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歌 全文

時間 2022-10-15 05:46:14

1樓:胡說大本營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的中國人對每一年裡氣候迴圈變化規律的經驗總結,充分體現了中國古老的農耕文化。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公曆的每個月的前乙個叫做 「節」 ,後乙個叫做 「氣」 ,所以是 十二節、十二氣。

二十四節氣是嚴格按照太陽在 「黃道」 上的位置(也就是相當於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軌道上的位置)確定的。

所以二十四節氣,與農曆無關。

2樓:愛仕達哈傑哈德

春季 日 期 夏季 日 期 秋季 日 期 冬季 日 期 立春 2月3-5日 立夏 5月5-7日 立秋 8月7-9日 立冬 11月7-8日 雨水 2月18-20日 小滿 5月20-22日 處暑 8月22-24日 小雪 11月22-23日 驚蟄 3月5-7日 芒種 6月5-7日 白露 9月7-9日 大雪 12月6-8日 春分 3月20-22日 夏至 6月21-22日 秋分 9月22-24日 冬至 12月21-23日 清明 4月4-6日 小暑 7月6-8日

3樓:匿名使用者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根據一年有四個季節來劃分,每個季節共有六個節氣,一共二十四個節氣。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農業國家,二十四節氣是古人安排農時的一種重要依據,直到現在一些農村地區還以此為標準安排農業活動。

二十四節氣歌 全文

4樓:城外五十九

二十四節氣歌可以說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智慧型,是我們老祖宗總結出來的關於氣候的實用技巧。全文如下: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其中前兩句說的是每個節氣名稱的簡稱,而後兩句是對每個節氣具體時間的解釋。

一、前兩句代表了每個節氣,二十四節氣用兩句話就精煉地概括了。

「春雨驚春清穀天」代表的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這幾個節氣,這幾個主要就是春天的節氣。而「夏滿芒夏暑相連」代表的是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和大暑,這是夏天的節氣。以此類推,「秋處露秋寒霜降」和「冬雪雪冬小大寒」分別代表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這幾個秋天的節氣和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這幾個冬天的節氣。

二十四節氣按照季節的不同,每個季節都包括六個節氣。這個劃分得非常平均,把一年分成了四六二十四個節氣。

二、後兩句話主要是講每個節氣具體的日期,當然這個是那農曆計算的。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平均每個月有兩個節氣,而且每年這個節氣的時間都是差不多的,最多也就差一兩天的樣子。接下來「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這句話就更明確地指出了各個節氣的時間,上半年的節氣基本都是在每月的初六和二十一,而下半月的節氣基本都是在初八和二十三。

這樣一具體的描述,大家立馬就能從每個人時間的變化推算出氣節來,真的是方便很多。

在古代,人們沒有專門的記錄氣候變化的文本性的東西。普通的勞動人民想要知道什麼時候適合耕種、收穫等等,完全就是靠老一輩流傳下來的智慧型。所以,在長久的勞動實踐當中,大家總結出了這樣的二十四節氣的歌謠。

5樓:四捨**入

《二十四節氣歌》全文是: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

六、廿一,下半年是

八、廿三。

6樓: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

六、甘一,下半年逢

八、甘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隨著中國曆法的外傳,二十四節氣已流傳到世界許多地方。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西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乙個節氣」。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乙個節氣為「節氣」,即:

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7樓:偉曉莉酆波

春雨驚春清穀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兩節日期定,

最多隻差一兩天。

8樓:匿名使用者

春雨驚春春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霜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

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

下半年來是八廿三。

9樓:砸你家玻璃

立了秋,把扇丟。

二八月,亂穿衣。

夏雨少,秋霜早。

八月裡來雁門開,雁兒腳上帶霜來。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小陽春。

10樓:來自南雁蕩山皎若秋月的寒蘭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11樓:范曉紅

24節氣歌

春雨驚春驚穀天夏滿芒,種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

12樓:哈哈0你完了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西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乙個節氣」。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乙個節氣為「節氣」,即:

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為了便於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氣歌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

六、甘一,下半年逢

八、甘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隨著中國曆法的外傳,二十四節氣已流傳到世界許多地方。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二十四節氣歌,二十四節氣歌 全文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擴充套件資料立秋並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所謂 熱在三伏 又有 秋後一伏 之說,立秋後還有至少 一伏 的酷熱天氣。三伏 有初伏 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

二十四節氣是哪些,二十四節氣有哪些?

二十四節氣和節氣歌 二十四節氣是 立春 雨水,驚蟄 春分,清明 穀雨,立夏 小滿,芒種 夏至,小暑 大暑,立秋 處暑,白露 秋分,寒露 霜降,立冬 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 大寒。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 中國人對取名字很慎重。何況是給歲月取名字?那就更加慎重了。二十四節氣的每乙個名字都有充分的考量和由...

二十四節氣是什麼,什麼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分別是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為便記憶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為什麼會有二十四節氣 什麼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指干支曆中...

有哪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都有哪些?

中國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分別是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了仲春 仲夏 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以後又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了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歌怎麼寫,二十四節氣歌怎麼寫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二十四節氣是智慧型的中國古代老百姓通過對自然與生活的細心觀察,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劃分的,相鄰兩個節氣間隔15度,每15度為乙個節氣。二十四節氣歌,是為便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