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史的定義,文學的概念和定義

時間 2023-03-25 19:50:10

1樓:網友

文學是以語言為工具的、對社會生活的形象反映。根據唯物主義的原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而在被決定者身上,總是這樣或那樣地反映出決定者的特色;文學既屬於意識形態領域,說它是社會生活——社會存在的反映,自然是有道理的。至於文學之以語言為手段,其所顯示的是具體的形象而非抽象的概念,更是毋庸詞費的事。

不過,在這定義中,其著重點應打在「社會生活的」「反映」上抑或「形象反映」上?或者,「對社會生活的形象反映」本是乙個整體性的概念,根本不存在在何處打著重點的問題?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把我個問糊塗了,樓上兩位仁兄未答對題,文學和文學史不分。但細究起來也真的不知如何下手來解釋這一術語。畢竟太熟悉了,用就用了,平時根本不會去想這東西是什麼物件。

翻開郭預衡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卻連片言隻語都找不到,只能再找了,但還是不夠明確:

文學史是一門以研究主流文學為物件的,清理並描述文學演變的過程,**其發展規律的專門性學科。

簡單點就是這樣了。希望樓下能補出更為精確的。

3樓:網友

我是「小學生」,所以我說文學史,就是文學的歷史。至於「文學」是什麼,「史」又是什麼;橫的「發展階段」,縱的「流派沿革」;什麼「主流」「通俗」,什麼「方式」「手法」,什麼「傳奇」「白話」……亂七八糟,犬牙交錯,說不清,道不明。白費力氣……

4樓:行月凌風

文學史是以語言為工具的、對社會生活的形象反映的歷史。

文學的概念和定義

5樓:內蒙古恆學教育

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比較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

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比較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劇本、寓言、童話等體裁,是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作為學科門類理解的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及新聞傳播學。

文學是屬於人文學科的學科分類之一,與哲學、宗教、法律、政治並駕於社會建築上層。它起源於人類的思維活動。

最先出現的是口頭文學,一般是與**聯結為可以演唱的抒情詩歌。

最早形成書面文學的有中國的《詩經》、印度的《羅摩衍那》和古希臘的《伊利昂記》等。中國先秦時期將以文字寫成的作品都統稱為文學,魏晉以後才逐漸將文學作品單獨列出。

歐洲傳統文學理論分類法將文學分為詩、散文、戲劇三大類。現代通常將文學分為詩歌、**、散文、戲劇四大類別。

文學的概念

6樓:匿名使用者

廣義的文學,是指一切口頭或書面語言行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學以及政治、哲學、歷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態。這是文學的文化含義。

狹義的文學,是指具有審美屬性的語言行為及其作品,包括詩、散文、**、劇本等。這是文學的審美含義。

文學首先必須是乙個語言文字,這個文字有它的存在形態,如語音,詞語,結構等。它可以口頭的形式代代傳承下去,也可以文字作為載體傳承,也可以印刷品,網路**形式存在。儘管載體各異,但都離不開具體的語言這一客觀事實。

文學作品,由乙個又乙個修辭構成,當然,文學的基礎還是文字、詞語和句法,但是這些結構主義喜歡的東西,本身並不能形成「作品」,對它們的支離也讓我們對文學更加難以把握。

確實得承認,修辭就是一種句法。但是純粹的句子並非文學,只有被布滿篇章、形成更強大的隱喻之後,文學才宣告出生。

7樓:節操一去不回來

文學是指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劇本、寓言、童話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和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歷史」與「文學」的區別與聯絡是什麼?

8樓:告別安琪

歷史是文學的乙個側面面,文學記錄歷史。

就像魚兒和水的關係,歷史就是水,文學就是魚。沒有文學歷史照樣存在,但缺少思考;沒有歷史文學根本無從談起。

文學: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文學是由語言文字組構而成的,開拓無言之境),往往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體裁)表現內心和再現一定時期,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由於出版和教育的進步以及社會的全面發展,已經失去其壟斷地位成為大眾文化的一支。產生了所謂的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或大眾文學之分。

歷史: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乙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正因為如此,當年胡適才說:「歷史就像乙個小姑娘,你愛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這裡的「歷史」一詞,嚴格說來,應該是狹義歷史學的含義。

也因此,我國古代優秀的史學家們特別重視「史德」——善惡必書」、「析理居正」,通俗地說,就是實事求是地記錄、公正客觀地分析論斷。

文學史,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有什麼樣的關係

9樓:吃瓜群眾

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的歷史發展是文學史描述的主要部分。

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是並列的兩大文學門類。

文學創作作為活動,它的產品是文學作品。

文學批評以文學創作及其作品為物件。

歐洲文學史的里程碑,歐洲文學史的四個里程碑

歐洲文學史的四個里程碑是 荷馬史詩 神曲 浮士德 人間喜劇 荷馬史詩 相傳是由古希臘詩人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 伊利亞特 和 奧德賽 的統稱,是他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而成。荷馬史詩兩部史詩都分成24卷。荷馬史詩 以揚抑格六音步寫成,集古希臘口述文學之大成,是古希臘最偉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學中最...

文學史上的建安文學,正始文學,太康文學,永嘉文學,元嘉文學,永明文學又各泛指哪時期文學?代表作家是

建安文學 東漢末年漢獻帝建安時期。當時漢朝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曹操掌握了 政權。當時形成了以建安七子 孔融 王粲 陳琳 徐幹 劉禎 阮瑀 應瑒 以及三曹父子 曹操 曹丕 曹植 為代表的文學集團。建安詩風的特點是慷慨悲涼,人們將這種時代風格概括為 建安風骨 正始文學 魏廢帝曹芳時期到西晉初期。代表人物...

古代的散曲,散曲和傳統詩詞的區別 古代文學史

一 有別於宋詞的酸酪之趣。1 格律自由。2 語言俚俗 靈動自由。3 抒情直切 酣暢淋漓。4 內在衝突 對抗而非和諧。二 化醜為美的傾向。有兩層含義,一是將傳統觀念中視為醜的東西作為藝術的表現物件 二是打破傳統藝術的典範格局,以一種對立的形態構成新的藝術風格。以 其獨特的審美特徵而獨秀文壇,以其不同於...

我國文學史上的三蘇是,中國文學史上所指的三蘇是什麼

三蘇 指北宋散文家蘇洵和他的兒子蘇軾 蘇轍。宋仁宗嘉靖初年,蘇洵和蘇軾 蘇轍父子三人都到了東京 今河南開封市 由於歐陽修的賞識和推譽,他們的文章很快著名於世。士大夫爭相傳誦,一時學者競相仿效。宋人王 之 澠水燕談錄 才識 記載 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蓋洵為老蘇 軾為大蘇 轍為小蘇也。三蘇 的...

拜占廷文學史發展的第三階段是什麼時候

公元1204年以後是拜占廷文學發展的最後階段,文學在民族復興的強烈慾望中顯示出其最後的活力。那時的作家 學者無一例外通過文學創作表達重振國威的急切心情。其中,尼西亞學者布雷公尺狄斯的政論散文 皇帝的形象 反映出知識界普遍存在的通過理想皇帝重整河山再創輝煌的願望。但是,拜占廷帝國已經無可挽回地衰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