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中 第八句和第十句體現了孔子什麼思想

時間 2022-12-27 04:50:12

1樓:暗香沁人

一、【原文】

曾子曰:「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翻譯】曾子說:"士不可不志向遠大,意志堅強,因為他肩負重任,路途遙遠。以實行仁道為已任,不是很重大嗎?

直到死才能罷休,不是很遙遠嗎?意思是說,以實現仁德於天下為己任,這個責任不是很重大嗎?奮鬥到死才停止,這個歷程不是很遙遠嗎?

這幾句話表現了孔子對道德的自信和對人格理想的執著追求。

二、【原文】

1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①?」子曰:「其恕乎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翻譯】子貢問道:「有沒有乙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說:「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幹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

【解讀】孔子善教,子貢善學,孔子以「一以貫之」之道語子貢,子貢以「一言行之」問孔子。子貢善問,孔子善答;一言之問,一恕之答;子貢問得新穎怪僻,孔子答得簡潔明瞭。恕者「如心」,己心如彼心,彼心如己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心不喜歡,切勿施於人,心心相印,心心相通,推己及人。「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諸人」,千年聖訓,**格言,道德底線,不可違戾。恕當是生活之恕,大是大非,綱紀原則皆不在寬恕之列,依法律辦事,依綱紀而行。

因此這幾句表現了孔子的法制意識和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義特徵。

論語中哪一句體現了孔子仁的思想

2樓:夏天小哈尼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個仁 仁的表現在《論語·雍也》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一句。

此句意指:仁愛之人,自己決定對人建立仁愛之心,別人才會對你仁愛,自己決定對人豁達(寬容),別人才會對你豁達(寬容)。

論語十則每一句的感悟

3樓:風尛尐

第一句:學習的方法、樂趣以及做人的態度好的話可以讓自己更加愉快。

第二句:治學的人必須重視品德的修養,要反省自己的行為。

第三句:學習時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在溫習舊的知識時就有新的發現。

第四句:學習和思考都很重要,二者不可偏廢。

第五句:要有謙虛的學習態度。要實事求是,不要不懂裝懂。

第七句:要虛心向別人學習,無論何時、何地,都有可以給自己做老師的人。

第八句:有抱負、有志向的人必須胸懷寬廣、意志堅強,這樣才能接受重任,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

第九句: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經受嚴峻的考驗,不隨俗流,保持節操,而不同於一些見利忘義、無骨氣的小人。

第十句:不要把自己不會做的,交給別人做,要為他人著想。

我打出來!手都酸死了!

關於孔子的故事!要求:1能夠體現孔子的思想.2能在論語中找到與孔子相對應的句子至少3句!謝謝! 50

論語的第一句是什麼

4樓:公尺格戰鬥機

第一句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習並且時常在實踐中習練提高,不是很愉快的事嗎?

雖有了解認同我學問的朋輩,卻在很久以後才出現,不也很值得高興嗎?別人始終不了解我的學問,我也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出自——春秋戰國孔子《論語》。

5樓:酸檸檬嘿

《論語》的第一句: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習後經常實踐所學的知識,不也很令人愉悅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評析: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對此章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本章這三句話是人們非常熟悉的。

歷來的解釋都是:學了以後,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也高興嗎等等。三句話,一句乙個意思,前後句子也沒有什麼連貫性。

但也有人認為這樣解釋不符合原義,指出這裡的「學」不是指學習,而是指學說或主張;「時」不能解為時常,而是時代或社會的意思,「習」不是溫習,而是使用,引申為採用。而且,這三句話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後相互連貫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7樓:藍的孤獨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8樓:生活田蜜蜜

學而第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9樓:網友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九年級語文論語十則賞析

論語裡的前面八句是什麼?急急急!!!

孔子的修身處事思想結合論語十則

10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十則中講述為人處事的為一,二則。詳細請看下面解析。

第一則:為人處事 第二則:為人處事。

第三則:學習方法 第四則:學習方法。

第五則:學習方法 第六則:學習態度 第七則:學習態度。

第八則:怎樣做人 第九則:怎樣做人 第十則:怎樣做人。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翻譯:孔子說:"學習後按一定時間去複習,怎麼不感到愉快?有志同道合的人來,怎麼不開心呢?別人不了解自己卻不生氣,怎麼算不上是有修養的人呢?"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不習乎?」

翻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過了呢?

論語十則翻譯,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 yu 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y n 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3.子曰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4.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5子曰 由,誨女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論語十則中有什麼詞語,論語十則意思

成語 敏而好學。注音 m n r h o xu 釋義 敏 聰明 好 喜好。天資聰明而又好學。成語 溫故知新。注音 w n g zh x n 釋義 溫 溫習 故 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成語 不恥下問。注音 b ch xi w n 釋義 樂於向學問或地位...

論語十則的翻譯,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

孔子論語十則原文翻譯譯文 選自 論語 孔子說 學習知識,進而按時溫習它,不也是令人高興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是令人快樂的事兒嗎?我有才學,別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並不惱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嗎?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說 溫習...

《論語十則》的翻譯,《論語十則》的翻譯

論語十則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1.孔子說 學習了 知識 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 溫習 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 到這裡 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

論語十則九思, 論語十則 的翻譯

1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過的知識時常去複習,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的所為嗎?這裡有乙個固定句式 不亦 乎。譯為 不也是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