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江年逢李龜年,江南逢李龜年唐杜甫古詩

時間 2023-04-16 15:05:09

1樓:芝麻水果糖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注釋】①李龜年:唐代著名的**家,受唐玄宗賞識,後流落江南。

②歧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被封為歧王。

③崔九:就是崔滌,當時擔任殿中監。

④君:指李龜年,玄宗時宮廷著名樂師。

【譯文】過去在岐王府中經常和你見面,多次在崔九堂前聽你唱歌。現在正是江南景色美好的時候,落花時節又和你相逢。

【賞析】李龜年是開元時期「特承顧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龜年,正是在意氣風發的少年時期,正值「開元盛世」。杜甫因才華早著而受到歧王李范和秘書監崔滌的賞識,得以在他們的府邸欣賞李龜年的歌唱。

在杜甫的心目中,李龜年正是和鼎盛的開元時代,也和自己充滿浪漫情調的青少年時期的生活緊緊聯結在一起的。幾十年後他們又在江南重逢。這時遭受了八年安史之亂的唐朝業已從繁榮昌盛轉入衰落,他們二人的晚景也十分淒涼。

這種會見,自然很容易觸發杜甫胸中本已鬱積的無限滄桑之感。這首詩跨越了幾十年的時代蒼桑,社會變遷,景物的描寫寄寓了詩人對世道衰落的感慨。全詩情韻深厚,內蘊豐富,舉重若輕,具有高度的藝術成就。

2樓:匿名使用者

江南逢李龜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3樓:網友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4樓:匿名使用者

是江南吧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5樓:威武又清冽的好漢

江年逢李龜年。

杜甫。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久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江南逢李龜年唐杜甫古詩

6樓:安紫玥

《江南逢李龜年》

唐·杜甫。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前二句是詩人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表達了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之情,後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李龜年是唐代著名的**家,受唐玄宗賞識,後流落江南。

詩的前兩句中,「尋常見」「幾度聞」,既寫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誼之深,又從乙個側面表現「開元盛世」的繁華。最後一句中,「落花時節」比喻詩人和李龜年潦倒淒涼的處境和唐王朝國運的衰落。全詩既流露出對「開元盛世」的留戀,又流露出風景依舊,人事全非的感慨。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

杜甫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的古詩

杜甫古詩《江南逢李龜年》

《江南逢李龜年》是杜甫的哪首詩?

7樓:匿名使用者

江南逢李龜年。

唐·杜甫。qí

wángzháilǐxún

chángjiàn岐王。

宅裡尋常。見,cuījiǔ

tángqiánjǐdù

wén崔九。

堂前幾度聞。

zhèngshì

jiāngnán

hǎofēng

jǐng正是江南。

好風景,luò

huāshí

jiéyòu

féngjūn落花時節。

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是一首什麼詩?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全詩

8樓:夢之緣文化

江南逢李龜年語極平淡,內涵卻無限豐滿。蘅塘退士評為:「少陵七絕,此為壓卷。」下面是《江南逢李龜年》杜甫全詩,希望對你有幫助。

唐·杜甫。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該詩是杜甫絕句中最有情韻、最富含蘊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卻包含著豐富的時代生活內容,詩是感傷世態炎涼的。

李龜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貴族豪門歌唱。杜甫少年時才華卓著,常出入於岐王李隆范和中書監崔滌的門庭,得以欣賞李龜年的歌唱藝術。

詩的開首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後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

僅僅四句卻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713—741年)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語極平淡,內涵卻無限豐滿。

李龜年是開元時期「特承顧遇」的著名歌唱家,常在貴族豪門歌唱。杜甫初逢李龜年,是在「開口詠鳳凰」的少年時期,正值所謂「開元全盛日」。

當時王公貴族普遍愛好文藝,杜甫即因才華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書監崔滌的延接,得以在他們的府邸欣賞李龜年的歌唱。

而一位傑出的藝術家,既是特定時代的產物,也往往是特定時代的標誌和象徵。

在杜甫心目中,李龜年正是和鼎盛的開元時代、也和他自己充滿浪漫情調的青少年時期的生活,緊緊聯結在一起的。幾十年之後,他們又在江南重逢。

這時,遭受了八年動亂的唐王朝業已從繁榮昌盛的頂峰跌落下來,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輾轉漂泊到潭州,「疏布纏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極為淒涼;李龜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勝景,為人歌數闋,座中聞之,莫不掩泣罷酒」(《明皇雜錄》)。

這種會見,自然很容易觸發杜甫胸中原本就鬱積著的無限滄桑之感。「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詩人雖然是在追憶往昔與李龜年的接觸,流露的卻是對「開元全盛日」的深情懷念。這兩句下語似乎很輕,含蘊的感情卻深沉而凝重。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彷彿信口道出,但在當事者心目中,這兩個文藝名流經常雅集之處,是鼎盛的開元時期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們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詩人對「全盛日」的美好回憶。

當年詩人出入其間,接觸李龜年這樣的藝術明星,是「尋常」而不難「幾度」的,多年過後回想起來,簡直是不可企及的夢境了。

這裡所蘊含的天上人間之隔的感慨,讀者是要結合下兩句才能品味出來的。

兩句詩在迭唱和詠歎中,流露了詩人對開元全盛日的無限眷戀,猶如要拉長回味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