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因材施教 翻譯,孔子因材施教古文的註解和翻譯

時間 2023-01-11 12:50:57

1樓:**雞取

《孔子因材施教》出自孔子《論語》一文。

《孔子因材施教》註解:

斯:就諸:放在句中,解釋為「之於」

也:是否。兼人:好勇過人。

敢問:冒昧地問;敢:表敬副詞。

由:指子路。

赤:即公西華本人。

求:即冉有。

退:指做事縮手縮腳。

《孔子因材施教》翻譯:

有一次孔子講完了他的課,回到了他的書房。學生公西華給他拿了一杯水。這時,子路跑了進來,大聲問老師:

「先生,如果我聽到乙個正確的想法,我能馬上做嗎?」孔子看著子路,慢條斯理地說:「總要問你的父親和兄弟,你怎麼能聽到,怎麼能做到?

」子路剛出來,另乙個學生冉有就悄悄地跑到孔子跟前,恭敬地問:「先生,如果我聽到了正確的想法,我應該馬上做嗎?」孔子立即回答:

」孔子笑著說:「冉有性格謙虛,做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果斷行事。但是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建議他多聽聽別人的意見,三思而後行。」

《孔子因材施教》原文: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

「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樓:藍色殊俟

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斯:就。諸:合音詞。放在句中,解釋為「之於」。

也:是否。兼人:好勇過人。

敢問:冒昧地問。敢:表敬副詞。

由:指子路。

赤:即公西華本人。

求:即冉有。

退:指做事不果斷,縮手縮腳。

翻譯:子路問孔子: 「聽到鼓勵的話就幹起來嗎?」

孔子說:「你有父親兄長在,你怎麼能聽到這些道理就去實行呢!」子路問孔子: 「聽到鼓勵的話就幹起來嗎?」

冉有也來問:「聽到什麼就行動起來嗎?」

孔子說:「應該聽到後就去實行。」

公西華問道: 「子路問是否聞而後行,先生說有父兄在。冉有問是否聞而後行,先生說應該聞而即行。我弄不明白,想請教先生一下。」

孔子說:「冉有做事縮手縮腳,所以要激勵他的勇氣。子路好勇過人,所以我讓他謙退。」

急求《孔子因材施教》譯文

3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 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

」 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

「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譯文子路問孔子: 「聽到什麼就行動起來嗎?」 孔子說:

「你有父親兄長在,你怎麼能聽到這些道理就去實行呢!」 冉有也來問:「聽到什麼就行動起來嗎?

」 孔子說:「應該聽到後就去實行。」 公西華問道:

「子路問是否聞而後行,先生說有父兄在。冉有問是否聞而後行,先生說應該聞而即行。我弄不明白,想請教先生一下。

」 孔子說:「冉有為人懦弱,所以要激勵他的勇氣。子路武勇過人,所以我讓他謙退。

」字詞解釋。

1.斯:什麼 2.諸:代詞 3.也:是否 4.兼:過,比得上。

概述(啟示)

因材施教的故事好像與我們學習為人處事關係不大,實則不然,只有老師對每個人有一定的了解,並能因材施教,才能讓我們各盡其材,有所進步。所以這不僅是老師的責任,也是要求進步的學生對自己的要求,要按自己的興趣和才能去學習,才能更有效率地得到收穫,獲得進步。

孔子因材施教 文言文

4樓:網友

子路問:「知道了這就去做嗎?」孔子說:

「有父親兄長活著,怎麼可以知道了就去做?」 冉有問:「知道了這就去做嗎?

」孔子說:「知道了這就去做。」 公西華問:

「子路問,知道了這就去做嗎?你說有父兄在,冉有問知道了就去做嗎,你說知道了這就去做。我很疑惑,請問。

」 孔子說:「冉有行為退縮,所以我鼓勵他前進。子路行動勝過別人,所以我要抑制他。

」翻譯中體現了字字落實,你可以自己看出來。

5樓:東哥教育說

子路問道:「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嗎?」孔子說:

「父親和兄長還活著,怎麼可以(不先請教他們)聽到了就去做呢?」 冉有問道:「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嗎?

」孔子說:「聽到了應該立刻就去做。」 公西華說:

「仲由問『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嗎?』時,您回答『還有父兄在,怎麼可以聽到了立刻就去做?』冉有問『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嗎?

「冉求畏縮不前,所以我鼓勵他進取;仲由好勇過人,所以提醒他退讓些。」

如之何——怎麼可以——屬於固定結構,無法語法解釋。

斯:此,這,指示代詞。

6樓:黑龍江教育耕耘者

【注釋】 ①聞斯行諸:斯,代詞,此指代道理。諸:「之乎」的合意。如之何,即如何,怎麼。

②由:仲由,即子路。③惑:迷惑,糊塗。赤:公西赤,即公西華。

④敢問:大膽地問個明白。敢:自謙之辭,有冒失,大膽的意思。

⑤兼人:乙個人做兩個人的事,喻好勝。

【解譯】子路問道:「聽到了乙個道理就去實行嗎?」孔子說:

「有父兄在,怎麼能沒有得到允許就去做呢?」冉有問道:「聽到了乙個道理就去實行嗎?

」孔子說:「聽到了就去實行。」公西華說:

「仲由問:『聽到了就去實行嗎?』您說:

『有父兄在。』冉有問您:『聽到了乙個道理就去實行嗎?

』您說:『聽到乙個道理就行動吧』 這使我感到迷惑,所以大膽地來問您。孔子說:

「冉求做事退循,所以要促進他;仲由性格急躁,敢於作為,所以促退他。」

7樓:孟凡萌

如之何:怎麼;為什麼。

斯:這,這個。

譯文子路問孔子: 「聽到什麼就行動起來嗎?」 孔子說:

「你有父親兄長在,你怎麼能聽到這些道理就去實行呢!」冉有也來問:「聽到什麼就行動起來嗎?

」孔子說:「應該聽到後就去實行。」公西華問道:

「先生!子路問是否聞而後行,先生說有父兄在。冉有問是否聞而後行,先生說應該聞而即行。

我弄不明白,想請教先生一下。」孔子說:「冉有為人懦弱,所以要激勵他的勇氣。

子路武勇過人,所以我讓他謙退。」

8樓:匿名使用者

詞語解釋。

詞語解釋:諸:「之於」的和音。

如之何:怎麼。

斯:什麼。古今異義詞。

敢問:古義 冒昧地問。 今義:敢於提問。

敢,表敬意(副詞)

退: 古義:指做事縮手縮腳,懦弱 今義:後退兼人:古義:好勇過人 今義:現代漢語沒有該詞特殊句式:

省略句:敢問(原因) 求也退,故(吾)進之;由也兼人,故(吾)退之翻譯:子路問孔子:

「聽到什麼就行動起來嗎?」 孔子說:「你有父親兄長在,你怎麼能聽到這些道理就去實行呢!

」 冉有也來問:「聽到什麼就行動起來嗎?」 孔子說:

「應該聽到後就去實行。」 公西華問道: 「先生!

子路問是否聞而後行,先生說有父兄在。冉有問是否聞而後行,先生說應該聞而即行。我弄不明白,想請教先生一下。

」 孔子說:「冉有為人懦弱,所以要激勵他的勇氣。子路武勇過人,所以我讓他謙退。」

孔子因材施教 翻譯 從「之路問」到「故退之」

9樓:匿名使用者

「聽到了就該去做。」公西華問:「子路問聽到了(鼓勵的話)就該去做嗎,你說有父兄在;冉求也問聽到了(鼓勵的話)就該去做嗎,你說聽到了就該去做。

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 急用!

10樓:熱心網友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故事如下:

11樓:匿名使用者

有一天,子路對孔子說:「先生所教的仁義之道,真是令人嚮往!我所聽到的這些道理,應該馬上去實行嗎?

」孔子說:「你有父親兄長在,你怎麼能聽到這些道理就去實行呢!」過了一會兒,冉有也來問同樣的問題,孔子卻說:

「應該聽到後就去實行。」這時,站在一邊的公西華被弄糊塗了,不由得問孔子原故。

孔子說:「冉有為人懦弱,所以要激勵他的勇氣;子路武勇過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 冉有與子路二人,後來從政都有成就,多虧孔子的教育有方啊!

心理學上將人的氣質分為四種型別,子路坦率莽撞,可能屬於膽汁質;而冉有謙虛謹慎,可能屬於粘液、抑鬱質混合型。班主任老師要能夠同各種氣質、不同性格的學生打交道,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12樓:匿名使用者

赤羽業土語日日夜夜呀。

孔子因材施教小議

13樓:笑笑不鬱悶

這裡給的非常詳細,可以參考一下。

什麼是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一次,孔子講完課,回到自己的書房,學生公西華給他端上一杯水。這...

「因材施教」是誰提出來的

因材施教 y n c i sh ji o 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 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解 釋 因 根據 材 資質 施 施加 教 教育。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 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出 處 論語 為政 子游問孝 子夏問孝 朱熹集注引...

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中的什麼進

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中的個體差異,進行教育。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 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