差別,但是孩子長大後差異就逐漸明顯了,因此從小做好孩子的"數學啟蒙"很重要。

2、影響孩子思維能力。

數學是比較抽象的,卻和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能夠幫助孩子將抽象的世界和現實生活聯絡在一起,例如,大家一起分享蛋糕,乙個蛋糕就可以分成很多塊,朋友可以一起快樂慶祝;也能夠讓孩子清楚地認識現實生活,這對於孩子的學習、生活都有重要影響。

"數學啟蒙"不能操之過急

數學是抽象的,想要孩子去理解數學不能光靠講和教,而是應該和生活、孩子的遊戲結合起來,讓孩子在實際的情景中去接觸所謂的"數學概念",讓孩子慢慢地養成數感和對數學的理解,這個過程是需要慢慢地引導,而且不能總是按照大人的思路去教,因為孩子的世界、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我們是不一樣,強硬地告知孩子"數學",反而讓孩子感到困惑。

那麼很多父母就會問:"數學啟蒙"又該如何進行?我們又怎麼知道孩子是不是理解了呢?這也是數學啟蒙的實操和效果問題。

其實,數學啟蒙的開展需要記住的一點就是"引起孩子的興趣",只有孩子感興趣的方式,孩子才能配合,這樣啟蒙才能順利開展。

想要一下子就看到啟蒙的效果是不現實的,父母不要過於在意結果如何,而是更多地將注意力放在啟蒙的過程中去,孩子的成長是一天天的,你會驚喜地發現,某一天孩子突然說:"我玩具車的兩個輪子不見了!""爸爸,我的奧特曼怎麼少了兩個呢?

"這就是孩子開始懂得數學的效果。

"數學啟蒙"操作指南

父母一直都很疑惑,為什麼有的孩子從小就有數學天賦,而自家的孩子卻很害怕數學?其實,孩子對於數學的興趣需要從小培養,也就是數學啟蒙要從小抓起。孩子的數學啟蒙有許多的敏感期,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0-1歲、1-3歲、3-6歲、6-9歲、9-12歲,這五個階段的學習節奏和深度是有差別的。

不同階段的孩子有著不一樣的理解和學習能力,這也就意味著"數學啟蒙"要有不同的側重點,這樣看來,"數學啟蒙"分階段做好計畫進行會更加有效和具有實操性,最重要的是父母需要把握好孩子數學啟蒙的敏感期,針對性地進行訓練,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和能力。

2樓:張

是的,就像傳統定位的嚴父慈母一樣,都有不同的分工和角色指向。

怎樣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

3樓:匿名使用者

提取碼: c8m2《巧虎快樂數學》是利用伊索寓言故事來教小朋友們學習數學的,當然還是由我們熟悉的主人公—巧虎、琪琪來帶領大家一起學習。個人感覺《巧虎快樂數學》利用伊索寓言的方法是非常贊的,讓小朋友們在寓言故事中不知不覺就學會了數學知識,在學習這方面,巧虎的好點子確實值得讚揚。

不管是《巧虎英語學習版》還是《巧虎拼音城堡》或者《巧虎學漢字》,這些學習的資源都不會給孩子帶來任何的學習壓力,相反,會讓孩子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或許這就是巧虎的神奇之處吧。

4樓:三昧73277練卣

週末溜娃的時候,我時常聽見長輩讓孩子「表演」數數的遊戲,「你數一下12345??啊」,2歲左右的孩子是用中文數,大一點的再用英文數一遍。我在一旁看著,覺得那些孩子好可憐,一方面是被動的接受機械式的知識灌輸,另一方面,他們成了大人們相互比較、顯擺的工具。

我們這代人小時候就是這樣進行數學啟蒙的,加上學校裡教條的學習方式,大多數人「談數學變色」,什麼微積分吶,概率論吶,線代吶,簡直就是苦不堪言??即便數學成績還不錯的人,也很少會喜歡數學,真心太枯燥啦!

現如今,除非工作需要,很多人用不上曾經學的那些令人生畏的數學知識,但不可否認,邏輯思維是每乙個人都需要的,而數學的學習對訓練邏輯思維有很大幫助。

數學學習的意義,應該像感知**、語言、繪畫的美一樣,當作一件美好的有趣的體驗,融入生活的乙個個小細節。功利心太強,反而會影響孩子的興趣。所以當我們給下一代做數學啟蒙,最最最最關鍵的一點,應該是培養興趣,讓他覺得數學是好玩的一件事,之後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3歲以前的寶寶,數學認知有哪些?

認識數字,形狀、區分大小,感知輕重,探索空間,明確方向,邏輯推理??這都是在學數學。

關於數字

一般來說,剛說話的孩子會模仿兒歌或者大人數123,但不明白意義。我們家快2歲的小妞最近愛看幼兒園小朋友做廣播體操,看多了口中念念有詞22345678/32345678,完全是無意識。

關於形狀

2歲的孩子已經認識不同的形狀,並進行配對。

小妞一歲半的時候,我買過一本拼形狀的繪本,本來沒打算這麼早給她玩的,自己拆開了在那兒瞎搗鼓,就示範了幾次。小傢伙居然很感興趣,每天纏著爸爸媽媽拼圖,年齡小了點,她只會拼比較小的形狀,大的形狀還拿捏不准。快2歲的時候,她就很熟練了。

關於空間

孫瑞雪在《捕捉兒童敏感期》裡面說,當孩子空間敏感期來的時候,喜歡上下樓梯,喜歡鑽洞,跑到桌子底下、門後面。他們用身體的移動感知左右,上下,前後,裡面外面??

我家小妞在學走路的時候,就喜歡上爬樓梯,直到現在,興趣絲毫不減。國慶帶她去廬山,她見到那麼多的台階,興奮壞了,牽著媽媽的手不停往前衝,幹勁兒十足,引來很多人圍觀,可憐我弓腰哈背的牽著她,累成狗。因為擔心她膝蓋受不了,隔一段就強行抱起來走,但是人家就是執意要「寶寶自己走」,真不知道她哪來這麼大能耐!

關於量化的概念

1歲以後,寶寶會把被子裝滿水或者沙子。

2歲左右,寶寶開始認識大小,比如喂饅頭/麵包的時候,要拿大的那一塊。同時開始感知輕重,快慢等。

2-3歲,開始慢慢形成時間的概念,但是真正知道昨天今天明天以及早中晚等比較明確的時間概念,還要再長大一點。

關於運算

近三歲的孩子,開始明白兩顆糖果吃掉一顆,還剩一顆,再吃完就沒有了。

關於邏輯規律

30~36個月之間,有些孩子已經有了初步的推理能力。

玩樂高是不錯的選擇,比如把積木按照一定的規律擺好,然後讓小傢伙按照這個規律繼續擺下去。然後變換花樣,增加難度。

最好的數學啟蒙,都在生活中

了解寶寶不同階段的數學認知水平,我們就可以有的放矢,把數學啟蒙巧妙地融入生活中,最好的教育一定是潤物細無聲,千萬不要太刻板,太嚴肅,這樣只會起反作用,浪費了你的一片苦心。

1.聽兒歌

找一些關於數字的兒歌給寶寶聽,韻律和節奏能讓人更好的熟悉和接受數字。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沒打著/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幾隻/讓我數一數/數來又數去/一二三四五」這支經典的兒歌就是不錯的選擇。

2.數台階

爬樓梯的時候,順便數一數,小寶開心又有成就感。

3.讓孩子選擇方向

去公園玩的時候,讓孩子自己選擇是往左邊還是右邊,慢慢形成方位的概念。

4.摺紙

我們小時候玩具少,倒是玩過很多摺紙遊戲,現在玩具五花八門,很容易忽略摺紙的遊戲。其實摺紙挺不錯。

看過乙個著名的ted演講叫「the math and magic of origami」(數學和摺紙的魔力),演講者robert lang教授就談到了摺紙藝術對空間想象力的培養非常有幫助。給孩子一張紙,讓他摺出各種形狀。一張平凡單調的紙在孩子的手中變成乙個立體生動的圖形,在這神奇的轉變中,會加深孩子對空間的理解。

5.玩「投幣箱」的遊戲

用乙個鞋盒和硬紙板製作乙個簡易的「投幣箱」,2歲左右的寶寶,把對應了數字、顏色和尺寸的「幣」乙個個投入盒子裡,慢慢地,就有了大小、數量和顏色的概念。這個遊戲真心不錯呢!當然,還有很多類似的diy遊戲,爸爸媽媽們多花一點心思,動動巧手,不花一分錢,可以讓寶寶玩的無比嗨。

6.讀相關的繪本

0-3歲低幼寶寶的繪本,大多數是認知書、洞洞書、遊戲書等,有不少優秀的數學啟蒙書。舉兩個例子。

《創意數字》

這本書通過立體鏤空幫助孩子從1數到10,再從10數到100。每個數字(10以內的個數和100以內的整十數)都含有兩個對開頁的內容。

因果關係的呈現是本書最大的亮點,以數字2為例,下雪了,堆了兩個雪人,第二天,太陽出來,就變成了兩攤水。

這本胖墩墩的小書足足有104頁,不過書裡的設計比較有趣,立體鏤空讓孩子很直觀地感受到數字的形狀,玩多了,就很容易記住。畫風也不錯,色彩鮮亮,有質感,個人非常推薦。

《doggies》

這本書的內容就是1-10只狗狗不同的叫聲,非常簡單,但有意思。

乙隻狗,叫著woof

兩隻狗,乙隻叫著woof,乙隻叫著 yap yap

三隻狗,乙隻叫著woof,乙隻叫著 yap yap,乙隻叫著...nnn...nnn...nnn

剛會說話的孩子,對各種小動物的叫聲非常感興趣,跟小傢伙一起讀這個書,超有意思,不知不覺,讓小傢伙有了數字的認知。不得不佩服這位作者,觀察狗狗這麼仔細,對兒童心理把握得這麼到位。看過這本書之後,我特意留心周圍不同狗狗的叫聲,居然真是這麼叫的,太神奇了!

著名教育學家glenn doman先生說:數學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項技能,越早學越好。

各位爸爸媽媽們,自己了解數學啟蒙的一些常識後,運用遊戲、繪本、玩具和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等,巧妙為孩子進行數學啟蒙,相信各位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爸爸和媽媽吵架,爸還動手打媽媽,我爸爸和媽媽吵架了,我爸爸動手打了媽媽,正好被我看見了,他們就說

lz您可以坐下來和爸爸媽媽談談心交流一下 只要你學習好拿三好這樣他們就不擔心了 我父母也是這樣 別擔心啦 交流一下 跟爸爸談談說你如果不喝酒我就保證考試拿.畢竟lz還小 望採納 等你父親心情好的時候跟他推心置腹的單獨談談。告示他,媽媽的辛勤和賢能,告他媽媽的心酸 在被打之後 告他人生短暫,一家人應該...

媽媽以為爸爸在外面有小三,媽媽和爸爸吵架我該怎麼辦

在這個非常時期,作為孩子是最好的 解鈴人 因為不論自己的爸爸和媽媽關係如何,但對自己的孩子的愛都是一致的,可以在媽媽不在的時候與爸爸好好地開誠布公地談談,直接地表達自己對他有 小三 的不滿,要他好好想想你和媽媽的感受。當然,或許是媽媽太過敏感,誤解了爸爸呢,與爸爸談心後盡快與媽媽談談,相信自己的爸爸...

我和爸爸媽媽的關係不好怎麼辦,我和爸爸媽媽的關係不好怎麼辦??

你是男生還是女生呢,是女生的話,那我就告訴你哦,不要總以自己的想法和他們去溝通,這樣根本就行不通,不要和他們頂嘴,這樣受苦的會是自己,學聰明點。實在說不來就別說了,一段時間過去自然就會緩和,你要盡量地把心平靜下來,家長不像同學 朋友之類的人比較開放。他們堅持對家長就應該有禮貌,所以如果你不把心平靜下...

小明和爸爸 媽媽一共73歲,爸爸比媽媽大3歲,小明比媽媽小23 請問小明

設小明x歲 x x 23 x 23 3 73 x 8即小明8歲,爸爸34歲,媽媽31歲 以上,希望能幫到你,請採納正確答案,點選 採納答案 謝謝 你的點讚或採納是我繼續幫助其他人的動力!爸爸 3 媽媽,爸爸 媽媽 3 媽媽 23 小明 小明 爸爸 媽媽 73 媽媽 23 媽媽 3 媽媽 73 媽媽x...

在孩子和爸爸眼裡,為啥媽媽不需要吃飯的呢

因為媽媽們經常做飯,也會經常喊孩子和爸爸吃飯,會忽略媽媽們吃飯的需求。因為媽媽永遠是做飯的那個人,而且媽媽永遠是努力付出的那個人,爸爸和孩子老是吃媽媽做的飯菜,所以在他們的心目中,媽媽就是糙人不用吃飯的。因為在他們心中,媽媽就是超人,小小的身軀蘊含著大大的能量。每天不僅將自己的工作做好,還將家裡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