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慍的而是什麼意思,人不知而不慍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2-11-15 15:25:28

1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1):「學(2)而時習(3)之,不亦說(4)乎?有朋(5)自遠方來,不亦樂(6)乎?人不知(7),而不慍(8),不亦君子(9)乎?」

【注釋】

(1)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

「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8)慍:音yùn,惱怒,怨恨。

(9)君子:《論語》書中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此處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乙個有德的君子嗎?」

【評析】

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對此章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本章這三句話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歷來的解釋都是:

學了以後,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也高興嗎等等。三句話,一句乙個意思,前後句子也沒有什麼連貫性。但也有人認為這樣解釋不符合原義,指出這裡的「學」不是指學習,而是指學說或主張;「時」不能解為時常,而是時代或社會的意思,「習」不是溫習,而是使用,引申為採用。

而且,這三句話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後相互連貫的。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學說,要是被社會採用了,那就太高興了;退一步說,要是沒有被社會所採用,可是很多朋友贊同我的學說,紛紛到我這裡來討論問題,我也感到快樂;再退一步說,即使社會不採用,人們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這樣做,不也就是君子嗎?

(見《齊魯學刊》1986年第6期文)這種解釋可以自圓其說,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讀者在理解本章內容時參考。

此外,在對「人不知,而不慍」一句的解釋中,也有人認為,「人不知」的後面沒有賓語,人家不知道什麼呢?當時因為孔子有說話的特定環境,他不需要說出知道什麼,別人就可以理解了,卻給後人留下乙個謎。有人說,這一句是接上一句說的,從遠方來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訴他,他還不懂,我卻不怨恨。

這樣,「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講述的」了。這樣的解釋似乎有些牽強。

總之,本章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這些思想主張在《論語》書中多處可見,有助於對第一章內容的深入了解

2樓:幽幽and果凍

別人不了解你,你卻不為此惱怒,不就是有高尚品質的人嗎?是古文二則中,論語學而篇的最後一句。「而」是卻,但的意思

3樓:東成私塾

一讀就懂的四書五經,有趣好玩的壹懂國學

4樓:匿名使用者

別人對我不了解、不理解,我並不生氣;與不明智的人相處,我也不煩惱

人不知而不慍是什麼意思?

5樓:趙叔叔哈

人不知而不慍是什麼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氣,不也是品德上有修養的人。知:不仕;慍:惱怒;亦:也君子:這裡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而:卻。

出自於:出自《論語》第一章,《學而》。

原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釋義:學習後經常實踐所學的知識,不也很令人愉悅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6樓:心雨康康

知,可作「知道」、「知識」,並可作「智」,即「智慧型」。在本句中,這兩個意思,都可以解釋。

「知」作「知道」講的時候,首先可以與知人善任的「知」相同,可以解釋為「了解」。是說才華、能力不被了解,不被賞識,也心平氣和,這樣的表現是合乎君子的修養的。

作「智慧型」時,意為:與不明智的人相處,也不煩惱。

人不知而不慍:「知」在古代漢語裡,除了相當於 「知道」、「知識」外,還經常與「智」字通用,相當於「智慧型」。

例如孔子的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最後乙個「知」,即為聰明、智慧型之意。「人不知而不慍」的知,既可以作「知道」講,也可以作「智慧型」講。

7樓:鯊魚愛吃飯

大家都知道《論語》,那「人不知而不慍」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8樓:東成私塾

一讀就懂的四書五經,有趣好玩的壹懂國學

9樓:匿名使用者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整句話的意思是:

別人對我不了解、不理解,我並不生氣;

與不明智的人相處,我也不煩惱

10樓:律師鄧佔生

甲在乙面前講丙壞話,乙不告訴丙,丙便不會生氣。人不知而不慍。

11樓:黑貓de寫手

網上的解答是正確的

孔子說這句話的原意是希望在人與人的交往和相處中,不會因為彼此不了解,你不了解我的才華,我也不生氣。

反映了一種超脫的人生態度,不一定每個人都會非常了解彼此,但不會因為不了解而生氣因為每個人對別人的看法是不一樣的。

「一千個讀者中有一千個莎士比亞」也是一樣的道理。

人不知而不慍的而什麼意思?

12樓:匿名使用者

知在古代漢語裡,除了相當於 「知道」、「知識」外,還經常與「智」字通用,相當於「智慧型」。例如孔子的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最後乙個「知」,即為聰明、智慧型之意。「人不知而不慍」的知,既可以作「知道」講,也可以作「智慧型」講。

慍:生氣、怨恨、惱火、憤怒、埋怨;

可以這樣解釋

別人對我不了解、不理解,我並不生氣;與不明智的人相處,我也不煩惱

13樓:愛是錯怪

轉折詞,但是

這是論語裡面的話,意思是:別人不理解我,但是我不因此而生氣

14樓:屈原

別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並不感到惱怒。

15樓:東成私塾

一讀就懂的四書五經,有趣好玩的壹懂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