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2-11-13 11:00:58

1樓:況冷亦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一章 道作為產生一切的本體它本身不是再從什麼東西而獲得的(「德者,得也」),所以叫「上德不德」;因為它不是從比它更基本的東西獲得但卻能夠產生出其它東西,所以說,「是以有德」。「下德」指從「生生」的鏈條中由上而獲得,如果失去了,就叫「失德」。由於「下德」是獲得的,因而,也會失去,這是道的執行特徵。

如果「下德不失德」,由道而德,及其下德的得失變化所體現的道也就不存在了,從而由道而德的「生生」也就沒有了,亦即「是以無德」。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句是講由道而德的形上學中,上德與下德的關係問題。

2樓:神降

真正有德行的人,不會把德行掛在嘴上,故意用某種行為證明自己的德行,這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處在德之下品之類的人,看似處處都彰顯德行,處處用德的框架來比較似乎都很恰當,但是事實上卻是乙個無德之人。 確定乙個人有德還是無德,不是看他做起來的樣子,而是看他是不是真正心處德之中,德之列。

真正有德行的人,看似無為,事實上無所不為。看似沒有刻意的成就某些事,事實上萬事均自然而然的成就了。 刻意以德而為之的人,做任何事情只能成就部分,無法獲得圓滿。

3樓:梅珏耿夜春

意思是:具備「上德」的人不表現為外在的有德,因此實際上是有「德」;具備「下德」的人表現為外在的不離失「道」,因此實際是沒有「德」的。「上德」之人順應自然無心作為,「下德」之人順應自然而有心作為。

出自司馬遷《酷吏列傳序》

4樓:植騫僕福

個人見解:上德之人,不以德為德,故而有真正的德;下德之人,不失德的本體,不失所德,所以無可稱為真德。

如果這樣說,所以下文才有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關鍵點是在對德的有意而為還是隨順大道的自然而為(無為而無以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什麼意思!??

5樓:憶安顏

「上德無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意思是:

高層次的「德」不強調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層次的「德」,自認為不喪失「德」,因此實際上是沒有「德」。真正有德行的人,不會把德行掛在嘴上,故意用某種行為證明自己的德行,這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

處在德之下品之類的人,看似處處都彰顯德行,處處用德的框架來比較似乎都很恰當,但是事實上卻是乙個無德之人。

擴充套件資料

選自《道德經》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故去彼取此。

這一章是《道經》的開頭。有人認為,上篇以「道」開始,所以叫做《道經》;下篇以「德」字開始,所以叫《德經》。

本章在《道德經》裡比較難於理解。老子認為,「道」的屬性表現為「德」,凡是符合於「道」的行為就是「有德」,反之,則是「失德」。「道」與「德」不可分離,但又有區別。

因為「德」有上下之分,「上德」完全合乎「道」的精神。

「德」是「道」在人世間的體現,「道」是客觀規律,而「德」是指人類認識並按客觀規律辦事。人們把「道」運用於人類社會產生的功能,就是「德」。

6樓:星月嵐辰

你救了蜘蛛網上的蝴蝶,你以為你救了蝴蝶,自己就是有德之人,但蜘蛛卻因你而餓死。

這就是下德,你沾沾自喜,覺得自己還沒有失去道德,實際上你不過個因美醜而起分別心的無德之人。

下德是偽德,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誇讚,或者表現出自己還沒有失去道德而做的行為。

上德的人懂德,懂道德,所以他順應道德,順應道,順應自然規律。一飲一啄自有天定,上德之人一切行為都是合乎自然的,道法自然,雖然他並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德之事,但是我們卻會說他有道德。此所謂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7樓:匿名使用者

上德的人沒有德的概念,行事不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標準,而是從人的本心出發,因此可稱為有德。這裡的本心就是人在消除了慾望和情感後呈現的一顆真心。也就是菜根譚裡面說的: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它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它異,只是本然。其實無論是做人還是做文章,能做到恰如其分的恰好,便是最高的德。儒家則把這個恰如其分稱為「中庸」。

老子認為人要想達到一種很高的境界必須要忘掉自己,因為自己會產生很多不良情緒干擾聰明才智的發揮。所以老子說: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莊子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孔明說:

非寧靜無以致遠。因此要想達到上德,必須先忘掉德與不德的概念。

下德的人認為沒有失德就好,在老子看來這本質上是一種無德,在我們今天看來這至少是一種下德。比如贍養父母時,只是給老人一些錢認為自己已盡了贍養義務(不失德),而沒有真正從父母生活上認真考慮,其實父母生活得並不開心,這就可稱作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以上是我自己的理解。

8樓:正然

老子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北京大學教授陳鼓應翻譯:

上德的人不......

9樓:匿名使用者

真正的有道者,其德行是出於自然、淳樸、簡單、內在、主動,所以表面上看是沒有「德」的痕跡,實際上是德的隨時執行。所以這樣的德才是真正的上德。

普通的人完成德的操守,其表現都是受其他因素左右的,是表面的、外在的、形式的、被動的,所以雖然有「德」的種種表現,其實已經與真正的「德」的自然性質相差很多。這樣的德則是下德。

10樓:湞凌科技

如果把後乙個德字改為得就好理解了:

上德不得,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得,是以無德。

就是施德不求回報為上德,反之無德。

11樓:匿名使用者

推崇行禮的人有所作為,而得不到響應,就舉起手臂,強迫別人順從。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12樓:初夏匆匆活寶

上德者從不有意布施德惠,因而有德;下德者則總是忘不了布施德惠,因而無德。

13樓:匿名使用者

我倒是覺得滿意答案還有一些不妥之處。

第一句解釋的還是可以的,第二句就有問題了,請問哪種德是不受其他因素左右的?

在秦漢前,德是通得的,所有我把這句話理解為:

真正有德的,施與德而不為取得,所有才是真正的有德。

而施與德,只是為了獲取得到,這樣的德是無德。

14樓:章彧

品德高尚的上德者從不有意布施德惠,因而品德高尚而有德;而品德低下的下德者則總是忘不了布施德惠,因而品德低下而無德。

15樓:匿名使用者

你摸過哦破哦咯自己去會計師考試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無德」是什麼意思,通俗來講

16樓:浮世繪半闕浮華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無德」的意思是:「上德無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意思是:高層次的「德」不強調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

低層次的「德」,自認為不喪失「德」,因此實際上是沒有「德」。真正有德行的人,不會把德行掛在嘴上,故意用某種行為證明自己的德行,這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處在德之下品之類的人,看似處處都彰顯德行,處處用德的框架來比較似乎都很恰當,但是事實上卻是乙個無德之人。

拓展:語出自《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釋者、傳抄者的集合體)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17樓:古語今言

老子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北京大學教授陳鼓應翻譯:

上德的人不......

18樓:山中客

以前古籍上的釋解個人認為是錯誤的。這段話應是老子的治國理念。依原文解為:

上德者不是把「以德治國」作為治國的理念,相反這是有德者舉為。只有那下德者才認為非仁義禮治國不能,實則是無德者的舉為。

釋解,下德者注重的是社會的形勢

上德者注重的是社會的永恆

19樓:匿名使用者

老子的《道德經》說:「上德無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意思是:高層次的「德」不強調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層次的「德」,自認為不喪失「德」,因此實際上是沒有「德」。

真正有德行的人,不會把德行掛在嘴上,故意用某種行為證明自己的德行,這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處在德之下品之類的人,看似處處都彰顯德行,處處用德的框架來比較似乎都很恰當,但是事實上卻是乙個無德之人。

確定乙個人有德還是無德,不是看他做起來的樣子,而是看他是不是真正心處德之中,德之列。

真正有德行的人,看似無為,事實上無所不為。看似沒有刻意的成就某些事,事實上萬事均自然而然的成就了。

刻意以德而為之的人,做任何事情只能成就部分,無法獲得圓滿。

20樓:一襟晚照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崇尚德的人不具有真正的德,因此他還是表現出了刻版的德;不崇尚德的人不脫離德所昭示的道的一切規律,因此人們看不見他的主觀行為,正所謂「道隱無名」。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

崇尚德順應自然,因此沒有強迫(在這裡沒再提及下德,也是因為它隱於無形無相);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

崇尚仁的人追求天性善良,地德忠厚的自我提公升之道,因此沒有強迫;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

崇尚義是崇尚天下合宜之理,因此是有欲地去做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扔之。

崇尚禮,是崇尚理之粉澤,當沒有得到回應時,就強迫地推行它,要求別人遵從。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所以脫離道才崇尚刻版的德,脫離德才崇尚仁,脫離仁才崇尚義,脫離義才崇尚禮。

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推行禮,是忠信思想不牢固的表現,而且是社會動盪的開始。(泊,通行本改成薄字,直譯為消薄的意思。

而我覺的還是泊字更形象,比喻一條船輕輕停靠在碼頭。即要承受纜繩的束縛『禮′,又要抵禦風浪的摧撞)。

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者把前識者把譯為有預見的人,是沒讀懂古文,也沒有看清它和夫禮者的文章架構)。眼前能夠分辯的,是道的表相,是愚昧的開始。

(是失道的開始,是上德的開始)。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大丈夫通常被譯為堂堂正正的人,或有節操、有志向、有作為的人。這些都是內心對外在有慾望或取向的說法。

大丈夫的本質,實際上是成年的人;是具有獨立生存,獨立判斷,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也意指在思想上有所成就的人)。所以有成就的人做事,著眼於安定穩固而不冒險於動盪飄泊的事;著眼於本質而不關注於表面華美的事物。因為這樣可以遠離那些遙不可及的而擁有眼前的一切。

NBA有哪些球員是以韋德為選秀的

韋德是2003年白金一代的重要成員之一,作為乙個矮個得分後衛,大學時期的韋德就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他參加選秀時已經21歲,擁有很強的運動能力和即戰力,最終在第5順位被選中,生涯拿到了3次總冠軍 1次fmvp的榮譽,被認為是僅次於喬丹和科比的超級分衛,那聯盟那些以韋德為模板的球員都混的如何呢?梅奧oj...

求「名偵探柯南」裡所有有服部 基德出現的集數,不用同時出現

動畫劇集版 加粗文字表示特別篇,帶 表示動畫原創,加 表示目前沒有上映 加 表示只出場一小點,與該集劇情無關 048 外交官殺人事件 前篇 049 外交官殺人事件 後篇 057 福爾摩斯迷殺人事件 前篇 058 福爾摩斯迷殺人事件 後篇 077 名門連續慘死事件 前篇 078 名門連續慘死事件 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