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有多少剎那

時間 2022-10-26 19:15:45

1樓:公考路上的人

法苑珠林》卷三引《僧祗律》中說:「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名一彈指,二十彈指名一羅預,二十羅預名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千須臾.」古印度人計算出「一日一夜」(也就是我們說的「一天」)有23.

99999小時,和現在人們的認識完全吻合.那麼,以上那些詞語換算成現在時間單位的結果就是:「須臾」約為28.

8秒,「羅預」約為1.44秒,「彈指一揮間」的「彈指」約為0.072秒,「瞬間」、「轉瞬」的「瞬」(眨眼)僅約為0.

0036秒,而「念」僅有0.00018秒!「一日一宿有八億四千萬念」,5000多「念」才相當於1秒,可謂短矣!

怪不得人們用「一念之差」時,常含一種極度的懊悔之情呢

還有比「念」更短的嗎?有,那就是「剎那」.「剎那」也是梵語音譯,意為「極短的時間」.

《俱舍論》釋:「時之極少者,名剎那.」「極少」,說明這才短到家了.

「剎那」有多短呢?《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九十剎那為一念.

」——「剎那」僅僅等於0.000001999秒

「剎那」才是短暫中之最短者.有多短呢?「一剎那」,還不及一秒的五十萬分之一呢!

2樓:華少護膚

1、《僧六律》的解釋:  一剎那者為一念   二十念為一瞬   二十瞬為一彈指   二十彈指為一羅預   二十羅預為一須臾   一日一夜有三十個須臾 =24*60*60=86400秒   即一天一夜有4800000個剎那   240000個瞬間   12000個彈指   30個須臾   細算,一晝夜有86400秒,一須臾為2880秒(48分鐘)   一彈指為7.2秒   一瞬間為0.

36秒   一剎那僅0.018秒   2、《俱舍論》卷十二中說,壯士一彈指間,就含有六十四剎那   3、《仁王經》說,一念有九十剎那,一剎那中又有九百生滅.   4、《大唐西域記》中記,一百二十剎那稱為一怛剎那,怛剎那意為「一瞬

3樓:劍旦琴心

剎那頓漸,生滅永恆。

哪位可以告訴我:一念究竟有多長?

4樓:把閒散時間竄成真珠

一念有五種解釋:

(一)時間單位。乃指極短之時間單位,或作瞬間,或指某一事甫成就之片刻。如仁王般若經卷上(大八·八二六上):

『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乃至色,一切法亦如是。』往生論註卷上(大四○·八三四下):『百一生滅名一剎那,六十剎那名為一念。

』或謂『二十念名為一瞬,二十瞬名為一彈指。』皆泛指極短促之時間。又發起乙個意念之間,稱為一念頃或一發意頃。

〔摩訶僧只律卷十

七、大智度論卷三十

八、華嚴經探玄記卷十八〕

(二)指一次之念。梵語eka-citta。念為思念之意,一般有『心念』、『觀念』(觀想法性之理、佛之相好、時節因緣與眾生之素質能力)、『稱念』等名詞。

淨土宗將『念』解為『稱念』,故以一念配合一聲佛號,稱名一句即謂一念。無量壽經卷下(大一二·二七九上):『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無量壽經鈔捲六〕

(三)指三千性相所圓具之一唸心。此乃天台宗所立。謂心具足一切,即稱一念。〔摩訶止觀卷五上〕(參閱『一念三千』49)

(四)一念相應。依據與剎那一念相應之智慧型,而頓時開悟,稱為一念相應。大乘起信論等謂,本覺與始覺相應,而理智冥合之無念之念,即是一念。〔大般若經卷三九三〕

(五)與其他語句連用者有『一念信解』。乃一次聽聞佛法即告開悟之謂;念一聲阿彌陀佛,稱為『行之一念』;對阿彌陀佛生起信心之剎那,稱為『信之一念』;於其時,決定往生淨土之因,故稱『一念業成』;不拘一遍或十遍地稱念阿彌陀佛,以成往生淨土之因,稱為『一念十念』。此外,有關一念稱名念佛之成語甚多,如超乎思想之境界,稱為『一念不生』,歸依佛法而生信服之心,稱為『一念隨喜』。

〔法華經分別功德品〕

(術語)其說有二:(一)極短促之時刻也。文句八上曰:

『一念時節極促也。』教行信證文類三末曰:『一念者斯顯信樂開發時克之極促。

』觀無量壽經曰:『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然其時限,諸説不同。

仁王般若經上曰:『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之一剎那,經九百生滅。』往生論注上曰:

『百一生滅名為一剎那,六十剎那名為一念。』摩訶僧只律十七,則謂『二十念名為一瞬頃,二十瞬名為一彈指,二十彈指名為一羅豫,二十羅豫名為一須臾,日極長時,有十八須臾,夜極短時,有十二須臾,夜極長時,有十八須臾,日極短時,有十二須臾。』此即一晝夜為三十須臾,一須臾二十分為一羅豫,一羅豫二十分為一彈指,一彈指二十分為一瞬,一瞬二十分即為一念之說也。

又大智度論三十,引經論謂『一彈指頃有六十念。』華嚴探玄記十八,謂『剎那茲雲念頃,一彈指頃有六十剎那。』此二說可為同意。

彼翻譯名義集五,謂『剎那毗曇翻為一念』者,亦即以一念與一剎那解為同義也。(二)思念對境一次也。其義亦多。

如天台,以陰妄剎那之心名為一念。又或以本覺靈知之自性,謂為一念。淨土門諸派,以古來一念多念之論盛行,隨而一念之解,其說不一,如日本幸西氏,稱彌陀果體所成就之佛智,謂為一念,所謂『一乘即弘願,弘願即佛智,佛智即一念』是也。

如日本親鸞氏,以聞名信喜之心,名為一念,教行信證六,所謂『一念云者,信心無二心,故曰一念,是名為一心。』是也。又依選擇集上,則謂『念與聲是一。

』其證則引觀經下品下生『使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論十念即為十聲。故誦經謂之念經。

誦法華謂之念法華。稱佛名謂之念佛。凡念字之義,雖通於觀念稱念,而彌陀之本願為稱念,故一念十念之念,即指稱佛之聲也。

按義寂之無量壽經疏曰:『此言念者,謂稱南無阿彌陀佛。經此六字頃,名一念。

』同疏一曰:『言一念者,以事究竟為一念,非唯生滅剎那等。』無量壽經上曰:

『乃至十念。』同下曰:『乃至一念。

』即一念十念之義也。

5樓:匿名使用者

念頭一瞬間有無數個,但是究竟的那一念卻是沒有長短的,那一念是永恆的,永恆的哪有長短。

6樓:匿名使用者

剎那者為一念.

佛經《俱舍論》十二稱一彈指頃有六十五剎那。那麼,「一彈指」又是多長時間?***詩詞中有「彈指一揮間」的詩句,於是有人望文生義,以為「彈指」就是用手指輕輕一彈。

其實「彈指」並非指真地用手指「彈」,「彈指」「剎那」都來自印度的梵語,是佛教中計量時間的量詞,均表示時間非常短暫的意思。它們到底各有多久的時間?它們之間是否有差別?

我們可以從古代的梵典中找到答案。

根據印度《僧只律》中記載:「剎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為三十須臾。」據此可以推算:

一天一夜24小時有480萬個「剎那」,24萬個「瞬間」,1.2萬個彈指,30個須臾。一晝夜有1440分,一「須臾」等於48分鐘,一「彈指」為7.

2秒,一「瞬間為0.36秒,我們常用的「一剎那」應該是0.018秒。

當我們在應用「剎那」「瞬間」「彈指」「須臾」等詞時,雖然它們都是表示極短的時間,但應注意它們的差別。

一「瞬間為0.36秒,我們常用的「一剎那」應該是0.018秒。

當然剎那短

7樓:匿名使用者

一念究竟有多長解釋: 剎那者為一念.

佛經《俱舍論》十二稱一彈指頃有六十五剎那。那麼,「一彈指」又是多長時間?***詩詞中有「彈指一揮間」的詩句,於是有人望文生義,以為「彈指」就是用手指輕輕一彈。

其實「彈指」並非指真地用手指「彈」,「彈指」「剎那」都來自印度的梵語,是佛教中計量時間的量詞,均表示時間非常短暫的意思。它們到底各有多久的時間?它們之間是否有差別?

我們可以從古代的梵典中找到答案。

根據印度《僧只律》中記載:「剎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為三十須臾。」據此可以推算:

一天一夜24小時有480萬個「剎那」,24萬個「瞬間」,1.2萬個彈指,30個須臾。一晝夜有1440分,一「須臾」等於48分鐘,一「彈指」為7.

2秒,一「瞬間為0.36秒,我們常用的「一剎那」應該是0.018秒。

當我們在應用「剎那」「瞬間」「彈指」「須臾」等詞時,雖然它們都是表示極短的時間,但應注意它們的差別。

一「瞬間為0.36秒,我們常用的「一剎那」應該是0.018秒。

當然剎那短

(一)時間單位。乃指極短之時間單位,或作瞬間,或指某一事甫成就之片刻。如仁王般若經卷上(大八·八二六上):

『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乃至色,一切法亦如是。』往生論註卷上(大四○·八三四下):『百一生滅名一剎那,六十剎那名為一念。

』或謂『二十念名為一瞬,二十瞬名為一彈指。』皆泛指極短促之時間。又發起乙個意念之間,稱為一念頃或一發意頃。

〔摩訶僧只律卷十

七、大智度論卷三十

八、華嚴經探玄記卷十八〕

(二)指一次之念。梵語eka-citta。念為思念之意,一般有『心念』、『觀念』(觀想法性之理、佛之相好、時節因緣與眾生之素質能力)、『稱念』等名詞。

淨土宗將『念』解為『稱念』,故以一念配合一聲佛號,稱名一句即謂一念。無量壽經卷下(大一二·二七九上):『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無量壽經鈔捲六〕

(三)指三千性相所圓具之一唸心。此乃天台宗所立。謂心具足一切,即稱一念。〔摩訶止觀卷五上〕(參閱『一念三千』49)

(四)一念相應。依據與剎那一念相應之智慧型,而頓時開悟,稱為一念相應。大乘起信論等謂,本覺與始覺相應,而理智冥合之無念之念,即是一念。〔大般若經卷三九三〕

(五)與其他語句連用者有『一念信解』。乃一次聽聞佛法即告開悟之謂;念一聲阿彌陀佛,稱為『行之一念』;對阿彌陀佛生起信心之剎那,稱為『信之一念』;於其時,決定往生淨土之因,故稱『一念業成』;不拘一遍或十遍地稱念阿彌陀佛,以成往生淨土之因,稱為『一念十念』。此外,有關一念稱名念佛之成語甚多,如超乎思想之境界,稱為『一念不生』,歸依佛法而生信服之心,稱為『一念隨喜』。

〔法華經分別功德品〕

(術語)其說有二:(一)極短促之時刻也。文句八上曰:

『一念時節極促也。』教行信證文類三末曰:『一念者斯顯信樂開發時克之極促。

』觀無量壽經曰:『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然其時限,諸説不同。

仁王般若經上曰:『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之一剎那,經九百生滅。』往生論注上曰:

『百一生滅名為一剎那,六十剎那名為一念。』摩訶僧只律十七,則謂『二十念名為一瞬頃,二十瞬名為一彈指,二十彈指名為一羅豫,二十羅豫名為一須臾,日極長時,有十八須臾,夜極短時,有十二須臾,夜極長時,有十八須臾,日極短時,有十二須臾。』此即一晝夜為三十須臾,一須臾二十分為一羅豫,一羅豫二十分為一彈指,一彈指二十分為一瞬,一瞬二十分即為一念之說也。

又大智度論三十,引經論謂『一彈指頃有六十念。』華嚴探玄記十八,謂『剎那茲雲念頃,一彈指頃有六十剎那。』此二說可為同意。

彼翻譯名義集五,謂『剎那毗曇翻為一念』者,亦即以一念與一剎那解為同義也。(二)思念對境一次也。其義亦多。

如天台,以陰妄剎那之心名為一念。又或以本覺靈知之自性,謂為一念。淨土門諸派,以古來一念多念之論盛行,隨而一念之解,其說不一,如日本幸西氏,稱彌陀果體所成就之佛智,謂為一念,所謂『一乘即弘願,弘願即佛智,佛智即一念』是也。

如日本親鸞氏,以聞名信喜之心,名為一念,教行信證六,所謂『一念云者,信心無二心,故曰一念,是名為一心。』是也。又依選擇集上,則謂『念與聲是一。

』其證則引觀經下品下生『使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論十念即為十聲。故誦經謂之念經。

誦法華謂之念法華。稱佛名謂之念佛。凡念字之義,雖通於觀念稱念,而彌陀之本願為稱念,故一念十念之念,即指稱佛之聲也。

按義寂之無量壽經疏曰:『此言念者,謂稱南無阿彌陀佛。經此六字頃,名一念。

』同疏一曰:『言一念者,以事究竟為一念,非唯生滅剎那等。』無量壽經上曰:

『乃至十念。』同下曰:『乃至一念。

』即一念十念之義也。

有一首歌的歌詞叫不過一念之間那麼遠

蔡依林 檸檬草的味道。城堡 精裝版 作詞 李焯雄 作曲 李偲菘。他們猜我們後來有沒有再見。離席了才會曉得懷念。突然我記起你的臉 那觸動依然像昨天。對自己 我終於也誠實了一點 是不是回憶就是淡淡檸檬草心酸裡又有芳香的味道。曾以為你是全世界 但那天已經好遙遠。繞一圈 我才發現我有更遠地平線。我們都沒錯 ...

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有多重要,一口氣念多少句南無阿彌陀佛合適

當然了!一 這是佛菩薩度眾生的四大方便法門之一 佛菩薩以四種方便度人,一 相貌 二 身行 三 傳法 四 名號。所以,觀佛菩薩莊嚴的相貌 學習佛菩薩的身教 依從佛菩薩的法度 稱念佛菩薩的名號,皆可得福得度。大家都知道一句話,說 念佛一聲,福積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 六道苦眾,皆是受報而生。我們來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