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 眾生無相中的 相 是指什麼呢

時間 2022-10-10 01:01:01

1樓:宇宙外的三道題

有了你的能見所見到的色,見色、聞聲、嗅香、嚐味、覺觸、知法,就是相;滅除能與所(無我),見色、聞、 嗅香、嚐味、、覺觸、知法,就是性。

每乙個個體的不同形象,不同愛好,不同要求,不同外貌,不同的思想觀念,等等,這些都是眾生相。

相,木+目,肝經開竅於目,也就是眼睛看到的,眼睛不是根本,是肝經工作了,肝經聽心的指揮,也就是心動了,金剛經教我們的就是「雲何為人演說 不取於相 如如不動"。

金剛經中說到四相,相這個字,就是現象,文字上是現象,依照人的思想心理來說就是觀念。我們人有一種觀念,就是有人相,總是有你、我的觀念。我相就是我,人相就是眾生相,就是現在學術名稱所謂社會人類,在佛學的範圍都屬於人相,眾生相。

2樓:八荒為庭

有人也許會想:「名」倒是可以分別念假立,比如乙個人叫「扎西」,也可以叫他「才讓」等等。但是,「相」怎麼樣會是分別念假立的呢?

所謂的「相」是顯現為形、色等法之法相。

什麼叫做「相」呢?柱子等任何一法都有不同的形狀、顏色以及生、住、滅等,這叫做相。任何乙個法都具有各種不同的相,也就是平時所說的法相。

而對於那一法相,借助瓶子等名稱來排除他法而耽著某某法並假立即是所謂的名。

柱子的顏色、形狀、特性、功能等,這就是所謂的法相。那什麼叫做「名」呢?具有柱子法相的這一法,憑藉「柱子」這一名稱,排除了柱子以外的瓶子、鍋、碗等其他法,而假立它自己的名稱,這就是所謂的名。

本論以「瓶子」為例,瓶子的顏色、形狀稱為相。人們說「瓶子」的時候,在建立瓶子自己本體的同時,其他的法全部遣除,這就是名。

3樓:匿名使用者

你眼睛所能看到 耳朵所能聽到 鼻子所能聞到 所有感覺到的一切 為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4樓:朱加輝

六入對六塵則著相,但萬法皆無自性,所求之本就在。。。

5樓:匿名使用者

相就是相狀、形象、形態,我們睜開眼看到的都是『相』(物質)。在佛教中這些『相』,是表象,不是真相,不是實有的,不具本性。佛教開示的是宇宙生命的真相,實相,本來。

6樓:宗陽子

能看見的,能聽見的,能聞到的,能嚐到的,能觸到的,能想到的。

「佛說萬事有因果,魔說一切皆在我。眾生萬相皆無相,成佛成魔皆是我。是什麼意思。?

7樓:雲卷雲舒雲歸來

一切皆有因果,而自己的心決定自己的因果,你

可以是佛,也可以使魔,所以,看清自己的心,懂得自己的心,你才知道自己的該怎樣對待,而本心,是人們要修行的方向。做好了本心,一切都歸於真相。

佛在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型德相,但因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魔也是未來佛,我們凡夫同樣是未來佛,但是魔和我們現在都是迷惑的佛,等我們放下了妄想分別執著就真的成佛了。

8樓:super彡神灬

佛說,種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一切都由所命運決定;魔說,人定勝天,一切在我;而人是世間最複雜的動物,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同的一面,所以說佛魔皆是我。

佛,梵語 buddha 之音譯,巴利語同。覺悟真理者之意。亦即具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如實知見一切法之性相,成就等正覺之大聖者。

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佛教與耆那教都以「佛陀」這個稱號來尊崇他們的創始者;也用這個稱號來稱呼真正解脫的人。但通常所稱的佛陀為本師釋迦牟尼佛。

魔,梵語「mara」的音譯簡稱,漢語本沒有「魔」字,開始翻譯佛典時,人們只好借用「磨」字來表示。「魔」的本義是擾亂、破壞、障礙,指一切煩惱、疑惑、迷戀等妨礙修行的心理活動。

9樓:水在江湖雲在天

佛魔是一心,一念悟即是佛,一念迷則成魔

10樓:匿名使用者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種佛因即成佛果。

種魔因即成魔果。

一切法從心想生,眾生皆有佛性。

一念善,發菩提心,即為佛。

一念惡,則墮沉淪,即為魔。

佛魔本一體,成魔成佛皆由心起,善惡本無異,,卻在一念間。

11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你在哪看見的這句話,如果不是佛經或者古今有修有證的大德所說的,我勸你少看或者別當真。佛在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型德相,但因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可見,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魔也是未來佛,我們凡夫同樣是未來佛,但是魔和我們現在都是迷惑的佛,等我們放下了妄想分別執著就真的成佛了,佛是梵語,中文意思是覺悟的人。

一念迷了我就是魔,一念覺了我就是佛,因此成佛成魔皆是我,佛魔不二,就看我的覺迷。「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說的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覺就成佛,迷就為魔,也不離因果。我們這些迷惑的眾生迷的千奇百態,不外乎貪、嗔、痴、慢、疑這「五毒」煩惱所引起,佛用勤修戒定慧來熄滅貪嗔痴慢疑,這才發現我們一切想法看法都是錯誤的,所看到的萬相皆是無相,那些都不是真的。

12樓:世間法多浮雲

萬事有因果是說。

我們這一生一飲一啄,一切得失。都是前世注定。

佛講眾生平等,皆有大智慧型。是平等心對萬物,是無分別。

眾生永珍皆無相

一切眾生皆有佛心,有大智慧型。是大圓滿的覺悟。心性本來就是無相,你要執著著這個身體說是自己,那我們就錯了。佛是圓滿的心地,教化什麼眾,現什麼身,當真是無相,就是應萬般相。

認識到了這些,成魔成佛又有什麼分別呢。善哉!

13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著重表明追求自我吧

偶爾 又瀏覽到了這條問題,這次看到的時候領悟了許多事情,謝謝樓主的問題。能問一下,這句話出自**嗎?

14樓:匿名使用者

佛魔一體,陰陽一身。

佛教中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是什麼意思

15樓:樂曉文化

意思為:沒有乙個執著的自我形象;想著我是菩薩一言一行都要按照乙個標準去做,與世間格格不入,這樣就不能接近、親近眾生,如何度化眾生。

詩句出自《金剛經》,即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以及無壽者相,實際上這四相都是討論同樣的事物,就是「我」。人相就是別人之相,總在你的對面的別人,菩薩要有此相,如何度你,你會想他為什麼要度我,對他有什麼好處,他想佔我什麼便宜,在你的對面是永遠無法度你的。

所以菩薩須無人相。六道輪迴,菩薩要有任何一道的相,就難以度化其他道的眾生,現鬼相、畜生相,人會輕慢他,很多人是以貌取人的,現人相、天人相,三惡道會覺得高不可攀,現阿修羅道會嚇到人及三惡道眾生,所以菩薩須得無眾生相。

佛教帝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出自**?什麼意思?

16樓:銀鎮紙

詞句出自《金剛

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

無我相,是指不要用自我的觀念去理解看待事物。如果你看問題只能以自己角度考慮問題,那麼就是困於我相。

無人相,是指不要用別人的觀念去理解看待事物。如果你開始站在他人角度看問題,那你就超脫了我相,達到了人相這一境界。

無眾生相,是指不要用世俗的觀念去理解看待事物。如果你開始站在所有生命的角度去看世界,那就超脫了人相。

無壽者相,是指不要用長生不死的觀念去理解看待事物。知時間生死,知道人生有涯,所謂壽者相。如果拘泥於生死,那麼還是陷於壽者相。

擴充套件閱讀

指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說,眾生對個體心身所錯執之四種相。又作四見、我人四相、識境四相。即:

(一)我相,謂眾生於五蘊法中,妄計我、我所為實有。

(二)人相,謂眾生於五蘊法中,妄計我生於人道為人,而異於其餘諸道。

(三)眾生相,謂眾生於五蘊法中,妄計我依色、受、想、行、識五蘊和合而生。

(四) 壽者相,謂眾生於五蘊法中,妄計我受一期(從生至死)之壽命,長短不一,因人而異。

此四相是佛陀指稱的四種錯誤觀念。

參考資料

17樓:跑馬的漢子

你這段話前4個字不存在的,胡編亂造的。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出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就是我們常說的《金剛經》

18樓:匿名使用者

【四相(二)】

『識境四相』金剛經論云:『識境四相,謂眾生於此四法,不了虛假,而於心識之境,妄生邪見,執著取相也。』

一、我相 謂眾生於五陰法中,若即若離,計我我所之實,是名我相。

二、人相 謂眾生於五陰法中,妄計我是人,我生人道,異於餘道,是名人相。

三、眾生相 謂眾生於五陰法中,妄計色受想行識眾共而生此身,是名眾生相。

四、壽者相 謂眾生於五陰法中,妄計我受一期壽相,或長或短,是名壽者相。

『智境四相』圓覺經疏略明智境四相:謂於所證取之心,迤邐淺深,有此四相之異。故後之三相,皆因我相根本而立。與金剛般若四相,所言不同。蓋彼迷妄之心,執為四相故也。

一、我相 我相者,謂眾生於涅槃之理。心有所證,而其有所證取之心,執著不忘,認之為我,名為我相。經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是也。』

二、人相 人相者,比前我相,已進一步。雖不復認證為我,而猶存悟我之心,名為人相。經云:『悟已超過一切證者,名為人相是也。』

三、眾生相 眾生相者,比前人相,已進一步。謂雖已超過我人之相,猶存了證了悟之心,名眾生相。經云:『但諸眾生了證了悟,皆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眾生相是也。』

四、壽命相 壽命相者,比前眾生相,已進一步。謂心照清淨,於前眾生相中所存了悟之心,雖已覺知超過,然猶存能覺之知。如彼命根,潛續於內,名壽命相。

經云:『覺所了者,不離塵垢故是也。』『不離塵者,謂此覺了之心,不離妄塵故也。

』 from:【《佛學次第統編》楊卓 編】

19樓:管家小老頭

出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就是對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別、不執著!

簡單的說就是:不執著於我(自己),不執著於他(他人),不執著於所有眾生,乃至於不執著於有生死的一切。

20樓:佛經_僧伽吒經

出自《金剛經》。離相的意思。

------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21樓:懶散的時光

出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說的就是佛教核心思想: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是說,世界本虛無,一切「相」的產生皆是心不靜。只有心中無「相」,才能真正離苦得樂,才能到達彼岸。

22樓:匿名使用者

我相信,所謂的「無相,無眾生,無長壽

要達到」無「的境界,最簡單,最有效,最獨特的方法是不是所有領域的考慮,分別,而不是永久性的!是無意的,「心」是不是我們普通意義上的「無情」,但不進行讀取。

《金剛經「說的意思四相

五蘊假合遷延我是我;

按照相同的相位繼續生存補專項伽羅,按照蘊毒體生活在被汙染的世界是乙個階段;

行業麻煩轉世輪迴,眾生;

同時,可以維持相同的異熟果與守相續命。長壽的願望或對亡的恐懼也厚厚的永續性,固相階段的生活不存在,因此,它不應該是長壽。

實施永續性解放的最大障礙,正確實施四個階段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佛。

所有階段,包括佛,都是假的,法律機構,如病情相對非反相「眼睛能看到的空相,或法眼看過」色即是空「,它的意思是」看到的一切,看空明知階段。「

佛相是什麼呢? <>說:「不住相生讀

<>肯定是好方法,做的好,佛,但只有當心臟不住階段,這種形式慈善不是被汙染的善業惡業的佛,佛的好人緣也被汙染,所以佛應該是不錯的,沒有好人緣。「

佛具足六神通嘛?哪部經書有說?佛懂得所有眾生的語言嘛?那部經書有說?請問

佛不是奴隸,凡人吹牛 用遷。你信佛就是為了這些?佛具足六神通嗎那部佛經有講?瑜伽三十七卷一頁雲 云何諸佛菩薩神通威力?謂六神通。一者 是名神通威力。講到神通的佛經有那幾部?維摩經有很多。但是讀時不可執著於其神通,更不須追究真假。要細細體會其中意旨。無量壽經 中 目犍連好像會神通吧,佛一般不用神通,用...

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為何又說一闡提之人不能成佛

稻草人不要動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佛因應不同眾生而說法,法有小乘,中乘,大乘,以及金剛乘之別。在大乘經典裡,有小龍女 寶錦 八歲成佛的例子,有勝鬟夫人聽佛陀為其解說無上如來藏之奧妙,令其開悟成佛。佛陀更不是以 相 而論男女的,他是以 心 論男女的!在 涅盤經 裡,佛陀說 如來性 佛性 是丈夫法故,...